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南北不同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 

    關東年夜飯  

    保留古風俗,漢滿互影響:中國知名民俗專家曹保明介紹說,年夜飯在除夕的夜晚又稱“團年”或“閤家歡”,因為這頓飯以後就要告別舊歲迎來新歲了,所以又稱“分歲”。在古代,人們認為年夜飯還有逐疫、驅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飯的特點是全家大團圓的宴會,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為了這個團圓,外出的家人都要趕在除夕前返回家來,如果沒能及時趕回來,餐桌上要給未歸人留一個空位,擺一雙筷,表示全家團聚。  

    年夜飯通常是舊時關東農家中一年內最豐盛的一頓飯,必須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滿桌的酒菜中必須要有魚,表示新的一年有餘錢、餘糧,一切都很寬裕。還必須有一碗紅燒丸子,表示闔家團圓。曹保明介紹說:“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關東老百姓始終有“窮過年,富過年,不吃餃子沒過年”的說法。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介紹說,餃子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圍繞餃子的起源,民間產生過不同的傳說和故事,但關東人一直崇尚春節的第一頓餃子在除夕夜子時(零點)吃,此風俗遍佈關東城鄉,並世代相傳至今。  

    如今在東北的許多農家,年夜飯依然保持著古時的許多風俗,如吃飯前祭祖,放鞭炮,吃餃子等。但由於年夜飯的吃喝已不重要了,施立學認為:“年夜飯早已超出了‘吃’的範圍,而在於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它溫暖在一家人的問候和溫情中。既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有希望之意。”  

    重慶土家年夜飯  

    “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剛進臘月,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板溪鄉紅杏村農民許文旭家就忙開了。為了準備好這頓年夜飯,一些必不可少的傳統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準備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當數“扣肉”和“灌海椒”。許文旭說,“扣肉”看似簡單,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膩、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則是把糯米麵拌上作料後填入一個個掏空的海椒中,然後放入鹹菜罐子裡封存半個月,到了除夕,拿出來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令人意外的是,海帶還曾一度成為土家年夜飯的主菜。因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區吃鹽巴都困難,醫療條件也差,經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為了給家人補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飯上一道海帶,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碘。在當時的條件下,海帶對土家人來說,真可謂“山珍海味”,經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飯上的一道好菜。如今,海帶早已退出年夜飯的“舞臺”。 

     土家人吃過年夜飯後,各家都會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達對田地的熱愛。  

    臺灣 

    臺灣和祖國大陸各地一樣,臺灣人過年從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上元節)過完,才算全部結束,歷時整整一個月。 “尾牙”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這一天,臺灣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祭拜土地公,各商家行號也要在那天宴請員工,以犒(kào)賞過去一年的辛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戶戶舉行祭灶活動,歡送灶神及其他諸神上天。送完神後,家家戶戶就開始“清屯”,舉行大掃除。除夕,也叫大年三十,出外謀生的家人,都要趕回老家來團聚;如無法趕回,家人就要空出一個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團聚。全家一起圍著桌子吃一年之中最豐盛的菜餚(yáo),桌下置一火光熊熊的烘爐,爐邊置一些銅錢,以示溫暖如春,財氣旺盛。吃完之後,年長者要給年少者“壓歲錢”,然後全家圍坐在爐邊,說說笑笑,通宵不眠,叫“守歲”。初一這一天,信徒們除祭拜自家的祖宗神仙之外,還要到廟裡燒金、焚香、上供品祭拜。全家人著新裝出遊,稱作“出行”或“行春”,取越走越能存錢的意思。

  • 2 # 史印

    中國早在漢代就有除夕吃團圓飯的習俗。舊時,由於生活水平較低,平時做不到飲食豐厚,只有到了過年時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對年夜飯的質量和內容要求較高,飯菜要儘可能豐富,一是為了解饞,二是這種充實感預示著來年的豐衣足食。

      關於年夜飯來歷的傳說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故事。其中,流傳的比較廣泛的,是一則關於人們齊心協力共同抵禦“年”的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頭如獅子身如壯牛的兇惡怪獸,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來闖進村子,見人傷人,見畜傷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驚恐,村村不安。大夥兒只得搬到遠遠的地方去逃避“年”的傷害。時間長了,人們發現“年”雖兇猛,卻也害怕三樣東西:一是鮮紅的顏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聲響。於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備這三樣東西,“年”就一定不敢進村了。

      到了冬天,兇惡的“年”快要出山進村侵擾了,村裡的人相互約定,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上用紅色塗抹的大木板,門口燒著旺旺的火堆,夜裡大家都不睡覺,在家裡敲敲打打,到處發出巨大的聲響。夜深了,“年”竄到村口,只見處處紅色,處處光亮,兼之巨響遍傳,十分害怕,趕快掉頭躲進山裡,從此不再出來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為驅逐兇獸獲得的勝利互相祝賀道喜。這是一個多麼不易得來的日子!

