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北規劃

    對於文科生來說,文綜三科,哪一科都不是省油的燈,都需要很多的時間去記憶、總結。對應準高一立志於學文科的高中生,從高一開始,應該注重哪些知識儲備,應該培養怎樣的思維,應該在考試中運用哪些技巧?

    學姐今天特意蒐集了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及考試技巧給大家參考:

    1、學習歷史有階段性

    等你上了高三你會發現,高三的歷史學習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反覆鞏固的過程,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紮實的基礎和"歷史基本功"。

    我的觀點是高一、高二階段,不必苛求知識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識的廣度。

    你會發現語文水平的高低和課外知識的豐富程度對歷史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建議你多讀一些課外歷史書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語感的培養,建立自己的一套歷史觀和世界觀。

    這些東西對你的影響可能不會馬上體現在分數上,但上了高三以後你會發 現它們太重要了。

    2、抓住課堂

    要說實在的東西,課堂是很實在的。我們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照樣可以考好;但是一個歷史生如果不聽課,他什麼成績都別想拿到。

    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我認為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把你理解的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和系統大致構建出來,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框題是為了說明什麼;

    然後在聽課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聽課筆記,課後再與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充分利用老師

    每一個歷史老師對歷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們也都是經歷過高考的。你可以主動地和老師交流你對歷史問題的觀點,從老師的迴應中吸取對你有益的東西。

    4、史實問題和思維問題

    你會發現我們做歷史題,做來做去無非就是考察兩個問題:要麼是史實,要麼是思維。

    史實問題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記憶,比如:法國大革命什麼時候爆發的?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麼……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實,你必須非常熟悉和了解,這需要平時的積累和記憶。

    記憶史實其實並不是什麼痛苦的過程,重要是要對歷史抱有激情和信念。最終你會發現一切都不難,就像你不會忘記家裡的門牌號和好朋友的電話號碼一樣。

    同時,你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幫助記憶,比如,我就是用"工程隊"三個字來記憶中共一大的侷限性的:"工——關注工人階級,忽略了廣大農民;程(城)——把城市作為重心,不符合中國國情;隊(對)——鬥爭物件指向資產階級是錯誤的"。

    思維問題考察的是你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說我們見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導火索"這樣的字眼,那麼這道題應該就屬於是考察思維的。

    這些問題通常是選擇題裡比較難的部分,但其實也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

    一般來說,"根本原因"通常是經濟基礎(生產力發展)或者本質矛盾(階級矛盾尖銳);

    “根本原因”通常看起來和該歷史事件的關係並不明顯;

    "直接原因"通常是經過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能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關聯性非常強;

    "導火索"通常都是一個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於社會和歷史發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索是國王召開議會企圖徵稅等;

    "主要原因"是最難的,有時它是直接原因,有時是根本原因,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內部邏輯,透過對比來決定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哪一個因素才是對事情起決定性作用的。

    思維的鍛鍊要靠大量做題和有效總結來實現,這一點也是積累的過程,上了高三老師也會經常給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會有提高。

    5、掌握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

    歷史學習裡面其實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條"或"兩條"來總結,

    比如:瞭解一個事件我們通常是從"背景(原因),內容(經過),影響和意義(結果)"來記憶;

    分析問題我們總是有"政治,經濟,文化"三個維度來思考;

    分析背景時我們會分"國內環境,國際環境"來進行;

    評價意義時我們有"正面(積極)和負面(消極)"兩個方面。

    你在答大題時會輕鬆地發現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幫助你理解題目和入手分析。至於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學習中很容易地提煉出來.

