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藏海拾貝
-
2 # DF從頭再來
大明皇帝,朱膽基,宣宗,章皇帝,宣德,(1426-1435)年,大名鼎鼎明代工藝品宣德爐,於宣德三年,(1428年)開始鑄造,距今近六百年光陰,在銅爐的底部鑄有(大明宣德年制)楷書陽文方印形款,先鑄後刀刻,刀峰銳利灑脫。款式筆體大氣鋼骨有力。材料使用當年極為難得風磨銅,為了使鑄造出來的銅爐色澤晶瑩,溫潤,細膩,在溶煉中還要滲入金,銀,錫等多種材料,然後再經過十數次精細提煉,才能達到鑄造要求,皇帝鑄造香爐,才大氣粗,黃金的比例佔全爐體的四分之一,今天的宣德爐至今沒有見一個,符合上述材料包漿條件的爐子。
-
3 # 東山草堂珍玩
真正的宣德爐長什麼樣,至今業界專家沒有定論,而某些藏家也只認自己手中的宣德爐是真正的宣德爐,排訴別人手中的宣德爐,有得甚至懷疑故宮博物院的藏爐也不是真正義意上的宣德爐!其實民間收藏家手裡有很多值得收藏直正宣德爐,只是國內還未有宣德爐真正義意上的標準器,或鑑定標準!今天,拿出我認為製做工藝,設計水準,藝術表現都值得收藏的大明宣德爐。如下圖:
-
4 # 一路走來W
真正的宣德爐我看未必有人見過,只是知道宣德爐的材料和鑄造工藝,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喜歡收藏宣德爐。
所以我們在收藏的時候要以多看多學,是我們喜歡收藏人的目標。
-
5 # 光頭強31701
據史料記載,明宣德皇帝在位期間,對香爐十分嗜好,而當時的香爐材質都是銅質的,因而特意下令從暹羅國,也就是現在的泰國進口了一批紅銅。這批紅銅後來按照官窯的款式製作了很多香爐,成為聞名世界的銅香爐作品。只不過,因為後期戰亂以及毀壞等緣故,導致能見到的極少。
-
6 # 倍兒爽8
皇帝喜歡的我們就不去喜歡了。秦始皇都亡兩仟多年了,還去追隨皇家用品,其實質是復古,沒有任何意義了。尊古、昔古是我們還僅存的幻想。歷史的車輪是前行著的!
-
7 # 只論真品
真正宣德爐是明代著名的工藝珍品,今天的鳳毛麟角,兩岸各大博物院,世界拍賣行,沒有見一件符合《宣德鼎彝器譜》,的宣德爐,世界上大拍上千萬元的宣德爐,也只是清代御製仿品而已。 真正宣德爐所用的主要原料一一銅,是當年極為難得的風磨銅,為了使鑄造出來的銅爐色澤晶瑩,溫潤,細膩,在熔鍊過程中還要滲入金,銀,錫,鉛,汞,等多我材料,然後再經過十數次精細提煉,才能達到鑄造要求,使用失臘法、用黃臘作模具。當時是為改善郊壇,太廟,以及內廷的鼎彝陳設的決定,也就是祭祀天,地,祖宗,神靈,的焚香燒表紙的神器,真正宣德爐由於皇帝陛下國庫的大力支援,在爐身上使用了大量的黃金和多種貴金屬,真正宣德爐整體是由金,銀,錫,鉛,等金屬冶煉組成的合金爐,爐身的顏色表皮是由金,銀,錫,鉛等冶煉液體經失臘法,形成的金,銀,錫鉛,銅,金屬斑紋,斑斕塊,由外到裡都是一樣的,宣德爐的內壁,內膛只做一般的處理,這也是明大粗工藝的一個特點,仿品爐比較精細一些,在內壁可以明顯看到金,銀,錫,鉛,銅,冶煉失臘法冷卻凝固的各種金屬的凝結點,這一點任何仿品無法做到逼真,這也是真正宣德爐其妙在色的原因,明末清初宣德爐重韻味,莊重,厚重,真正宣德爐用銅極少所製作的銅爐以型好為主,款為刀刻款,重韻,但是入手沉重,一切真品,仿,贗品的鑑定離不開祖宗們留下的珍貴資料,如此浩大的興師動眾的不惜耗費巨資的製作,留下了很具體的資料和型制,不是今天什麼磚家和什麼隨便說就算數的,大家發的圖片多,我也湊熱鬧,發一件玩玩而已。
