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Shuai為愛停留

    漢武帝為何要任用酷吏呢?任用酷吏的緣故是由於,其時在處所上有良多的豪強,也即是當今所俗稱的田主老財。這些人他們極有勢力,連中央派去的官員他們都不放在眼中,能夠說他們在自身地點的地皮上,就和土天子沒有什麼差別。

    對漢武帝來說,這些人很大水平上攔阻了他造詣大業的措施,攔阻了漢代的開展。為何說這些人會攔阻漢武帝造詣大業的措施,從而攔阻漢代的開展呢?這些人他們固然極有勢力,也即是說有錢;不過,他們在交納稅款這一方面卻是極盡所能地迴避。都曉得,一個國度的經濟收入很大水平上都起原於稅收,而這些交稅的大頭,卻”死力“逃稅,如許國度的稅收就完全跟不上國度的支付,久而久之下去一個國度是很難開展的同時,這些人對中央下達的政策,都是隻聽不做,這就招致漢武帝的號令沒有辦法,完全的實行下去,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另有一個最緊張重要的緣故即是由於,這些豪強的財富都是透過壓迫通俗庶民得來的。而通俗庶民在被他們壓迫後,一旦過不下去,那麼就會作亂,如許就會給漢代的全國帶來一個極不鞏固的成分,而漢武帝為了制服這些人就使用酷吏。

    漢武帝所使用酷吏中,最為著名確當是義縱以及王溫舒二人。這兩人他們的生計都有著極端類似的處所,那即是他們都是當過匪賊。他們當過匪賊,是以,他們對這些所謂的田主豪強是極端敵視的,也即是說他們不存在和其餘官員那樣被田主豪強拉攏的環境,如許就讓漢武帝放心下來,而他們的手法也極端血腥,他們的做事手法往往是依法做事。不過卻從不包涵,在他們的處分之下良多豪強都被滅族。而漢武帝也透過使用酷吏如許一種體例,來到達了本人的目標,也即是說漢武帝贊助這些人”脫節“了已是的尷尬的身份,而這些人感激漢武帝的助力,因而就盡力為他效力。

    而漢武帝之以是抉擇這些人,也是有緣故的。由於這些人起首他們的心是充足狠,他們不怕殺人。他們也不怕獲咎這些田主豪強,由於他們與田主豪強之間的衝突,實在早就存在了,而漢武帝只是說給了他們一個能夠以合法的體例去報仇田主豪強的時機。同時他們對漢武帝也是非常的忠心的,就像前文所說的那樣,他們對漢武帝不但有感激之心,同時,他們作為一個伶俐人,他們也曉得漢武帝是他們唯獨的保證,由於他們當今的統統都是由漢武帝賜賚他們的,並且他們已是沒有退路了,他們對田主豪強的作為,無疑使得他們站在了絕大無數田主豪強的當面,一旦沒有漢武帝護衛他們,那麼他們的終局就可想而知了。

    漢武帝的馭人之術,由此咱們便看出少許眉目。作為一個,放眼中國汗青都非常著名的天子,漢武帝,不單單會發掘人才,在馭人之術上他也是有著本人獨到的處所,能夠說是道理並用。同時,他非常清晰地看到了那時的意義,縱為代表的這些人與田主豪強之間的衝突,成功勝利地行使了這個衝突來覆滅了田主豪強。而漢武帝襲擊田主豪強的舉動,也給自身的國度帶來了很大一筆收入,同時也使中央的法律能夠真正意義上的下到處所,同時也削減了國度的一種不鞏固成分,能夠說漢武帝的這個行動是一舉兩得。

    要是說那時漢武帝放著這些田主豪強不管,那麼漢武帝的各種構思都有可能,僅僅只是構想罷了,由於那時的這些田主豪強現實上即是漢代的”蠹蟲“,而漢武帝覆滅他們,打擊他們的行動無疑非常正確的。

