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骨科張還添醫生

    很多膝關節疼痛伴隨嚴重畸形的晚期患者會選擇行膝關節表面置換手術。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這就像汽車輪胎磨損了,換個新的輪胎,照樣可以上路,威風猶在。可以說,膝關節置換手術為不少換上嚴重膝關節疾病的患者實現了無痛行走,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關節活動度及生活質量。

    換關節就像換輪胎

    但是,關節置換手術也有嚴格的適應症及標準化手術流程。總體來說,人工關節手術的成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因素:人工關節假體的正確選擇,這個往往需要根據患者的需求(預期,年齡,活動度等等)及醫生的判斷來綜合評估;需要醫生良好的手術技術,術後儘可能少的併發症,尤其是感染。

    膝關節置換假體模型

    通常來說,住院期間出現關節置換術後傷口大水泡或者滲出的原因包括:

    皮下脂肪的液化:這個常見於肥胖的患者,且一般不會多於3天;

    區域性切口的滲血:這個比較容易判斷,這種滲血往往伴隨區域性皮下的瘀斑,通常是因為術後使用抗凝藥物引起。當然,另外一部分區域性切口滲出是因為引流管引流不通暢,區域性壓力增加引起。再者,有些患者會存在急於求成的心態,想著手術做的非常成功,要加強肌肉功能鍛鍊。過度活動也會導致滲出的增加。

    早期感染:關節的腫脹不消,反覆持續加重,儘管每天換藥,但是傷口總是有淡黃色或者渾濁液體流出,伴有疼痛及發熱等症狀。

    皮下瘀血

    出院後,關節置換術後傷口流水或者大水泡的原因是什麼?

    出院後,離開了醫護人員的直接管理及視線,傷口的管理顯得非常重要。一旦發生異常,需要及時跟主刀醫生反饋。

    面板過敏或溼疹:有一部分患者出院後,總感覺切口面板瘙癢,自己反覆抓撓,導致面板潰損。這個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面板的破潰(大水泡)再往前走一步,就有可能導致關節內的感染,這是一個災難性的後果。這個需要立刻停止抓撓,及時找回主刀醫生複診,必要時去面板科就診。

    面板麻木或中藥燻洗:有這麼一小部分患者,在關節置換術拆線回家後,發現膝關節的外側面板麻木,自己擅自外敷中藥,這個做法是不可取的。首先,要明白這個麻木的原因,通常是因為手術切口影響了神經支配的面板導致,這個不用太擔心,往往術後3~6個月會慢慢恢復。其次,外敷中藥容易導致術後傷口的感染。關節置換術後,無論傷口是否癒合,都是不建議盲目敷膏藥或者採用中藥燻洗的。任何不適都需要先找到具體原因,再對症下藥。盲目外敷這些藥物可能造成面板過敏,甚至感染,進一步導致關節腔內感染化膿。這個直接的後果就是關節置換手術的失敗,需要再做二次手術。

    面板鼓包或水泡:這個有兩個可能的原因:一是關節囊或者切口的縫合破裂導致(過度鍛鍊或者縫合不良等原因),二是可能關節腔內發生感染,壓力增高還未破潰引起。這個要視具體的情況而定,包括包塊的質地,大小,軟硬度等等來綜合判斷。另外,假如術後患者出現關節區域性的紅腫熱痛或出現小洞口有液體流出,這些情況最好找回主刀醫生複診。

    竇道形成,感染

    通常來說,大部分的患者行關節置換術後3月,疼痛會基本消失。如果疼痛持續不緩解,甚至加重,需要懷疑低毒性感染的可能。當然,如需要明確感染,最最關鍵的還是找回主刀醫生。醫生還要藉助輔助檢查:如可以做個X光,看看是否出現骨溶解,即假體與骨組織之間是否出現透亮線或者貼合度下降;抽血查白細胞,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等各種炎症指標;必要時,還可以行關節穿刺,檢測下關節液是否有細菌學及生化指標的變化;綜合這些手段來判斷具體治療方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有哪些使用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