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放養與圈養的度
現在流行把“養”分為“圈養”及“放養”。在對於二者的熱議中,輿論的導向,似乎多是批判前者、肯定後者。比如對於孩子假期生活的安排,有的認為讓孩子在放假期間忙於上培訓班、興趣班就是圈養;放養則意味著應當沒有任務在身,孩子自在生活、盡情玩耍。
我個人覺得,圈養未必不可,放養也非萬全之策,關鍵在於家長對二者的理解及度的把握。過多的限制和過度的放養,都會適得其反。“圈養”不應該是個貶義詞,它與放養一樣,有利有弊。圈養的弊端,並不在於孩子大部分時間交給了培訓班或興趣班,而在於生活方式的封閉單一,及讓孩子因一味地“被管”、“被控制”而反感牴觸。而“放養”,則不應當因為家長的縱容或是分身乏術的無奈,任由孩子睡懶覺、看電視、玩遊戲、吃零食,“無監護”、“被忽視”、“被放任”。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圈養”應當是指,即便是在假期裡,也要對孩子的生活起居作出細緻安排,以確保作息有條理、飲食有規律、玩耍有節制、學習有規劃;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意識到到自己的主動權和責任。而適度放養的關鍵在於:儘量多帶孩子出去玩、接觸自然、瞭解世界、開闊視野;家長學著慢慢放手,給孩子多一些空間和鍛鍊的機會,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及獨立生活的能力;家長儘量抽時間與孩子一起娛樂、同出遊、做手工、賞音樂等等,成為孩子假期生活的指引者和好夥伴。
所以,要“放養”,也要“圈養”;要給予自由,也要加以約束;在釋放天性的同時,規範行為。也就是說:首先,對於生活與學習安排,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參與其中,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的意願。在讓孩子理解大人所作規劃的同時,給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和空間。其次,鼓勵孩子參加一種需要不斷練習的學習和訓練,如學一門樂器或一項體育運動等等。讓孩子懂得學習靠的不是一時興起,而需要不斷努力、反覆練習及堅持不懈。讓孩子學著克服困難,磨練意志,培養毅力,從而體會到付出就有收穫的成就感。同時注意方式方法,不強迫不壓制,也應當允許孩子放棄實在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情。再有,即便是玩,也要盡力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同時豐富生活、發展愛好、愉悅身心。讓孩子在感受自由的同時,也學著自律。
無論是哪種“養”的方式,其核心都應當是合理分配時間、有秩序、有規律、有節制;除了保障孩子的生活,還要關注孩子的內心,讓孩子玩有所獲、學有所樂、身心 更健康地快樂成長。圈養,也能讓孩子感覺到自由;放養,也應是家長用心安排、適時關注的。這樣的“放養”+“圈養”,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髮展,在新學期到來時,能更快更好地“收心”---調整心態、轉換角色、進入狀態。
把握放養與圈養的度
現在流行把“養”分為“圈養”及“放養”。在對於二者的熱議中,輿論的導向,似乎多是批判前者、肯定後者。比如對於孩子假期生活的安排,有的認為讓孩子在放假期間忙於上培訓班、興趣班就是圈養;放養則意味著應當沒有任務在身,孩子自在生活、盡情玩耍。
我個人覺得,圈養未必不可,放養也非萬全之策,關鍵在於家長對二者的理解及度的把握。過多的限制和過度的放養,都會適得其反。“圈養”不應該是個貶義詞,它與放養一樣,有利有弊。圈養的弊端,並不在於孩子大部分時間交給了培訓班或興趣班,而在於生活方式的封閉單一,及讓孩子因一味地“被管”、“被控制”而反感牴觸。而“放養”,則不應當因為家長的縱容或是分身乏術的無奈,任由孩子睡懶覺、看電視、玩遊戲、吃零食,“無監護”、“被忽視”、“被放任”。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圈養”應當是指,即便是在假期裡,也要對孩子的生活起居作出細緻安排,以確保作息有條理、飲食有規律、玩耍有節制、學習有規劃;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意識到到自己的主動權和責任。而適度放養的關鍵在於:儘量多帶孩子出去玩、接觸自然、瞭解世界、開闊視野;家長學著慢慢放手,給孩子多一些空間和鍛鍊的機會,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及獨立生活的能力;家長儘量抽時間與孩子一起娛樂、同出遊、做手工、賞音樂等等,成為孩子假期生活的指引者和好夥伴。
所以,要“放養”,也要“圈養”;要給予自由,也要加以約束;在釋放天性的同時,規範行為。也就是說:首先,對於生活與學習安排,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參與其中,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的意願。在讓孩子理解大人所作規劃的同時,給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和空間。其次,鼓勵孩子參加一種需要不斷練習的學習和訓練,如學一門樂器或一項體育運動等等。讓孩子懂得學習靠的不是一時興起,而需要不斷努力、反覆練習及堅持不懈。讓孩子學著克服困難,磨練意志,培養毅力,從而體會到付出就有收穫的成就感。同時注意方式方法,不強迫不壓制,也應當允許孩子放棄實在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情。再有,即便是玩,也要盡力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同時豐富生活、發展愛好、愉悅身心。讓孩子在感受自由的同時,也學著自律。
無論是哪種“養”的方式,其核心都應當是合理分配時間、有秩序、有規律、有節制;除了保障孩子的生活,還要關注孩子的內心,讓孩子玩有所獲、學有所樂、身心 更健康地快樂成長。圈養,也能讓孩子感覺到自由;放養,也應是家長用心安排、適時關注的。這樣的“放養”+“圈養”,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髮展,在新學期到來時,能更快更好地“收心”---調整心態、轉換角色、進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