  • 2 # 伍老師作文

    任何科目都是有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方法,會讓你事半功倍。針對歷史這學科,做好以下幾點,就能更好的把握它:

    一、列好基本框架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瞭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

    比如在學習秦朝時,可簡單設計為:

    建立(包括時間、人物、都城)

    鞏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繁榮(指具體表現)

    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

    掌握了這一簡單的方法後,在今後學習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時,就可以自己來歸納學習,對每一朝代的特點可以自己補充。

    在這些大致內容列出來之後,不妨深入思考一些問題。比如說,為什麼有些城市經常被作為首都,選擇首都的標準有哪些,為什麼會有這些標準?再比如,為什麼有些朝代能堅持幾百年,有些朝代卻如曇花一現,各個朝代都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我們在學習歷史當中,要培養自己的就是思考意識,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事情是無緣無故發生的,去探究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會極大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預見能力。

    精華線上的幾位歷史老師,在教學當中,都非常注重幫助大家列好知識框架,可見這一點,在歷史的學習當中,是極為重要的。

    二、補充史實和教材觀點

    大綱列好之後,我們可以在大綱之內補充基本史實。根據每個章節內容,新增重點歷史史實的各種因素:

    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

    事件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口號等)

    事件影響(包括性質、作用、意義、經驗教訓等)

    在對歷史學習的時候,要注意去了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因誰而起,因什麼事情而起,又是在當時什麼樣的社會情況影響之下。歷史是事件的組合,一個個的事情,還是很有意思的。所以我們可以盡力去還原這個事情,大家都很愛聽袁騰飛老師的課,就是因為他能講歷史講得有意思,有深度,而且在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還能順便把這個事情的所有內容都記住了。

    三、牢固掌握學習公式

    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 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爭背景:(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敗:官場+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國際:1、經濟:工業革 命→市場原料。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如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廣度分析:(一)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統一的市場等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③文化:統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二)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藉口等)

    ⑵ 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 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絡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如王安石變法:直接動機是解決面臨的社會危機;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緩和階級矛盾,實現富國強兵等;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

    歷史內容=經濟+政治+文化+……

    歷史內容即客觀歷史,是人類重大歷史活動的客觀記載。活動的主體包括重要歷史人物、群體、組織、機構等。活動內容包括經濟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態、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方面的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等。一般歷史內容,可從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分析。

    經濟內容: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佈局+……

    ⑴ 古代經濟=經濟制度+經濟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結構、佈局+……

    ①經濟政策=總政策+土地+租稅+賦役+人身+……

    ②農業經濟=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佈局+……

    ④商品經濟=城市+交通+商品+市場+貨幣+邊貿+外貿+……

    ⑤經濟結構、佈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經濟重心變化+經濟方式擴充套件+……

    古代經濟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再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各方面分析經濟發展情況。如唐朝經濟:先分析總體的重農政策,唐初恢復經濟的措施,如均田制、租傭調製等;再分析農業如生產工具的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布帛、人口增長等;手工業的絲織、陶瓷、造紙技術及佈局;城市商業的繁榮、民族、對外貿易的發展等。從總體發展情況分析,商品經濟仍然微弱,南北經濟趨於平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充套件等。

    ⑵ 近現代經濟=經濟發展要素+經濟成份+國際經濟+……

    ①經濟發展要素=技術+資金+市場+原料+勞力+經濟結構+經營方式+政策+……

    如19世紀後半期美國經濟發展要素:包括移民帶來勞力、技術;西部開發提供市場、原料;廢除種植園奴隸制、大規模農業經營、壟斷模式等。

    ②經濟成份=自然經濟+外資+合資+民資+官資+國營+集體+個體+……

    如新中國初期:地主經濟被消滅、富農經濟儲存、農民個體經濟發展;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官僚資本被沒收,民族資本主義恢復發展;國營企業確立領導地位、集體協作經濟興起等。

    如當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經濟區域集團化、全球現代化趨勢;具體表現為各國、各集團之間在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貿易等方面的協作與競爭等。

    政治內容=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⑴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階級+軍事+財政+民族+對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專制的強化、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階級矛盾、民族關係、對外關係等。

