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京火哥

    我兒子小的時候天天就是爸爸,爸爸!爸爸?各種問題,有時候我開車的時候他也不停問,我都鬧死了,但是我看過書裡寫孩子好奇心是正常的,問問題也是好事,開發孩子的思維,所以我就忍著耐心的回答,還好,持續了兩年,現在不怎麼問了!

  • 2 # 潔懿讀書匯

    不知道小傢伙多大了?不過,孩子的求知慾,是生命力和好奇心使然,特別寶貴呢。

    1、如果你知道答案,但不能以實相告。

    比如,爸爸媽媽昨天晚上在床上打架,翻來覆去的,是為什麼啊?

    你可能需要包裝一下語言,避免少兒不宜。比如:爸爸媽媽每天會透過在床上打架來鍛鍊身體,互相當對方是健身器材,這樣子就不會長胖了呀。但打架手腳都要有分寸,只是鬧著玩兒的,打打更健康。

    2、如果你不知道答案。

    (1)可以搜尋到答案的。告訴孩子:“媽媽也不確定,我們一起請教一下手機吧!”

    教孩子用手機,如何搜尋到答案,此過程中,既可以教她拼音(輸入法時用到),也可以裝一個訊飛語音輸入法,讓她自己說,然後看著語言變成文字,很神奇吧!

    這樣可以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幾次之後,她自己就會解決問題。

    (2)並非公共知識。比如幼兒園發生的事情,網上查不到,鼓勵孩子去問老師。

    (3)無解的問題。網上沒有,老師不知道,老天爺都不知道,哈哈。“這個問題真的把媽媽難倒了,寶貝,你記得這個問題,也許哪天就找到答案了呢!”

  • 3 # 評論家13579

    遠的就不說了,就拿此次新冠疫情來舉個例項吧(或許有點長和羅裡羅嗉,請諒解)。妻子就曾跟我說起一件趣事,有次小區鄰居四歲左右的小孩跟著他媽媽出門,他就是不停地哭鬧,路上剛好遇見我妻子,我妻子就問小淇淇(小孩小名)你為什麼哭啊?他媽媽說他就不願戴口罩,說太悶。剛好小區宣傳欄貼著防疫圖片宣傳,我妻子就拉著他走近去看,指著圖片對他說,小淇淇你媽媽叫你戴口罩就是為了防這個病毒啊,當他看到畫到滿是"刺"的病毒圖片時,反而問起了我妻子。母母,是不是吸進去後這些病毒的刺刺刺得我好疼啊?當時我妻子跟他媽媽都感到愕然和笑了起來,瞬間都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後來兩大人都互相點了點頭,我妻子就只能順著他說,是啊小淇淇。他聽到後,自己果斷地又拉上了口罩,笑嘻嘻地跟著他媽媽走出小區大門……

    聽完後我都忍不住笑了起來,對妻子開了個玩笑說,小淇淇長大懂事後一定會回來找你算帳。或許這個結局並不完美,畢竟是說了個謊言。但細想,對著一個僅四歲左右的小孩又能再拿病毒繼續解釋下去什麼呢?有時善良的謊言總比沒好吧?

  • 4 # 電音集結號

    孩子在一天天長大,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孩子有求知慾是好事,但是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難免讓人有些崩潰。孩子滿腦子稀奇古怪的問題,回答了害怕孩子繼續鑽牛角尖,不回答又擔心影響孩子的求知慾,左右為難。

    孩子問:媽媽,為什麼我們不會飛?

    媽媽答:因為人沒有翅膀啊。

    孩子問:那為什麼雞有翅膀,他也不會飛?

    媽媽答:因為雞身體太重了飛不動。

    孩子:那我們幫助雞減肥,他是不是就會飛了呢?

    媽媽已崩潰……

    諸如此類的問題數不勝數,如:“媽媽,為什麼魚兒不會走路?”等等。許多家長表示,自己家的孩子也有這種現象,那麼孩子出現這種現象正常嗎?面對孩子提出的“為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一、孩子為啥總問為什麼?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經說過:“每個人在他們幼年的時候都是科學家,因為每個孩子都和科學家一樣,對自然界的奇觀滿懷著好奇和敬畏。”

    寶寶在3歲~5歲之間,開始逐漸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寶寶愛問為什麼,也是源自對周圍環境的好奇心,同時這也是寶寶擁有獨立思考的前兆。這種探索本能的可以說是每個幼兒的必經之路,提出問題就是減少疑惑,這也是思考的過程。