      年夜飯有何習俗呢 1、老人給晚輩夾菜,一定要說有了,而不能說不要,否則容易洩露財富;

      2、年夜飯上的魚每個人都要吃,圖年年有餘的好彩頭;

      3、成年人最好不要喝湯,代表在外奔波,沒有安定之所;

      4、過了晚上十點鐘,要貼“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神像在廚房,放鞭炮,接灶神;

      5、在過年的時候,不吉利的話不能說,一切事情要說吉祥話,辦吉利事情;

      6、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能說破、敗、死等不吉利的話。

  • 3 # 範鑫悅

    寒冬凜冽,冷風兇狠地拍打在臉上,不留一絲情面。在這數九寒天,唯一讓我們留戀的就是年末的團圓夜,以及花盡心思的團圓飯。“願教清影常相見,更乞取團圓。”是自古到今人們對團圓的期盼。你是否記得小時候的童言童趣,我們坐在火爐旁邊,烤著火,吃著年夜飯聽著老一輩兒的人講著年的故事要蠶食勤勞的村怕的東西:巨大以及明年的火光獸,貼起來了紅鼓的玩耍,徹夜火通明。慢慢地了,人們在大年桌豐富的年夜飯晚,還要放著鞭火。到現在了,年夜次,他變成了團圓的含義,遠在他鄉的遊子在過年之際終於有了一個由頭可以回到家中看完年邁的父母,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年夜飯。一起講著一年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時光荏苒,團圓飯的含義不會變,不再是簡簡單單的趕走怪獸那樣,更是闔家歡樂的日子。

  • 4 # 張正才中醫健康講師

    過年,是指過“年節”,即現在所稱的“春節”。年節,其起源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年節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它承載了華人最熱烈的情感和美好期望。春節是指農曆正月初一,即新年的第一天。除夕是農曆舊年的最後一天。年夜飯就是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團年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義。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華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年夜飯由於南北飲食習慣的不同有所差異,南方講究菜餚豐盛,必有雞(計)、魚(年年有餘)蠔豉(好市)、髮菜(發財)、腐竹(富足)、蓮藕(聰明)、生菜(生財)、生蒜(會計算)等。北方必包餃子,辭舊迎新,包住福運,來年大吉大利。

    壓歲錢是春節習俗之一,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圧歲錢壓祟驅邪。

    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守歲謂之“燃燈照歲”,即大年夜遍燃臘燭,晚上要守歲,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據說如此照歲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當午夜交正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裡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如今城市化高速發展,為保護環境,城市普遍禁鞭,但春節的熱鬧景象未有減退。

    每臨春節,就會記起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年夜飯之前還有祭灶(年尾廿三/廿四)、掃塵(廿四)、接玉皇(廿五)、洗福祿(廿六)、年廿八廿九或三十家家戶戶貼年紅(春聯、門神、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等民俗活動。

  • 5 # 小宋侃趣史

    傳承華夏千年的“年夜飯”

    時光飛逝,流月無情,轉眼又到年底了,有多少人不遠千里奔波,要從工作地趕到老家,只為這與家人吃這一頓“年夜飯”,只要能和家人吃上這頓飯,自己一年的奮鬥,一年的委屈,一年的艱辛這個一年所經歷的一切都是覺得——值得。

    一、年夜年的由來

    年夜飯,在中國華北地區都是這樣稱的,在別的地方也有叫團年飯,團圓飯,圍爐。顧祿《清嘉錄》記載“除夜,家庭舉宴,長幼鹹集,多作吉利語。名曰年夜飯,俗呼閤家歡”總之都是在農曆除夕,也就是每年最後一夜的那頓飯,目的就是在過年前一家團聚在一起共同歡度農曆的新年。

    在這一天的晚上,家庭成員都要到齊,即使在外面工作的,也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年夜飯前趕到家裡,所以這頓年夜飯又叫團年。

    吃年夜飯的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漢代,那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日裡也吃不到什麼好的飯菜,只得到了這年的時候才有機會改一下,因此,為了解饞年夜飯的質量與內容都要比平日裡高出一個檔次,飯菜也要儘可能做得豐盛點。這樣一是為了解饞飽下口福,二來也是要這樣的充實感來預示明年自已的生活可以衣食無憂。

