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西真
-
2 # 李長諭“一步三計和三步一計”那個高明的問題,《三國演義》作了最好的詮釋。周瑜“一步三計”,人稱“亂計”,因計謀太多,不知道用哪個計謀最有利於破曹。即便是《赤壁之戰》最能體現周瑜軍事才能的軍事傑作,也是以劉備集團獲得最大利益為代價。褚葛亮“三步一計”,向劉備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即隆中對),使弱小的蜀國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褚葛亮的三步一計,即向劉備提出的三步走戰略:第一步,佔領荊州,以荊州為根據地,這一步很快就實現了。第二步,佔領益州,進而奪取漢中,促成三足鼎立之勢,赤壁之戰,借周瑜之力,也達到的目的。第三步,以益州為中心,以荊州漢中為前方出兵伐魏,奪取天下。第三步的戰略目標沒有達到,有其歷史的必然,但並不影響褚葛亮戰略理論上的完整性,單憑這一點,褚葛亮就勝過了周瑜。赤壁之戰是周瑜的軍事傑作,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也是決定魏、蜀、吳三國鼎力的重要戰役。這一戰役充分體現了周瑜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但我們不應該忽略他在戰略方面的失誤。赤壁之戰的對立雙方是孫劉聯軍和曹操軍事集團,赤壁之戰的最終勝利,應歸功於孫權集團。然而從戰爭的結果看,劉備集團所獲得的利益遠遠大於孫權集團,這說明雙方的決策者對戰後局勢的預測和分析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從褚葛亮和周瑜的戰略謀略來看“一步三計”和“三步一計”,其實就是一個“謀事”、“謀道”、“謀略”的問題。從做人做事做官的成功事例來說,謀事、謀道、謀略是高人一等的“殺手鐧”,而是不是能夠成功,關鍵在一個“謀”字,問題在於怎麼去謀。高明的人謀事、謀道、謀略,精明的人謀人、謀事、謀術,高明的人三步一計,聰明的人一步一計或一步三計;前者是智慧,後者是聰明。所以,技高一籌的人就在於“謀事先於謀人,謀道先於謀術,謀略高於某策”。前者讓人站的更高,看的更遠,視野更開闊,胸襟更寬廣;而後者則站位更低,視野更窄,胸襟更小,甚至久而久之會限於個人心計,走入狹窄的人生死衚衕。常言道:“偉人議論大業,常人議論做事,小人議論人事”。不謀全域性不足以謀一域,謀事謀道謀略都應該從大局出發,大處著手,大事著力,是以大見小,這才是技高一籌的“殺手鐧”。
當然是一步三計高明瞭,下棋博弈的高手都是走一步看三步,高手中的高手,走一步看七八步。兩軍對壘,高明的統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其中也少不了走一步看三步或七步的高瞻遠矚。博弈的低手走一步看一步,或走一步看兩步,就不錯了。所以總是輸棋或打敗仗。高手是如何練成的,當然是透過學習實踐不斷的提高自己而練成的。生活中也是如此,“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我們要遇事“三思而後行”,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才能把事情辦妥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