回覆列表
  • 1 # 南門太守

    曹操於漢獻帝中平六年(189年)底逃出洛陽,要加入反董大業,手裡必須有實力,為此曹操開始募兵。此次募兵在陳留郡己吾縣(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西南)一帶,故稱“己吾募兵”,也可稱為“曹家軍誕生記”。

    此次募兵期間加盟的將領都是曹軍的“創軍元老”,他們有的在以後很知名,有的早早戰死或者湮沒無聞了,主要有以下這些人:

    衛茲(?-190年),陳留郡襄邑縣人

    衛茲是曹魏名臣衛臻的父親,他是陳郡留的孝廉,家裡很有錢,在本地也很有影響力,他全力支援曹操,對曹操此次募兵貢獻最大,後隨曹操出征,戰死於滎陽。

    世語:陳留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眾有五千人。《三國志》:衛臻字公振,陳留襄邑人也。父茲,有大節,不應三公之闢。太祖之初至陳留,茲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異之,數詣茲議大事。從討董卓,戰於滎陽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輒遣使祠焉。《先賢行狀》曰:合兵三千人,從太祖入滎陽,力戰終日,失利,身歿。典韋(?-197年),陳留郡己吾縣人

    典韋就是己吾縣本地人,史書沒有記載他字什麼,說明他出身寒門,他體型魁偉,膂力過人,是本地知名度很高的俠士,當時典韋的職位還很低,在一個叫趙寵的司馬手下當兵,後轉歸夏侯惇。

    《三國志》:典韋,陳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過人,有志節任俠。《三國志》:後屬夏侯惇,數斬首有功,拜司馬。趙寵(?—?),籍貫不詳

    曹操募兵時趙寵已是司馬,按漢兵制司馬手下約有1000人左右,典韋就在其部下,曹操當時一共只有5000來人,趙寵此時應該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將領,但此人之後便再無記載,最大的可能是戰死了,或者因故脫離了曹軍。

    《三國志》:初平中,張邈舉義兵,韋為士,屬司馬趙寵。牙門旗長大,人莫能勝,韋一手建之,寵異其才力。樂進(?-218年),衛華人

    曹操招兵的聲勢造得挺大,不僅己吾周邊的幾個縣,就連陳留郡附近的梁國、陳國、衛國也有人跑來應徵。在這些應徵的人裡曹操發現有一個人,個子不高但目光炯炯有神,說話辦事幹淨利索,還有一定的武藝,曹操很喜歡他,就讓他給自己當帳下吏,也就是警衛員,這個是就是樂進。

    《三國志》:樂進字文謙,陽平衛華人也。容貌短小,樂進以膽烈從太祖,為帳下吏。《三國志》:遣還本郡募兵,得千餘人,還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曹洪(?-232年),沛國譙縣人

    已吾其實離曹操的老家沛國譙縣不遠,招兵當然不能忘了自家的人,曹操的幾個叔伯兄弟以及與曹家歷來關係密切的夏侯家幾個兄弟很快都來了,曹洪是曹操的從弟,他參加了次年2月的滎陽之戰,說明已吾募兵時也有他。

    《三國志》:曹洪字子廉,太祖從弟也。太祖起義兵討董卓,至滎陽,為卓將徐榮所敗。曹仁(168年-223年),沛國譙縣人

    曹仁也是曹操的從弟,在曹操募兵之前他就暗自結集上千青年,遊於淮河、泗水之間,後帶隊跟隨曹操,任別部司馬。曹仁是不是在已吾募兵時就投奔了曹操史書沒有記載,但這種可能性很大,因為他的弟弟曹純就參加了己吾募兵。

    曹純(170年-210年),沛國譙縣人

    曹純是曹仁的弟弟,史書明確說他隨著曹操到襄邑募兵,襄邑就在己吾附近,可能是曹操帶著曹純在那裡也設定了募兵點,當時曹純20歲。

    《英雄記》:純字子和。年十四而喪父,與同產兄仁別居。《英雄記》:二十,從太祖到襄邑募兵,遂常從征戰。夏侯惇(?-220年),沛國譙縣人

    夏侯惇早年與曹操關係密切,根據史書的記載,曹操參加朝廷軍隊鎮壓黃巾軍時夏侯惇似乎就已在其手下,史書說那時夏侯惇“為裨將”,但曹操只不過是騎都尉,手下不可能有裨將,這裡的記述不太確切。史書說曹操代理奮武將軍時夏侯惇為司馬,而曹操在已吾募兵打的旗號正是袁紹表奏的“行奮武將軍”,推測起來夏侯惇也參加了這次募兵。

    《三國志》: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三國志》: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為司馬,別屯白馬,遷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夏侯淵(?-219年),沛國譙縣人

