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鞅論財經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一般數學基礎特好的、經濟學水平高的,在投資理財時往往不是賺大錢的群體。主要在於高風險的不敢去投資,低風險的又不想去投資,只能形成一種保守型的組合投資。這樣可以通過風險概率分析和收益平衡達到一個折中的收益狀態。

    每次過馬路時,很多會開車的人都瞻前顧後,還要去測算在前方車輛不踩剎車之時的安全穿過馬路的時間。有些時候還感覺自己都不會過馬路了。可不懂駕駛技術和交通法規的一些人,要不怕的不敢穿馬路,要不昂著頭不怕死活地走過去,反到把開車人嚇個半死。但往往這些人走的更快,只是出現事故也會多一些。

    同理,很多投資理財的個人中,有些就是憑感覺。比如前些年一些溫州炒房團,其實大部分是文化水平較低的家庭主婦團,她們在房地產投資時無所畏懼、勇往直前,這些人反而成為了第一批炒房暴富的群體。

    但是,很多時候這種不做分析盲目投資,又不知道見好就收的人群,總會在一定的時期內倒下。

    在經濟持續看好,板塊和行業走強之際,還真的需要這種敢於直面困難、隨心所欲的投資者。而且也大多是數學不好、經濟學知識不紮實的人,可這往往又是賺大錢的人群,甚至有些還可以獲得暴利。

    而但經濟出現下行或市場危機巨大的時候,就需要更加理性地面對投資和理財,不可以一意孤行、盲目投資。否則又會是投資鉅虧,甚至負債累累。

    不論是數學好的、經濟學厲害的,還是數學很差的、根本不懂經濟的。都是可以參與投資和理財,而且,往往賺錢最厲害的反而是不懂數學的,可是,可以走的更遠的卻又是經濟理論紮實的。

    一個經濟學家絕對可以做到衣食無憂,可是一個不懂數學之人往往會出現一些鉅虧,可走向大贏的也絕不在少數。

    而最好的理財家庭投資組合是:

    家裡既有懂經濟的,又有不懂經濟的,但懂經濟的要把控家庭的投資主導權,在經濟好轉或行業向上之時,讓不懂數學之人去拼殺,甘願去冒風險和承擔可能失敗的後果;而在經濟不看好,危機四伏之時又要把握投資主導權,小心翼翼進行安全穩定的組合型投資。這才是最好的組合!

  • 2 # 誰可補天

    適合。

    在我看來,普通人理財有以下三個意識就可及格。

    1、耐心

    一萬塊買的基金跌到9500了,是不是該割肉止損了?

    一萬塊買的基金漲到一萬一,是不是要賣出盈利了?

    我相信,很多普通人(包括我自己)在剛開始理財,尤其是買股票基金、股票等波動或風險很大的產品時,多多少少會有點坐不住;但耐心,是一個人的美德,更是一個理財人的必備素質。

    2、獨立思考

    不要盲從,不要別人說什麼產品好就跟風,更不要聽說牛市來了、熊市來了就大肆滿倉、空倉;各類訊息,自己先判斷下再做決定。

    3、遏制貪念

    比“止損”更難的是“止盈”,不要貪得無厭,認為自己買的產品就是火箭,可以飛得最高最好;其實不然,當一個產品的回報率到達你的預期,或者是行情已經要下行的時候,要及時賣出,不要有貪念。

  • 3 # 老會計鮑國軍

    在傳統百姓的觀念中,“會算”與“理財”、“數學好”與“會投資”之間總是存在著密切的聯絡,因此,一些數學不好的朋友,就把自己遠遠地隔離在理財大門之外。

    殊不知,理財計算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困難。下面講述了一些常見的理財計算方法,讓網友重新認識理財計算,並且通過實踐,學會使用普通手機計算器計算日常的理財問題。

    生活中“會算計”的人並不少。這裡我們不談算計人,只談算計錢。比如一些“假打兄”,在星巴克請你喝咖啡,買單的時候摸摸摸,摸半天摸出一張過期的優惠券,最後你看不下去了,去把單買了。這種可謂真能算計,但未必真正會理財。

