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睿宸智輝
-
2 # 加菲貓1608388
保健品,從字面上說就是具有保健身體的輔助作用。但是往往從事保健品銷售的,為了業績把保健品治療的功能吹的神乎其神。所以保健品本身沒有錯,關鍵是廠家和銷售人員在銷售過程中,宣傳是否誇大其詞。
-
3 # 廣東許大大
保健品顧名思義是指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是食品的一種,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所以它不是藥品。傳統的保健品如蜂蜜、涼茶、藥酒、藥膳等對特定人群是具有一定調節功能的,所以不能說所有保健品都是騙人的。但是由於保健品這種模稜兩可的地位,導致被騙子們所利用。你說它是食品吧,它又具有一定治療功能;你說它是藥品吧,它卻是屬於食品。
那麼騙子們是如何利用保健品騙人的呢?通常有以下幾種:
1、營造虛假概念大肆炒作。
最有名的莫過於冬蟲夏草了,原本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被騙子炒作成了神奇的抗癌保健品,價格也從幾百元炒到了十幾萬。最後國家都看不下去了不得不出來闢謠,冬蟲夏草是藥品不是保健品,只對特定疾病有效,普通人常吃會有害。
還有被炒的就是膠原蛋白了,這東西是不是人體面板的主要成分,當然是了。那麼膠原蛋白保健品就應運而生了,什麼口服的,外敷的,注射的。功效吹的天花亂墜,什麼可以年輕十年,還有哪位大媽堅持服用面板像二十歲少女。可是這些東西從來就沒人證明有實際功效,膠原蛋白是大分子,不管什麼方法人體是無法直接吸收的,你吃下去全都消化成了氨基酸,還不過吃個雞蛋來的實在。
葡萄籽膠囊都聽說過吧,它的主要成分是花青素,確實能抗氧化,但是人體抗氧化可不是靠它,現在還沒有任何研究證明它對人體有益。很久之前,人們每次釀酒都會剩下大量葡萄籽,它們不但不能賣錢,處理起來還要花很多錢。後來一個精明的商人把它包裝成保健品,變廢為寶。
2、利用部分人群對健康保健的需求,對他們進行洗腦,再把虛假的保健品高價賣給他們進行詐騙。
這類騙子最可惡,如果說前一類賣的是真品實料,那麼他們就是直接賣假貨。人們都怕得癌症吧,可市面上哪有抗癌神藥。沒有就自己造唄,他們可以把澱粉包裝成任何神藥。功效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反正我這是預防癌症的,等你得了癌症他早就賺夠錢跑路了。
央視財經報道過這樣一個案例:浙江嘉興的一名老太太,七十多歲,很節儉的那種,曾因為弄丟十塊錢而懊悔好幾天。後來因為身體不太好,被保健品公司的推銷員看上,先是一個勁地叫阿姨、叫得可甜,贏得老人的信任後,便說他們有一款產品可以延年益壽,預防疾病,老人沒防備,幾番下來,便被洗腦。之後,老太太天天去保健品公司開會,誰都攔不住,誰攔她,她就跟誰急。臺上的推銷員一說話,臺下的老人們就使勁鼓掌,大聲說:“對!對!對!”開完會之後,老太太就抱著一大推保健品回來,市場上從未聽過的牌子,三年下來,一屋子都是。在那之後,老太太不再吃藥,就吃保健品。葷菜也不買,就為了省錢買更多的保健品。三年裡,她總共花了32萬。花到連過年的錢都沒有,鄰居說,有一年過年,老太太還是找別人借了500塊錢。三年後,老太太去世了,還是在保健品公司組織的活動上去世。保健品公司沒受到任何影響,他們稱,號碼是國家衛生部給的。
3、偷換概念,誇大保健品的保健功能,弱化它的食品屬性,把保健品變成神藥。
這種騙子可以把普通保健品賣到天價,把保健品行業變成傳銷。對外宣傳的時候,說他們是高階的醫療機構,他們有神藥。可是一有風吹草動,他們立刻就變成了養生機構,賣保健食品。最近的海外醫療詐騙案應該就屬於這類。
據新華網報道:近日,嘉興市警方偵破了又一起海外醫療詐騙案,警方已依法查獲涉案人員132名,扣押假藥3000多箱及一大批涉案物品,涉案金額達10億元以上。此案中,美容院打著免費坐飛機出境遊、參加高階海外醫療說明會、免費接受“國際權威醫學機構”體檢……的幌子,透過欺詐、吹噓等手段,誘騙患者上當。
這個詐騙團伙的騙術並不複雜,第一步是篩選目標;第二步是組織海外遊玩,遊說受害者進行免費體檢,然後誇大甚至捏造病症;第三步是推銷治療方案,或所謂“神藥”。事實上,這些藥品的成分都很簡單,有些其實就是葡萄籽提取物,每一粒的成本僅有2元多。這個集體幕後的主謀是大連思蘭德,他們的員工也就變成了海外的醫學專家。最後把這個2元的東西賣到幾十萬,有人被詐騙千萬竟然還渾然不知。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保健品在騙人,而是背後的騙子在利用保健品騙人。只有你能分清保健品和藥品,並明白保健品不能治病,更不要貪圖便宜,那麼你也不會被騙。
