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梔子花下的信鴿
-
2 # UncleCarson
請問一下小朋友多大了?一般情況小朋友容易生氣、愛打人,這個家長的溺愛是脫不了關係的,有時候做家長的是要狠心一點的,當小朋友有些時候發脾氣哭鬧的時候,家長帶他到一個相對安靜 安全的地方陪著他,就這樣靜靜的看著他哭鬧,前提是家長要陪著他保證他的安全,等他哭鬧累了,適當的關心一下,然後等他徹底安靜下來,情緒緩和了,之後再跟他講這樣做不對的,告訴他錯在哪裡,同時要給孩子一個期許,比如說他想要一個玩具,你告訴他,讓他說出要這個玩具的理由,可以打動你,讓你給他買玩具的理由,然後,你要有條件,告訴他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這周沒有買玩具的預算 ,你要是接下去這周表現好,那麼下週爸爸媽媽給你買,給出這樣的期許,到了時間如果寶貝表現好,家長要兌現,這樣孩子會給對家長產生信任感,有過幾次後,孩子的脾氣各方面會有所改變。希望可以幫到你
-
3 # 都億喵
如果大人沒有這個問題,純粹只是孩子第一次動手時候就沒有有效制止,養成了這個壞習慣,那後面他再這麼做,一定要攔住他,並很嚴肅的告訴他:這麼做是不對的,沒有禮貌,如果別人也這麼對待你,你是不是也會很疼很傷心呢?而且爸爸媽媽也不喜歡你這麼做,希望你可以改。如果他還在情緒上,不聽勸,那就先不說話,冷處理,等他冷靜一點了再教育,每次遇到這情況都要這麼做這麼說。後面如果他哪次沒有用暴力行為發洩情緒了,就抓住機會表揚。慢慢就可以改正了。
-
4 # 溫小早
孩子易怒,喜歡打人,都是有心理因素的。父母要對症下藥,找到孩子打人原因。總體來說,孩子喜歡打人,有幾方面原因:
①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當孩子的某種願望得不到滿足時,孩子最容易發怒。撒潑、耍賴,打人等,都是孩子慣用伎倆。父母要搞清楚,孩子的願望是無理要求,還是合情合理的要求?當然不能一概滿足他。
②孩子哭鬧、撒潑打滾時,父母可以把他抱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讓他盡情地發洩自己情緒。
情緒發洩出來了,孩子心理平衡了,如果,以威嚇等手段,不讓他哭鬧,孩子心理會不服。
④千萬不要以暴制暴。“暴”是不得已時才用的。黔驢技窮,暴的好處才顯現出來。
⑤記住,教育永遠需要以理服人。
-
5 # 生涯規劃肖老師
通常大人都會任性、發怒,何況是小孩。小孩作為快速成長的生命個體,發怒可以看作其成長中的一部分。但是題主說自己的小孩不僅“容易發怒”,而且“一發脾氣就愛打人”,這就應該重視並加強教育引導了,因為這已經不單單是產生不良的情緒,而且孩子在這種情緒的支配下,已經習慣性地做出攻擊性的不良行為!這顯然不利於孩子和健康成長,更不利於孩子構建與他人、與外界的合諧關係!
導致孩子發怒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孩子在社會化過程中,家長和周邊環境對待他的方式。比如,對於孩子的過分要求,父母如果放任其透過哭鬧、發怒,甚至攻擊他人的暴力方式加以滿足,孩子就會更加傾向利用父母的失敗,以實現自己的願望,並在不斷的滿足中滋長容易發怒的壞脾氣;或者孩子遭遇某種挑戰,卻受限於自身的能力,這種因受挫而產生的沮喪,容易轉化為需要渲洩的憤怒;等等。
無論孩子何種原因發怒,作為父母,要及時體察到孩子這種不良的情緒是強烈而真實的,孩子不僅真實地受到這種不良情緒的困擾,而且先於他人和外界受到其傷害!父母也應該同時認識到,發怒和打人,都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傷害,父母有責任引導和幫助孩子學會用更適當的方式表達情緒或實現願意!
因此,建議父母:
1、保持冷靜。父母憤怒以對只會火上澆油,父母的冷靜有助於讓孩子的情緒歸於平靜。我們大多有這樣的體驗,就是在平靜的狀態下,往往更樂於接納不如意的自己和他人。
2、表現對孩子的愛。憤怒的情緒和攻擊人的行為,本質上包含了對自我的“否定”。父母的愛有助於淡化孩子自身內心的衝突,減輕孩子跟他人和外界的對立,在認同中重新拾回歸屬感 和安全感。
3、在與孩子共同尋求和探索表達情緒和滿足願意的更好方式中,不失堅定地展現自己的原則和價值取向。摒棄一味說教甚至責備和打罵,在儘快瞭解清楚孩子為什麼發脾氣的同時,透過跟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合理的需求,並明確告訴孩子發怒和打人的方式既不受歡迎也不被接受,鼓勵孩子用不傷害他人的恰當方式滿意願望。
4、冷處理。有的“戲精”孩子會透過試探的方式故意發怒,以此來建立並主導他解決與外部衝突的“規則”,如果在這樣的情景中急於滿足他的願望,就會被他實力“坑爹”。這時候,你只需要站穩立場,適當的“冷”眼旁觀,他就會心靜自然“涼”。
回覆列表
那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
造成孩子攻擊別人的行為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孩子感統失調。
人的主要三大感覺系統分別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如果孩子的觸覺敏感,會造成孩子脾氣固執、容易情緒化;而前庭覺失調會使孩子容易形成恐懼、傷心、生氣等感覺,無法有效控制及協調,使性情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會產生攻擊人、罵人等行為。
會造成孩子有攻擊行為的第二個主要原因是家庭環境和父母教養方式。孩子由於大腦的映象神經元的作用,會模仿成人的行為。如果家裡有脾氣暴躁者,解決問題的方式簡單粗暴,因此孩子耳濡目染也就學會了這樣的行為方式。
要想孩子性情平和,首先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成長環境,給孩子挑選- -些與情緒相關的繪本;同時,父母也要和睦有愛,遇到問題切忌透過暴力手段解決。孩子出現偏差行為可以參照錯誤目的表,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而不是指責。其次,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並教他正確的表達愛。
第三、“脾氣暴躁”是很多獨生子的通病,除去先天氣質上的差異,父母以及其他長輩的過分溺愛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愛孩子沒錯,但不能過分寵溺,也不要無原則遷就。道德和品德上的原則要堅守。要和善而堅定的對待孩子的偏差行為。
遇到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我們可以按照接納、感情連線、正向引導的步驟引導孩子。可以採用正面管教中”積極的暫停”工具,讓自己的感覺好起來,並且在親密和信任的基礎上解決問題。
做好積極的暫停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參與建立一個有助於他們心情好轉的空間,就是暫停區,可以讓孩子給暫停區取一個特別的名字、讓孩子自己決定暫停區的樣子,裡面放的東西。這裡可以包括軟靠墊、音樂、孩子喜歡的玩具、書籍等。
當孩子出現情緒大或難以控制的行為時,要問孩子:“你覺得去你的某某區域會不會感覺好點?”如果孩子過於生氣,並且說“不”,你可以接著問“你願意我陪你一 起去嗎? "如果孩子還是說"不”,那麼你可以說:”好吧,我需要去”,然後你就去你的積極暫停區。這對於孩子是很好的榜樣。而且或許你和孩子一樣需要”暫停”一會兒。在這裡要提醒大家特別注意一下:積極的暫停並不是你養育工具箱裡唯-或最好的工具。而且,當你在使用時,將它作為二選一的選項或許會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