-
8 # 聖火騎士
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宣德爐
首先與宣德鼎彝譜八卷本中記載相符 款識文字是真書 大明宣德年制 並且 德 有橫 也就是字完整 因為是宣德皇帝親自審定督造 不用避諱 所以和宣德通寶一樣 德 有橫
其次 黃銅材質 含金含銀 明代多處記載 宣德皇帝鑄造宣德爐 加入了金銀佛像 因此一定是含金含銀的 同時天工開物中也記載 明代 宮廷鑄造4萬斤朝鐘 也要加入 黃金50兩 白銀120兩 加入黃金白銀 應該是明宣德時期的禮制 或 神靈祈 依據宣德鼎彝譜記載加鋅比例 鋅的含量高達31%左右
再者 宣德鼎彝譜中記載的 賀蘭國花樣鬥錫 800斤非常值得研究 依據資料研究應該是天然的銥鋨礦石 鄭和第六次次下西洋到達了澳洲塔斯馬尼亞 這裡出產天然銥鋨礦石 明代本草綱目中記載 花樣鬥錫出產於無枝拔的河沙中 天然成塊 不用冶煉 自然界中只有銥鋨礦石是出產在河沙中 天然成塊且有錫一樣的顏色帶金色花紋 並且明代多處記載 宣德爐永遠燦爛如新 即便埋在汙泥中也不鏽蝕 世界上只有銥鋨礦石是最強的抗腐蝕材料 因此含金屬銥的成分 需要國內外宣德爐研究專家認真科研
最後2圖是故宮博物院原藏懋勤殿的戟耳圈足爐的底款 這也是唯一一尊原藏明清兩朝皇帝書房的宣德爐
-
9 # 一介須翁
由於現在出現在古玩市場的宣德爐很多,款識也有多種多樣。曾經和古玩店的老闆探討過這個問題,就是真正的為皇家所用的宣德爐是怎樣分辨?他們認為真正的宮廷所制的宣德爐款式應該是仿商周銅器,而且所刻的圖紋也是仿商周的圖案。因為在商周時期就已經有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禮制,香爐是一種禮器,用來祭天祀地以及祭拜先祖,歷史上各朝代的皇家都有沿習這套禮制,所以,製造的香爐應該是按古制或仿古而制,而且款識應該是篆書,因為在秦皇朝開始就統一了文字並使用篆書(圖二)。這也許是一種說法!你認為呢?
圖二
-
10 # 愛玉者說
明代宣德爐其名如雷貫耳大名鼎鼎,迄今為止尚無一件得各界共識,也就是明仿與清仿的區別。我們可不可以先放棄真假之爭論,共同探討一下明代爐與清代爐各自的特點,宣德爐是否就能水落“爐”出了呢?
說宣德爐不能不說風磨銅,風磨銅來自古暹羅國朝貢。顧名思意這種銅純度高在自然界雖經風吹雨打歷久而霓新。風越吹磨,它就越明亮。多用它製成銅鈴懸掛於佛塔,如五臺山塔院寺釋迦牟尼之塔剎,遼寧北寧雙塔塔頂蓮座.寶瓶等。我們是否可以得出宣德爐少鏽光澤好,其音清脆悅耳悠長的印象。明代不僅是宣德爐在銅佛像製作上也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在今天各拍賣會上常以天價成交。明代宣德爐器型多以青銅器型為參照,然後賦以明代審美眼光,我們注意到明傢俱簡潔流暢,極富曲線美。明代的玉雕近看略顯粗疏,遠觀到反而有了意境富有神韻。我們能不能得出明宣德爐少裝飾,多簡潔流暢的特點。再看宣德爐的款識,鑄款顯然滿足不了宣德皇帝的審美要求,正像各朝皇帝制作錢幣一定是雕母樣錢,經皇帝稽核批准後再製陶範鑄造。所以真品宣德爐一定是刻款而非鑄款。據史料記載制爐之風磨銅經十多遍精煉再加入十多種貴金屬而成。我們知道銅質越純其色越黃,所以紫銅就不對了。真品宣德爐其色應在紫銅與黃銅之間發出的是紫金一樣的光彩。