  • 2 # 史先生講歷史

    在中國的歷史當中,酷吏是個偶爾出現的角色,並不是所有的朝代都會有,漢武帝就喜好任用酷吏。漢代建立後,周朝的禮儀制度基本上都丟失了,更多地繼承了秦朝嚴格的律令制度。古代的 “法”和現代“法”很不相同,古代的法律是強迫性義務條款,而不是保護公民的權利。“酷吏”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來是強制執行嚴酷律令的人,而執行這些律令的人其實很多都是高官,但是用“酷吏”這個詞就暗含貶斥的意思,意思就是這些人沒有仁愛之心,不以道德教化為標準,而是以嚴酷法律來迫害人。所以理解“酷吏”這個詞就能深刻理解漢武帝施政背後的邏輯。

    一、任用酷吏為打擊豪強,作用顯著

    漢武帝在位期間,使用了大量的酷吏,這些人包括張湯、義縱、寧成、主父偃等等。那麼漢武帝為什麼要任用他們呢?漢武帝即位後,沒過幾年就從竇太后手中奪得了大權,在朝堂上的政治鬥爭中取得了勝利。但是漢武帝的權力仍然面臨一些制約性因素,那就是地方性諸侯王與豪強的問題,這些諸侯王與豪強是社會的不安定性因素,在秦朝時候曾經打擊六國貴族,但是他們各自逃亡。後來秦末大亂之後,這些豪強又趁勢而起,成為推翻秦王朝的急先鋒,像張良、項梁、張耳、臧荼等。到了漢朝,這些豪強本身很多是功臣後代,雖然在朝堂上沒有影響力了,但是與當朝的權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一旦皇權旁落,就會導致朝堂勾結地方叛亂,王朝就會岌岌可危了。

    漢武帝把控朝局之後,就決心對這些豪強與諸侯王下手,而對付這些豪強與諸侯王採取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那就是刑獄和遷徙。透過大動刑獄來鎮壓和瓦解大的豪強家族,透過遷徙的方式把地方豪強遷徙到都城旁邊,加以監控。這些豪強相當多是軍功後代,紈絝子弟,各種關係盤根錯節,在地方上權勢熏天,放蕩驕縱,強行兼併民眾土地,地方官吏根本就管不了。當初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的時候,聽說當地的豪強也是遊俠劇孟沒有參加造反,就很高興地說:“吳楚叛亂可以平定矣”,由此可見地方豪強的勢力。

    對此,漢武帝毫不手軟,他曾經任命酷吏義縱為長安令,他上任之後,不管豪強還是皇親國戚,觸法者一律重罰,很快長安就安定了下來。後來他擔任河內尉,一上任就將穰氏豪族給滅族了,嚇得其他豪強聽到義縱的名字都心驚膽顫。漢武帝非常欣賞義縱,就讓他擔任定襄太守,因為定襄這地方接近邊塞,民風彪悍,豪強為惡做歹非常嚴重。義縱上任後先是抓捕了兩百多名重刑犯,為防止他們逃跑,派兵將監獄嚴密包圍,隨後又有兩百多親友客來探視他們,義縱接著又將這兩百多人都抓起來,接著全部處死。一天之內殺掉四百多人,定襄郡立馬安寧了下來。

    除此之外,西漢前期還有獨特製度,那就是陵邑制度,皇帝生前在長安城不遠處建立陵墓然後遷徙各地富豪前往守陵。這樣一來,這些富家子弟遷到長安附近,易於管制,不再魚肉鄉里,另外還能新建城市,有利於長安附近的經濟發展。漢武帝在位期間,將全部地方上家產三百萬以上富豪和二千石以上的官吏遷到茂陵附近。同時,漢武帝還在全國設立十三州,每州設立刺史,一旦有不法豪強,可以暗中通報,隨後派人懲處。各地豪強在殘酷的鎮壓和遷徙雙重打擊之下,很快沒落了下去。

