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國英鳥

    “波蘭人受歧視”的觀點,開始於2004年波蘭剛剛加入歐盟的時候;而現在來看,這是大家對波蘭人的一種惡意的刻板印象。

    “小偷”標籤

    波蘭加入歐盟後,大批波蘭人出國尋找賺錢的機會,其中有些人特別窮的波蘭人(包括“流浪漢”)發現一種快捷賺錢方法:從德國、荷蘭等國家偷車賣回國。由於已經加入歐盟,波蘭和德國已經沒有了邊檢,這樣他們作案就更方便。

    這件事情只是傳言,並沒有真憑實據。但是從那以後,波蘭人就被貼上“小偷”的標籤。其實,當年偷車的還有斯洛伐克人、羅馬尼亞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他們語言相近,於是很多偷車賊也會嫁禍波蘭。

    如今,波蘭人早就不偷車了,很多波蘭人自己都能買得起車,“小偷”的標籤也成為一種惡意的刻板印象。

    “騙子”標籤

    在倫敦的著名景點遊玩時,總是會有人熱情地走過來和你合照,然後伸手要錢,不給錢就會有一堆人圍上來(針對遊客,尤其是亞洲遊客)。

    曾有很多英國本地人說,那些都是波蘭人。(肯定不是全部,但波蘭人佔得比例應該也不少)。英華人認為這些“騙子”損害了城市形象,給當地帶來了負面影響。因此,波蘭人又被貼上了“騙子”的標籤。

    口音重

    波蘭人雖然受教育程度還可以,大部分會說好幾種語言,但他們大多帶有口音,和其他國家的人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礙。

    所以,在工作、學習中,波蘭人又面臨著“語言歧視”。不過這點,在所有國際學生、外來勞務者身上都存在。

    性格問題

    波蘭人在二戰中被欺凌,他們的內心很自卑,面對歐洲其他國家時,波蘭人內心總是會有股抗拒的心情,所以容易被孤立,也造成了歐洲其他國家的人不太喜歡波蘭人。

    同時,波蘭老一輩人也如教科書一樣古板、排外,甚至種族歧視,也就讓波蘭在一些更發達地區成了“後退、保守、老舊”的代名詞。

    波蘭人受歧視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歷史造成的。雖然很多人對波蘭人都有標籤、偏見和刻板印象,但同時有大批的波蘭人正在努力地學習、工作著,他們在努力改變大家對自己的看法。一些在波蘭生活過的外華人就曾經表示,真心感覺波蘭民風淳樸,人很熱情。

    總之,歧視無處不在,每個國家都有好人和壞人,大家還需理智看待。

  • 2 # 香蕉要有橙意

    主要還是二戰做牆頭草 本來就夾在 德國和蘇聯兩個強國中間 開始破壞英法捷克壓制德國的同盟 不給蘇聯借道 等於是德國的盟友了 然後為了但澤的歸屬拒絕德國 又重新聯絡英法 這樣的國家沒有被滅國也是德國和蘇聯沒有同時強大的時候 然後這個傻逼國家在巴黎和會上支援日本對山東的要求 我們和他一點利益關係都沒有啊

  • 3 # 曼蒂公主

    我們一般將德國、奧地利和義大利以東至亞歐洲際分界線的區域視為東歐,波蘭就是一個東歐國家。

    波蘭歷史悠久,曾經軍事強大、經濟發達,在10世紀末就建立了波蘭王國,此後的統治者不斷開疆拓土,國力不斷髮展壯大,在16世紀時達到了巔峰時刻,一度成為了擁有百萬平方公里領土和1000餘萬人口的波蘭立陶宛王國,其領土涵蓋了現今的波蘭、立陶宛、俄羅斯、白俄羅斯、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和斯洛伐克等國,在當時的歐洲是名副其實的最強國。

    強盛的國力帶來了潮水一樣湧來的財富,統治者卻將這些財富支撐東奪西搶和滿足那些骯髒的慾望,而沒有用來發展能讓國家真正強大和可持續發展的工商業經濟,這樣的虛假繁榮註定會成為人類歷史上的“曇花一現”。

    波蘭的一時強盛助長了統治者和貴族們的囂張氣焰,使其更加野心勃勃橫衝直撞。1612年代,波蘭趁沙俄內亂之際揮師攻佔了莫斯科,不料俄國百姓堅決抵抗,最後波軍被民間起義軍全面擊潰逐出俄境。1683年,在奧斯曼帝國圍攻維也納時,波蘭先是出兵“英雄救美”,後又與奧斯曼帝國勾肩搭背分得了一塊土地,誰知兩個傢伙又一言不合彼此打了起來,在反目追擊奧斯曼大軍時,已經心力不支的波軍在黑海慘遭奧斯曼軍隊伏擊,結果大敗而歸。

    波蘭統治者久握大權後便開始無惡不作,對那些已經俯首稱臣的屬國極盡壓榨、肆無忌憚,甚至針對美女如雲的烏克蘭制定了享有少女“初夜權”的侮辱性條款。“強佔我們的土地,我們忍了;搶奪我們的糧食,我們也忍了;還要霸佔我們所有的女兒,這等奇恥大辱豈能容忍!”所有烏克蘭的男人都怒火中燒,他們群情激憤揭竿而起,爆發了勢如破竹無法抵擋的大規模武裝反抗,最後徹底擊潰了波軍,從此波蘭王國臭名遠揚,跌落神壇。

    在波蘭國力衰弱之際,曾經飽受欺凌的普魯士、沙俄和奧地利三國迅速抱成一團,共同出擊波蘭,從1772年到1795年的23年時間裡,這三個國家先後分三次把波蘭領土瓜分殆盡,從此波蘭亡國達120年之久。直到1809年有了拿破崙相助的一臂之力,波蘭才得以復國,還是法國的附屬國。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拿破崙的戰敗波蘭再一次亡國。

    1918年“一戰”結束後,在英法兩國的干涉下,前蘇聯不情願地歸還了部分波蘭領土,波蘭再一次復國。但是國力不濟的波蘭貪心不改,不甘心那些失去的土地,在1920年出兵突襲了自己曾經的盟友立陶宛,連人家的首都都佔為了己有。波蘭還沒有到此打住,又侵佔了德國的但澤走廊,想從而切斷東普魯士和德國本土的聯絡,緊接著又舉兵攻打蘇聯的白俄地區,殘殺了十餘萬的蘇軍俘虜。

    1938年納粹入侵蘇臺德地區時,波蘭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友,但是戰爭大難臨頭時,波蘭不但不拔刀相助反而落井下石,迅速佔領了捷克的大片領土。正當波蘭為自己的“聰明才智”沾沾自喜時,德國調轉槍口對準了毫無準備的波蘭,僅用一個多月的“閃電戰”,納粹德國就將其徹底拿下。蘇聯從未忘記曾經的血海深仇,一直尋找著報仇機會。終於瞅準時機於1940年春天,在卡廷森林下手秘密槍殺了21857命被俘的波蘭精英,製造了舉世震驚的“卡廷慘案”。

    四面樹敵,招致周邊眾國唾棄,奄奄一息的波蘭在“二戰”中又一次成為他國的“盤中餐”,被德蘇兩國瓜分乾淨,迎來了自己第三次亡國的厄運。直至“二戰”結束德國戰敗,根據雅爾塔和波茨坦會議的決定,波蘭才得以復國。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猶如一個人一樣,如果既沒有節操,也不講道義,怎麼會得到身邊人的尊重和待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寮國人平時都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