清代的仿爐銅質一般較差,其音暗啞。這是因為清對銅的管制較嚴格,多用銅錢融後製爐,故鉛與鋅含量過高難現明仿紫銅效果。即使是清官仿也因銅煉治不及明代,又末摻入貴金屬雖器型古樸端莊也難及宣德爐之萬一。
圖一.二.六字宣德款銅缽,字型正是明代篆書,不是中間宣德兩字幾乎讀不出來。鼓腹圓潤,包漿深原,其音如鍾,餘音嫋嫋。(在評論放一段影片)我個人極為著好這件東西,雖不敢言真亦相距不遠矣。圖三.四明未清初著名私人款,“賞心”二字雕著的極為精美。圖五.六個人認為為明仿。圖九也應是明未仿品,從瓷器的角度看碗足明代特點明顯,其紋飾更有些異域風情,是不是與伊斯蘭教有關聯,不得而知。圖七.八清官仿,從所刻之龍看己是清代龍的式樣。一共收藏這麼幾款爐,本不應妄議。但無論請教誰都沒個說法,只好不揣淺陋姑妄說之,有大玩家不妨指點一.二。
感謝閱讀。
-
11 # 雅萃國際
根據《宣德彝器圖譜》(圖一)記載,“郊壇、太廟、內廷所在陳設鼎彝式範卑陋,殊乖古制……”,就是宣德皇帝認為現在的鼎、香爐不符合古制,製作得很差。當時正好有暹羅(今泰國)國王進獻良銅,就下令禮部會同太常寺、司禮監以這批銅料來鑄造各類銅器,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銅爐。
所以從宣德本朝來說,它的香爐一定是符合古制的,也就是仿古的成分比較多,那麼這本書裡就有這麼一句話介紹了這批器物所考究的是何古制了,“令數目多寡、款識鉅細,悉仿《宣和博古圖錄》及考古諸書”。就是說要參考北宋後期所編的《宣和博古圖》和其他考古書籍記載的三代青銅器。後面一句說“並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各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開冶鼓鑄”。就是要按照考古圖書和內庫藏的宋代瓷器作為樣本來鑄造宣德爐。不久工部尚書呂震會同太常寺卿、司禮監太監等就參酌尊旨,從博古圖和其他的考古書裡邊選了“款式典雅者,計得八十有八種,其柴、汝、官、哥、均、定中亦選得廿有九種……”。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宣德大部分銅器這其中包括宣德爐,它們的器物特徵大多取法於考古圖書與庫藏名窯瓷器。
除開器型上師法古代這一特徵以外,宣德爐另外一個顯著的特徵是精。前文提到宣德爐採用了泰國進貢的良銅即風磨銅,這種銅的純度非常高,在煉爐同時又加入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金屬加以鑄煉,顯得寶光四射,大氣十足。普通的銅器只需經過四次精煉,而宣德爐的銅器經過十二次鑄煉,手感更加細膩,工藝十分精湛。明朝末年,就有文人將宣德銅器與永樂雕漆、景泰琺琅、成化鬥彩等量齊觀,稱其“精巧遠邁前古”。
優質的原材料和精湛的工藝使得宣德爐自誕生起不久就有仿製,大規模仿造宣德銅器的活動大概始於明末,清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高潮,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經常可以看到製作“宣銅”的記錄。這些宣德爐在仿照時,既仿古法形式,又追求宣德之精,再結合當時統治者的喜好,這種雅緻的器物使得宣德爐歷來成為文人與藏家所好。
當下,被認定為宣德本朝爐的少之又少,達成廣泛共識的幾乎沒有,所以現在的宣德爐大多叫明仿、清仿、民國仿宣德爐等等,下面我們以故宮博物館藏為例,欣賞宣德爐吧!
