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蘭臺

    趙光義沒有殺大哥趙匡胤,這個問題本身就是荒謬的。

    趙光義為什麼不可能殺自己大哥?

    答案很簡單,沒必要。

    趙光義一直到趙匡胤去世,都是宋朝合法的法定繼承人,他沒事殺自己老哥幹嘛?

    首先,趙匡胤確實是立弟弟趙光義為繼承人的。

    五代+宋這六個中原王朝,91年裡沒有明確立過皇太子/皇太弟,法定繼承人的標誌是:親王+開封尹。當然有這個標誌不見得最後能當上皇上,但是沒這個標誌職務絕對不是法定繼承人。(柴榮也沒被封太子,他也是親王+開封尹,難道他自己宰了郭威當的皇帝?)

    而趙光義在趙匡胤去世時正好是以親王身份擔任首都開封的市長,因此在名分上趙光義確實就是趙匡胤選定的繼承人。

    其次,趙匡胤的親兒子趙德昭在趙匡胤去世時已經25歲,如果趙匡胤想立自己兒子當繼承人,他有充足的時間去廢掉趙光義,正如趙光義後來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廢掉自己親弟弟趙廷美一樣。

    但是事實是趙德昭一直到趙匡胤去世都沒有被自己父親封王,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訊號:趙匡胤並不準備讓他親兒子接班。

    其次,在五代亂世,繼承人的挑選是在親族裡按照能力挑選,而非血脈挑選。

    五代十國是中國最著名的亂世,所謂皇帝,兵強馬壯者為之。

    如晚唐著名軍閥沙陀人李克用深知“強兵難馭”(強悍的軍隊難以統帥),所以他讓他兒子,後來的唐莊宗李存勖從小就接受正規軍事訓練,從小就和沙陀騎兵待在一塊。(民國時期很多軍閥其實也是這麼做的,比如張學良就被他爹逼著上軍校了,其實按照張學良興趣,出國留學或者讀清華北大燕京大學才最適合他)

    而朱溫因為違反了這一規律,想傳位給財政人才+自己喜歡情人的丈夫+自己的養子朱友文為皇帝,結果被自己親子帶兵謀反,朱溫被自己親兒子給殺死了。

    正因為看到在亂世想與和平年代一樣搞父死子繼危險係數太高,如果自己兒子未成年,或者自己兒子不成器的情況,那麼五代時期很多帝/王寧願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兄弟或者成年子侄,至少這樣還能保證家族的興盛,畢竟在五代十國那種亂世,一旦發生政權更迭,前朝皇族基本上都是會被斬盡殺絕的。

    雖然傳位給兄弟/子侄意味著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不能留給兒子,但是至少能保證兒子一世富貴,也算是這些梟雄們一片愛子之心。

    而且兄終弟及也不是從五代才開始,從中唐以後,藩鎮割據,很多時候各個獨立/半獨立節度使的繼承模式都是兄終弟及——叔死侄繼這麼往返迴圈。也就是說節度使死前把位置交給了自己的弟弟,然後弟弟要死的時候又把位置傳給自己哥哥的兒子。如果近親裡沒有特別靠譜的人選,甚至會傳給自己的養子或者遠房子侄。

    延續到五代,朱溫/郭威其實都是這麼幹的,郭威雖然自己兒子死了,但是還是有有血緣關係的侄子,但是他選擇把皇位傳給了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和他更親近的內侄柴榮。當然柴榮其實和後梁倒黴鬼朱友文一樣,他其實也是郭威的養子,嚴格來說我們應該稱他為周世宗郭榮。

    我們來看五代時期究竟有多少帝/王把皇位傳給兄弟或者子侄——

    第一個就是大漢奸石敬瑭(其實人家是沙陀人),他在選擇繼承人上就沒有選擇自己年幼的親兒子石重睿,而是選擇了從小就跟著他,長在軍營,並且在滅唐(後唐)戰爭中多次親自上陣的石重貴(繼位時28歲)。

    第二個就是楊吳,楊行密死後親子楊渥繼位,楊渥死後弟弟楊隆演繼位。

    第三個就是打下湖南底盤的楚王馬殷,他跟上面的幾位不一樣,乾脆就是留下了遺言,要求“諸子兄弟相繼”。雖然後來馬殷諸子相爭,但是馬殷死後馬希聲繼位是正常交接,而馬希聲死後兄弟馬希範繼位仍然是正常交接,而馬希範死後兄弟馬希廣繼位依然是正常交接。