    二、任用酷吏實行“推恩令”,打擊諸候,諸候亦很快沒落

    漢琥帝對付諸侯王同樣也不手軟。漢武帝任命主父偃為郎中,實行“推恩令”。“推恩令”就是諸侯王死後將國土分給他的兒子,後來的子孫爵位逐漸降一級,這樣他們的封地面積和權勢都在逐漸減少。這些分封國越來越小,諸侯王就更無法與中央的命令相抗衡。“推恩令”的厲害之處在於如果諸侯王不執行朝廷的政策,僅僅將土地留給自己寵愛的兒子或者長子,那麼其他兒子就會與父親、兄長作對,甚至向朝廷揭發父親與兄長的不法行為。但另一方面,主父偃、張湯等酷吏嚴格地糾察諸侯王的過錯,追究他們的不法行為,而這些諸侯王也生活奢靡,私下放縱淫亂,故而把柄甚多。比如齊地富饒,又屢次發生叛亂,深受漢武帝的猜忌,主父偃於是便對齊王劉次昌下手,抓住齊王私通亂倫的罪證,最終逼令齊王自殺,齊國也被撤銷了,隨後燕國也以同樣的辦法給撤銷了。

    要輪到趙王的時候,趙王惶恐之下,主動出擊,揭發主父偃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由於主父偃執行“推恩令”得罪了整個王室宗親,並且他的殘酷手段,引來眾人恐懼,漢武帝迫於壓力,無奈之下,不得不將主父偃處死。同樣還有酷吏張湯,先是嚴察漢武帝的陳皇后巫蠱之事,處死皇親貴胄和奴僕共三百人,然後又嚴查淮南王劉安謀反之事,牽連兩萬多人,全部處死,受其他刑法的不計其數。接著衡山王劉賜被揭發圖謀不軌,並且家族內部有私通亂倫現象,張湯接案之後,嚴刑拷打,又處死兩萬多人。後來張湯也為眾人畏懼,被逼自殺。

    可以說,自從漢武帝任命酷吏之後,各地諸侯王個個誠惶誠恐,戰戰兢兢,稍有差池,就會掀起一陣血雨腥風。漢武帝同時還以各種名義廢除諸侯王,要麼酬金不足、要麼侵佔宗廟等,廢列侯106人,豪強和諸侯王很快在酷吏打擊之下,衰落了下去。

    結束語

    事實上,漢武帝這套方式,其實只是秦政的延續,更多地是繼承了李斯的謀略而已。所不同的是,當酷吏採用殘酷的鎮壓方式的時候,漢武帝則表現出溫情的一面來籠絡人心,充當帝國的守護者角色,來維繫王朝的穩定。漢武帝的執政理念和這套方式,為後來的漢宣帝所繼承。

    漢武帝任用酷吏最大的目的在於加強君主的集權,抑制地方性豪強、遊俠與諸侯,也可以短期內防止地方上土地的兼併,並且嚴明瞭法度。但所謂的酷吏,其實只是皇帝集權的一顆棋子而已,用酷吏來打擊異己,當酷吏大動邢獄,牽連甚眾,朝堂已被皇帝所掌控的時候,皇帝就會捨棄這顆棋子,並採取安撫眾臣的方式,不然會動搖朝堂之心。然後皇帝就把罪責放在酷吏的頭上,讓他們成為皇權的替罪羊,從而實現朝堂上的重新洗牌。

  • 3 # 阿岔視角

    一、打擊外戚權貴和豪強勢力。因為這類人勢力龐大,黨羽耳目眾多,採用一般的官員和此法程式對付不了他們。而酷吏就沒有或少有顧慮。比如讓張湯處理陳皇后巫蠱案,不講情面,一抓就是一大堆。比如義縱做太守懲治豪強,連探監看望的都殺,一次就是幾百人……

    二、加強中央集權,聚斂財富,應付揮霍和對外戰爭。打擊貴戚和豪強的同時,酷吏還有抑制商賈的作用。而這些一方面可以加強中央集權,另一方面可以快速聚斂財富。漢武帝時期,因為對匈奴等的戰爭的需要,國家支出嚴重不足,這就需要從民間和貴族豪強手裡去掠奪,從商賈手裡去掠奪。打擊貴族打擊豪強,抑制商賈就成為必然的選擇。而這些人都是社會上有勢力有發言權的群體,如果按正常的辦法根本就做不到,或者說就是虎口奪食。要完成這種虎口奪食的任務,非酷吏不行。

  • 4 # 大耳朵金絲猴

    我們先舉幾個酷吏的例子,看看他們做了些什麼事?

