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DC家庭教育
-
2 # 曉東奶爸心理師
請記住“曉東奶爸高效學習四法寶”:
1.積極情緒;
2.元認知力;
3.刻意練習;
4.樂觀歸因。
接下來我會寫一篇文章,詳細展開講述。
-
3 # 若水日記
對於中醫,我一直保持中立態度,就是不相信,不否定。
朋友推薦了中醫,每週三、週日定時坐診,還需要六點多排隊領號。老婆去了一次,覺得挺不錯,我抱著好奇的心理,跟著去了一次。
坐下,把脈,沒有問任何問題,就侃侃而談。
別說,還挺神的!
開藥,只開6天的。我說:要不多開點,每週早起排隊,挺麻煩的。
大夫說:中醫以調理為主,根據身體情況開藥,怎麼可能一副藥吃到底?
好吧,瞬間懂得了人生至理。
每次去醫院看病,開一堆藥,一般吃一、兩天病就好了,這就是對症下藥。就好比學生補物理,透過刷題可以快速提升分數。但是,對孩子長久的學習有幫助沒?其實是沒有,他後面還得繼續補課。
中醫幹什麼?透過調理,提升我們的身體素質,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就相當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孩子會學習了,養成了好習慣,就不用天天補課啦。
其實,中醫是不要把脈的,所謂“望問診切”,很多名醫只需要看看你的氣色,就知道癥結在哪裡。
那麼,為什麼還要診呢?
其實是做給“病人”看的,讓“病人”覺得認真、踏實。否則,就看一眼,都不用號脈,這錢賺得也太容易了吧,純屬心理效應。
中醫到底準不準?我不知道,也沒有發言權。但是診斷的原理,應該和教育差不多。
學生成績差的原因,無非就那麼幾類:態度、動機、方法、習慣等。問問孩子的成績,看看孩子的練習冊,聊聊孩子平時的表現,基本就能夠把孩子的問題說出來,這是老師的基本能力。
中醫也一樣,身體的問題,也就那麼些,每個問題都有其對應的身體反應。雖然複雜了點,原理就和做題一樣,什麼條件,就對應什麼結論(症狀),現在是有了結論,讓你把條件(原因)找出來,反推回去就行。
從原理上來說,中醫比西醫的理念要好,一個是藉助外物,增強身體短暫的抵抗力,消滅病毒;一個是透過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為什麼很多人還是會選擇西醫呢?
因為,人,都喜歡速成!
這是人的天性: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
為什麼有人喜歡買彩票、賭博,而不喜歡腳踏實地去做事?因為,任何一件事,要想見到效果,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而賭博、彩票是很快可以出結果的,相當於人生增加了一個快進鍵。
然而,事實卻是,速成絕無可能!
三個月的工業雞,和家裡散養的走地雞,魚塘的魚和河裡的野生魚,口感的差別,入口就可以分辨出來。
再回到看中醫的事情,醫生叮囑每週需要複診一次,根據身體變化情況調整藥方,對於這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沒有哪一種絕對的方法,告訴孩子,只要照做,就能夠成為我們希望的樣子。
比如說學習,在不同階段,出現的問題是不同的。而且,不同階段,採用的學習策略也是不同的。一個60分的學生,和一個80分的學生,問題絕對不一樣,當孩子從60分提升到80分,他就必須調整學習的方法和習慣,否則,進步的速度就會下降,甚至停滯不前。
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我們鍛鍊身體的時候,也是隨著鍛鍊的進度,採取不同的動作。否則,只練習單一動作,時間長了,就失去了鍛鍊的效果。
傳統的文化課輔導,就是開一個藥方給所有的學生,能夠吸收多少,取決於每個人自身的體質。有人吸收得好,進步快,有人吸收能力差,進步緩慢,甚至有可能把身子吃壞。
所以,在教育這個領域,適合,大於品牌。新東方、學而思作為行業巨頭,教學質量和老師水平肯定高於平均水平,但未必適合所有學生。這也是為什麼兩家巨頭市值加起來,還佔不到整個市場容量的3%。
教育是個性化的,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同階段,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不同問題,對於不同的孩子,處理的方法也不相同。
未來的教育,一定是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如何個性化?就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顧問,根據孩子的情況,不同階段,不同科目,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孩子成長的背後,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幫助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長。
一群人協助孩子成長、學習,其實就是降維打擊,讓孩子在同齡人的競爭中獲勝,這就是學習力課程的初衷!