    ⑵近現代政治=政局+制度+政體+體制+政權+政治力量+權力+權利+……

    如辛亥革命後的政治狀況:包括政局的動盪、確立共和政體、三權分立的體制,袁世凱篡權、各派政治力量爭奪權力的鬥爭、人民的基本權利問題等。

    ⑶國際政治=體系+格局+集團+合作+戰爭+對抗+妥協+……

    如雅爾塔體系下的兩極格局,兩大集團的對抗與妥協,集團內部的合作與矛盾,冷戰與熱戰等。

    文化內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交流+……

    ⑴ 自然科學=(科學理論+科技發明)(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農學+……)

    ⑵ 社會科學=思想、宗教+教育+史學+文學+藝術+……

    ⑶ 文化交流=(民族+對外)(傳播+吸收)+文化地位+……

    事件、事態過程:準備→開始→發展或曲折→成功或失敗

    事件是指人們在短時段內進行的具有突發性、間斷性的歷史活動,如:西安事變、法國大革命、二戰等。事態則是指人們在較長時段內從事的具有常規性、持續性的歷史活動,如:百家爭鳴、洋務運動、工業革命等。對事件、事態過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動發展順序、再分活動領域進行

    歷史這一科也是精華線上的強勢學科,袁騰飛老師,石國鵬老師,隋子輝老師等歷史老師也組成了講話線上的歷史名師團隊。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老師們的課程來學習,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3 # 小智教育

    想要學好歷史,首先,得有三個個習慣,記錄,思考和溫席。歷史的學習一定要做到對歷史材料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有些學生往往拋開課本,背筆記丟下教材,看資料,即使看書也是看大字的正文部分,其他一概不往往下看,這樣是很難學好歷史的,歷史閱讀要仔細全面,既要快速又要解讀,重點帶著問題,看帶著問題去學習。要帶著目的閱讀,形成框架和結構,把握背景的線索,夯實歷史知識,閱讀註釋,可以拓展歷史思維,閱讀歷史地圖,形成時空觀,和時間線,把熟學習的內容整理成表格或者是,思維導圖,讓事件變得立體,之後,理性歷史線索大年代,一定要記牢,只有記住年代,才能對龐雜的歷史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形成系統的歷史知識,學生一般都怕系年代,因此要尋找其方法提高記憶力。在我們瞭解歷史事件時,要做到三步,瞭解的準缺,理解的深入和見解要新穎,對歷史的瞭解是學習的第一步,既要概括階段特徵,又要梳理,時間線索,因此,每一個時間段的歷史大事件都要了解清楚,人物地點事件經過和結果都要明確。二是理解的深入,學習歷史是要弄清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這種因果關係,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所對應當時政治體系的背景,學習時要思考,要查閱資料要整理筆記,例如說,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嗎?明朝為什麼會滅亡?等等。見解要新穎,為什麼說要有見解呢?現在所讀的歷史評價都是前人對歷史,的自身的見解,要充分理解,歷史發生時期的目的和背景,還要求把歷史的學習和政治,語文,地理等相關的學科結合起來,體現綜合的特點,形成自己的見解。總結記憶的方法能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歷史學科突出的特就是背誦量大,所以學生如果學習歷史,更要不斷地總結記憶的法門,只有這樣,歷史的學習才會 更上一層樓。例如圖示法,將時間線標記好,有點到線,有現成面,簡明生動。還有向製表法把一混的知識點透過表格的方式來記憶,這樣就能形成對照,以便掌握。將歷史事實的知識整合,主要梳理,要是大事歸納線索 。要對大事要事比較通曉,要聯絡上下作比較,處理旁通,形成立體思維 。學習歷史興趣很重要,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歷史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可以提高對學習歷史的興趣。然後就是多思考,歷史中值得思考的現象很多,對學習的內容多加思考,學習效果這樣才會更上一層樓。

  • 4 # 豐臺教育資訊共享

    一、讀史可以明智。興趣是第一老師,真的不錯。一定要設法培養自己的興趣。

    二、縱橫比較,我覺得這個方法不錯。比方說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51——479,那麼誰和他是同時代的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做了什麼?翻開課本看一下。又比如說華佗,他是醫學家,他生活在東漢末年,那麼你再想想,在別的朝代,各有哪些醫學家,他們有什麼成就。列一個表格,免的遺漏。總之,就是要突破歷史書上這一課、那一課的限制,要系統的分析,還要對每個朝代做個總結。