    張湯

    張湯為漢朝制定了大量的律令,其中斬首罪就有400多條。他在處理陳皇后一案中,蒐羅罪名,處死300餘人,而後在淮南王、衡山王謀反案件中總共4萬多人被殺。張湯審案無所不用其極,各種刑具令人眼花繚亂,據說沒有張湯審不出來的案件。

    義縱

    義縱為南陽太守時,讓當時閒賦南陽、也是酷吏之一的寧成心驚膽戰,他先是將寧成定罪,後是嚇的當地豪強舉家逃匿。後來義縱調任定襄太守,為整治當地社會治安,將200餘人重罪犯定為死罪,將200餘人獄中探親者也巧立名目定位死罪,400餘人同日斬首,震懾了整個定襄郡。

    王溫舒

    王溫舒為河內太守時,任用亡命之徒為郡吏,迅速將當地豪強大族抓捕,然後迅速審問,古代的豪強多多少少都有些問題,因此都被定了罪,牽涉其中者兩千餘家。王溫舒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上奏體系,能夠以極快的速度將案件向朝廷彙報,不給豪強緩衝找後臺的機會,然後在得到漢武帝的許可後,迅速將犯罪者斬首,據說當時上萬人被斬,流血十餘里。

    這些酷吏執法嚴厲、不避權貴、殺人如麻,他們所做的事都是漢武帝希望的結果,因此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從他們做的事中,我們就能分析出漢武帝為什麼會重用這些酷吏。

    1. 加強中央集權

    由於文景帝時期奉行黃老學說,無為而治,對各地諸侯的管制較少,這對中央的權利是一種威脅,而一般的循吏在處理這種事情上效果很一般,因此漢武帝看中了酷吏們的狠辣作風,在淮南王、衡山王案件上,該殺的殺了,不該殺的也能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而各地的豪強多有違法妄為的行為,不但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對政令的實施也多有阻礙,酷吏對豪強的打擊極其殘酷,這些都是漢武帝希望看到的。

    2. 增加中央經濟收入

    漢武帝時期與匈奴打仗多年,耗費巨大,需要資金支撐漢匈之戰的勝利。這些錢一是來自豪強,透過打壓豪強,網羅各種罪名將豪強定罪,然後沒收其家產,這時酷吏是一把好手。二是實行鹽鐵官營,從豪強手中奪取鹽鐵經營權,強賣給老百姓,一眾酷吏保證了這一過程的暢通無阻。

    3. 思想統一的需要

    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希望以儒學治國,就必須將儒家思想推行至全國。而這之前漢朝都已經習慣了黃老學說,酷吏們相對循吏來說,對法律法規更熟悉,這對於他們來說就像一種熟練於心的業務一樣,透過他們制定法律,規範疏導人們的行為,改變人們的思想。比如張湯,就制定了一整套律令,一共300多章,條目繁多,涉及的事項有幾萬條。有時候難免需要義縱這樣的人,殺一儆百,震懾社會,強行推廣統一的思想。

    4. 維護社會穩定

    漢武帝時期由於常年作戰,國庫消耗極大。在增加中央經濟收入的過程中,給社會帶來了兩個影響。一是百姓賦稅增加,二是鹽鐵官營導致的國進民退。賦稅增加好理解,那鹽鐵官營為什麼會造成“民退”呢?鹽、鐵是百姓日常生活和勞作的必需品,據史書記載,鐵器官賣後,不但質量下降、而且用的也不稱手,導致農業倒退。鹽鐵官營也導致了一些官員的腐敗有些官員極其貪婪,導致百姓的生活進一步下降。各地百姓走投無路就滋生出大批的強盜,但是中央暫時無力改變這種局面,只能採取鎮壓百姓的方式,酷吏的狠辣手段能讓社會穩定方面得到暫時性的控制,為政策的改變提供一個緩衝時間。

    5. 殺伐果敢的漢武帝個人喜好

    當時的太子劉據崇尚和平,希望停止戰爭、與民休息,漢武帝對劉據“子不類父”感到很失望,多次因為劉據的性格想要廢掉太子,可見漢武帝本人是崇尚殺伐的,他希望用武力來征服世界,因此在任用官吏時,也有格外的偏好,當然這僅僅是次要原因了。