    有人每月發工資就會把錢轉走拿去做分類投資,絕不讓自己的錢趴在活期賬上超過一天,購買理財產品時通過認真檢查合同和條款最後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收益,這可謂是一個“會算計”也“會理財”的典型。

    所以“會算計”未必“會理財”,但是“會理財”卻必須“會計算”。正如女生愛漂亮,要打扮,那麼穿衣出席各種場合或者出門上街時,“美麗”與“舒服”是無法完全兼得的一樣。

    在理財中,“懶得算”和“理好財”也是無法完全兼得的。網上流行一句話:你可以貪,也可以懶,但不能又貪又懶。趙老師認為理財亦是如此。

    “我數學不好,所以我真的不會理財”。這個觀點女性當中流毒甚廣。至於男性,多半是不會公開承認自己數學不好的,但認同此觀點的人應不在少數。

    什麼樣的人叫做“數學好”呢?是高等數學考了100分?還是看得懂《數論》?或是解得了哥德巴赫猜想呢?“我數學不好”只是是“我不用理財”的完美藉口。不是你不會,是你不願意學。

    那麼理財到底需不需要會數學呢?當然是必要的,只是你只需會算加減乘除,會按計算器,就能掌握絕大多數理財計算所需要的方法了。

    課堂案例一:商場折扣該如何計算

    例如商場打折、商家返利的等想計算是否划算,主要要抓住一個核心:

    折扣數=實際付出的金額/商品原定總價。

    抓住這一核心,即便是商家吹得天花亂墜,你都能在各種宣傳中保持冷靜的頭腦,也會發現許多商家折扣並不像宣傳的幅度那麼大。

    例如,某針對上班族的食堂式餐廳開業促銷,充100送20,在福斯的心裡應該是8折優惠,然而這一活動的實際折扣是:100/120=8.3。也就是說,實際上商家的折扣是八三折。

    課堂案例二:如何計算銀行理財產品收益?

    某銀行推出半年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為3.8%。募集期內無收益,募集期限30天,期滿後7個工作日內資金到賬。假設我自募集期第一天打款10萬元,產品實現預期年化收益,請問我將獲得多少收益?實際收益率如何?

    通過計算,這個產品的實際年化收益為3.05%,這與3.8%的預期年化收益差距還是相當大的。在購買理財產品,尤其是短期理財產品時,不僅要考慮它的預期收益,還要考慮它的時間成本。

    這一計算也充分說明了為何目前許多理財產品到期後無法達到預期收益的現象。學會這一計算的網友十分興奮,認為學會這項計算的意義不僅在於準確計算出實際利息,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將時間成本考慮到理財中,以便更加合理的進行規劃。

  • 4 # 洞察市場

    這個問題挺好,非常有代表性,涉及到數學在金融投資應用中的問題。

    很多人可能會有這種疑問,投資理財看起來用到數學的地方很多,那我數學不好是不是就做不好投資理財了呢?

    沒有數學是不行的

    投資理財講究的是買什麼,買多少,在什麼價位去買,這些都和數學有關,所以需要一個基本計算方法。比如說股價等於未來現金流的現值,那我現在給你一個現金流,給你一個貼現率,你要懂得怎麼去計算現值,然後估算股票的基本面價值大概有多少。這個基本技能沒有的話,確實很難理解股票的價值。

    但是數學也不是萬能的。比如說給股票估值的時候,需要估算未來的現金流,還需要給你一個合適的貼現率,這時候光是一個公式是沒用的,如果你的現金流或者貼現率使用錯誤資料的話,那算出來的值就不靠譜,技術過程對了也沒什麼用,因為你用來計算的資料是錯的。