再說說一個30年前保健品神話的故事。1988年的一天,一位43歲的浙江校辦廠經理正在推銷課外輔導資料時,偶然得知一名浙江大學教授有個包含枸杞、山楂、桂圓的配方,聲稱對小孩營養消化有好處。機敏的他立刻扔下手中的教輔材料,親自登門拜訪並得到了配方,最終調配成一款兒童營養液。
隨後,這款口服液被命名為“娃哈哈兒童營養液”,這位腦筋靈活的經理還為此發明了一句廣告詞——“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3年便銷售過億元。
這位經理就是現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娃哈哈的第一桶金,就是源於保健品。
或許這個故事放在今天像是天方夜譚,但在氣功橫行的90年代,人們對保健品的狂熱絕對超乎你的想象。
1994年,國家統計局曾對35個大中城市進行調查,30%以上的家庭會買保健食品饋贈親友,而在北上廣等十大城市,10歲以上的少年服用各種營養口服液的比例更是高達83%。
相信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朋友,一定對口服液的三大巨頭——生命一號、太陽神、紅桃K記憶猶新。尤其是生命一號,我現在還記得它魔性的廣告詞:“生命一號,補充大腦營養,提高記憶力!”“喝生命一號,考出好成績!”
當年天真的我也抱著喝完數學題全會做的心態嘗試過幾瓶,就記得味道說甜不甜,說酸不酸,三分像藥,七分倒像飲料。至於療效,智商沒上去,體重卻上去了。
事實上,這些所謂能夠提升記憶力,進而提升考試成績的保健品,主要成分都是氨基酸、牛磺酸、腦磷脂。看到這還算正常,起碼都是對大腦有益的藥物。可是後面緊跟著的就是大棗、枸杞、陳皮等中年人的標配。雖然這些在中醫裡也有安神補腦的功效,但如此土洋結合,實在不倫不類。此外,在一瓶小小的口服液中,這些藥物的比例更是一個疑問。
既然中西結合行不通,有人就打起了神奇中醫的主意。中華鱉精就號稱是從中華鱉裡提取了大量營養物質,配合傳統中草藥,能夠益智健腦。
作為當時中國體壇的大紅人,馬俊仁說自己弟子常喝中華鱉精,更是讓許多人深信它的保健價值。
曾經有一位怪叔叔來我家作客,手上拿的就是兩盒中華鱉精,還口口聲聲說他家孩子就是喝了這個,語文也會了,英語也行了,一口氣做10道奧數題都不費勁了。
結果所謂的中華鱉精,後來被曝光不過就是糖水,整個工廠甚至連一隻“鱉”都沒有,只有一隻供觀賞的鱉。
Part.2
大概中國80、90後的年輕人沒有一個不知道背背佳的。也有不少父母都給孩子套上了“枷鎖”。畢竟,含胸、駝背、近視……諸多頑疾,一套穿在校服裡的“繩子”就能根除,聽起來簡直是神器。
在這裡要多說一句,發明背背佳的人叫杜國楹。他從21歲開始創業,到目前為止他總共創立過5個品牌,分別是:背背佳、好記星、e人e本、8848手機和小罐茶,絕對的電商鼻祖。
而用過背背佳的人一定都清楚,整個裝置其實很簡單,無非是限制住人的上半身姿勢,如果或立或坐時能保持最佳姿態,就不會產生不適,但時間久了手臂卻會發麻,另外身體也有強大的適應能力,戴久了駝背也就不難受了。事實上,駝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脊柱變形,長期伏案的上班族都或多或少會有一點。而想糾正駝背,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健身,強化背部肌肉。只有背部有了強大的力量,才能有效防止駝背。
其實,無論是背背佳,還是同時期的眼保儀、哈慈五行針,再到各種標榜神奇功效的口服液,用一句某大品牌保健品代理商的名言總結再合適不過:“不吹不黑,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保健品都有兩個特性:一是沒毒,二是沒用。”
老人或許對這些“保健品”的真相知之甚少,不過年輕人卻是在各種渠道接受到的資訊中對中國產保健品逐漸喪失信心。再加上現在可選擇的進口產品數不勝數,廣告也做的更到位,年輕人自然就更對中國產保健品嗤之以鼻。
而這些保健品之所以能霸佔我們的童年,甚至在今天經過變形,繼續欺騙著我們的父母,一方面是依靠“謊言重複一千遍就能變成真理”的邏輯,重複播放惡俗但有效的廣告;另一招則可稱為“因為所以就這麼辦”,在兩個或三個事物之間建構似是而非的強關聯,而事實上它們之間並無關聯或只是弱關聯。
比如,為什麼成績不好?是記憶力有問題。提升記憶力,就喝某某口服液就對了!