    既然寶寶有意識的提問可以起到積極作用,父母做出合理解答就非常有必要性了。

    二、回答問題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在回答孩子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考慮三點問題:

    認真傾聽、予以肯定

    勿要敷衍孩子,保證回答的嚴謹性

    把問題分類,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

    第一點:孩子在向我們問問題的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到認真傾聽,並予以孩子求知態度的肯定,比如:“孩子你問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這樣做有益於提高孩子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慾望。

    第二點:有些孩子提出的問題,家長可能存在認知不足現象,回答孩子問題時含糊其辭,很有可能給孩子灌輸了錯誤的認知,這對孩子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回答問題前,家長可以查閱資料後在回答孩子。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一些家長一股腦地把自己的所知、所學的東西灌輸給孩子,家長一味的回答會讓孩子缺乏思考,這樣非常不利於孩子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從身邊事物探索答案。

    三、如何面對孩子的窮追猛打?

    首先我們應該從保護孩子的求知慾出發,不要直接批評孩子或者閉口不談,我們儘量做到的就是不敷衍盡力回答,而且儘量從生活中出發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同時在孩子連續提問時我們可以透過反問的方式,幫助孩子深入思考問題。

    有一次我在和朋友聊麻婆豆腐的做法。

    寶寶過來問道:“豆腐是什麼東西?”

    我反問寶寶:“你認為豆腐是吃的東西還是喝的東西。”

    寶寶回答:“可能是吃的……”

    這樣反問的好處是把“豆腐”這種東西縮小到“吃的”“喝的”上面,讓孩子產生聯想,這樣如果我們再提及豆腐,孩子就知道他是吃的東西,所以有些時候我們沒有必要向孩子解釋豆腐是怎麼來的,而是把孩子的提問轉向孩子的思考,以及生活化的回答,這都是回答孩子問題的小技巧。

    所以當我們面對好奇寶寶時,要學會傾聽、鼓勵、引導與耐心,並從中掌握一些生活化回答的小技巧來引導孩子,這就是讓“好奇寶寶”成為“聰明寶寶”的小技巧。

  • 5 # 日照門衛李大爺

    感覺應該要有足夠的耐心回答寶寶,畢竟他們是在認真提問,學習知識的過程。知道的問題就要把正確答案告訴他,不知道的答案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學習。

  • 6 # 老兵4200

    這才是人生極大的樂趣,求知慾旺盛的寶寶,也是未來的聰明學子,國家之棟樑,大人無論多麼疲憊,看到聰明寶寶提問題,也必將勞累頓去,歡顏頓生。對寶寶提得任何問題,都應正確面對,萬不可敷衍了事,應以簡單明瞭,寶寶能接受的方式,儘量說的明白些。根據寶寶都愛反覆問一個問題,而且還應不厭其煩,做多次解釋。

    當然成人腦海中所有問題答案,並不一定適合寶寶,適量買些少兒讀物,也是應該的。育兒也是門學問,在生育較少的情況下,一旦你熟悉了,得心應手,也就過了時。不過也別扔,更不要著急,必竟二十多年後,還要幫著帶孫子。這點,做為過來人,深有體會。因特別喜歡寶寶,如果有可能,準備再帶下一輩,重孫子,當然僅是一廂情願,估計兒孫也不會同意。

  • 7 # 原味的蘋果

    看到樓主發的圖片,這小美女長的大可愛了,閨女真的是父母的小心肝,我多希望自己也有個閨女,這樣就可以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像個小公主樣。

    小孩子都比較好動的,學習東西比成年人也快,小孩子的求知慾望非常強,不懂的事情都想搞個明白,究根問底的。

    經常十萬個為什麼也體現出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跟父母比較親密,無話不談,不懂的都願意請教父母,跟父母的關係都比較好,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都會比較聰明,勇於表達自已的想法,性格也會慢慢變得堅強而且自信。

    樓主擁有這樣的小心肝,每天的歡樂也會增加很多,雖然每天要回答無數個為什麼,但其中的樂趣外人也是很嚮往的,我鄰居家也有一個兒子,八歲的樣,性格比較內向,每次我去他家作客,他兒子就躲在臥室裡不好意思出來,有時出來,語言也比較少,問他只是禮貌的點下頭,有時性格能決定一個孩子的一生,我認為注重培養一個孩子樂觀、自信、敢於表達發問的精神比成績分數更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腦懟人是什麼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