    資料分析和計算不能無中生有,如果你用來計算的原始資料品質不高,那計算的結果也不好。

    所以估值最重要的不是數學計算,而是基於什麼數字進行計算。這就要求你對企業的現金流和風險有一個靠譜的估計。

    那這個時候什麼最重要呢?對於企業經營的本質理解最重要。

    比如說銀行,銀行是週期性質的行業,受經濟週期的影響很大。那我們要清楚銀行的估值,最關鍵的是你要理解經濟週期和經濟政策,否則你就很難對銀行進行估值了。你看2018年銀行股票的價格下跌了18%左右,是因為市場看到了經濟下行趨勢,再看2019,2019年以來上漲了10%左右,是因為經濟資料回暖向好,加貨幣寬鬆的一些政策。有些時候還沒有看到銀行利潤下降或回升的時候,銀行股價已經開始有所反應了。

    (圖:國家政務官網:www.gov.cn)

    理解行業或企業的一些特徵對於估值時很重要的。

    估值裡面最重要的不是數學,而是對於經濟執行的趨勢和波動把握,對於企業,經營的實質和特點。這個時候僅僅懂一點數學是不夠的,需要的是更為廣泛、更深厚的知識儲備。所以說沒有數學是不行的,但是數學也不是萬能的。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中學數學足夠了

    因為大多數投資者其實資金量有限,也就只能挑選幾隻股票或幾個基金,然後看看基本面,參考一些靠譜的研究,靠譜的報告,理解背後的商業邏輯。這個時候是不需要太多的數學的,小學、中學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加上一點簡單的乘方、開方、數列計算足夠了。

    複雜的數學僅僅跟少部分的交易有關,比如衍生品交易、對衝交易、複雜的投資組合構建等對於數學的要求比較高,但是並不太適合我們這種一般的投資者,普通投資者明白背後的道理就可以了。

    所以數學不好和投資理財做的好不好,完完全全是兩碼事,投資考驗的是知識、理解力、基本面、技術面、心態、及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

  • 5 # 極點32

    隨著中國經濟總量不斷的擴大,隨之而來的是物價不斷上漲。由於貨幣的超發,導致我們手中錢變得越來越不值錢,怎樣讓手中的錢保值,投資理財成為每個家庭應對的方案。有需求就有供給,市場上理財分好多品種,理財投資產品有很多型別。

    第一種保本保息類理財產品

    如銀行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國債,保險理財。由於安全性高,收益相比較其他型別的就相對低一些。

    第二種低風險類理財產品

    這類理財產品穩健,安全性高,風險小。收益相對定期存款收益高一些。如貨幣基金類,餘額寶、京東小金庫、微信理財通等等。還有就是銀行官方渠道的理財產品,可以通過銀行APP, 了解這些產品。以上兩類屬於福斯類的,不需要數學多好就行。

    由於通貨膨脹的因素,這些理財產品的收益無法跟上貨幣貶值的速度。那麼就會有些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品種。比如,股票,基金,期貨。由於不確定因素很多,所以導致許多投資者出現虧損,要求投資者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規避風險的能力。這一類就要求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

  • 6 # 易彩空間

    朋友你的問題太有趣了,我個人感覺數學好不好跟適合理財沒有太大的關係,在這裡我可以肯定的告訴您,你適合理財的。

    我個人感覺提問題的朋友是自知上學時數學學的不好,又感覺理財都是需要算的,所以你就選擇了猶豫不決,產生了不自信,我個人覺得你不需要有這樣的想法,雖然理財需要一些公式計算,但是這都簡單的演算法,只要會加減乘除,根據公式套是沒有難度的。我在這裡要鼓勵你,讓你不要有這樣的負面想法,因為數學不好就不適合理財,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我也見過我的同學上學時數學不怎樣,但是後來公司的財務照樣算的好好的。所以,我首先告訴你的就是,相信自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只要認真去做一定會有好的回報。

    再說了,理財可以分好多種,有保本型理財,有穩定增長型理財,還有高收益型理財,你可以根據個人的實際家庭情況,個人的喜好去選擇理財型別。下面我再詳細分析一下這三種理財策略:

    1、保本型理財。該理財策略是以保本為目的,一是保證本金不減少,二是理財所得資金可以抵禦通貨膨脹的壓力,比較適合風險承受能力低的理財者。主要理財工具是:儲蓄、國債和保障型險種。

