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狗的輕武

    毛瑟1871是在和法國打完普法戰爭之後,德國感覺自家當年的德萊塞針發槍被法國的夏塞波步槍吊打,因此尋思在步槍上得壓法華人一頭而研發的新式獨子步槍。

    你一定要說先進吧,我也沒感覺。但它至少是Continental上面最早使用全金屬定裝彈的制式步槍,你得知道全金屬定裝彈是不亞於無煙火藥的革新,所以說毛瑟1871在這方面是走在了歐洲前列。

    普法戰爭時期,不管是德華人的德萊塞也好,法華人的夏塞波也罷,他們兩都是後膛裝填、轉栓閉鎖的線膛槍,子彈還都是紙包彈。

    然後問題來了,火藥燃氣光靠紙兜住,這肯定會向後漏氣麼?德萊塞當年就有嚴重的漏氣問題,漏氣不光是糊臉,關鍵是會導致子彈初速和射程下降,而且漏氣不均也會讓彈道很差。法國的夏塞波比德萊塞好就好在它在閉鎖面上有個密封圈

    但密封圈它只是能減緩漏氣,不能杜絕漏氣。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用銅殼去兜住火藥,然後槍機和彈膛包住子彈,這樣一來就能徹底解決漏氣。

    在1866年,美國設計師博爾丹,英國設計師伯克賽都研發了中央式底火的全金屬定裝彈。而剛打完南北戰爭的美華人則立即將其列裝,換句話來說,全金屬定裝彈先在美國流行,而德華人也是看到了這一趨勢,理解研發了相應的步槍。而毛瑟1871就是歐洲先行者。

    當然,毛瑟風格的飛翼保險還是有些個前瞻性,但就其他結構而言,毛瑟1871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 2 # 東斯坦因

    毛瑟1871 11.15mm步槍是毛瑟系步槍中的第一支,是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專家彼得·保爾·毛瑟於1866年發明,1871年為德軍正式採用。隨後該槍的設計得到世界許多國家的廣泛採用,其將彈倉供彈步槍的發展推向高峰,為近代步槍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毛瑟1871步槍,槍長1340毫米,全重4.68千克,口徑11.15mm,使用11.15×60mm毛瑟步槍彈,其為金屬彈殼,平頂式彈頭、中心發火的黑火藥。毛瑟1871步槍原型槍沒有彈倉;1880年,毛瑟在槍管下方增設可裝8發槍彈的管式彈倉,1884年命名為毛瑟M1871/84 11.15mm步槍。

    毛瑟1871步槍採用旋轉後拉槍機式工作原理,前推拉機柄關閉彈膛時擊針即處於待擊狀態;機頭上安裝有抽殼鉤,槍機關閉彈膛時,抽殼鉤能自動抱住彈殼底緣;槍機與機匣採用螺旋麵配合,因此在槍機開鎖過程中有了預抽殼動作,增強了可靠性;設定有手動保險,增強了操作安全性。

    毛瑟1871步槍在同時代的主要競爭對手為,英國的馬蒂尼-亨利步槍和法國格拉斯,都是“單打一”式的後裝步槍(塞一發子彈打一槍)。

    與馬蒂尼-亨利步槍相比毛瑟1871步槍在射擊精度方面處於下風,在相關的測試中,馬蒂尼亨利1100米外的平均散佈為69.5釐米,而毛瑟1871的散佈卻達到了80釐米。比不過馬蒂尼-亨利步槍改造潛力實在太淺了,毛瑟1871步槍可以透過下置彈倉來提升火力,馬蒂尼亨利則不行。

    格拉斯步槍與毛瑟1871步槍相比,二者彈道效能差距不大,不過格拉斯步槍重量較輕長度稍短。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3 # 深度工場

    毛瑟M1871/84是毛瑟兄弟,威廉·毛瑟與保羅·毛瑟的得意之作,1871型是管式彈倉步槍,到了改進型1884就已經成為了真正的近代連發步槍。

    早期版毛瑟1871年式步槍,第一個海外大使用者,也是最大海外使用者,就是清朝。清朝一次就訂購了26000支毛瑟步槍。原因是這種步槍先進,第一屬於後膛擊針線膛步槍,第二採油黃銅整體式子彈,第三,還有多發子彈型,也就是所謂的管式彈倉,就是清朝說的九子毛瑟。

    這是,世界上第一支採用金屬彈殼的直動式單發步槍,鋼製彈夾代替了落伍的管式彈倉,是近代所有栓動步槍的祖先。後來的什麼三八大蓋,莫辛納甘,都是從這裡來的。

    後來到了改進版1884式以後,又增加了新型的彈倉式供彈方式,口徑也再次縮小。最後,斯班道兵工廠的工程師路易斯·施勒格爾米奇也在這個基礎上,研發了一款步槍就是了Gew88委員會步槍,也以毛瑟步槍的名義出口到中國,這就是漢陽造步槍。

    清朝軍隊大批次裝備了毛瑟M1871/84步槍,在左宗棠收復新疆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戰爭的時候。清軍大約四分之一的兵力都是配備這個系列的步槍。

    從清朝訂購洋槍來看,清軍特別喜歡子彈多,火力密集的洋槍。所以對於可以有9發子彈的九子毛瑟非常喜歡,清朝另外最喜歡進口的是美國的溫徹斯特槓桿式連發步槍(這個系列步槍在美國西部最流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更好地處理老公出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