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飾覺
-
2 # 大萌妹買買買
時尚這個東西好像成為了一線大城市的專屬品,不過也確實,君不見三路屯,新天地的紅男綠女們,時尚的閃閃發光,異常耀眼。所以說時尚的人是大多數都生活在大城市嗎?
大城市確實是時尚的風向標,許多潮流的穿法與單品會在大城市裡率先鋪開,大城市確實擁有更容易孕育時尚潮人們的土壤,大城市確實是對於時尚的包容度更高,有更集中的為時尚潮人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畢竟在三里屯裡多時尚的服飾都只會被旁人的眼神一掃而過而已,因為大家都時尚的差不多。
反觀小城裡,不必說“肉片裝”這類段位比較高的時尚裝扮,就是身著長筒黑襪的男人,或者是身著露背衣服的女人,在小城市難免會成為大家聚焦與指點的物件。
那麼小城市裡,就不能時尚了麼,答案是當然可以!其實就算你生活在小城市中,就算你身邊沒有三里屯,你也儘可以勇敢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追逐時尚,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不要管他是不是會被路人說露肉,也不要管他是不是會被路人認為是奇裝異服。旁人的想法你無法改變,所在的二三線的對於時尚的接受與包容程度,也不是你能改變的。
不過沒有人可以阻止你追求時尚的腳步,畢竟能夠勇敢遵從自己心中的對於時尚的嚮往,本身就是最大的時尚!
-
3 # 深夜兩點失眠人
自從從事這個行業,就總被人問一個最簡單但又是最難回答的問題:“時尚是什麼?”時尚是構築在消費、商業、文化、藝術之上的文化現象,而消費、商業、文化、藝術四大領域無一不與城市生活有緊密的聯絡,時尚確實離不開城市,而身處小城市、甚至鄉村的人就很難接觸到時尚,更不要說理解時尚了。
也許有人會說,時尚不也經常搞什麼民族風、去非洲原住民、苗族少數民族之類的老少邊窮地區尋找靈感,然後弄在衣服上,就走上T臺了麼?時尚既然那麼高大上,幹嘛還需要去農村、落後地區去採風,然後又說自己和小城市沒關係,這不是過河拆橋麼?這不也證明了農村小城市也在出產時尚麼?
下圖為Valentino的非洲風廣告大片
其實時尚是一個積澱了幾百年的工業文化產業,所謂靈感只是這個工業上的一環而已,時尚和流行需要大量的靈感源泉,不發達地區的文化確實是時尚的靈感來源之一,但不是全部。即便某一天全世界都流行農村小鎮風情了,時尚依然需要來自大城市的媒體、自媒體去傳播,需要生活在大城市的明星去代言,KOL去展示,需要大都市裡遍佈各個商場的品牌店鋪去銷售,然後在輻射影響到農村和小城市,形成下沉的購買力和人們對於流行的進一步大面積追逐。
所以時尚行業不是那種悶聲發大財的行業,是特別需要宣傳甚至是炒作的行業,其實和娛樂業有點類似,你見過電影、電視劇、電影節在農村小城市舉辦釋出會、頒獎典禮的麼?全世界的電影娛樂首發都在大都市,或者就是精英貴族聚集度假勝地,比如戛納之類的。
如果你真的熱愛時尚,就必須拋棄小城市,努力在大城市站住腳。就像郭敬明那樣,從四川自貢這個小地方,一步步走向大上海,他能拍出浮華的《小時代》,無非表達的就是小鎮青年對於時尚從盲目到爆發的理解。
-
4 # 甘傑莊
個人覺得,時尚的人當然大多數在會生活在大城市,畢竟大城市科技發達,來自世界各國時尚資源資訊基本都是同步的,如果你是生活在小城市,資源不發達,是吸收不到外面的時尚的,最有就是大城市的人口眾多,都是來自全國各地,什麼樣的人都有,所以在時尚這方面吸收的能力也比較強一些,有些時尚只有是在大城市才能散發出它的時尚,如果你是在小城市或者農村,你所為的時尚,別人也不一定懂得觀賞,或者跟本都接受不了,訂你的什麼時尚或者有氣質的東西,在科技不發突的地區用不上,所以有關科技時尚的東西,一段都是在大城市居多,只有這慢慢才會影響到周邊。最簡單一個道理,例如你做一個時尚的頭髮,就說一個不對稱的髮型吧,一邊長一邊短,在農村,別人或者會笑你,但在大城市人家就會說好看,所以時尚在大城市居多那是必然的。
-
5 # 外睿故
每個人的定義不同,比如我覺得乾淨整潔、合身得體、顏色淡雅不誇張,就已經挺時尚了。
當然,內心越是自卑,越需要用“外包裝”以及各種道具來掩飾。
自信、內心強大的人哪怕穿的衣服破舊褪色、打了很多補丁,都像是一種時尚。
小城市裡面很多人低頭不見抬頭見,裝逼無效,樸素大方就是一種時尚。
回覆列表
不管大城市小城市,學會提取時尚元素就能讓自己更時尚。比如:荷葉邊、刺繡、蕾絲、飄帶等等……雖然這些元素每年都有,但是都會有細節上的區別。
很多的經典款可以穿很久,靠搭配方法每年有不同的變化。比如:襯衫、T恤、牛仔單品等等……
再來就是可以在配飾上下功夫,現在有很多裝飾性強的配飾,價錢不貴很漂亮。如:包包、項鍊、眼鏡、戒指、耳環、圍巾、發繩……
一說“時尚”好像大家都覺得必須要怪,要另類才算得上;其實不是的,很多釋出會、秀場的服裝款式都是設計師為了表達一種理念、概念,或者以某種方式體現面料感覺,需要專業人士從中提取其中元素加以運用。生活可以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可以咖啡紅酒面包牛排,為什麼不能都試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