    夏侯淵不僅與曹操早年關係密切,他的夫人還是曹操的妻妹,曹操在己召起兵時他擔任別部司馬,不久又升為騎都尉,是曹操當時最主要的助手之一。

    《三國志》:太祖起兵,以別部司馬、騎都尉從,遷陳留、潁川太守。曹休(?-228年),沛國譙縣人

    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操起兵時他在江南,聽到訊息馬上繞道荊州北歸,曹操見到他時也許在己吾,也許在之後的酸棗會盟期間。

    《三國志》: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天下亂,宗族各散去鄉里。休年十餘歲,喪父,獨與一客擔喪假葬,攜將老母,渡江至吳。《三國志》:以太祖舉義兵,易姓名轉至荊州,間行北歸,見太祖。太祖謂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駒也。”曹邵(?--?),沛國譙縣人

    曹邵是曹操的族人(也的史書說他的名字叫秦邵),參加了曹操在己吾的募兵,但後來被州郡地方武裝所殺。

    《三國志》:曹真字子丹 ,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眾,為州郡所殺。曹真(?-231年),沛國譙縣人

    曹真是曹邵的兒子,是曹操的族子,曹劭被殺後,曹操收養曹真為養子,他當時的年齡大約與曹丕不相上下,即12、3歲左右,還不能直接上戰場,不過他很“鷙勇”,深得曹操喜愛,迅速成長為一員虎將。

    《三國志》:太祖哀真少孤,收養與諸子同,使與文帝共止。

  • 2 # 中行偃

    ……陳宮臨欲下手殺曹操,忽轉念曰:“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而他往。”插劍上馬,不等天明,自投東郡去了。操覺,不見陳宮,尋思:“此人見我說了這兩句,疑我不仁,棄我而去;吾當急行,不可久留。”

    遂連夜到陳留,尋見父親,備說前事;欲散家資,招募義兵。父言:“資少恐不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鉅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操置酒張筵,拜請衛弘到家……(略)

    一日,有一個陽平衛華人,姓樂,名進,字文謙,來投曹操。又有一個山陽鉅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曹操。操皆留為帳前吏。又有沛國譙人夏侯惇,字元讓,乃夏侯嬰之後;自小習槍棒;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罵其師,惇殺之,逃於外方;聞知曹操起兵,與其族弟夏侯淵兩個,各引壯士千人來會。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與曹家,因此是同族。不數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餘來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馬熟嫻,武藝精通。操大喜,於村中調練軍馬。衛弘盡出家財,置辦衣甲旗幡。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

    按照出場順序依次為:陳宮、衛弘、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算上陳宮一共八員猛將!

    其中以樂進樂文謙是第一個正式報到的。

  • 3 # 一個學醫小哥的日常

    其實歷史上曹孟德並沒有刺殺過董卓。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當然亦有董仲穎挾天子以令諸侯。禍害天下蒼生,曹操不願意和他一塊共事,後來就起起兵討伐董卓。至於曹操刺殺董卓,那是三國演義之情景。

    曹操要想起兵造反,手裡得有錢,還必須有必須有實力,為此曹操開始募兵。也可稱為“曹家軍誕生記”。

    此次招募兵期間加盟的將領都是曹軍的“元老”,他們有的在以後很出名,征戰沙場。有的早早戰死或者湮沒無聞了,主要有以下這些人:

    1:衛茲(?-190年)

    字子許,在《三國演義》中其名為衛弘,當為誤記),陳留襄邑(今河南睢縣)人。曾舉孝廉,先後被車騎將軍何苗、司徒楊賜等召闢。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曹操在陳留己吾募兵,而衛茲以家財資助曹操,使曹操順利募得五千士兵。此後,衛茲與曹操共同討伐董卓。初平元年(190年),衛茲在跟隨曹操討伐董卓途中,於滎陽汴水遭遇董卓軍徐榮,力戰終日,失利身亡。

    衛茲是曹魏名臣衛臻的父親,他是陳郡留的孝廉,家裡很有錢,在本地也很有影響力,他全力支援曹操,對曹操此次募兵貢獻最大,後隨曹操出征,戰死於滎陽。

    世語:陳留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眾有五千人。

    2:典韋(?-197年)

    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名將。

    典韋相貌魁梧,膂力過人。本屬張邈,曾單手舉起牙門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率十餘人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典韋武藝卓越,被史學家潘眉評價為:雄武壯烈,不在張遼、許褚之下。

    3:樂進(?-218年),衛華人

    樂進容貌短小,以其膽烈而成為曹操帳下吏,南征北討。攻獲嘉,斬俘數千。在官渡之戰時,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又從擊袁譚、袁尚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又大破黃巾、雍奴、管承。從平荊州,留屯襄陽。劉備入蜀後,樂進擊退關羽、蘇非,降伏南郡蠻夷,又大破劉備的臨沮長、旌陽長。後來,跟從曹操征討孫權,獲假節。曹操自合肥還,留下樂進與張遼、李典屯於合肥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諡曰威侯。後世將樂進稱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

