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小何醫

    古代就沒有校園霸凌事件麼?古代的學校又是如何控制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呢?

    中國自孔聖創立儒家之後,就一直非常注重教育。不過古代受制於經濟和科技水平等客觀因素,並沒有今天的義務教育。私塾成為貫穿古代歷史的主要教育形勢。那麼在私塾裡是否有今天的這種霸凌事件呢,在《紅樓夢》裡雖然也提到過賈府私塾裡幾次小孩子們的糾紛,但那主要是鬥嘴,遠談不上霸凌。從可以看到的文獻和史料裡看,那時候的霸凌事件應該是很少的。這我們就不禁要反思,為什麼社會的進步反而導致這種暴力事件增多了呢?我們今天義務教育的學校在杜絕校園霸凌的問題上,又可以和古代的教育體系借鑑一些什麼樣的經驗呢?

    學生之所以經常發生霸凌事件,從小孩子本身來看,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小孩子活潑好動,就像動物小時候靠打架來訓練野性一樣,我們人類的基因裡也有這種好鬥的動物性;第二,小孩子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淡薄。由於生理原因,小孩子的大腦發育階段還不足以使其掌握完整的道德和法制,這也使得小孩子缺乏對自己行為的約束能力;第三,社會上崇尚暴力的一些不良資訊給了孩子們錯誤的指導。

    那麼在古代的私塾裡,同樣都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為什麼就沒有這麼暴力呢?不是因為古代的孩子比今天更老實,更明事理。而是古代的老師有著“以暴制暴”“以德制暴”這兩件有力的武器,從監管的角度掐死孩子們暴力的動機。先說“以暴制暴”,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我們今天已經被禁止的“體罰”。古代私塾的體罰,那是花樣百出的。比較輕的就是抄書,五十起抄,沒有上限。還有禁食,不給吃飯。罰站,情節嚴重還要倒立。再嚴重一些的就是身體毆打,比如戒尺打手心。還有棒子打屁股,俗稱棒子燉肉。不過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關禁閉甚至開除。

    所以古代的學生甚至為了不被開除,主動要求打自己的屁股。吳復庵《詠歲考生童·駐雲飛》裡就說:“真個蹊蹺,新進高年各討饒,文字原顛倒,疾病應昏耄。自古法難逃,用撲作教。雖不傷臀,示辱還堪惱,掩耳吞志忍這遭。”就是講的這則體罰的趣事。

    古代的“棒打”是有嚴格規定的,並非“隨便打”。要講“禮”,不能與儒家教義衝突。打學生屁股不宜打得太重太狠,不扒褲子,不摁地上,執行時喝令學生趴在條凳上再打。可以說古代的體罰也只是點到為止的。

    此外,一個具有良好師德的老師,可以及時制止學生的暴力行為,並灌入給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和行為準則。試想一個不具備良好師德的老師,即便要教育學生,恐怕學生也不會聽的吧。

    這個“以德制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的選拔制度。在漢朝時,中國的教師聘用就已經開始首重“師德”。《漢官儀》記載:太學博士須“生事愛敬,喪沒如禮”

    西漢起,教師的聘用已經形成規範化。漢朝教師“上崗”一般透過朝廷徵辟或旁人薦舉產生,推薦時不是僅憑關係就能被朝廷聘用,還要有保舉狀,相當於現代的“證明信”。據《漢官儀》記載,保舉狀的格式大概是這樣:“生事愛敬,喪沒如禮。通《易》、《尚書》、《孝經》、《論語》,兼綜載籍,窮微闡奧。隱居樂道,不求聞達。身無金痍痼疾三十六屬,不與妖惡交通,王侯賞賜。行應四科,經任博士。”下書“某官某甲保舉”。

    可見西漢時雖然沒有所謂“教師資格證”,但對教育工作者的從業資格毫不含糊,要有德行、有學識,還得身體健康,且第一點就首推“師德”:一個沒有“師德”的人,即便你再精通四書五經,也不允許成為教師。而且舉薦人還要承擔連帶責任,如果教師做出有違師德的事情,舉薦人也要被追究責任。

    古代教育觀念學習,把教師的“師德”重新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充分認識到,教師的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對學生道德觀念的修正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美國製裁別國總是陰招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