    三、還有就是把學歷史當成看故事,經常看一些歷史方面的書或電視劇,在故事中就把歷史記住了,比方說,你看武則天的電視劇,裡面有長孫無忌、儲遂良,你就知道他們是同時代的人,再一看,儲遂良還是個書法家。

    四、還有,就是每一科都通用的,腦子放電影。就是,每當你閒下來的時候,比方說睡覺前,想一想,看看能想起什麼,什麼東西你懂了麼?沒記住的,沒懂的,第二天,趕緊看一下。到了第二天,再放電影,相信你記不住的,不懂的就會少很多。如果還有,那麼起來之後,趕緊再看。

    學好高中歷史有哪些竅門

    一、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是利用識記物件與客觀現實的聯絡、已知與未知的聯絡、材料內部各部分之間的聯絡來記憶。

    例如:1、用聯想法記憶歷史年代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透過淝可聯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兩個圓正好是胖娃娃的頭和身體,兩個3則是兩個耳朵。這樣一想就記牢了。

    二、諧音記憶法

    諧音記憶,是透過讀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記內容與已經掌握的內容聯絡起來記憶。

    例如:

    1 用諧音法記憶歷史年代

    (1)李淵618年建立唐朝,可記作:“李淵見糖(建唐)摟一把(618)”。

    三、歸納記憶法

    歸納記憶,是將所記憶內容按不同屬性加以歸納,然後分門別類地記住這些內容及其屬性。例如: 1 用歸納法記憶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 中國近代史(1840~1919)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可歸納為“五四三二一”來記憶。

    四、對比記憶法(有些內容可用圖表)

    對比記憶,是將所要記憶的內容透過對比的方法加以記憶。例如: 用對比法記憶歷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221年,劉備建蜀。

  • 5 # 齊仙紳

    首先兩點,一是對歷史的興趣是必須的,二是對歷史的認識要正確。興趣是學習任何學科的基礎,如果只是消極地硬性記憶,那麼怎麼學都學不好,就包括一些死知識也是記不住的,要麼是對這個學科天然的興趣愛好,看一眼就喜歡了,要麼就是在發現這個學科的有趣之處喜歡上了,總之要先喜歡。

    第二是認識,有人對歷史乃至文科都有偏見,認為學政治、地理、語文、歷史沒什麼用,覺得華人還要學中國話嗎,覺得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學著還有用嗎?筆者作為一名剛走過學生時代的文科生,如今又從事寫作類工作對此深有體會。就拿語文歷史兩科來說,語文學的不僅僅是中國話,不僅僅是識字那麼簡單,像一篇文章的分析和對典故及各種文字內涵的認識可以讓你在閱讀以前有最基本的知識積累和方法積累,當你讀懂一些文章,你的寫作能力就會提高,而當你的寫作能力會在你的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

    歷史雖然都是過去的事,但是對人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它不是一個死記硬背的學科,當然,一些必要的知識是要背下來的,比如一些人名、朝代或者歷史規律等等等等,但是哪個學科不是這樣呢,數學不需要背公式嗎,物理化學不需要背符號嗎?以史為鑑是一個人學歷史最大的收穫,同樣的事古代人是怎麼處理的,這件事如果這樣發展會形成什麼趨勢,不斷地看各種歷史,會逐漸把這些固定的東西變成你的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方式在你處置事件的時候會無形中給你提供思路,說簡單點就是謀略,古代那些聰明有智慧的人,能巧妙應對事件用的就是謀略,這種謀略不是讀一本兩本書就能形成的,是長時間的積累而成。

