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從高中時就開始喜歡蘇軾,覺得他很符合現在文藝青年的調性。
22
回覆列表
  • 1 # 匹諾曹jun

    原來蘇軾是這樣的一個人你對他了解嗎

    之前總是跟大家聊一些古代才女,今天小編跟大家聊聊蘇軾吧,蘇軾如果能穿越來到現在的話想必也肯定是個情感大V了,在我的眼中,蘇軾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人,在北宋時期,是屬於那種隨便發首詩都會被百萬轉載的人,據說連當時的遼國西夏,高麗都會有人慕名來訪,名氣大到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蘇軾

    說起蘇軾,就不得不提提西湖了,在杭州西湖一帶,人氣最佳的非蘇大學士莫屬,不管是什麼口味的詩詞歌賦都可以找到共同的話題,甚至是黃段子都能說的神采奕奕,簡直佩服!西湖兩岸的人甚至為了要一睹蘇軾的容顏,蘇軾走到哪裡,人潮就跟到哪裡,在我看來,才華橫溢的男人更有魅力。他對西湖最直接的描寫應該就是《飲湖上初晴後雨》了,就現在的話來說,蘇軾就是西湖永久的形象代言人,蘇軾的文字比現在的攝影機都好,不僅留下了西湖美麗的景色,還為西湖的景色增彩增色,

    蘇軾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們的蘇大文人還是,個頂級的吃貨,經常與自己的朋友分享美食,也算是個美食達人了。東坡肉想必大家都知道吧,應該也都吃過,就是由蘇大文人發明的,蘇軾的一生,詩詞配飯、書畫釀酒,生活雖然坎坷,但也好在,擁有一顆豁達的心,令人羨慕啊。

    蘇軾

    官場不是那麼好混,沒有言論自由。如果用兩個字,來比喻北宋時期的社會現狀的話,第一是有錢,第二是有文化,北宋時期的文壇領袖大多都是官場的人,像這樣一群既有錢又有文化的人混在一起,肯定會拉幫結派,主要有兩大派“變法派““維穩派“,蘇軾屬於標準的“維穩派”, 但是當時的皇帝宋神宗支援的是王安石變法,蘇軾變成了這風口浪尖上主要被打擊的目標,是大起大落的人生開始了。他崇尚灑脫、自由,從不向世俗妥協,選擇做一個東坡居士。

    蘇軾

    很多人都喜歡把李白和蘇軾相比較,在我看來,蘇軾是值得女子鍾愛一生的枕邊愛人,而李白是那種逍遙浪子,當然,這也只是個人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蘇軾的愛情詩《蝶戀花,記得畫屏初會遇》,整首詩詞委婉柔美,語氣平緩,還有對女性的那種刻骨相思之意的刻畫,在詩中發揮的淋漓盡致。那種平緩的語氣,讓我身臨其境。

    蘇軾

    所以我才會說蘇東坡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人,蘇軾不光在詩詞方面才華橫溢,書畫方面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他畫過墨竹、怪石、枯木等。

  • 2 # 角聲

    蜀學創始人蘇洵,蘇軾、蘇轍父子,嘉祐元年(1056年)一同到京城開封應舉,次年蘇軾、蘇轍兄弟中進士。當時宋學正在形成之中,學者們大多探求“六經”義理,蘇洵也著《六經論》以闡述六經義理其作《易傳》未成,於治平三年(1066年)去世,遺命長子蘇軾繼述。此後蘇軾、蘇轍雖也開始探究《易》經,但宦途忙碌,進展不大。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被貶為不得簽署公事的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次年初到達後,築室東坡,號東坡居士,過著無職無權的貶居生活。

    蘇軾以文名世,其間寫出不少傳世名篇,但將主要精力用於撰寫《易傳》。除父蘇洵未成書的《易傳》遺稿外,弟蘇轍也將所作《易解》寄來,蘇軾經數年的撰述,“卒以成書(史稱《東坡易傳》),然後十載之微言,煥然可知也”。實是父子三人合作而蘇軾總其成。蘇轍又將所撰《論語略解》寄來,蘇軾“復作《論語說》,時發孔氏之秘”;以後又撰《書傳》,史稱《東坡書傳》。《東坡易傳》之成約在元豐六、七年間,可視作“蜀學”學派理論的基本形成。

    蜀學學派的特點之一是吸收佛學學說,這本是“宋學”各派的共同特點,而尤以蜀學為甚,即所謂“其學又雜以禪”。蘇轍亦曾著《孟子解》、《老子解》《春秋集解》、《詩集傳》蜀學學派在宋學三個學派中始終是影響較小的學派。

    洛學是程顥程頤兄弟所創,史稱“二程”。慶曆六年(1046年),其父程珦署理南安軍(今江西大餘)通判時,周敦頤任南安軍司理參軍,二程時年十四五歲,曾受啟蒙教育於周敦頤約半年但同年冬周即調離南安。程顥後來“氾濫於諸家,出入於老釋幾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後得之”。說明二程是自己探求近十年後才得“道德性命”之學,並非受之周敦頤。南宋初朱震提出二程師承周敦頤,經朱熹論證,周遂成理學開山祖師。今人辯之甚明。程顥嘉祐二年(1057年)中進士後,仕宦不顯。

