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童年論
這個提法我總結的,如果誰要上網按“童年論”三個字來搜尋,估計找不到滿意的答案。
科學已經證明,如果一個人兒童期甚至是幼年期遭遇到不幸,諸如家暴、虐待、忽視等情況,他有極大的機率在成年後過得不幸福。因為兒童期是個人社交技能、思想品德、學習能力等培養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成年之後再想彌補,可謂難上加難。
這些還不算是最重要的,童年期的不幸更有可能扭曲一個人的價值觀,使他產生認知障礙,對世界充滿敵意,長大後就會犯罪,自我毀滅。
2.巴納姆效應。
大概來說的意思就是一個人總是相信一些對自己有利的,或者自己心中已經預設好的一個結論。
比如我們常看到的一些算命理論和星座理論,講的很籠統,有缺點也有優點,但總的來說,是優點大於缺點,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相信,認為某個星座的描述簡直是為自己量身打造,簡直是肚子裡的蛔蟲。但實際情況是人們對這種似是而非的結論中負面的成分自動忽略,只保留了對自己誇讚的成分。
3.基本歸因錯誤
人們總是將自己的失誤歸因於外部情況,而將別人的錯誤歸因於對方的品性。
就好像考試,成績考好了,就是自己努力,自己聰明,考不好就是考試題太難,周圍的不良環境耽誤了複習,老師沒講到位等等。別人考好了就是走狗屎運、作弊、題太簡單等等。
3.敵意歸因偏差
一些脾氣暴躁情商比較低的人常常將別人善意的玩笑當成是挑釁,從而怒不可遏,大打出手。這些人一般童年家庭都有比較嚴重的問題,使他們特別敏感,且容易把一些中性的刺激當成是惡意。
4.旁觀者效應
危險情境中的旁觀者越多,個體越不可能自覺自願地施以援手。比如我們有時看一些新聞,馬路上出了車禍,一個人倒在血泊中,周圍來往行人很多,卻沒有誰停下來幫忙或者報警救護。
這就是旁觀者效應,圍觀人越多,人便更傾向於責任分攤,將報警的責任交給旁人,從而導致延誤了救助時機等情況發生。
5.集體無意識
當個體處在一個的群體中時,容易匿名化和去個性化。這時候人便會從固有的道德體系“解脫出來”,甚至做出暴行。比如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
匿名化本身也會使人變得暴躁,比如層出不窮的網路暴力,衣冠楚楚的君子們在網上化身鍵盤俠,口出狂言,有時言語之低俗,之惡毒簡直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6.合理化
人會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不管這種行為是否合理,人都會從中找到貌似合理化的解釋以安慰自己。比如竊格瓦拉同學,問他為什麼犯罪,他不是說打工太累,要生存就必須偷車的奇葩觀點麼。在別人看來不合理,他自己能解釋通就可以了。
還有很多心理學研究得出的結論,很有趣。懂一點心理學,不僅能更好的認識他人,也能更好的看清自己。
1.童年論
這個提法我總結的,如果誰要上網按“童年論”三個字來搜尋,估計找不到滿意的答案。
科學已經證明,如果一個人兒童期甚至是幼年期遭遇到不幸,諸如家暴、虐待、忽視等情況,他有極大的機率在成年後過得不幸福。因為兒童期是個人社交技能、思想品德、學習能力等培養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成年之後再想彌補,可謂難上加難。
這些還不算是最重要的,童年期的不幸更有可能扭曲一個人的價值觀,使他產生認知障礙,對世界充滿敵意,長大後就會犯罪,自我毀滅。
2.巴納姆效應。
大概來說的意思就是一個人總是相信一些對自己有利的,或者自己心中已經預設好的一個結論。
比如我們常看到的一些算命理論和星座理論,講的很籠統,有缺點也有優點,但總的來說,是優點大於缺點,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相信,認為某個星座的描述簡直是為自己量身打造,簡直是肚子裡的蛔蟲。但實際情況是人們對這種似是而非的結論中負面的成分自動忽略,只保留了對自己誇讚的成分。
3.基本歸因錯誤
人們總是將自己的失誤歸因於外部情況,而將別人的錯誤歸因於對方的品性。
就好像考試,成績考好了,就是自己努力,自己聰明,考不好就是考試題太難,周圍的不良環境耽誤了複習,老師沒講到位等等。別人考好了就是走狗屎運、作弊、題太簡單等等。
3.敵意歸因偏差
一些脾氣暴躁情商比較低的人常常將別人善意的玩笑當成是挑釁,從而怒不可遏,大打出手。這些人一般童年家庭都有比較嚴重的問題,使他們特別敏感,且容易把一些中性的刺激當成是惡意。
4.旁觀者效應
危險情境中的旁觀者越多,個體越不可能自覺自願地施以援手。比如我們有時看一些新聞,馬路上出了車禍,一個人倒在血泊中,周圍來往行人很多,卻沒有誰停下來幫忙或者報警救護。
這就是旁觀者效應,圍觀人越多,人便更傾向於責任分攤,將報警的責任交給旁人,從而導致延誤了救助時機等情況發生。
5.集體無意識
當個體處在一個的群體中時,容易匿名化和去個性化。這時候人便會從固有的道德體系“解脫出來”,甚至做出暴行。比如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
匿名化本身也會使人變得暴躁,比如層出不窮的網路暴力,衣冠楚楚的君子們在網上化身鍵盤俠,口出狂言,有時言語之低俗,之惡毒簡直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6.合理化
人會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不管這種行為是否合理,人都會從中找到貌似合理化的解釋以安慰自己。比如竊格瓦拉同學,問他為什麼犯罪,他不是說打工太累,要生存就必須偷車的奇葩觀點麼。在別人看來不合理,他自己能解釋通就可以了。
還有很多心理學研究得出的結論,很有趣。懂一點心理學,不僅能更好的認識他人,也能更好的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