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貞觀之治到安史之亂唐朝到底經歷了什麼。
5
回覆列表
  • 1 # WeHoop呼啦圈

    唐朝,盛唐--玄武門之變以後到安史之亂以前。貞觀元年(627年)-安史之亂(755年)。時間段簡述如下,詳盡需要看史書記載。

    唐太宗李世民

    (599年 ~ 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動政變,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和侄子,強迫高祖讓位,自己即位為帝,次年改年號為貞觀。在李世民統治其間,唐朝國力強盛,被稱為貞觀之治。他在位期間,推行府兵制、租庸調製和均田制,並積極推行科舉制。

    630年,擊敗東突厥,被尊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給吐蕃的松贊干布。

    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醫治最終無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門代理國事。李世民於649年5月病死於長安含風殿。

    唐高宗李治

    李治(628 ~ 683),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貞觀五年(631)封晉 王。十七年立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高宗即位,貶房遺愛(房玄齡子)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房遺愛、荊王李元景及吳王李恪等謀反。事發,房遺愛被殺,李元景、李恪及高陽公主(太宗之女,房遺愛之妻)等均賜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鞏固。北韓半島高句麗和百濟攻新羅,應新羅之請,高宗曾先後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並派兵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破百濟。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自號沙缽羅可汗。永徽六年,唐西擊沙缽羅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顯慶二年(657),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西突厥亡。次年,徙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今新疆庫車)。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高宗即位後納武則天入宮為昭儀,不久欲廢王皇后,改立武氏為後。對此,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對。高宗在李義府等人的支援下,終於在永徽六年立武氏為皇后。長孫無忌與褚遂良等均遭貶斥。顯慶末年,高宗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皇后武則天得以逐漸掌握朝政。從此武則天成為掌握實權的統治者,高宗處於大權旁落的地位。高宗去世後,葬於乾陵。

    唐中宗李顯

    李顯(656年 ~ 710年),唐朝第四位皇帝,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 ~ 684年2月27日、705年 ~ 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猝死,終年55歲,葬於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15裡的鳳凰山)。武后生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哲,四子李旦。中宗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其兩位兄長先後被武則天所廢之後,李顯被立為太子。

    唐睿宗李旦

    李旦(662年 ~ 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時間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為唐高宗李治,母為武氏,唐中宗是其兄長。

    684年,武則天廢中宗帝位,立其為帝,改元文明。不過由於是武氏操縱朝政,睿宗毫無實權。690年,武氏自己登皇帝位,於是廢除睿宗。705年,武氏去世,唐中宗復位,710年,中宗被毒殺。於是睿宗再次即位。與其子李隆基(後任皇帝唐玄宗)一起剷除了殺害唐中宗的勢力。712年,讓位於唐玄宗,自稱太上皇,716年病逝,享年55歲。其並無特別的治國才能,晚年也受其子李隆基的左右。

    大周聖神皇帝武則天

    武氏(624年 ~ 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聖神皇帝。幷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生於四川利州(今廣元市)。武氏為唐開國功臣武士彠[yuē]次女,母親楊氏,14歲入後宮為才人(正五品),唐太宗賜名“武媚”,後世訛傳為“武媚娘”,認為她名叫“媚娘”。武氏本名不詳,即位後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當空”(有另一種寫法,瞾,取其“雙目當空”之意)。

    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後入感業寺出家為尼姑。但宮中權鬥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儀,655年立為皇后。號“天后”,參與朝政,時與高宗並稱“二聖”。她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母親。高宗死後,她把持朝政。

    690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洛陽為神都,國號為周,史稱南周或武周。

    武氏執政其間由於寵信酷吏,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供養男妃嬪,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但也是她開創了科舉考試的殿試製度。

    武氏晚年希望兒子李顯改武姓可以繼位,但李顯的軟弱使她放心不下。直到後期武氏病重,朝臣推舉李顯繼位,並復辟唐朝,武周亡。

    705年去世時發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高宗時上尊號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改名曌。稱帝后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改尊為“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另有廢除的尊號“聖母神皇、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則天大聖皇帝、則天大聖皇后”等。