但我們都知道,學習成績上不去的原因很多,比如有人明明很聰明,一學就會,可是卻注意力不集中,一節課只能聽進去5分鐘;有的人則是偏科嚴重,能記住英語、唐詩,可是數學公式卻只能死記,不會理解。
但在“因為所以就這麼辦”的語式下,保健品被無限神化了,好像吃了之後就能和美國隊長一樣,釋放所有潛能。當然,也許有人本身就是學霸,喝了口服液後繼續文體兩開花。很可惜,對於島主這樣的學渣來說,保養也罷,生活也好,從來就不是“因為所以”這麼簡單。
時代在變,關注健康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僅是年輕人玩起了佛系養生,尤其到了遲暮之年的老人,隨時關心著自己身體的健康變化。
於是,參加各種保健品營銷會成了老人們業餘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媒體爆出的保健品營銷騙局層出不窮,甚至,現在一提到保健品,民眾的第一反應就是騙子。
那麼,保健品真的這麼令人深惡痛絕嗎?這到底是誰的錯?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必備基石!
每個人都是美好的生活家,都想將生活過的有詩有遠方,但意外和疾病誰都無法控制,無法擺脫,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必備基石!
99%的人可能都有疑問:保健品有啥用呢?如果養生保健可以調理好疾病,醫院都可以不要了。
大健康時代是人們開始注重自身健康,提倡自我健康管理的時代。養生保健是提前預防疾病的發生,它不像藥品,對人體有毒副作用。它是人體實施自我管理的最佳方法!
。
危機背後的思考思考一:誰是保健品業的害群之馬?
縱觀保健品的各種質量門及媒體曝光的保健品騙局,可以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其主體基本都是保健企業自身及營銷團隊。從這一規律可以得出一個小結論,保健品的信譽危機背後,一些不自律保健品企業負有一定的責任。
這些小企業小作坊往往借用一個保健品的批文,生產一些低附加值的保健品,然後開始四處遊說市民,打打小廣告,再開一些保健品營銷會,這一系列過程都進行了誇大的宣傳。這些小企業小作坊的目的不外乎:以小博大,打一槍就換一個地方,吃完走人。
短視的利益驅動,不負責任的誇大宣傳,將保健品宣傳成“萬能藥”,能治百病,這些都是害群之馬的保健企業具備的特徵。
思考二:為保健品正名!
