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圈理中客
-
2 # 憂鬱防沉迷系統
根據司馬光的《涑水紀聞》記載:就在陳橋兵變這一天的清晨,還在睡夢中的趙匡胤,他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見一大群人破門而入。這些人亂哄哄地衝到自己的床前,並不由分說,直接對著自己大吼道:“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
天,這是一個什麼情況?趙匡胤當時就蒙了!你們拿著朝廷的俸祿,又不是什麼綠林好漢,怎麼就“無主”了呢?
這些人根本不容趙匡胤反駁,就把趙匡胤扯到屋外。這些人扒掉了趙匡胤的衣服,並給他穿上了一件嶄新的衣服,一件剛剛裁剪完成的御用龍袍!
就跟十年前一模一樣,趙匡胤徹底變成了郭威,他終於複製了郭威當年的一切,一樣地“被動”加冕,一樣地“被動”穿衣,一樣地“被動”地接受著諸位將領的朝拜,看著他們對自己三跪九叩,聽著他們對自己高呼萬歲。
一個新的皇帝,終於誕生!
以上,就是史書中記載的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大概過程。現在,我們來簡短地回顧一下這起事件的整個過程。
正月初一,北方傳來緊急軍情,趙匡胤奉命帶兵出征。
正月初二,慕容延釗率先鋒部隊出發,與此同時,京城開始流傳一句“點檢為天子”的謠言。正月初三,在趙匡胤出征期間,天上出現了“二日互毆”的奇景,這也變相應驗了趙匡胤當天子的說法。於是,當晚所有將領譁變,他們決定謀朝篡位了。
正月初四,趙匡胤一覺醒來,他就“被動”地黃袍加身,從一個執掌兵權的大臣,直接變成了一個嶄新王朝的皇帝。
短短四天的時間,趙匡胤就完成了一個改朝換代的壯舉,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真是讓人瞠目結舌,古往今來獨一份!
縱觀這次政變的整個過程,趙匡胤好像一直毫不知情、置身事外,他彷彿很無辜、很委屈,完全是“被迫”登基的。
然而,從細節看這起事件,您就會驚訝地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場蓄謀已久、計劃周密的大戲,
而趙匡胤本人,就是這場大戲的總導演!
那麼,在這場大戲中,又會有哪些歷史疑問呢?
疑竇叢生
對於這場政變的過程和結果,沒有任何的史學家表示異議。
唯一的爭論是,對於趙匡胤而言,所謂的“陳橋政變”,這到底是一場他毫不知情、被迫登基的鬧劇,還是一場他蓄謀已久、自編自導的賀歲大片?
雖然從結果來看,所有人都選擇後者,畢竟皇位不是餡餅,不可能憑空而降,然而,這個矛盾也正在於此。因為所有的證據,都被趙匡胤偷偷摸摸地暗地銷燬了,我們無法證明“陳橋兵變”這件事,就是趙匡胤自編自導的賀歲大劇了。
我們唯一能夠提出來的,就是對這場案件的三大疑問了。
疑點一,北方真的有軍情嗎?
如果追溯源頭的話,趙匡胤這場陳橋兵變的導火索,就是契丹與北漢的聯合入侵。換句話說,如果契丹跟北漢不入侵的話,趙匡胤不會奉命出征,更不會在陳橋發動政變。
那麼,這場契丹跟北漢的聯合入侵的軍事行動,它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呢?
縱觀史料,不管是《舊五代史》《宋史》《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長編》,還是敵國的《契丹國志》,都清楚地記錄了這件事情: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北漢的劉鈞確實聯合了契丹,一起入侵大周帝國。
當然了,敵國這個時候起兵入寇,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畢竟大周“主少國疑”,在這權力交接不穩之際,北漢和契丹一起撈個便宜,這也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那麼,歷史的真相,真是史書上的那些記錄嗎?
在這些書籍中,《舊五代史》是趙匡胤派人編纂的書籍;《宋史》是宋真宗趙恆編纂的書籍;其他的《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長編》,那是後人對前朝書籍的“再版”。畢竟時隔了半個多世紀了,能記錄下來就不錯了,誰還去找人證和物證呀!
