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鬥恩擔仇

    仗義和偏執相連的,負心和靈活相伴的。

    每種現象都有它的正反兩方面,好心辦壞事,迂迴達目的。

    文化低的人,智謀較少,表現的比較直率本真,他們賴以生存的就是義。

    文化高的人,遇事比較通達,辦事比較靈活,他們賴以生存的是智慧。

    比如文革時期,你的義氣不但拯救不了別人反而可能把自己也搭進去。但是有時候看似負心,但是保全了自己,才有機會拯救別人。

    屠狗輩的社會底層因為缺謀少思,看不清楚,顯得很義氣。

    讀書人這種有文化的,知道的多了,明白的多了,知道要為自己活,知道不要被人利用,知道追求自己的幸福,才會讓人感覺負心。

  • 2 # 無鹽三味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是明代詩人曹學佺的一副著名對聯,對聯的來源典故是這樣的,說皇家養狗上街,竟將一秀才撲倒欲咬,街旁有屠狗之士,仗刀上前將狗殺退,並救出秀才,此案由曹學佺審理,他責成皇家負全責,皇家買轉秀才翻供,反要治屠夫的罪,曹學佺不畏皇家權貴,弄清事實真相,還屠夫行俠仗義的美名,給秀才一個與狗為友的懲罰,並有感此事作出了這麼一副名對聯,從此,就有了褒揚街頭義士,懲戒讀書秀才的文明說法!

    我們先說屠狗輩,中國古時候,除了吃牛肉豬肉以外, 狗肉也是市面常見的肉類,所以,有一類屠夫專門殺狗,我們就叫屠狗輩,由於殺狗的人,常年面對惡犬,執仗動刀,面對血色,不畏無懼,有一些膽氣,所以遇事會迎難而上,我們就叫“行俠仗義”。漢高祖劉邦,在沛縣時就有一位朋友,名字叫樊噲,樊噲就是一個殺狗的屠夫,也就是屠狗輩,後來跟隨劉邦 ,出生入死,後與劉邦成連襟,官至左丞相。

    在劉邦攻入秦宮,留戀秦宮溫柔鄉時,是樊噲猛然喝醒劉邦,還軍霸上,避免了被項羽疑而擊之的危機。

    在鴻門宴上劉邦遇困,樊噲闖入帳中“頭髮上指,目眥盡裂”令西楚霸王項羽膽怯,勇敢出面,救出劉邦逃脫,正印證了“仗義每多屠狗輩”的褒讚!

    而對讀書人來說,由於讀書比較多,知書達禮,遇到事情,往往會考慮再三,權衡利弊,周全處事,不會與屠狗輩一樣貿然行事。所以,讀書人多行事謹慎,並不是所有人都是負心人!負心的讀書人有,但是極個別的,大多數讀書人其實與屠狗輩一樣,也是仗義的,只是要比屠狗輩懂得策略性強一點。

    如讀書人張良,在鴻門宴上,他並不是負義而逃,他依然是仗義的,不過他的仗義比樊噲更高明,他一直在用讀書得來的智慧與項羽周旋,與樊噲實際是一路的,先激樊噲入帳,再將樊噲介紹給項羽,在劉邦逃脫後,有留下來與項羽周旋,善後工作做的相當好!這就是讀書人!

    所以,這句話我們在理解時,一定千萬不能對號入座,凡事都有分人、分事、分時、分勢,這才能使屠狗輩與讀書人,各盡其能,留名千古!

    漢高祖劉邦

    留侯張良

    武侯樊噲

  • 3 # 百家匯談盡力講清本質

    仗義每多屠狗輩,這是說仗義的人都是粗廣有種,有脾氣的,性格火爆的,不怕事的,和善老實的人做不來。他怕惹禍上身。負心多是讀書人說的是忘恩負義的多是混的體面文明的。兩句話說的是兩個議題。可以說兩個議題有些關聯性又沒有關聯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大師傅嗎,凍生蠔有什麼方法烤出鮮生蠔的味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