    最後再說如何學好歷史,首先文科不同於理科,理科學一個公式,知道公式怎麼來的,會靈活運用就好了,這叫知識點。文科要的不是知識點,是知識面,一個法律的形成,你得知道先是出現了對應的犯罪形式,一個思想的推廣要知道統治階層為了維護穩定的出發點,為什麼會有這個出發點,你得知道前因,只要有足夠的知識面,這些有關聯的事就都能記住了。怎麼有知識面,肯定是多看,大量地閱讀歷史,基礎科普的,學術專著都讀,甚至可以讀演義小說,以及一些知識比較豐富的戰爭遊戲都可以玩,筆者就是透過一個二戰遊戲迷上了二戰史,從二戰史開始向不同時間段和不同國家的歷史擴充套件。

    有人會覺得學業很重哪有時間讀,其實時間還是有的,因為當你讀明白了一段歷史,就會記憶深刻,一勞永逸,要把老師上課教的方法和知識點與自己的閱讀相結合,這樣學的會更好。再有學歷史也會節省學其他學科的時間,比如筆者初中喜歡讀二戰史,二戰史中某國佔了哪座城這樣的事很多,讀完了二戰史我把世界地圖順便背下來了,各種地形地貌、城市首都都記住了,還順便勾起了我對時政的興趣,養成了看新聞的習慣,所以上課很輕鬆,下課也不需要花多少時間複習,餘出來的時間可以再擴充套件去讀金融、讀哲學、讀軍事,這樣對事件認識的維度就更寬了。

    我理解歷史不好的同學的苦惱,以前歷史知識匱乏的時候,看歷史時間就感覺是一堆無規律的數字,根本記不住,現在我歷史知識積累很多了以後,發現多讀歷史的好處。不斷充實腦袋裡的知識,你的腦袋裡會自動建立了一個時間座標軸,一些事件記住了,和它差不多的,或者相近的就好記了。

    比如我們讀小學的時候是9月1號開學,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是德國入侵波蘭是1939年9月1號。比如美國發表《獨立宣言》是1776年7月4號,英國《權利法案》頒佈是1689年,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第二者和第三者的年份差整一百年,第一者和第三者月日上差了整十天,這樣就都記住了。

    如上這些就是結合個人體會寫的一些學歷史的方法。

  • 6 # 烽子傳

    因為你說的是高中歷史,那麼主要還是以高考為主,至於如何真正的學好歷史我就不嘮叨了,上面的幾位都給你說了。

    那麼怎麼學好高中歷史?我覺得,你要先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歷史簡圖。你先把各個朝代的先後順序理出來,這個很簡單吧。然後加入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這樣主幹就出來了。然後是根據老師說的一些經常被考到的歷史知識,屬於哪個朝代,什麼人物,什麼事件,你給補充進去。我記得當年我們班學霸是這麼弄的。他準備了一個本本,每兩頁記一個朝代,他先把自己感興趣的寫上去;然後是老師講的同時也是他感興趣的,可以跟之前已經寫好的知識聯絡上的;接著是自己不感興趣,老師講的考的比較多的;最後根據自己的時間,再去背那些自己不感興趣,老師不講的,但還是可能考到的。這樣,大致就搞定了。建議可以試試。而且每次考試前,如果怕狀態不好,可以先把主幹寫出來,考試的時候方便回想。想當年,學霸都是考試前花點時間過了幾遍,成績也是讓人各種羨慕嫉妒恨啊。

    因為,你自己的歷史簡圖,主幹就是自己感興趣的,記肯定是沒問題的。接著是老師講的,你感興趣的,你可以用聯想的方法把兩者聯絡起來,那麼記起來就容易多了。再來是老師講的,但你興趣不大的,這種可能就要你花點時間去背了。最後是根據自己的時間,去看看那些不屬於前三者,但還是可能考的。

    如果你對歷史的分數要求不是特別高,那花點時間搞一下自己的時間簡圖,分數應該不會太差。當然,如果你想考很高分,學得很好,那就要自己多花點心思了,畢竟歷史還是靠累積,真的沒什麼捷徑可言,包括其他很多事情都是如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娛樂遊戲主播用什麼變聲器好,有什麼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