    而且這期間並不是只過了兩三年,從馬殷去世930年算起到947年馬希廣繼位,這中間一共過了17年。別說馬希聲的兒子,就算是馬希範的兒子順利的話都17歲了,馬希範完全可以把王位傳給自己兒子,但是卻沒有。而且即使後來馬希萼開始用武力爭奪王位,打來打去的都是馬家第二代,馬家第三代沒有一個人被推舉出來爭奪位置。

    第四就是吳越國,吳越國主錢元環以子年幼(14歲)而欲擇宗室長者為儲君;吳越國主錢佐以子年幼“而以其弟倧襲位”;

    第五就是荊南,也成南平,荊南是小國,地盤只有江陵三州之地,其實就是今天荊州。由於荊南能成為獨立勢力存在完全靠首腦的外交手腕,因此荊南第二代國王高保融儘管三個兒子都已經成年,最後依然把王位傳給了長期擔任自己副手的弟弟高保勖。

    第六就是南漢,南漢政權的奠基人並不是南漢太祖劉巖,而是劉巖的哥哥,靜海軍節度使劉隱,南漢大部分地盤都是劉隱打下來的,但是劉隱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遵循了中唐以來節度使的慣例,選擇了自己弟弟劉巖。

    第七就是後漢太后(劉承佑的母親),劉承佑被殺後她在選擇自己兒子的繼承人問題上選了劉承佑的叔叔,選了劉承佑的堂兄弟,就是沒有選自己的兒子。(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後漢太后看到郭威篡位之勢已成,不忍心讓自己兒子跳火坑;但是看北漢劉崇聽到選自己/選自己兒子當皇帝的高興勁兒,也很難說。)

    第八就是後周太祖郭威了,之前說了,郭威的親兒子雖然被劉承佑殺絕了,但是不代表就一定要立和自己一點兒血緣關係都沒有的內侄兼養子柴榮為繼承人啊,他還有一個有血緣關係,他自己親姐姐的兒子李重進,而李重進當時不但已經成年,而且已經是後周軍隊的高階軍官,郭威還是選擇了柴榮。

    好了,簡單交代了背景資料,我們來看看歷史上哪位牛逼的歷史學家第一個提出宋太宗殺兄繼位——

    找啊找啊找啊找,大家會發現第一個明確提出趙光義殺兄繼位的是清朝小說家蔡東藩。

    這就比較尷尬了,一千多年沒有誰提過疑點,居然是清朝一個小說家發現可疑!

    好,這個時候讀過一些書的朋友會說,雖然在蔡東藩之前沒有人明確說過趙光義殺兄,但是南宋時期就有人記錄趙光義善用毒,他曾經用毒毒死過南唐後主李煜,那麼他毒死自己親哥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好的,這位同學果然讀過不少書,ok,我們來看看這個南宋記載——《燼餘錄》,我就說一點,這本書號稱作者是南宋遺民徐大焯,可是第一次正式出版要等到清末,我們完全可以合理猜測蔡東藩看了當時最新出版的《燼餘錄》才構思出了趙光義殺兄繼位的故事。

    另外再多說一句為什麼《燼餘錄》內容不靠譜:這本筆記首創了虛構人物楊宗保,以及楊家父子救太宗等楊家將演義故事的情節。

    好啦,我們再來看看“燭光斧影”的原始出處——

    這裡要糾正一下,原始說法不叫“燭光斧影”,應該是“燭影斧聲”。

    這個故事首先是北宋一個叫做文瑩的和尚記載在他自己的筆記《續湘山野錄》裡的,然後被南宋史學家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收錄了,當然李燾是一個合格的歷史學家,他在引用時備註了他認為這段記載裡可疑的部分。

    好了,我們來看這個故事是怎麼記載的——

    上謂生曰:「我久欲見汝,決□一事,無他,我壽還得幾多?」生曰:「但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晴,則可延一紀,不爾,則當速措置。」上酷留之,俾宿後苑。苑吏或見宿於木末鳥巢中,或數日不見。

    上常切切記其語,至所期之夕,御太清閣以望氣。是夕果晴,星斗明燦,上心方喜。俄而陰霾四起,天地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門,召開封尹,即太宗也。延入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