圖二:宣德款銅燻爐
銅爐直口,直腹,圜底,立耳,扁足。蓋鏤空,飾雙龍捧壽紋。器表呈鱔魚黃色,光澤內斂。外底鑄有“大明宣德年制”陽文楷書款。根據龍紋推斷,應屬清代仿品。蓋內煙燻痕跡清晰,顯系經常使用所致。
圖三、四、五:銅衝耳乳足爐
銅爐圓形。明代,口沿略外侈,收頸,鼓腹,三乳足。口沿上左右兩邊起衝耳。蓋鎏金,蓋鈕頂端鏤空壽字,鈕蓋間飾俯仰蓮瓣紋,鈕身和蓋面飾鏤空寶相花,蓋外沿飾一週回紋。器外底有減地陽文3行6字楷書:“大明宣德年制”。
爐皮色老,器表有鑄後的流動痕跡。附有配件爐瓦、錫質拔火套和鎏金銅蓋。一般來說,香爐還有一些配件,除上述的爐瓦、拔火罐分別起到隔火和助火的作用。有些香爐還另配有香鏟、香箸、香瓶及香盒等。
-
12 # 紫聖林衡
大明宣德爐自問世以來,便一直成謎,現今真宣千古之謎已揭開,重現世人,數十款不同器型現藏宣齋藝術館。真宣銅質為何重比黃金?乃是經過十二煉之後,銅質已非常純淨,故而器表光滑而肌膚,重比黃金,故而透過照片即可分辨真假。大明宣德爐失佚千古之謎現已揭開!大明宣德年間製作了多種器物,尤以宣德爐、瓷器為主,大明宣德爐簡稱“真宣”,因朝代更迭,自問世以來到清代便已失佚,時至今日,真宣而成了千古之謎,看似懸案,但又是如此的簡單辨識,因為對真宣來說,它就是與眾不同,鶴立雞群,美倫美奐,器宇不同,只要你見過真宣,一眼便識,大明神器,真宣為首。
“假色外炫、真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出奇光,尤如嬰兒肌膚柔膩可掐,是否正如冒襄所言,對揭開“大明宣德爐”千古之迷,應是萬眾期待,什麼才是精美絕倫的“真宣”,“文房首器”是否“實至名歸還是浪得虛名”,我們就來共同見證“國之瑰寶”展現這一刻。
▲大明宣德爐“真宣”天子九鼎鬲爐 林衡珍藏
十幾年來衡一直專研宣爐、歷代失佚名畫。2017年著作出版了《真宣解密》揭開“大明宣徳爐”和“玉堂清玩”之謎一書,書中已詳細分析了“揭開真宣之謎”共13條,加上總結分析共14條,這些分析都是用實物來說話,非常詳盡細緻的闡述。正常真宣鑑別只需透過五種就足以證明了,包括(銅質、皮色、器形、款式、工藝),但衡用了13條之多來證實,其中包括了“玉堂清玩之迷”、真宣“刻款之迷”、“石叟銅爐之迷”,這三個都是宣爐懸案,到目前為止,國內也絕對沒有專家專門研究這三個懸案,我也已一一揭開了,詳情可閱《真宣解密》。
其實趙汝珍一語已道破天機,“古玩之中,鑑別真宣最易,看過真宣,仿宣自然一目瞭然”,本人加一句“仿製真宣更難”。
真宣器形共有117種之多,基本以藏經紙色為最,世人所流傳的多種皮色,只是那些假宣爐而已,真宣鑄造成品基本以藏經紙色為主,“燦若黃金”特徵就是這麼來的。衡所藏真宣器形已達73款,已集結了真宣60%不同款式,若同時展示那將是何等壯觀!
衡總結出世上最簡潔易懂之“排除法”來破解這個千古懸謎!
1,當代!銅爐做的最好的首推陳巧生大師,但他的銅爐各方面和真宣相比,還是相去甚遠。一般銅爐基本都有做舊處理,但是包漿、皮色、器形、工藝、刻款、獸首、內膛自然使用痕跡等等,都是很容易區分的。況且技藝高超的藝人,都會刻自己名號,推廣自己的品牌,而流傳千古。
2,道光年後無佳器!包括民國在內,基本都是用翻沙法制作,銅質雜而不純,遍身砂眼,包漿枯槁,死色。
3,清早期!器形比例和明代器形比例比較,各有特點,明代器形線條更簡潔、優雅,黃金分割比例更厚重,工藝造形也各不相同。
4,明代正徳!信仰伊斯蘭教,2017年12月4號,北京大羿拍賣了一組正德年制銅爐,每種器形都刻有阿拉伯文,這也是那時期正徳宣爐之特徵。凡是正徳、嘉靖年間製造的官方宣爐,都是刻本朝年號款。
5,再往前推就推到宣德本朝了,你可以找歷代最精美的爐和真宣對比,(宮廷製作官款也好私人款也行),在真宣面前也是鶴立雞群,望塵莫及,完全不是一個等級器物。
6,宣德瓷器款識字型和真宣刻款字型如出一轍,穩重大氣,字型精美,結構嚴謹,從而形成獨一無二的真宣刻款,也是辨別真宣的鎖匙之一。
7,真宣這種繁雜高超的製作工藝包括細如髮絲的錯金、錯銀、溜金、灑金、皮色、上臘、銅質配比、六至十二煉、黃金器形比例,刻款、失臘法等等都是頂級工匠手工製作而成。
真宣歷經600多年,歷久如新,精美絕倫,後世一直仿製但從未被超越,以致很多專家面對神器都是目不識真宣,因它太精美了,這就是歷代“排除法”。
