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城市旅行者
-
2 # 綠漁
很高心能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了解黃鱔的基本習性。
1.底棲類:在架設網箱時儘量拖底距池底20公分左右。
2.喜溫性:最適宜的溫度是23—28攝氏度。太高或者太低會影響黃鱔的攝食。
3.肉食性的雜食性動物。
4.對藥物的敏感度。
5.夜行性動物
6.對水質要求高,溶氧要求高。
苗種的放養:
1.清塘消毒架好網箱浸泡7—10天網箱上生長藻類
2.培好水
3.運苗:幹運、溫運、尼龍袋運、活魚車運
4.放苗:連續晴天不得陰雨天氣放。溫差不得高於3攝氏度不然黃鱔容易“感冒”
5.藥物:放苗前苗種要消毒可以選用複合碘浸泡10分鐘左右。
6.規格必須要統一。
7.可適度的投放泥鰍。
8.訓食:剛轉運的黃鱔苗可先停食1—3天。訓食的時候先投餵黃鱔喜歡吃的食物,投食量佔魚體的1%—2%三天後可正常投餵。
再就是日常的黃鱔塘的管理和疾病的預防。
以上的問題都會影響黃鱔苗的成活率。
-
3 # 我是大田野
大家好 我是新農人大田野
在網上買的黃鱔存活率低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要素需要注意
一:外在原因 先旱後澇對水質和黃鱔苗的質量都會有影響
二 :內在原因 造成黃鱔苗成活率不高的三大病害是腸炎病 出血病 上草病
1:針對以上疾病 提高成活率開箱前三天用 啟用 + 速解安 減少應激,提高成活率。一套用30個網箱,連續使用3天左右。
2:防病 開箱後5天左右用生態消毒劑 新威滅80個網箱/瓶 或者 慧碘50個網箱/瓶消毒
-
4 # 踏火逍遙說魚
養殖黃鱔,網上買的黃鱔為什麼感覺成活率低?
隨著野生黃鱔的數量出現下降,為了滿足市場上對黃鱔的需求量出現了一批養殖黃鱔的養殖戶。對於黃鱔養殖這一塊來說最主要的就種苗這一塊,種苗放的不好可能全年的效益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我們來看一下你所說的問題,養殖黃鱔時,為何感覺網上買的黃鱔苗種成活低?對於這一問題踏火個人來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水質相差過大:網上買黃鱔種苗時一般距離都比較遠,這樣水質會相差比較大,如果買回來的苗種在過水時沒有過好,則在之後的養殖過程中很易出現死亡,這時成活率就會下降。
苗種體質差:苗種經過長時間停喂和運輸,在這一段時間內黃鱔苗都會受到不小的刺激,這些都會引起苗的體質下降,我們將這種苗放下塘之後只要水質稍有一些變化都會引起苗的不適甚至死亡都可能。苗種本身有問題:這種最麻煩,踏火以前在湖北時接觸過不少養殖黃鱔的養殖戶,他們在購買黃鱔種苗時別說去網上買,就是附近不熟悉的人賣的苗子都不會去買,他們只買那些信的過的用籠子捕的苗種。不買那些不熟悉人的苗就是怕買到電捕的苗及捕上來在家裡放置時間很長的苗種,這種苗買回來養殖成活率會很差,因此一般人會敬而遠之。綜上,踏火個人的建議是,如自己養殖黃鱔時,如要買苗種時不論是不是在網上買,最好是就近選擇那些籠捕的苗種來養,對於那些來源不明的苗種則儘量不要去碰,以免買到那些電捕或是品質差的苗,這樣之後在養殖過程中成活率和產量都會大打折扣。
回覆列表
黃鱔是大家喜愛的水產品,市場上一直維持較高的價位,但多年來養殖不成功者甚多,究其因是在生產中一些片面的、甚至錯誤的認識廣為流傳,制約了黃鱔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主要有如下八大誤區