    曹操招兵的聲勢造得挺大,不僅己吾周邊的幾個縣,就連陳留郡附近的梁國、陳國、衛國也有人跑來應徵。在這些應徵的人裡曹操發現有一個人,個子不高但目光炯炯有神,說話辦事幹淨利索,還有一定的武藝,曹操很喜歡他,就讓他給自己當帳下吏,也就是警衛員,這個是就是樂進。

    《三國志》:樂進字文謙,陽平衛華人也。容貌短小,樂進以膽烈從太祖,為帳下吏。

    4:曹洪(?-232年),沛國譙縣人

    字子廉,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從弟。

    曹洪早年隨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滎陽兵敗,捨命獻馬,救駕於危難。隨軍征伐四方,平兗州、徵劉表、討祝臂。官渡之戰時,留守本陣,擊退張郃、高覽的猛攻。漢中之戰時,抵禦劉備,破斬吳蘭、任夔,逼退張飛與馬超。

    魏文帝曹丕即位,曹洪出任驃騎將軍。因事下獄,得到卞太后的求情,免死貶為庶民。魏明帝曹叡即位後,出任後將軍,受封樂城縣侯,累拜驃騎將軍。

    太和六年(232年),逝世,諡號為恭。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武帝(曹操)廟庭。已吾其實離曹操的老家沛國譙縣不遠,招兵當然不能忘了自家的人,曹操的幾個叔伯兄弟以及與曹家歷來關係密切的夏侯家幾個兄弟很快都來了,曹洪是曹操的從弟,他參加了次年2月的滎陽之戰,說明已吾募兵時也有他。

    5:曹仁(168年-223年),沛國譙縣人

    字子孝,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魏武帝曹操從弟,陳穆侯曹熾之子。

    曹仁少時喜好弓馬弋獵,不修行檢。領軍之後,奉法守令。跟從曹操征戰四方,破袁術、攻陶謙、擒呂布、敗劉備,參加官渡之戰,立下汗馬功勞。赤壁之戰後,鎮守江陵,抵禦周瑜的進攻,最終棄城而走。又督諸將據守潼關,破蘇伯、田銀於河間,滅侯音於宛城。在襄樊之戰中,誓死鎮守樊城,擋住關羽的圍攻。曹丕嗣位後,曹仁拜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晉封陳侯。黃初二年,拜大將軍、大司馬,執掌軍事大權。

    黃初四年,曹仁率兵進攻濡須口,不聽蔣濟所勸,慘敗於吳將朱桓,鬱鬱而終,時年五十六,諡號為忠,配享曹操廟庭。

    曹仁也是曹操的從弟,在曹操募兵之前他就暗自結集上千青年,遊於淮河、泗水之間,後帶隊跟隨曹操,任別部司馬。曹仁是不是在已吾募兵時就投奔了曹操史書沒有記載,但這種可能性很大,因為他的弟弟曹純就參加了己吾募兵。

    6:曹純(170年-210年),沛國譙縣人

    字子和,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曹操部下名將,侍中曹熾之子,大司馬曹仁之弟。

    曹純雅重綱紀,禮賢下士。中平四年(187年),起家黃門郎。董卓之亂後,跟隨曹操募兵,開始征戰一生的戎馬生涯。建安年間,授議郎,遷司空參軍,督帥虎豹騎參與平定北方戰爭,封為高陵亭侯。建安十三年(208年),隨從曹操南征荊州,追殺豫州牧劉備,佔領江陵。參加赤壁之戰,率軍返回譙郡。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純去世,諡號為威,配享曹操廟庭。

    曹純是曹仁的弟弟,史書明確說他隨著曹操到襄邑募兵,襄邑就在己吾附近,可能是曹操帶著曹純在那裡也設定了募兵點,當時曹純20歲。

    7:夏侯惇(?-220年),沛國譙縣人

    字元讓,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與呂布軍交戰時,曾一度被擒為人質,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諡忠侯(《史記·諡法解》雲:“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青龍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夏侯惇一生多在軍旅,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

    夏侯惇早年與曹操關係密切,根據史書的記載,曹操參加朝廷軍隊鎮壓黃巾軍時夏侯惇似乎就已在其手下,史書說那時夏侯惇“為裨將”,但曹操只不過是騎都尉,手下不可能有裨將,這裡的記述不太確切。史書說曹操代理奮武將軍時夏侯惇為司馬,而曹操在已吾募兵打的旗號正是袁紹表奏的“行奮武將軍”,推測起來夏侯惇也參加了這次募兵。