為保健品正名不僅是行業自律的問題,工商及衛生部門的監督及引導作用仍不可缺失。甚至在保健品廣告管理方面,工商部門更應下猛藥,否則,誇大的保健品宣傳,傷害的是整個保健品行業。
中國並不缺少優秀保健品,但卻缺少能在國際立足的優秀保健品企業,除了行業信譽危機外,華人的健康意識也是很大的原因。如果民眾知道保健品與藥品的相關知識,如果民眾能更寬容一些,也許中國的保健品市場生存的土壤會更肥沃,而這兩者又是相互促進的,企業大了自然會有更多的健康理念的普及,而民眾是投入者,也是受益者。
保健品並不可怕,也不是騙子,如果你具備基礎的健康常識,你就很容易分辨什麼樣的保健品是你所需要的,而保健品也會更利於促進你的健康。
-
4 # 元
每個行業都有其存在價值,可能前一段時間權健事件導致大家對保健品極其偏見,但不可否認市面上也有一些良心商家想盡力做好保健品行業。市場監管的漏洞,行業的暴利,渴望健康盲目求藥等一系列原因導致行業亂象,我相信保健行業在透過國家大力整改後,一定會給老百姓一個綠色平臺
-
5 # 鄉村達摩
現在市場保健品行業非常混亂。由於保健品高利潤的誘惑,市面上有很多騙子。還有些人吧把保健品的功效放大了很多倍。其實根本沒什麼用。說實話是藥三分毒。我們不要盲目相信。
那麼騙子們是如何利用保健品騙人的呢?通常有以下幾種:1、營造虛假概念大肆炒作。最有名的莫過於冬蟲夏草了,原本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被騙子炒作成了神奇的抗癌保健品,價格也從幾百元炒到了十幾萬。最後國家都看不下去了不得不出來闢謠,冬蟲夏草是藥品不是保健品,只對特定疾病有效,普通人常吃會有害。還有被炒的就是膠原蛋白了,這東西是不是人體面板的主要成分,當然是了。那麼膠原蛋白保健品就應運而生了,什麼口服的,外敷的,注射的。功效吹的天花亂墜,什麼可以年輕十年,還有哪位大媽堅持服用面板像二十歲少女。可是這些東西從來就沒人證明有實際功效,膠原蛋白是大分子,不管什麼方法人體是無法直接吸收的,你吃下去全都消化成了氨基酸,還不過吃個雞蛋來的實在。葡萄籽膠囊都聽說過吧,它的主要成分是花青素,確實能抗氧化,但是人體抗氧化可不是靠它,現在還沒有任何研究證明它對人體有益。很久之前,人們每次釀酒都會剩下大量葡萄籽,它們不但不能賣錢,處理起來還要花很多錢。後來一個精明的商人把它包裝成保健品,變廢為寶。
2、利用部分人群對健康保健的需求,對他們進行洗腦,再把虛假的保健品高價賣給他們進行詐騙。
-
6 # 松柏0521
__保健品不完全是騙人的,只是市場秩序管理缺失造成誇大宣傳真實作用,終端價格虛高,坑害了諸多消費者,從而失去了社會信任。比如說合規合格的蛋白粉、深海魚油等等,若依適當價格供應市場,消費者正確合理服用,對適宜人群的保健作用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__時下,健康中國行動正在有序的推進,作為保健品還應該使其在市場上發揮積極作用的。
__最重要、最迫切的是要規範經營秩序,嚴格市場管理。從生產審批到廣告宣傳及經營流通渠道至店面銷售,都要有法律法規約守,都要有嚴格的監管。對危害社會的不法行為加大懲處力度。
-
7 # 五環外的輝哥
保健品不是騙人的,騙人的是賣保健食品的從業者。
具有國家合法手續並且在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申請了具有保健功能的藍帽的產品都是有保健功效的。
具體的保健效果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效果明顯,有的人吃了很長時間感覺沒有作用。感覺沒有效果並不代表沒有用。
保健品屬於食品的一部分,也是從食物中提取營養元素根據科學配比的工業食品,
只不過功效成分要比普通食品含量更高,外貌與地裡的食物長得不一樣而已。
保健食品在國外叫營養膳食補充劑,是為了補充日常膳食中缺乏的營養成分。
建議科普一下什麼是保健品,國家對保健食品的定義是什麼,就更明白了。也不會被保健市場營銷手段所忽悠!
回覆列表
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不僅不是騙人的,而且是社會發展的剛需,原因顯而易見。
什麼中國老齡化日益嚴重、健康意思提高、國家利好政策等等就不用說了。
首先,如果保健品是騙人的,那麼國家為什麼要批准生產、銷售呢!難道是為了讓它去騙人?
其次,如果保健品是騙人的,那麼為什麼30年來,那麼多人購買,而且月月買,年年買,連同80,90,00後的年輕人都開始大量吃保健品,他們都是傻子嗎?被騙了一次、倆次、三次……還買?
最後,如果保健品是騙人的,歐美髮達國家的保健品行業為什麼發達,在超市都有專櫃?發達國家的人也是傻子?
都是很簡單的道理,騙人的是人!不是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