...展開
步驟/方法分步閱讀
1
/8
飼料投餵不當
黃鱔是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動物,水質清新時能聽到清脆的聲音,以水下攝食為主。黃鱔攝食有一定的固定性,突然改變種類會拒食,影響正常生活生長。如確實需要改換餌料,應逐漸減少原餌料的比例,同時增加新換餌料的比例來調整。另外如果餌料投餵不足會造成黃鱔自相殘殺;餌料投餵過多,黃鱔易患腸胃炎。若在20分鐘內吃完餌料,則要增加投餵量。一般剛開始馴化時,投餌量是佔黃鱔體重1%-1。5%,之後逐步增加,在正常情況下投3%-5%,9月份佔到體重的10%左右。
2
/8
忽視培植水草且魚巢單一
水草能淨化水質併為黃鱔提供優良的隱蔽場所,沒有水草的池塘養殖黃鱔很難成功。在生產中若單用水草作魚巢易使黃鱔聚群糾纏,造成區域性密度過大,並且由於水溫變化較大,黃鱔棲息於水草中易患感冒病。可以採用廢棄輪胎和黑色塑膠袋相結合為黃鱔提供魚巢,環境溫度穩定,利於黃鱔自由進出。
3
/8
苗種用鹽水等消毒
很多養殖戶購進鱔苗後採用鹽水、高錳酸鉀、碘製劑等消毒,促使黃鱔粘液大量脫落,影響其成活率。黃鱔鱗、鰓、鰭退化,外層屏障是粘液和面板,粘液內含有大量的溶菌酶,對細菌性傳染病具有極強的抵抗力,以提高黃鱔成活率,促使黃鱔提前攝食
4
/8
大小不能嚴格混養
同一池(網箱)中大小黃鱔混養,小鱔不敢爭食而體質逐漸衰弱甚至死亡,餌料不足時會發生黃鱔相互殘食。但是無論飢餓與否,黃鱔個體差異只有達到一定程度後才出現捕食小鱔現象。因此在篩選時只需將較大的黃鱔撿出即可,沒有必要根據大小不一而分很多組養殖,這樣既費事而且由於來回操作影響黃鱔成活率。
5
/8
廢棄的坑凼做鱔池
一般來說坑凼地勢低窪,進水容易,排水難,春夏易漬,冬季易淤。坑凼陰溼時間長,病菌多,發病率高,即使作為作坊式生產,也不提倡利用廢棄坑凼做養鱔池。
6
/8
池水過深
黃鱔是唯一可以淹死的魚。因黃鱔體內無鰾,其鰓嚴重退化,不能在不同水層隨意漂浮停留,池水過深,黃鱔需頻繁遊至水面呼吸而消耗大量體能,影響正常生活生長。因此黃鱔養殖池水不宜過深,當然也不能太淺,否則溫度變化太大。一般池養黃鱔水深宜在20~30釐米左右,而網箱養黃鱔水草應儘量充滿整個網箱,以便為黃鱔提供良好的棲息和呼吸條件。
7
/8
光線較暗
晝伏夜出是黃鱔的另一棲息特性,這一特性有利於逃避敵害,也是機體自身保護的需要。如果長時間(超過10天以上)的無遮蔽光照,就會降低黃鱔體表的光中的紫外線成份,對黃鱔有傷害作用。所以很多養殖戶在池上搭遮陽物,但易造成光線太暗。試驗表明,弱光條件和靜水環境抑制黃鱔的自然繁殖,且水草生長不好,影響水質的淨化。因此,黃鱔養殖要保持一定的光照,水草要覆蓋水面2/3左右,而且在夏季要遮陽,散光最好。
8
/8
苗種選擇不當
目前,中國黃鱔人工繁殖技術尚未達到大批次生產的水平,許多養殖戶到外地購買的所謂優質苗種,實為從市場上購買的野生鱔苗,且這些苗種因長時間、高密度貯存及反覆轉運後其體表會排放粘液,粘液是一種蛋白質,長時間在水裡會發酵升溫,過熱會燒傷黃鱔的表皮,從而出現發燒病。另外粘液發酵會消耗水中大量氧氣,造成嚴重缺氧,一旦缺氧和發燒後,當時不會出現死亡,三天後便慢慢死亡,所以長途運輸的苗種質量不好且成活率低。因此養殖戶最好以當地的野生黃鱔為種苗,可解決不能長時間運輸鱔苗的矛盾,而且當地的水質和自然環境等條件更適合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