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題主問得問題有毛病,古代帝王不僅推崇數字“九”,也對數字12情有獨鍾。古文字中蘊含著中國文化的靈魂——追求全面和諧的思想體系。它是造字者彙總華夏先民的思想觀念最早表達的中國夢。具體理由如下:
古時的人們沒有數字記憶的觀念,因此常以自己的十根手指進行數數,而在十根手指中十指是被認為是“極限”,因此在古時人們有了九部、九天。後來周文王衍八卦同樣把“九”定意為了“極限”。
在中國文化中,“九”是一個極數、大數。《黃帝內經·素問·三部九侯論》曰:“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對“九”感興趣,都想霸佔“九”。所以作為極數、大數的“九”又變成了“聖數”、‘吉數”。
古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又以奇數象徵天,以偶數象徵地。九是陽數中的極數,再大的數其尾數也大不過九。這樣,九被視為天的象徵;天分九層(九天),天誕日為正月初九;九也被附會於帝王,帝王稱為九五之尊;同時,九也象徵極高(九霄雲外)、極廣(九州方圓)、極深(九泉之下)、極冷(數九寒天)……,九之所以被皇帝崇尚,除上述原因外,九諧音久,也被當做吉利的數字。
古人各朝認為“九”是天地之極,因此在各個領域均以九的用意進行創作。在我們所熟知的鼎類器具上“九鼎”是最有名也是最神秘的,而當時的夏禹便以九為意另以天下為極,創作了九鼎並把天下萬物刻在其上。同時在天下治理中用到九進行劃分,稱其“九州”。
在建築方面古人們算是用到了極處,舉世聞名的故宮在建造各個大殿時均安“九丈九尺”為計,甚至在殿門、宮門、大小城門上的門釘都是橫九、豎九總計九九八十一顆。而在臺階上也是如此,其次則是故宮的房間數,都以九或九的倍數進行製造的。可想在古時人們是多麼喜愛“九”。
明清的帝王們也拋不開九這個數字的影子。清代定製,蒙古各部王公每年向皇帝進獻白馬八匹,白駝一匹,謂之九白之貢。其餘貢品,亦都是以九數計算。康熙帝曾在康熙十三年題準:每年節,科爾沁等旗共進十二九,計羊108只,乳酒108瓶;鄂爾多斯等旗,共進九九,計羊81只,乳酒81瓶;其餘25旗,共進三九,計羊27只,乳酒27瓶。清代敕建寺廟,金佛的斤數也以九數鑄成,或81斤或72斤;鑄佛數量,也以九計,如乾隆四十五年為慶祝皇帝70壽辰,共造佛像2299個九,合計為20691尊佛像。清代宮廷年節大宴,包括水果、蜜餞、點心,一共九十九個品種。
清代皇帝過生日,要舉行大的娛樂活動,表演雜技,放萬年春燈等,也要有九九即81種節目,名為九九大慶會。
紫禁城之所以有九百九十九間房子,就是因為三個九諧音久象徵皇權永久、江山萬代之故。皇帝何以如此崇尚九呢?
清代文學家汪中說:一奇二偶,一二可為數。二加一則為三,故三者,數之成也。積而對十,則復歸為一,十不可為數,故九者,數之終也。古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又以奇數象徵天,以偶數象徵地。九是陽數中的極數,再大的數其尾數也大不過九。這樣,九被視為天的象徵;天分九層(九天),天誕日為正月初九;九也被附會於帝王,帝王稱為九五之尊;同時,九也象徵極高(九霄雲外)、極廣(九州方圓)、極深(九泉之下)、極冷(數九寒天)……,九之所以被皇帝崇尚,除上述原因外,九諧音久,也被當做吉利的數字。
在中國古代,12 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數字。例如在民間,女子 12 歲被稱為“金釵之年”。 不僅如此,就連帝王也對 12 這個數字情有獨鍾。 周朝時期,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均需穿上特殊的禮冠,而“冕旒”為禮冠中最為貴重的一種。
身份地位的不同,其冕上旒的數量也有所不同。其中天子的冕上旒的數量正是 12,每旒貫有彩玉也為 12 顆,彰顯了天子身份之尊。
此外,帝王冕服上的裝飾紋樣也是 12 種,被稱為十二章紋,據傳這十二章紋直至清代仍被採用呢! 那為什麼偏偏是數字12,而不是九五至尊的9,或者是其他數字呢?
