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玩石頭先生
-
2 # 見微養生
中醫養生從的重點從來都不是藥食同源,也沒有宣傳說要用藥膳來養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的這段差不多是中醫養生的總綱了。
作息要有規律,飲食要節制,慾望也要控制,還要清心寡慾,最好沒事做做瑜伽、打打坐等。
這跟西方現代醫學要求的健康生活方式基本都是一模一樣的呀。
所以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真正的養生不僅要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還要在心理和精神層面下功夫。而其中,飲食養生只是佔了很少的一部分。
為什麼現在養生藥膳這麼流行?
一個不可否認的現象是,如今的人普遍處於一種亞健康狀態。
另一方面,民以食為天。相對於嚴格要求自己,人們更加願意透過吃的來保持健康。
有需求就有市場,所以這讓許多人嗅到了利益味道。
我們需要弄明白,我們為什麼要吃中藥,什麼又是中藥。
中醫眼裡的健康,無非是陰平陽秘而致中和。生病則是由於體內陰陽失衡,偏向一邊,進而導致一系列身體機能的問題。
傳統中醫認為飛禽走獸、草木金石皆有其偏性,這些偏性恰好可以用來糾正人體生病時的陰陽偏盛或偏衰。
經過中醫辨證後,使用的或植物、或動物、或金石之類的,來糾正我們身體偏性的,便是中藥了。
所以在中藥裡,我們可以找到很多平時經常吃的東西,如粳米、大栆、薏米、小米等等,數不勝數。
這些就是藥食同源,既可當食物吃,也可作為中藥的食物。
所以對於藥食同源,我們不能只看重這個“藥”字。事實是在做中藥之前,人們就已經開始經常食用了。不能說中醫用大米做中藥治病了,那麼大米飯就不能長吃了吧。
所謂藥膳,這肯定是要突出這個“藥”的。既然是藥,那麼也肯定只有身體出了問題的人才適合吃的。身體很健康的人,肯定是不適合吃的。
比如,有人經常感到頭暈乏力,中醫辨證後是氣虛血虧。那麼他自己整點黃芪和當歸,和老母雞一起燉鍋湯補補也無可厚非吧,那這種就是藥膳。
然後你身體本來就沒什麼問題,氣血很足。你又非要喝黃芪當歸燉雞湯,結果出鼻血了。你說這是中醫藥的不對,藥膳不能吃,那不就有失偏頗了嗎。
當然了,凡是都有兩面性。不認同中醫的人只盯著“藥”字,而那些逐利的人就像蒼蠅見到shi一樣,緊緊盯著“食”字下功夫。
秉著吃不死人裡理念,各種茶包、各種藥膳、各類養生產品層出不窮。有沒有用、副作用如何不知道,能賺錢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這鍋又是要甩給中醫和中藥的!
正心誠意,分享專業的中醫藥知識。
國家提倡健康生活和健康飲食,從來沒有提倡中醫的藥食同源,那如果你是中醫師,你是按全世界公認的,國家提倡的宣教,還是也會提倡藥食同源,藥食同源在西醫方面是絕對反對的,是藥三分毒
回覆列表
中醫的健康生活和飲食,不是宣教,幾千年來的總結都已在醫書中詳細記載,中醫師只是記得全面,對患者及周圍的人述說及提醒。
健康生活,健康飲食 ,並不是藥食同源之說,而是強調天人合一,尊從自然,不可挑食,不可縱慾,暴食暴飲傷脾胃,病從口入,掌握七分。
按季節增減衣服,尊節令食五穀雜糧,適當運動,依日行生息。
等等,浩如煙海,各取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