    《三國志》: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

    《三國志》: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為司馬,別屯白馬,遷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

    8:夏侯淵(?-219年),沛國譙縣人

    字妙才,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人。東漢末年名將,太僕夏侯嬰後代。

    夏侯淵早年跟隨曹操征伐四方,先後任騎都尉和陳留、潁川二郡太守。參加官渡之戰,負責督運糧草。擅長千里奔襲,作戰出其不意,先後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渭南之戰後,夏侯淵率軍剿滅關隴地區的韓遂餘部以及羌、氐部落,威震關右地區。憑藉功勳,累遷徵西將軍,受封博昌亭侯。張魯投降曹操後,夏侯淵負責鎮守漢中。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率軍進攻漢中,夏侯淵被黃忠襲殺。死後諡號為愍[34],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夏侯淵不僅與曹操早年關係密切,他的夫人還是曹操的妻妹,曹操在己召起兵時他擔任別部司馬,不久又升為騎都尉,是曹操當時最主要的助手之一。

    9:曹休(?-228年),沛國譙縣人

    字文烈,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曹魏將領,曹操族子(其父是曹操從弟)。根據曹休墓發掘的男性人骨鑑定,曹休活到50歲左右。

    曹休於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時前往投奔,被稱為“千里駒”。曹操對他如同親子,並使他領虎豹騎宿衛。漢中之戰時,曹休識破張飛計謀,大敗吳蘭。曹魏建立後,鎮守曹魏東線,都督揚州,多次擊破吳軍,誘降吳將。曹丕駕崩,曹休受遺詔成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曹叡即位後,官至大司馬,成為曹魏軍隊的最高統帥,封長平侯。

    太和二年(228年),曹休在魏吳石亭之戰中大敗,不久因背上毒瘡發作而去世,諡號為壯。

    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操起兵時他在江南,聽到訊息馬上繞道荊州北歸,曹操見到他時也許在己吾,也許在之後的酸棗會盟期間。

    三國志》: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天下亂,宗族各散去鄉里。休年十餘歲,喪父,獨與一客擔喪假葬,攜將老母,渡江至吳。

    《三國志》:以太祖舉義兵,易姓名轉至荊州,間行北歸,見太祖。太祖謂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駒也。”

    10:曹邵

    曹邵(?—195年),曹操族兄弟[1]「一說姓秦,與《三國志》有異[2]」,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將領,魏國大司馬曹真之父。

    為人忠篤,頗有才智。初平元年(190年),響應曹操舉兵,積極招兵買馬,被州郡所殺。一說為袁術部曲所殺[2],或被黃婉殺害。

    曹邵是曹操的族人(也的史書說他的名字叫秦邵),參加了曹操在己吾的募兵,但後來被州郡地方武裝所殺。

    11:曹真(?-231年),沛國譙縣人

    字子丹,曹操族子(一說原姓秦),其父戰死後,曹操收為養子[30]。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曹真幼年喪父,被曹操收養,力大勇猛,授虎豹騎。因討伐靈丘的賊寇,封為靈壽亭侯。歷任偏將軍、中領軍、徵蜀護軍等職,參與漢中之戰。曹丕繼位後,拜為鎮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負責鎮守西北邊境,進封東鄉侯。遷使持節、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成為曹魏軍隊的最高統帥之一。大破羌胡聯軍,平定河西地區。率軍包圍江陵,擊破吳國將領孫盛,遷中軍大將軍、給事中。曹丕病重時,接受遺詔,成為輔政大臣之一。魏明帝曹叡即位後,拜大將軍,進封邵陵侯。後率軍抵禦蜀國諸葛亮進攻,遷大司馬。

    太和五年(231年),曹真因病去世,諡號為元,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曹真是曹邵的兒子,是曹操的族子,曹劭被殺後,曹操收養曹真為養子,他當時的年齡大約與曹丕不相上下,即12、3歲左右,還不能直接上戰場,不過他很“鷙勇”,深得曹操喜愛,迅速成長為一員虎將。

    12:李典(生卒年不詳),字曼成。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省鉅野縣)人,居於乘氏縣。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曹魏名將。

    李典自幼好學,不樂兵事,起初治民,後來從軍。並從徵河北、荊州、西涼等地,屢立戰功。曾在博望坡之戰識破劉備的偽遁之計,救下了夏侯惇、于禁。又參與了逍遙津之戰。

    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尊敬儒雅,尊重博學之士,有長者之風,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時去世。

    曹魏建立後,追諡李典為愍侯。李典既非被殺,也非君王,其諡號的含義應當與耿弇、寇準相同,即“在國連憂曰愍”。

    還有跟多追隨曹孟德打天下,不做贅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傷膝蓋的減肥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