其實,在古代12可謂天之大數,備受重視。《左傳·哀公七年》也有記載:周之王也,制禮,上物不過十二,以為天之大數也。
古人觀天文,查日月星辰之變,發現 12 是與歲序更迭、天體執行規律相關的數字,並依此形成了十天干、十二地支以及古代傳統曆法。 數字 12 也因為和神秘莫測的天相關,而具有了非同一般的地位。
你知道嗎?歐洲的鋼琴有十二個音,那是五百多年前才有的,而曾侯乙編鐘竟然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12音階了,這是世界音樂史上了不起的發現!
史料記載,秦始皇掃六合、兼天下、築長城、通直道、書同文、車同軌、統度量,完成了他的統一中國大業後,於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收繳天下兵器,冶鑄了十二個重各千石的大銅人,立在阿房宮的前殿。
專家介紹,根據史料記載,“秦銅人”的銘文“李斯撰,蒙恬書”,由此可知,鑄造銅人應該是國家的大事。根據常識,凡是具有紀念意義的標誌性建築、器物、圖案,其尺寸及造型都不是隨便定的,都有一定寓意的。“秦銅人”的十二這個數字寓意著什麼呢?
專家研究認為,古時把大地分成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統合起來就是大地。大地還有一種分法,先分成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每個方向再分出兩個方向,這就是四面八方。四面八方也是十二。可見十二這個數字是能夠代表大地的,而且是一個統一的大地。大地不就是天下嗎?
秦始皇所建立的不就是一個天下統一的封建王朝嗎?因此,秦始皇鑄造十二銅人的“十二”第一層意思就寓意著“天下統一”。還有,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年十二個月,如此往復便是千秋萬代。兩者合一,“12”這個數字解密後就是:天下統一,千秋萬代。而“秦銅人”應該是中國歷史上中華民族第一座和平統一紀念碑。
感覺題主問得問題有毛病,古代帝王不僅推崇數字“九”,也對數字12情有獨鍾。古文字中蘊含著中國文化的靈魂——追求全面和諧的思想體系。它是造字者彙總華夏先民的思想觀念最早表達的中國夢。具體理由如下:
古代帝王何以崇尚九呢?古時的人們沒有數字記憶的觀念,因此常以自己的十根手指進行數數,而在十根手指中十指是被認為是“極限”,因此在古時人們有了九部、九天。後來周文王衍八卦同樣把“九”定意為了“極限”。
在中國文化中,“九”是一個極數、大數。《黃帝內經·素問·三部九侯論》曰:“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對“九”感興趣,都想霸佔“九”。所以作為極數、大數的“九”又變成了“聖數”、‘吉數”。
古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又以奇數象徵天,以偶數象徵地。九是陽數中的極數,再大的數其尾數也大不過九。這樣,九被視為天的象徵;天分九層(九天),天誕日為正月初九;九也被附會於帝王,帝王稱為九五之尊;同時,九也象徵極高(九霄雲外)、極廣(九州方圓)、極深(九泉之下)、極冷(數九寒天)……,九之所以被皇帝崇尚,除上述原因外,九諧音久,也被當做吉利的數字。
古人各朝認為“九”是天地之極,因此在各個領域均以九的用意進行創作。在我們所熟知的鼎類器具上“九鼎”是最有名也是最神秘的,而當時的夏禹便以九為意另以天下為極,創作了九鼎並把天下萬物刻在其上。同時在天下治理中用到九進行劃分,稱其“九州”。
在建築方面古人們算是用到了極處,舉世聞名的故宮在建造各個大殿時均安“九丈九尺”為計,甚至在殿門、宮門、大小城門上的門釘都是橫九、豎九總計九九八十一顆。而在臺階上也是如此,其次則是故宮的房間數,都以九或九的倍數進行製造的。可想在古時人們是多麼喜愛“九”。
明清的帝王們也拋不開九這個數字的影子。清代定製,蒙古各部王公每年向皇帝進獻白馬八匹,白駝一匹,謂之九白之貢。其餘貢品,亦都是以九數計算。康熙帝曾在康熙十三年題準:每年節,科爾沁等旗共進十二九,計羊108只,乳酒108瓶;鄂爾多斯等旗,共進九九,計羊81只,乳酒81瓶;其餘25旗,共進三九,計羊27只,乳酒27瓶。清代敕建寺廟,金佛的斤數也以九數鑄成,或81斤或72斤;鑄佛數量,也以九計,如乾隆四十五年為慶祝皇帝70壽辰,共造佛像2299個九,合計為20691尊佛像。清代宮廷年節大宴,包括水果、蜜餞、點心,一共九十九個品種。
清代皇帝過生日,要舉行大的娛樂活動,表演雜技,放萬年春燈等,也要有九九即81種節目,名為九九大慶會。
紫禁城之所以有九百九十九間房子,就是因為三個九諧音久象徵皇權永久、江山萬代之故。皇帝何以如此崇尚九呢?