    飲訖,禁漏三鼓,殿下雪已數寸。太祖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

    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太祖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幾件事

    1、宋太祖身體不適,有個道士預言他壽數某月某日。

    2、太祖預感道士預言應驗,緊急召趙光義(當時的儲君)入宮。

    3、燭影——兄弟兩人獨飲對談,有內侍隔窗看見燭影下,趙光義有推辭的動作

    4、斧聲——飲完太祖送趙光義出門,太祖手持柱斧戳雪,對趙光義說“好做,好做!”(柱斧,又名“柱拂子”,就是拂塵。)

    5、太祖回寢宮睡覺,趙光義留宿宮中其他房間。

    且不說這個故事在宋朝滅亡以前一直作為趙光義天命所歸的主旋律小故事存在的;就說一點:

    李燾根據正史以及司馬光等人的筆記,證實趙光義在趙匡胤去世的時候住在自己家王府裡呢,根本沒在宮裡留宿。

    李燾之所以在《續資治通鑑長編》裡收錄這個故事,是因為雖然怪力亂神不靠譜,但是這故事裡體現出趙匡胤視死如歸的豁達很符合太祖的性格。(太祖英武,其達生知命,蓋有如此者)

    這個時候,可能有朋友會說,司馬光在筆記裡有記載了,他就是在暗示宋太宗殺兄;司馬光確實在筆記裡記載了這件事,但是他想“黑”的不是宋太宗,而是宋太祖的皇后。

    我們來看原文,為了照顧大多數人,我就不上文言了,直接白話版——

    當晚四更時分,太祖晏駕。宮人馬上報知宋皇后,皇后命內侍都知王繼恩立即召四子趙德芳進宮。而王繼恩以為太祖一直打算傳位給弟弟光義,竟不去宣德芳,而徑赴開封府召光義入宮。繼恩來到開封府門前,只見長於醫術的左押衙程玄德坐在門口,便上前問其緣故。德玄說:“二更時分,有人叫門說晉王有事召見,出門卻不見人影。如是者先後三次,我恐怕晉王真有病,所以趕來。”繼恩告以宮中之事,兩人共同入見光義。光義聽後大驚,猶豫不敢入宮,聲稱要與家人商議。一旁繼恩催促道:“時間一長,將為他人所有了。”一句話點醒光義,三人便踏著大雪,步行入宮。到達宮門,繼恩讓光義在直廬等待,自己好去通報。德玄說:“等待什麼?直接進去!”三人遂俱入大內。宋皇后聽到繼恩的聲音,便問:“德芳來了嗎?”繼恩答:“晉王到了。”皇后見到光義,不禁愕然失色,等緩過神來只得悵然說道:“我們母子的性命都交給官家了。”(官家是宋時宗室大臣對皇帝的暱稱。)光義也邊落淚邊回答:“共保富貴,別怕別怕。”第二天,光義即皇帝位,是為宋太宗。

    我就簡單說一下為什麼說司馬光筆記“黑”的是宋皇后——

    首先,大家都知道在五代和宋初,親王+開封尹(首都市長)就是皇位第一繼承人的標誌,那麼趙匡胤去世的時候誰擔任這個職務呢?他弟弟趙光義。

    第二,趙匡胤不是沒有嫡長子的,他有啊,趙德昭就是嫡長子(其實是二子,但他大哥很早去世了),是嫡妻賀皇后生的;趙德昭在趙匡胤去世時雖然沒有封王,也沒能執掌開封,但論官職也是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這一系列職務使他在皇族裡僅次於他兩個叔叔。

    第三,再看趙德芳,可以肯定他絕對不是趙匡胤嫡妻賀皇后所生,因為趙德芳出生的時候,賀皇后已經死了一年了;也就是在宗法上趙德芳不但是幼子,還是庶子。然後他老爹去世的時候,他的職務只是一個小小的貴州防禦使。

    據說很多朋友熟讀《雍正王朝》,那應該知道八阿哥不能當繼承人,表面上最重要的一條理由就是:他母親出生卑賤,因此他沒資格繼承大統。

    趙德芳生母身份卑賤不卑賤真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按照宗法禮儀,論八百年也論不到他繼承趙匡胤皇位啊。不說這還有一個法定繼承人趙光義,趙德芳要當皇帝,他哥哥趙德昭第一個不答應!