因此,在這種不斷的“再版”下,前朝的那些真實的歷史,要麼就被人掩蓋了,要麼就被人修改成了現在的樣子,成為我們約定俗成的歷史了。
至於那本《契丹國志》,看著名字挺唬人的,是一本敵國的史料書籍,其實呢,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既然《宋史》的資料不準確,那麼看看其他的資料,那本專門為契丹人寫的《遼史》,咱們就能找到一個不同的答案了。
根據《遼史》記載,這次所謂的“漢遼聯合軍事演習”,隻字未提。相反,《遼史》卻記錄了另外一件事情。
原來,在這一年的春節,就在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時候,遼華人確實沒有閒著。當然了,人家不是在出兵打仗,而是忙著平復內亂。
-
3 # 可預測的非理性
這個事兒,沒法說得清,因為能問出這個問題就說明懷疑,因為正史上還是傾向於他是“演員”的。但是後世有一個人跟他的經歷還是比較像的,那就是黎元洪,關於他的記載提到“武昌起義後被革命黨人強迫推舉為湖北都督”,其實這和“黃袍加身”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後來呢,黎元洪做了幾年大總統,還和北洋系斗的比較激烈。
有的時候我總覺得歷史是不斷的重複,黎元洪的上臺無異於“黃袍加身”,上臺後與北洋系的鬥爭和“杯酒釋兵權”也無甚差別,只不過一個失敗一個成功,所以你問趙匡胤和黎元洪是演員還是被動為之。我認為在當事之時有可能是被動的,但上臺之後又覺得“真香!”,索性就誠心誠意的幹下去了。
這兩個人也算是歷史上的特例吧,因為歷代開國之君無不是勾心鬥角、血流漂櫓才登上寶座,但有一些人就是在歷史的關鍵路口上,兵變不能扔了大將自己稱帝吧,革命不能弄一個沒影響力的人當都督吧,所以這倆人“被動”的登上歷史舞臺。
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看待歷史尤其是古代史,有自己的理解就好。
-
4 # 進化路上的鹹魚
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大戲,個人認為趙匡胤不僅僅是演員,他還是導演,黃袍加身這部高難度大戲趙匡胤能這麼順利拍攝完成,可見趙匡胤的“執導水平”還是挺不錯的。那麼,我為什麼會認為這部大戲是趙匡胤自編自導自演的呢?且看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五代十國是出於什麼樣的時代?兵驕而逐帥,將強而判上。皇帝?兵強馬壯者為之是當時的時代準則。如果趙匡胤是匆忙,運氣般坐上皇位,那江山能坐穩嗎?
從趙匡胤登上皇位後的作為分析。首先為防止兵變的再次發生,設立了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確立了由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三軍分權共同執掌軍權的局面。並將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開,使禁軍將領相互牽制,確保皇帝對軍隊的絕對控制。然後又設立了中書門下掌行政,樞密院掌軍事,三司掌財政的格局。地方上新設安撫使,掌地方軍隊;轉運使掌地方財政;提刑按察使掌地方司法,使得唐朝刺史一人大權在握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從實際情況分析。黃袍加身這件事肯定是許多將士串聯而完成的,趙匡胤作為軍隊的統帥,會一無所知?呵呵,如果那樣的話,趙匡胤也不可能坐上軍隊統帥的位置。而且黃袍加身雖然說的好聽,但其實就是一場政變,一次謀反。當時駐守在陳橋的軍隊有數十萬之多,他們就全部對趙匡胤忠心耿耿,冒著身死族滅的下場擁護趙匡胤?就沒有仍對後周衷心的將士?我想肯定有,而且不少吧。可想而知黃袍加身這出大戲沒有趙匡胤的首肯,事先沒有周密的準備和安排,不可能那麼順利。
以上就是我對黃袍加身事件的看法,不知道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
5 # 雞腳鴨123
這麼大的事兒是不可能被動為之的。
趙匡胤在後周的地位非常顯赫,
是後周開國的名將,戰功赫赫,而柴榮即位後,更是對趙匡胤十分倚重。
趙匡胤同南唐作戰,屢立戰功,為以建立相對統一的北宋做出鋪墊。而柴榮病逝後,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皇帝年幼,可是趙匡胤卻軍權獨攬,他的手下更是人才濟濟,所以無論是他本人還是手下的將領自然對這個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很不服氣。
陳橋兵變絕對是蓄謀已久的。黃袍加身的趙匡胤顯得非常不情願,推辭了很多次,最後才附加了很多條件的答應了,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驚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
這可不是什麼小事,這是“篡國”,趙匡胤對於手下的人怎麼做心知肚明,大家也是心照不宣,演戲不過是為了留下一個好名聲而已。
真正被逼著當皇帝的人是什麼樣的?比如張邦昌,
當時北宋滅亡,金華人在原來北宋的領地內建立了一個偽政權,強迫張邦昌當皇帝,張邦昌推辭不肯,可是金華人說如果他不肯,那麼金軍將會屠城,無奈之下張邦昌只能當了這個皇帝。
他開心嗎?一點沒有,天天哭泣不說,還堅決不肯住進皇宮裡面,也不肯穿龍袍黃袍,也不肯讓朝臣對他大禮參拜,最後還還政給了趙構,結果還是被趙構賜死。這是被迫的樣子,而趙匡胤絕對不是。
回覆列表
陳橋兵變後的真相是書上不會有真實記載。不然史官會被趙匡胤殺掉的。因為這就是在質疑趙匡胤繼位的合理合法性。陳橋兵變不會是趙匡胤的被動為之,天下間有哪個人不想當皇帝?成為天下獨尊,尤其是在那個封建的年代,皇權至上,趙匡胤一定是流露出了這個意思,但是不好明說。可他的這份心思被屬下窺測到了。才有了黃袍加身,眾人推舉趙匡胤若真不想做皇帝,眾人也不會強迫他,他只是順水推舟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而已。但是當時的皇帝對趙匡胤有恩,他不能明著奪權,因為這不僅是謀逆,而且還會讓他揹著忘恩負義的小人稱號。所以,他打著眾望所歸人心所向的黃袍加身,堂而皇之的搶了對他有恩的後周柴氏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