  • 5 # 蒼茫大地顧煒斌

    一、漢武帝本生十分殘忍,與酷吏惺惺相惜。

    漢武帝打陳皇后入冷宮,逼死衛太子、逼死衛皇后、殺死鉤弋夫人,舅子兼連襟衛青的兒子也遭橫死,武帝與酷吏心心相印。

    二、加強中央集權,增加財政收入。

    武帝朝雖漢室諸王有所消停,但蠢蠢欲動者仍大有人在,豪強地主仍富得流油、驕橫不法。武帝正好借張湯等酷吏收拾他們,以增加稅收,以維護中央集權。

    如《史記.遊俠列傳》中提到的遊俠郭解,有人替他去殺人,常常半夜有賢人豪傑十輛車來拜訪,請求供養郭解的門客。郭解受王令和各郡國豪富遷往茂陵,衛青竟也來替他向皇上求請,武帝拒絕後,人們出資一千多萬為郭解送行。動靜太大,最終被官府所殺。

    武帝先是為維護漢人尊嚴、漢民利益,征討匈奴,這功在千秋。後期有窮兵黷武之嫌。軍費、獎賞軍功是需要消耗大量的銀子的,先期用文景之治的積聚,後期則利用鹽、鐵專營,搜刮豪強地主,這一切政策要想有效實施,就必須重用酷吏。

    三、這些酷吏是武帝的御用工具,一旦朝廷上下反對激烈,就拿他們頂缸。

    張湯就是個典型例子。張湯僅在御史大夫任上就七年整。主持處理過陳皇后巫蠱案、處理過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謀反案,都往死裡整。張湯得罪了丞相莊青翟,莊丞相手下三個長吏要陷害張湯。後來張湯自殺了,三個長吏也被殺,丞相莊青翟被逼自殺。

    這樣,武帝收放自如,既達成自己的預想,又把屎盆子扣到了張湯等酷吏頭上,還可幹掉他想拿掉的丞相,一舉而三得!

  • 6 # 看遍山川

    “廢除百家,獨尊儒術”是漢王朝的主流意識形態,但是“尊儒尚法”也是漢武帝制下的基本國策,兩者並不矛盾。在推崇法家,法制的同時還必須引儒術作為裝飾,雙方並非對立而是相互為用。

    如果一味推崇法和刑,前車之鑑在那裡,我們將會看到一個和秦始皇一樣尚法酷政的君王,反過來獨尊儒術,廣施所謂仁政,隨著私有化的深入,財富的集中,土地的兼併,又如何解決日益積累的社會矛盾,並高效有力地治理國家和隨時掌控帝國的官僚呢。

    作為大漢帝國的總設計師,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始終牢牢把握著西漢王朝的全域性,雖然君權神授,但他畢竟是人不是神,就有人性的缺點。對國家和人臣控制慾越強的帝王,就越會在治理國家方面有極端的行為,在這一方面,漢武同唐代的武則天相似,兩者都善於使用酷吏,並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地駕馭他們。

    並且帝王使用酷吏,都不約而同地“唯才是舉”,漢武帝任用的那些酷吏都出身市井之徒或趨炎小吏。這類人善於陷害栽贓且手段毒辣,但君王可以毫不猶豫地對他們的惡行和口碑暫時聽之任之,因為武帝相信如果酷吏們兇殘的行為能夠給自己帶來全方位的資訊和安全,整個把人,弄些個冤獄,那又算得了什麼呢。

    漢武帝使用的酷吏杜周就是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在他手裡無辜丟了性命,因為他的做法符合武帝的心意而受到重用,做了十幾年的御史中丞。

    杜周非常善於揣摩武帝的心思,皇帝想整誰,他就編排罪名去陷害誰,武帝要釋放誰,他就故意先拘押著,再找機會向武帝透露一些關於這人被冤枉的訊息。杜周的座右銘是皇帝的意思就是法令,怎麼說就怎麼對,無需非得遵守法律。

    有這種視王法為弊履的酷吏,就相當配合皇帝的胃口,他們就是被驅策的鷹犬,皇帝駕馭著他們“治”天下,什麼時候不需要了,他們的日子也就到頭了,當然皇帝是可以另外再換一撥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門品牌推薦歐派門業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