    關於年的傳說有很多,但相傳比較廣的,人們認可度高的,就是一個人類同心協力打敗“年”的故事了。

    相傳在上古時,有一種動物頭好比大象,身體壯如狗熊的怪獸,兇猛無比,到了冬天大山裡的食物缺少了,就會跑到部落裡,見人傷人,見畜傷畜。所以每每到了冬天,人都是驚心膽寒的,處處不安,很多人只得搬到更遠的地方去避開“年”帶來的傷害。日久天長後,人們慢慢發現這個怪獸“年 ”也有怕的東西,大約來說可以分為三樣:一是鮮紅的顏色,二是巨大的聲音,三是火光越大它越不敢靠近。於是就有人們商量,家家都拿出這三樣東西,看“年”還敢不敢進村。

    轉眼到了冬天,怪獸“年”又快要出山進部落傷人了,人們相互約定,家家門上都掛上紅色塗過的木板,還門前還燒上一堆大大的火,在家裡也不睡覺,拿東西在屋裡敲敲打打,到處都發著巨大的聲音。夜深了,“年”到部落前一看,到處都是火光,都是紅紅的,還有巨大的聲音,嚇得掉頭就跑回了山裡。從此這種怪獸“年”再也沒進過部落,人們為了慶祝這一天,趕走怪獸可以安居樂業,就把這一天定為了年。

    二、年夜飯的習俗

    現在吃年夜飯時,家裡的老人總是要叮囑,家人把街門關,吃飯時不要大聲說話,不要敲碗。吃過飯把飯桌收拾乾淨了再開街門,說這是閉門生財,開門大吉。這個習俗據說是為了騙那個鐵柺李而傳下來規矩。

    原來吃年夜飯時,家家是沒有關門的習慣。玉帝想了解人間的飢苦,就讓鐵柺李到人間視察,他便在人們吃飯時沿街乞討,討完後要把討來的東西交給玉帝看,誰家窮誰家富一看就知道了。因為不能讓富的人家過於富,就要讓富的 人家遭幾次災。窮的人家也要讓他發幾次財。

    玉帝的這個做法,不知讓誰給洩了密,慢慢的人間都知道了這個事。大家都害怕被玉帝認為自己是富人,就在吃飯的時候關上了門。大家吃年夜飯都關上門,鐵柺李也看不到人家吃的什麼了,就再不做間諜視察。但關起門來吃年夜飯的習慣流傳了下來。

    現在雖說都知道傳說只是說下,但人們為了圖個吉利,心裡安穩,這個習俗還在延續著。

    三、年夜飯的意義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年夜飯吃的飯菜,平時也很吃到,但是看下春運,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哪裡都是人海如潮行影匆匆,大包小包。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人非要趕這一天,趕這一頓飯,這一頓飯的意義又有哪些不同呢?

    這一天不僅是個時間的結點,更是人一路奮鬥拼搏的一個階段,一個所有人都認同的階段,人不能把自己蹦得太緊了,但也不能讓自己毫無約束的過日子,在這時放鬆下身心,為下次起航積累點能量。

    這一天也過,家裡的父母又離年暮之年,更近了一步,雖可以說我們都還年輕,可還是騙不歲月這個無情的人,自己奮鬥的目的,我想都不會只有了自己過上自己嚮往的生活,更多的還是對家庭對父母的責任,自己可以是青春無限時光,正好,只奈父母的時間點過了這天,又是明顯的變短了。

    平時總是忙,總在是沒時間陪父母,陪孩子,可以理解,而春節大家都放假,你不回來合適嗎?別人家裡是人圓飯也圓,你家裡只是飯圓,讓家人怎樣理解呢?

    年夜飯,現在吃什麼真不沒多人會太在意,在意的是和誰在吃,才能心裡舒服,最大的意義還是在於陪伴家人。

    四、結語

    年夜飯,很多人都想吃,特別對在外面拼搏的人來說,想回家吃,是因為出去一年了,在這一年裡只是影片裡,在夢裡見到過家人,見到過妻兒,笑容雖也燦爛,話語雖也親切,怎奈沒有摸手的溫度,沒一個淺淺的擁抱,那樣的真正的存在感和內心的滿足。在經歷了三百多天的修煉才有了這短短七成仙的機會,誰不是倍加珍惜望眼欲簾啊。

    在外拼搏的人心裡怕,還是在外面拼搏的人,一年到頭了沒掙到幾錢,出門前對家人的承諾怕是要成空,在外面一年了對家人有愧啊,沒能陪在他們身邊,在生病時,在有困難時,自己只能是心到了,心到了有時聽上去真的好虛啊,就是說上一萬遍,也不如伸出一雙溫暖的手輕輕拍下後背說“有我在,別怕”。

    年關將至,什麼也別想了,趕快搶票回家吃年夜飯了,一家人都在等你呢?