    這等於是李淵二婚媳婦兒在李淵病死時不找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嫡妻生的),找一個年幼的庶子來繼位,李世民三兄弟不得撕了這庶弟?!

    這是不是說趙德昭在當時不受父親喜歡,沒有存在感呢?

    不是的,趙德昭作為宋太祖的嫡長子,一直是很有號召力的,我們來看下面這段小故事——

    趙光義北伐失敗後一度和大部隊失去聯絡,趙匡胤的老兄弟石守信等人就合計,這國不可一日無君啊,萬一趙二有個好歹怎麼辦?

    太祖嫡長子在軍中呢,要不咱們擁立他做皇帝吧。

    老兄弟們紛紛表示,我看行!

    幸虧趙光義回來的早,不然…

    明白了以上這些關節,我相信大家再看司馬光這個筆記內容感受就不一樣了——

    宋皇后想幹嘛呢?皇帝死了一不叫法定繼承人趙光義進宮,二不叫太祖嫡長子趙德昭進宮,偏偏叫趙德芳這個官職卑微的幼庶子來?

    她是是想效仿武則天嗎?

    在歷史上有成年皇子而立幼子的還有一個人,她叫慈禧。

    王繼恩沒有傳達宋皇后的亂命,而是直接出宮找法定繼承人趙光義,這哪裡錯了?這才是經得起考驗的好乾部啊!

  • 2 # 矛與盾1949

    事件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如果有機會,趙光義還是更想當皇帝的。趙家這點事,也比較容易接受。趙匡胤本人就是黃袍加身,一夜成龍的,而陳橋兵變的重要的策劃人之一就是弟弟趙光義。

    為什麼趙匡胤要謀反?是柴家對你猜忌、對你迫害?先有擢拔之恩,封你為禁軍頭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後有禪讓之禮,讓你不揹負萬世罵名,我覺得夠意思了。但你還是造反了,只因為你手裡有兵,只因為你想當皇上,只因為柴家孤兒寡母。其實,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並不能“巧妙”地掩蓋這次叛變,因為人在做、天在看。這個“天”,就是當時的禁軍、叛變的將領、史官的眼睛,和趙匡胤的弟弟。

    叛變這件事,讓趙光義明白,有兵就能當皇帝,當上皇帝還可以洗白,當上皇帝還可以做更多……所以,在老邁的趙匡胤病榻之前,光義覺得自己在事業上應該更上一層樓了……

  • 3 # 威1986235

    趙光義敢殺趙匡胤嗎? 我認為敢殺。史書其實確實有記載是趙光義殺了趙匡胤的,只是史官不敢從正面寫,只是從側面說趙光義是怎麼做的 。後面我會給大家一一講清楚。 他趙匡胤借陳橋之變逼孤兒寡母讓位於他,不就是想做皇帝嘛,做了皇帝不傳位於子孫,而傳位給弟弟不是笑話嗎?華人裡有幾個心地好的大善人。專做給人做嫁衣的事

    宋太祖肯定是不願意傳位給趙光義的,但是趙光義是北宋政權的實權二號人物(趙光義是陳橋之變造反將領扶持用來防止宋太祖將來“膠兔死,良弓藏,獵狗烹”),

    杯酒釋兵權 其就是一箇中國式童話,趙匡胤可以說:就是因“杯酒釋兵權”而死。誰可能放棄兵權任人宰割。史書沒有說得很明白,仔細看看宋史會發現一個問題,【杯酒釋兵權】後沒過兩年,趙匡胤是暴斃而死,死得太快了,並且趙匡胤什麼沒交代就死了,之後趙光義自稱拿了遺詔,做皇帝。咱不說他遺詔是真是假,就說趙光義做皇帝后,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所有趙匡胤擁有繼承權嫡系成年子孫,全部非正常死亡,而且趙匡胤的皇后,王皇后受到趙光義的非前皇后禮遇,生活淒涼,更不給任何照顧。而且王皇后死後,趙光義不允許王皇后與趙匡胤合葬。宋史明確記載,可以檢視是否屬實。 隨便找一個正常人也不會認會趙光義沒殺趙匡胤吧。趙匡胤也不會想辛苦打下江山,身為開國皇帝,落個家破人亡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曲和戲曲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聽到戲曲很多人會覺得難聽,而歌曲是好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