    元豐二年(1079年)因反對新法而罷居洛陽,授徒講學。元豐八年(神宗已死)被召用,未赴而卒,文彥博為題墓稱明道先生。其弟程頤(史稱伊川先生)同在洛陽講學授徒。二程學派的基本形成,應即在元豐後期,史稱“洛學”,但當時洛學學派成員可能還僅限於他們的門生。蜀學重在著書立說,洛學則重在授徒講學元祐時期保守派執政,極力貶低新學派,實際上洛學、蜀學兩派尚處於剛形成時期,也並無多大影響。

    程頤晚年專心著述,元符二年(1099年)完成的《易傳》,是洛學學派學術體系完成的標誌。他畢生致力於授業傳道,門生弟子較多,而且轉相傳授。但洛學在北宋時始終只是宋學中的小學派。

  • 3 # 雅音徐徐

    蘇軾的詩詞豁達豪放!風流瀟灑!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辛棄疾又稱“蘇辛”。無數傳世名作,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俘獲無數粉絲。

    但蘇軾大部分詩詞抒發的是個人情感、生活經歷,如果沒有對比也沒什麼,要是和辛棄疾一比,你就發現眼界不同、格局不同!後者的詩詞充滿家國情懷、悲壯情緒濃厚!比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等。

    就我個人而言,對蘇軾談不上喜歡不喜歡,和其他詩人一樣。不過我對辛棄疾非常崇拜?

  • 4 # 小橋流水197777

    1、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2、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正規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當然,這種正規化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3、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正規化,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正規化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闢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4、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

    5、由於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範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於詩,秦觀長於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並擅。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後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7、在後代文人的心目中,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人們爭相從蘇軾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在金國和南宋對峙的時代,蘇軾在南北兩方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詩不但影響有宋一代的詩歌,而且對明代的公安派詩人和清初的宋詩派詩人有重要的啟迪。

    8、蘇軾還是美食家,比如現在出名的東坡肉、東坡魚等。

    對於現在人來說又有才,又有貌,還會做飯!這樣的東坡你難道不喜歡嗎!

  • 5 # 情商第一課

    一、蘇東坡是個參透了生死的人。在沉浮不定的人生面前,他表現出極強的適應力,無論是橫遭貶謫,還是自請外放,都沒有讓他忘記初心,依然心懷天下;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他都能“此心安處是吾鄉”,不隨波逐流但能隨遇而安,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他說,“處貧賤易,處富貴難。安勞苦易,安閒散難。忍痛易,忍癢難。人能安閒散,耐富貴,忍癢,真有道之士也”。漂泊天涯時,他“幾時歸去,做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如閒雲野鶴般自得其樂。

    二、他始終堅守著中國文人的最高道德,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順境時平靜而不囂張;處逆境中隨遇而安但不消極;如日中天之際不害人;悽風冷雨之時不媚人;居廟堂之高時兼濟天下;處江湖之遠時樂

    三、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四、以烏臺詩案為界,蘇軾的詩詞作品在創作上有繼承也有明顯的差異。在貫穿始終的“歸去”情結背後,我們看到詩人的筆觸由少年般的無端喟嘆,漸漸轉向中年的無奈和老年的曠達——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後期尚道尚佛。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他深切關注百姓疾苦; 後期,尤其是兩次遭貶之後,他則更加崇尚道家文化並回歸到佛教中來,企圖在宗教上得到解脫。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啟發,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過上了真正的農人的生活,並樂在其中。

  • 6 # 玲妹妹的視界

    我不請自來啦!

    因為我是蘇東坡迷,他有幾點很吸引我,“才華,豁達樂觀,挖掘美食的能力”……

    才華: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能在唐宋年間那麼多群星璀璨裡脫穎而出可見他的才華是多麼了得,上學期間一談起淚兩行的背誦並默寫全文的詩詞,他佔比就很多,但即使這樣,我還是很喜歡,誰叫他的詩bi格那麼高, 但凡作文加上他的兩句頓時檔次上升,寫上他的一段人生經歷做例子,字數就夠了

    豁達樂觀:我最喜歡他的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還有赤壁賦… ,真的是我生命旅程上的一壺清茗,每每品起,倍感心曠神怡。蘇軾幾乎一生遭貶多次,換做常人,應該早就一蹶不振了吧!但他不僅沒有自怨自艾,還活出不一樣出彩的姿態,著實讓人欽佩。

    挖掘美食的能力:作為宋朝知名吃貨,他特別能夠因地制宜製作美食,煮魚做餅炒菜,還有東坡肉,烤羊蠍子,生蠔,他喜甜食,於是“日啖荔枝三百顆”完全不怕得痔瘡的威脅,值得一提的是他把“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的黃州好豬肉的吃法解鎖,才讓豬肉慢慢走入尋常百姓家……

    千載難尋一個蘇東坡,怎麼讓人不愛……

  • 7 # 麒麟子安老師音樂

    借問明月幾時有,把酒悵然問青天。

    詩中仙翁李太白,詞裡宗師蘇子瞻。

    文華才情冠古今,怎奈命運總多舛。

    滔滔大江東流去,英雄有淚不輕彈。

    率性直言難入耳,烏史臺前命一懸。

    謫居黃州逢苦雨,寒食時節更心寒。

    破灶空庖燒溼葦,荷鋤東坡學陶淵。

    悟得紅塵夢一場,幾度秋涼人世間。

    丁酉秋月 安書楷《蘇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披薩餅皮如何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