    參考文獻

    1、《山海經》

    2、《中華民俗文化集》

    3、顧祿《清嘉錄》

  • 6 # 調侃歷史

    據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期就有吃年夜飯的習俗了。年夜飯的寓意是吉祥、圓滿、團圓,年夜飯是春節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式,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在團圓聚餐。在古代,人們認為年夜飯還有逐疫、驅邪、健身的作用。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習俗也各不相同,正如“南甜北鹹”、“南米北面”、“南糕北餅”一樣,年夜飯吃什麼在南北方也各不一樣,北方人過年一般吃餃子,而南方除了準備各種佳餚之外還要準備年糕。

    餃子

    餃子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中,除夕夜守歲吃“餃子”意味著新舊交替,也是秉承上蒼的意思,是必須要吃的一道美食。而因餃子形似元寶,過年吃餃子,也是“招財進寶”的意思。

    吃韭菜餡更是寓意著久財的意思。

    年糕

    南方過年吃年糕,同樣是為了表示喜慶。年糕寓意著“年高”,表達了在新春佳節之際大家對新年的祝福和期盼。

    各地風俗河南

    每到大年三十,從上午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餃子,因為這天包的餃子不光包括今天,還包括了初一早上、有的甚至包括了初五。

    陝西

    陝西家宴一般是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以炒菜和冷盤,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

    山東

    山東人過年,餐桌上非常豐富,各種海鮮被擺上桌,還有將紅棗蒸入饅頭中做成的點心也是山東過年必吃的。

    上海

    上海有兩個舊俗,一是吃年夜飯,二是逛城隍廟。

    廣東

    廣東人十分注重團圓飯,這一天在外工作的人都必須趕回家,除閤家團圓外,也祈求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福建

    福建福州有句老話:好囝不賺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賺大年三十晚上的錢。即遠離行商。

    湖北

    湖北吃年夜飯講究“三全”、“三糕”、“三丸”,分別是全雞、全鴨、全魚、魚糕、肉糕、羊糕、魚丸、肉丸、藕丸。

    四川

    四川一般都吃火鍋,初一早上吃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

    東北

    年夜飯是舊時東北地區一年內最豐盛的一頓飯,桌上必須有魚,代表著餘錢餘糧,東北地區的人們一直崇尚春節的第一頓餃子要在除夕夜子時,也就是零點吃。

    土家族

    海帶是土家族的主菜,因為以前土家族地區吃鹽巴非常困難,為了給家人補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飯補上一道海帶。在古代,海帶對於土家人來說是一道美食,吃完飯後,各家人都會點上一根火柴,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

  • 7 # 打了八年鐵掄不起小錘

    一年一歲又來到,年夜飯也是大家闔家團圓最重要的一餐。

    中國各地的年夜飯食俗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米糰子、水磨年糕,江浙和閩粵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和皮蛋;廣東潮州人初一吃當地特有的“腐圓”;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麵條和燉肉,初二才吃餃子。而且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各有講究。

    團年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意年年有餘)、蠔豉(寓意好市)、髮菜(寓意發財)、腐竹(寓意富足)、蓮藕(寓意聰明)、生菜(寓意生財)、生蒜(寓意會計算)、臘腸(寓意長長久久)等以求吉利。

    相傳古時候,”年“是一種頭如獅子身如壯牛的兇惡怪獸,歲末的時候就闖進村子,見人傷人,見畜傷畜。時間長了,人們發現“年”雖兇猛,卻也害怕三樣東西:一是鮮紅的顏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聲響。到了歲末,兇惡的“年”快要出山進村侵擾了,村裡的人相互約定,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上用紅色塗抹的大木板,門口燒著旺旺的火堆,夜裡大家都不睡覺,在家裡敲敲打打,到處發出巨大的聲響。夜深了,“年”竄到村口,只見處處紅色,處處光亮,兼之巨響遍傳,十分害怕,趕快掉頭躲進山裡,從此不再出來危害村民和牲口了。慢慢的”年夜飯“也代表了人們對”年“獸被趕走的那份慶祝和對新歲的期待和風調雨順的祝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足球為什麼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