清代文學家汪中說:一奇二偶,一二可為數。二加一則為三,故三者,數之成也。積而對十,則復歸為一,十不可為數,故九者,數之終也。古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又以奇數象徵天,以偶數象徵地。九是陽數中的極數,再大的數其尾數也大不過九。這樣,九被視為天的象徵;天分九層(九天),天誕日為正月初九;九也被附會於帝王,帝王稱為九五之尊;同時,九也象徵極高(九霄雲外)、極廣(九州方圓)、極深(九泉之下)、極冷(數九寒天)……,九之所以被皇帝崇尚,除上述原因外,九諧音久,也被當做吉利的數字。
數字12在古代出現的案例在中國古代,12 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數字。例如在民間,女子 12 歲被稱為“金釵之年”。 不僅如此,就連帝王也對 12 這個數字情有獨鍾。 周朝時期,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均需穿上特殊的禮冠,而“冕旒”為禮冠中最為貴重的一種。
身份地位的不同,其冕上旒的數量也有所不同。其中天子的冕上旒的數量正是 12,每旒貫有彩玉也為 12 顆,彰顯了天子身份之尊。
此外,帝王冕服上的裝飾紋樣也是 12 種,被稱為十二章紋,據傳這十二章紋直至清代仍被採用呢! 那為什麼偏偏是數字12,而不是九五至尊的9,或者是其他數字呢?
其實,在古代12可謂天之大數,備受重視。《左傳·哀公七年》也有記載:周之王也,制禮,上物不過十二,以為天之大數也。
古人觀天文,查日月星辰之變,發現 12 是與歲序更迭、天體執行規律相關的數字,並依此形成了十天干、十二地支以及古代傳統曆法。 數字 12 也因為和神秘莫測的天相關,而具有了非同一般的地位。
你知道嗎?歐洲的鋼琴有十二個音,那是五百多年前才有的,而曾侯乙編鐘竟然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12音階了,這是世界音樂史上了不起的發現!
“十二”到底寓意什麼?史料記載,秦始皇掃六合、兼天下、築長城、通直道、書同文、車同軌、統度量,完成了他的統一中國大業後,於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收繳天下兵器,冶鑄了十二個重各千石的大銅人,立在阿房宮的前殿。
專家介紹,根據史料記載,“秦銅人”的銘文“李斯撰,蒙恬書”,由此可知,鑄造銅人應該是國家的大事。根據常識,凡是具有紀念意義的標誌性建築、器物、圖案,其尺寸及造型都不是隨便定的,都有一定寓意的。“秦銅人”的十二這個數字寓意著什麼呢?
專家研究認為,古時把大地分成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統合起來就是大地。大地還有一種分法,先分成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每個方向再分出兩個方向,這就是四面八方。四面八方也是十二。可見十二這個數字是能夠代表大地的,而且是一個統一的大地。大地不就是天下嗎?
秦始皇所建立的不就是一個天下統一的封建王朝嗎?因此,秦始皇鑄造十二銅人的“十二”第一層意思就寓意著“天下統一”。還有,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年十二個月,如此往復便是千秋萬代。兩者合一,“12”這個數字解密後就是:天下統一,千秋萬代。而“秦銅人”應該是中國歷史上中華民族第一座和平統一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