    2、穩定增長型理財。該理財策略的目標是在穩定收入的基礎上尋求資金的增值。比較適合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者,主要理財工具是:分紅保險、國債、基金、匯富貸。

    3、高收益型理財。該理財策略的目標是高收益,比較適合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者。主要理財工具是:股票、基金、投資連線保險等。

    以上三種理財策略,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和偏好,重點投一種,其他為輔助,把資金比例分配好就行了。

    所以說嗎,數學好不好,是一樣可以理財的。

    個人的一些見解,僅供參考。

  • 7 # 懶人基金定投

    對於“數學不好,是否可以理財”這個問題,我想用巴菲特的話來回答一下。

    他說,“如果高等數學是必需的,我就得回去送報紙了,我從來沒發現在投資中高等數學有什麼用”。

    我的數學也不好,但是我通過投資指數基金,一樣可以獲得年化15%左右的收益。

    對於理財投資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在能力範圍內。有人擅長投資股票,有人善於投資房產,這跟數學並沒有很大的聯絡。

    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人,理財投資做的好的人,是不是數學就好?反過來說,數學好的人,不一定就會理財投資。

    為什麼說數學不好也可以理財呢?因為理財投資更多的是思維問題,想要跑贏通貨膨脹,想要錢生錢,首先得有這個想法,而這些都不是單純的數學問題。

    簡單舉兩個例子:

    一、選擇理財產品

    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首先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理財投資目的。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後,去深入了解和學習。不管是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還是高風險的股票類資產都一樣。

    二、計算理財投資收益

    對於收益,主要有年化收益和總收益,我們只要知道公式就可以了,直接套用,如果不知道,網上直接搜尋就可以。

    這兩步,都不需要數學多好,會數學的基本運用就可以了。

    拿我投資的指數基金來說,它的投資方法真的非常傻瓜,非常簡單,不涉及複雜的數學問題。其中很重要的估值指標,不需要我們親自去算,很多網站、平臺都已經算好,我們參照就可以了。

  • 8 # 八位數花園

    先講一個牛頓炒股的例子,大家就知道高智商人炒股是怎麼樣的?

    牛頓在炒股失敗之後,感嘆的一句話:“能計算天體的軌跡,卻不能預測人性的瘋狂”。

    事情是這樣的。1720年4月,牛頓投入了7000英鎊,買入的是英國南海公司的股票;趕上好行情,兩個月的時間股價翻了一倍,之後他就賣掉了股票獲利;後面發生的事情就很“股市”了;在牛頓賣出,英國南海公司的股票之後,股價漲的更快,一個月之後股價居然翻了8倍。

    這個時候,科學家也不淡定了。衝動的再次買入股票,而且加大了投入。結果就是,南海公司的股價暴跌,很多人都虧得血本無歸,牛頓本人也虧了2萬英鎊;

    1720年的2萬英鎊,跟當下的2萬英鎊可有天壤之別。

    當然不能因為牛頓炒股失敗,就認為高智商的人炒股一定會失敗;只能說數學好或智商高,炒股未必能盈利;高智商,學歷高對於理財而言是一件優勢;但理財這件事情,情商高,更重要。

    在投機金融市場有一句特別有名的話,叫做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這十幾個字非常簡單,卻是人性的真實寫照;股市大跌所有人都虧的悽慘的時候,如何能做到不害怕不恐懼,反而貪婪的買入;

    股市上漲,所有的人都在盈利的時候如何能夠做到心生敬畏,畏懼市場,到激流勇退;正確的交易行為同人性都是相悖的。

    大家都是人,人性賦予了我們人存在的立場;拋處了人性我們到底以什麼立場存在?但在金融市場裡面交易的環境裡面,必須儘可能的拋除人性,同人性做鬥爭。

    為什麼資金盤讓人越投越多?為什麼P2P讓人趨之若鶩?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了利潤利益,卻忽略了風險?

    智慧者會在風險的懸崖邊跳舞,但絕對不會掉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智慧還款市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