-
4 # 那些桐年往事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一旦習慣養成,會影響之後的學習。
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一邊玩一邊學?可以嘗試跟孩子做溝通。瞭解孩子才能更好的針對問題,想出好的解決辦法。我個人建議透過以下方法來調整:
1、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家長自己也要以身作則。如果家裡太吵鬧,或者整天看電視,勢必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家長應該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在學習時,家長看可以暫時關掉電視,忙完手頭的活,坐下來看看報紙或者書。
2、可以想出一個獎勵的辦法,顧及孩子如果專心學習,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可以得到獎勵。並且這份獎勵要比他平時一邊玩的專案更有誘惑力。如果可以吸引到孩子,他就會比較自覺的學習。
3、如果有年紀差不多的鄰居,或者比較近的親戚,並且學習習慣不會很差的,開始可以創造機會讓他們一起學習。孩子都是有樣學樣,而且有伴一起學習,孩子無形中會跟對方對比,我是不是該做得比他好。
-
5 # 速讀G先生
提升學習效率的九大有效方法
一、隨身攜帶學習卡片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將一些學習內容製成學習卡片隨身攜帶,利用閒碎的時間進行復習,效果顯著。 二、“隨手筆記”所謂“隨手筆記”就是上課時隨機的記。記自己的靈感、記重點、易錯點、他人錯點。“隨手筆記”自己明瞭就可。
三、整合知識點
把需要學習的資訊、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絡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四、錯題應對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錯題不是簡單的做出來,給出正確答案,而是要整理這一型別的題的解題思路。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複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複習物件,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五、提高效率
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複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複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啟用“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注意力、思維、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複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另外,也可以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在學習、記憶方面幫助都很大。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裡的資料系統化、影象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看看。
六、複習時先“回憶” “回憶”是高階的複習。複習時先“回憶”,使你儘快進入學習狀態,培養動腦的習慣,並且做到複習時心中有數。七、幫助他人複習
幫助他人學習實際上就是複習的過程,所謂的“教學相長”,在幫助他人學習過程中隨時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可以隨時糾正,也可以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學習他人的長處。幫助他人學習是“深度學習”。
八、設定目標 人活著就得有個目標,目標是人成長的持久動力,是人前進的不枯的源泉。作為一個學生要有:人生目標、現階段目標、學期目標、每日目標。 九、全域性觀念 所謂的“全域性觀念”,就是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掌握這一章、這一階段、這一學期的學習內容。我們在學習中都是零散的一點一點的去學,很多同學往往不會把知識點融會貫通,但解題往往都是很多知識點結合起來才能很好的解答的。因此,在學習、複習、考試時都要注意“全域性觀念”。內容摘自:《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國內最專業的快速閱讀記憶訓練平臺,快速閱讀、記憶力、注意力、思維、高效學習等方面的知識學習、能力訓練。
回覆列表
一位小女孩,她學習很用功,課間的時間都捨不得來休息。但是上了四年級之後,孩子游泳和網球的興趣班都取消了,換成了各類家教和學科補習班。
孩子在每次回家之後,為了早點把作業做完,都會乖乖地坐在桌前,準備一鼓作氣寫一個半小時的作業,可是不到30分鐘她就坐不住了,在課桌前是搖頭晃腦,在房間裡面到處晃悠,這時候,她做題時的思維變得遲鈍,經常完不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面對孩子看似多動的一個行為,很多家長頭腦中,可能都會有一個聲音,亂動會影響學習效率,這可不行,我得想個辦法,讓孩子不要亂動。
其實,可以換一種思維,如何讓孩子不僅能在動中學,還能讓他學習更高效。
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研究:
一個心理學家讓一批上課時好動的孩子每天增加鍛鍊,多做一些踢球、做操等運動,並且在課間也增加一些像老鷹抓小雞、丟沙包這種運動量比較大的遊戲,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孩子上課的小動作變少了,注意力也變得更加集中。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學習時大腦耗氧量增加,大腦氧分不充足的時候,就是我們常說的“腦子不夠使”,那這時學習就會變得沒有耐心,學習效率變得低下,而運動就能補充大腦的供氧,讓大腦處於一個最佳狀態。
除此之外,大腦在運動的時候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這個物質能讓孩子感到愉快並且緩解壓力,那這就好比大腦獲得了所需的營養,而這種營養會供應孩子學習的所需。
那一起來看第一個方法:運動學習法,具體要怎麼做呢?還是以剛才的四年級女孩為例:
她媽媽在家裡的牆面貼了英文小段落,讓孩子在家裡面邊溜達邊學習。或者是孩子坐不住的時候,索性讓她站起來,一邊走一邊背單詞。
然後還有就是單腳跳的時候,讓她來背古詩等等。用這樣的遊戲的方式,來讓孩子將運動和學習結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週末的時候,媽媽還會帶著孩子到公園裡面去複習功課,在公園的長椅上看錯題本、背課文。
這時候,孩子在公園蹦蹦跳跳,欣賞綠植,學習的狀態也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最佳化。在她學習疲勞之後,當她呼吸到草木的芬芳,在草地上蹦躂一圈,大腦就能很快緩解疲勞,恢復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
在使用運動學習法之前,這個孩子在課堂上3分鐘可能都記不住1個單詞,但使用這個方法一個月之後,孩子3分鐘就記住10個單詞。
運動學習法的適用範圍很廣,無論孩子是否好動,我們都可以用增加運動的方式,來達到集中注意力和提高效率的效果。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這個方法的前提是讓孩子感受到,既然我坐不住,我就可以用這種遊戲的方式和我的學習結合到一塊。
然後我也學得更開心,然後我還能學習得更好,在這個過程當中,引導孩子要在運動中達到一個學習的目標,而不是漫無目的一味地去運動。
另外,這個方法要避免在複雜的運動中學習,就比如在打籃球和踢足球的時候,您就別這樣做了,避免孩子分散了運動的注意力而受傷。
第二個學習方法:學科交叉學習法。如果孩子在家做寒假作業,每天輪流寫不同學科的作業,那這就屬於學科交叉學習;如果孩子先集中精力做完一個學科的作業,然後再做另一個學科的作業,那這就是非交叉學習。
心理學家曾在不同的班級做過實驗,發現在三個月的時間裡面,運用學科交叉學習的學生相比其它學生而言,考試分數提升了25%。
那以此可見學科交叉學習,更符合大腦學習的規律。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學習一種學科,就容易把這個學科的內容記混淆了。所以,不同性質的學科交叉學習,就能避免記憶混淆,同時還能避免大腦疲勞,消除單一學科學習的這種枯燥感。
那麼有的家長也會問,在學科交叉學習的過程當中是隨意交叉各種學科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劣勢學科和優勢學科交叉學習,把劣勢學科的學習時間要安排在大腦最活躍的時候,因為大腦最活躍的時候,學習自己不擅長的科目會有更大的耐心,更多的解題思路。
如果孩子一上午都在做自己頭痛的習題,大腦就會產生一個畏難情緒、會產生逃避感,厭煩感。
這個時候,為了讓大腦恢復活力,在劣勢科目學習之後再學習優勢科目,大腦就又會重新興奮起來,提高學習的效率。
另外,要避免孩子把易混淆的科目交叉學習,就比如英語和俄語,如果交叉學習兩門語言類的學科,就很容易造成語法語境的混淆。
第三個方法:叫多感官學習法。那麼什麼叫多感官學習呢?
它指的就是在學習的時候,孩子能夠使用眼睛、耳朵、嘴巴等多種身體感官一起參與。綜合地使用聽、說、讀、寫等方式,以此來刺激大腦的視覺、聽覺、語言等不同的區域。
比如學習一篇課文,如果只是看看,這個記憶只會儲存在大腦的視覺區域,但如果把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學習的話,就會讓記憶儲存在不同的區域,就像大腦同時學習了很多遍,記憶就會更加深刻。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比如三年級有一篇文章《去年的樹》,裡面有小鳥和樹的角色,我曾經就讓家長帶著孩子分別選了文章的角色,演出相應的語言對話、動作交流、神情變化。
沒想到的是,這個後來變成了這個孩子每天放學後最喜歡的遊戲,孩子當時選了小鳥的角色,快樂地在家裡飛來飛去,媽媽選擇了旁白的角色,爸爸選擇了樹的角色,孩子的姐姐選中了一扇門的角色。
在表演中,孩子既能看著課本念臺詞,又能聽見其它角色的對話,還有肢體語言的參與,在故事演完之後,每個人寫出自己的一句感想。
那整個過程,都運用了聽、說、讀、寫的方式,呼叫了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的參與,既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讓孩子對課文理解和記憶變得更加深刻。
那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的家長會問:“在多感官學習情況下,要著重發揮哪個感官的作用呢?”我們給到的建議是:視覺感官。
因為它在學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就比如現在請聽我說一個詞:我說小貓,那你想到的是什麼呢?
可能很多人都會先想到貓的形象,其次再想到“小貓”的叫聲、小貓的種類等等。這就是大腦記憶中視覺先入為主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