▲大明宣德爐 七十三款真宣器形共濟一堂蔚為大觀 林衡珍藏
真宣是屬於大明皇朝幾百年來,最珍貴之銅器藝術遺珍。“文房諸器、真宣為首”。對真宣的重新認識定性,是對珍貴的歷史藝術遺珍盡到自己應有的責任,同時也是對宣徳皇帝為我們創造了精美絕倫、無與倫比的器物,表示對他最崇高之敬意。
到目前為止,真宣幾個懸案之謎都已一一解開。到時將還原一個全面的真宣鑄造全過程給大家,敬請關注《真宣解密二》。
▲七十三款真宣器形共濟一堂蔚為大觀 林衡珍藏
林衡一生致力專研歷代失佚名畫、真宣,已發表一百六十多篇文章論文
宣齋藝術館 古今頂級鑑藏家 林衡敬啟!
—今期人物—
解密“大明宣德爐”千古之謎
-
13 # 時空隧道03
宣德年間振人心,
煙繞香爐飄入雲。
手指一彈金石響,
風磨銅裡放真金。
-
14 # 葫蘆一笑1
經過幾百年歲月的洗禮,一般的銅器都會鏽跡斑斑,銅質精良的銅器也會氧化形成一層黑色的皮殼,俗稱漆黑古。唯獨真正的宣德爐,由於使用特殊材料風磨銅,且經過十二道特殊工藝精煉,所以不但不會生鏽,也不會氧化生成黑色皮殼,宣德爐銅質溫潤如玉,除了在表面生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俗稱包漿)之外,並無半點砂眼和鏽跡,就象金銀珠寶那樣發出令人喜愛的珠光寶氣,在強光處柔和溫順不耀眼,於幽暗處卻能象珠寶那樣發出令人陶醉的毫光,用手撫摸若處子之肌膚。無論手感或者視覺,總能給人一種美妙的感受。宣德爐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它不但稀罕,而且還具備了一種內在的高貴氣質。
回覆列表
香爐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實用器具,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古代香爐的主要用途是薰衣、驅臭、祀佛,漢代以前稱為銅爐,漢代以後才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香爐,由爐身、爐蓋、底坐三部分組成。
從考古資料來看,中國古代早在夏代就已掌握了紅銅冷鍛和鑄造技術,商代已進入了高度發展的青銅文化。錫青銅冶煉配製“六齊”,就是在商代總結出來的,它第一次指出了合金效能和合金之間的關係。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了滿足自己玩賞香爐的嗜好,下令從國外購進紅銅,責成皇宮御匠參照柴、汝、官、哥、均、定等名窯瓷器款式及有關史籍,用金、銀、等幾十種貴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道工序精心冶煉,成功鑄造出了色澤晶瑩而溫潤的宣德銅香爐。至宣德三年,共鑄造了三千多座,以後再也沒有鑄造過。
從明代宣德年間至今,為了牟取暴利,宣德爐仿製活動從未間斷。據說,當年參與宣德爐鑄造的官員,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私下仿造了一批仿品,這些仿品宣德爐如今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它們就藏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
當今市面上的宣德爐幾乎全是仿品,只是年代有早有晚,早期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頗有收藏價值。真正的宣德爐是用一種風磨銅,經過反覆提煉,同時在銅中加入金、銀等貴金屬,這些貴金屬浮於銅香爐表面,輕輕擦拭,便會泛出金燦燦的光澤,銅質非常細膩,造假者是很難仿造。真正的宣德爐是無價之寶,誰也沒有碰摸過,一般都是仿品仿仿品,仿品宣德爐表面的光澤度、器物重量都是很難達到真品的技術要求,宣德爐鑄造中貴金屬的配方和鑄造程式要求並沒有流傳下來,這也正是宣德爐難以仿造的根本原因。
(網路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