    武氏名“曌”起於她稱帝前夕。是她的堂外甥,鳳閣侍郎宗秦客所獻的12個新字中的第一個字。這個新造的“曌”字,儘管意思與“照”字相同,但結構特殊,能使人聯想到日月當空,光芒萬丈這一磅礴景象,這也可能是武則天獨鍾情於它,並選做自己名字的主要原因。“則天”從來不是她的名字,卻是後世對她的稱謂。因武氏當年是在則天門上宣佈改國號“唐”為“周”的,更因“則天”二字有“效法於天帝法則”的含義。到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在編撰《則天實錄》一書時,特用“則天”二字,來稱呼這位既是皇后,又當過皇帝的非凡女性。這是“武則天”這個特殊名字最早的出現。而武則天這一名稱,則是在近代對她的評價逐漸升高以後才隨之流行的。後世通常稱武氏為“武則天”或“武后”。

    唐少帝李重茂

    李重茂(695年 ~ ?),唐中宗幼子,為後宮所生,溫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後,韋皇后立時年僅16歲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李重茂即位後1個月,韋后被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廢掉了李重茂,並將李重茂趕出長安,恢復其溫王爵位。後事不詳。

    李重茂,曾被封為溫王,公元710年5月韋皇后毒殺中宗後,秘不發喪,偽造遺詔,立李重茂為太子。三天後即位,改年號為“唐隆”,時年16歲,由韋太后臨朝稱制,相王李旦執掌政務。

    公元710年6月,李隆基殺韋太后,與太平公主、內苑總監鍾紹京等人策劃擁立李旦復位,李重茂毫無知覺。甲辰日,李重茂照例出視早朝,登上寶位就座。等到大臣們到齊,太平公主大聲說道:“嗣君(指李重茂)準備讓位給叔父(指李旦),各位大臣以為如何”。大臣們事先早已與太平公主通氣,齊聲贊成,說理應立長君。太平公主走到李重茂面前高聲說道:“人心已經都歸向相王,這已經不是你這小孩子的座位了,快快下來吧”李重茂木然待著,不知所措。太平公主上前,一把將他拖下皇座。李旦走上皇座坐下,李重茂只得含淚走到下首站著,被降封為溫王,又改封楚王。史稱唐殤帝,又稱唐少帝。

    不久,李重茂兄,譙王李重福擁兵據洛陽,不服相王(即唐睿宗)而自行稱帝,封殤帝為皇太弟。未幾,李重福兵敗身死,殤帝不知所終。(又說,714年重茂任房州刺史,不久死於房州。)

    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685年 ~ 762年),唐朝皇帝(712年 ~ 756年在位);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後封元聖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間,是唐代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

    即位前

    李隆基曾與太平公主合謀發動宮廷政變,殺韋后擁其父睿宗即位,被立為太子。

    開元之治

    延和元年(712年),受禪即位,改元為「開元」;開元初年,勵精圖治,任用姚崇、宋璟等為相,革除弊害,鼓勵生產,經濟發展,史稱「開元之治」。

    楊貴妃與安史之亂

    晚期因驕奢淫逸,終日只顧與楊貴妃玩樂。楊貴妃原為他的兒子壽王的妃子,但玄宗竟不顧禮教,把她納為自己的妃子。他又倚信奸宦如李林甫、高力士和安祿山,任由他們把持朝政,引發「安史之亂」後出逃,從此唐朝由鼎盛時期轉入衰弱時期。

    期間所發生到戰爭:

    貞觀時期

    唐貞觀元年(627年)正月 唐平李藝叛亂

    唐貞觀元年(627年) 回紇擊突厥馬鬣山之戰

    唐貞觀二年(628年)正月 唐退吐谷渾岷州之戰

    唐貞觀二年(628年)四月 唐滅梁師都之戰

    唐貞觀二年(628年)西突厥內亂

    唐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 唐擊突厥河西之戰

    唐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 唐滅東突厥之戰

    唐貞觀五年(631年)四月 唐平斛薛部叛亂

    唐貞觀五年(631年) 馮盎平僚人叛亂

    唐貞觀六年(632年)正月 唐平靜州僚人叛亂

    唐貞觀六年(632年)三月 吐谷渾攻蘭州之戰

    唐貞觀六年(632年)高昌攻焉謄之戰

    唐貞觀六年(632年)西突厥攻薛延陀之戰

    唐貞觀七年(633年)牛進達平僚人叛亂

    唐貞觀七年(633年)至八年 張士貴平僚人叛亂

    唐貞觀八年(634年)六月 唐段志玄擊吐谷渾之戰

    唐貞觀九年(635年)唐擊党項羌之戰

    唐貞觀九年(635年)閏四月 唐擊吐谷渾之戰

    唐貞觀十二年(638年)二月 齊善行平僚人叛亂

    唐貞觀十二年(638年)八月 霸州山僚叛亂

    唐貞觀十二年(638年)八至九月 松州之戰

    唐貞觀十二年(638年)西突厥乙吡咄陸可汗擊蛭利失可汗之戰

    唐貞觀十四年(640年) 唐滅高昌之戰

    唐貞觀十五年(641年)西突厥咄陸可汗擊葉護可汗之戰

    唐貞觀十五年(641年)十二月 唐擊薛延陀之戰

    唐貞觀十六年(642年)西突厥射匱可汗擊咄陸可汗之戰

    唐貞觀十六年(642年) 唐擊西突厥伊州之戰

    唐貞觀十八年(644年)九月 唐擊焉耆之戰

    唐永微二年(651年)七月至三年 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反唐之戰

    唐顯慶元年(656年)八月 唐程知節擊西突厥之戰

    唐顯慶元年(656年)十二月 吐蕃平白蘭之亂

    唐顯慶二年(657年)閏正月 唐滅西突厥之戰

    唐顯慶四年(659年)烏海東岱之戰

    唐龍朔三年(663年)五月至十一月 吐蕃攻吐谷渾之戰

    唐總章三年(670年)四月至八月 大非川之戰

    唐上元三年至儀鳳二年(676年—677年)吐蕃攻擾鄙、廓、河、芳、疊等州

    唐儀鳳三年(678年)正月至九月 青海之戰

    唐永隆元年(680年)唐擊吐蕃河源之戰

    唐永隆二年(681年)五月 唐擊吐善良非川之戰

    唐水淳元年(682年) 唐婁師德擊吐蕃河源之戰

    唐永昌元年(689年)七月 唐與吐蕃寅識迦河之戰

    唐長壽元年(692年)十月 安西之戰

    唐延載元年(694年)二月 唐擊吐蕃冷泉之戰

    唐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三月 素羅汗山之戰

    唐聖曆元年(698年) 吐蕃內亂

    唐久視元年(700年)閏七月 唐破吐蕃涼州之戰

    唐長安二年(702年)十月 吐蕃攻茂州之戰

    唐與高麗戰爭 :貞觀十八年(644年)至總章元年(668年)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 唐太宗攻高麗之戰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50年) 唐滅薛延陀之戰

    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 唐攻龜茲之戰

    唐顯慶五年(660年)唐滅百濟之戰

    唐顯慶五年(660年)至光啟年間(885—887年)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唐龍朔元年(661年)至二年(662年) 平壤之戰

    唐龍朔二年(662年)三月 天山之戰

    唐乾封元年(666年)至總章元年(668年)唐滅高麗之戰

    唐調露元年(679年)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唐調露元年(6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 朔州、黑山之戰

    唐永隆二年(681年)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唐永淳元年(682年)雲州之戰

    唐永淳元年(682年)至永昌元年(689年)骨篤祿攻唐之戰

    唐則天后光宅元年(684年)十月至十一月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唐武后垂拱二年(688年)九月 兩井之戰

    唐則天后垂拱四年(688年)八月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唐武后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至七月 黃麞谷之戰

    唐武后神功元年(697年)三月 東硤石谷之戰

    盛唐時期

    唐景雲三年(712年)冷陘之戰

    唐開元二年(714年)七月 灤水谷之戰

    唐開元二年(714年)八月至十月武街之戰

    唐開元四年(716年)二月 唐破吐蕃松州之戰

    唐開元十年(722年)九月 唐援小勃律擊吐蕃之戰

    唐開元十五年(727年)正月青海之戰

    唐開元十五年(727年)九月 吐蕃攻唐瓜州、長樂之戰

    唐開元十五年(727年)十月 瓜州之戰

    唐開元十六年(728年)七月 唐破吐蕃渴波谷之戰

    唐開元十六年(728年)八月 唐破吐蕃祁連城之戰

    唐開元十七年(729年)三月 唐襲吐蕃大同軍之戰

    唐開元十七年(729年)三月 石堡城之戰

    唐開元十八年(730年)六月至二十年三月唐攻契丹之戰

    唐天寶六年(747年)七月 積石軍之戰

    唐天寶六年(747年)七月 唐擊小勃律之戰

    唐天寶七年(748年)十二月 青海之戰

    唐天寶八年(749年)六月 石堡城之戰

    唐天寶十年至乾符二年(750年—875年) 唐與南詔戰爭

    安史之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步槍m16為什麼感覺沒用短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