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風即風
-
2 # 山野論史
歷史上華人不是按血統區分胡漢的,主要區分的原則是文化,其次是地域,當然兩者有一定的關聯,總是相鄰地域文化更接近。
在古代,你是不是漢人,不是靠問你姓氏來源,而是看你是否“披髮左衽”,可見自古以來,中國就不注重血統論,在古代人看來,你本來是漢人,但是被其他民族佔領後,文化、習俗、服飾、髮飾都跟隨其他民族,那你就不再是漢民,相對,如果少數民族願意歸化,學習漢文化、遵循漢人的傳統習俗,能夠很好地融入漢文化中,也會承認你是漢人。
披髮指散亂頭髮,左衽是指衣服交領的方向
所謂披髮左衽,其實就是傳統習俗的具象化,並不是束髮右衽就是中原漢人,披髮左衽就是外族人,傳統習俗是一個重要標準,但不是判斷是否漢人的唯一標準。
歷史上比較典型的例子,北魏遷都以後,實行全面漢化,使用漢文、漢語,穿漢服,遵行漢族文化傳統,經過幾代的漢化後,這些鮮卑人都完全漢化了,他們的後代就完全融入到漢族裡。
再有就是清代,雖然滿清入關後實行了剃髮易服,但是漢文化的根基沒有變,並沒有因為髮飾服飾變化而改變民族特性。
上邊說的是廣義上的漢人,也可以說是中原人,炎黃子孫,漢人這一稱呼從漢代才有的,但是漢人這一觀念卻遠早於漢代,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理念已經存在。但那時還並沒有漢人這一具體名稱,一般稱為華夏或者諸夏。
真正用漢人這一稱呼的,五代以後較多,五代以前,胡漢分界較為清晰,雜居不多,五代以後,胡漢雜居,而且所屬政權混亂,為了區分,漢人這一稱呼增多。特別是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原漢文化長期生存的土地,落入了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他們為了容易的管理,並沒有強迫這些地區的漢人改變生活習俗,完全按照以前漢族統治時期來管理,甚至整個官僚體系都完全遵循漢制,這就出現了最早的一國兩制現象,契丹人遵循契丹制度,漢人遵循漢人制度。這時候,為了區分契丹人和非契丹人,採用漢人這一稱呼。而真正漢文化統治地區,比如北宋,並不用漢人這一稱呼,而是宋人或者南人。漢人一般指非漢族統治區內的漢族人。
因以上因素影響,漢族用基因測定的話是很混亂的,歷史上很多少數民族都消失了,他們基本上都被漢化了,漢文化是一個包容的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加入了很多外來元素。如果要測定漢族人的基因,就要有一個基因作為漢人基因標準,而這個標準怎麼來確認就是問題。
如果考古學家能夠在典型的中華文化區,按照早期墓葬裡的憨人作為基因標準,現代漢人肯定會含有大量其他特徵的基因
-
3 # 使用者孤獨的鷹
遠古的炎丶黃丶三苗丶九黎,夏商周春秋戰時的東夷北狄南蠻西戎,秦漢時的匈奴丶西南夷丶南越土人,南北朝時的五胡,唐宋以後的少數民族的融入,大家都熟知,不再列舉了。一句話:漢人血統很複雜,能分清嗎?特別是在北方。
如果引入“文化基因”這個概念的話,就準確了,只要接受了中華文明,無論什麼血統,皆為華人。
-
4 # 愛我中華9876
漢人的由來是非常複雜的,古代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地球的氣候和南北極都在不停變化,人的祖先是兩棲動物,離水近,岸上有豐富的植物,煤礦主要分佈在亞洲,北美和澳洲,澳洲不是人類起源地,北美火山幾千年一噴發,把動植物毀滅殆盡。亞洲東部煤礦豐富,而西亞和非洲盛產石油,也就是那裡古代是海洋,蘇美爾人(也就是黑頭人)從東方到達西亞地區,那裡沒有樹木,只能用土坯建成尖尖的房子,類似金字塔。而在非洲發現300萬年前女性骨胳,也只是一顆牙齒,沒有其它證據,其實幾百萬年前骨胳怎樣,我見過恐龍蛋,像生鏽的鉛球一樣,我們見到的都是模型,非洲中部倒是發現大型魚類骨頭。
這也就是說人類起源於東亞甘肅內蒙陝西到安微一帶可能性大,畢竟喜馬拉雅山才形成幾百萬年,北方氣侯適合人類生長。但是在雲南和菲律賓都發現一米左右高的小矮人,那裡適合嚴寒氣侯生長,也許是人類祖先,四季吃穿愁。
隨著人類的發展,南方氣侯溫暖,光照時間長,也就早早地成熟,可以繁育後代,當然身高也不很高。而遷移到北方的人類,則發育緩慢,成熟晚,個子高大。
東方三百年一次改朝換代,如現在大陸人和臺灣人有很大區別,臺灣人就如我們看電影一樣的長相。更何況幾千年幾萬年,甚至上百萬年之前人的長相如何,真的難以猜測。
在河北和山西中部,有一個大湖,已經乾涸,被風沙遮蓋,發現有人類捕捉野獸,但沒發現人骨,說明人類是侯鳥樣南北遷襲,後來物質條件適宜,才定居北方。
現在大陸人從南到北,差別不大,長相也類似,應屬於同一類人種。細心的觀察,會留有劇部地區性差異,那是遠古人類留下的痕跡。
美洲印第安人是殷商過去的,大多數應該如此。不過幾千年來瘟疫戰爭,能倖存多少不一定。唐代明代黑龍江都屬手中國內海,西伯利亞屬於無人區,人煙特別稀少,也稱為野人女真。明代佔領黑龍江,曾遷雲南人到黑龍江,我在火車上曾碰到一位男同胞,他說他是明代政府把他們遷到黑龍江的,他的身高也不低。在北美髮現一些古墓,將軍身上穿的戰胞,竟然上面有許多明代銅錢。
這就如中原,神農統治過,夏朝滅亡西北逃亡,商朝滅亡東北逃亡,周朝南鄭遷入鄭州人口,當時中原荒無人煙。以後五胡亂華大量內遷人口。元明時期長江北至北京瘟疫橫行,人口死亡無數。今天的北方人應該是山西人,兩口之家到今天都成了兩千口人家,旺盛的達到萬人。南方福建林姓是比干後裔,江南陳姓與虞朝及舜帝同宗同祖。
回覆列表
【美國與法國DNA權威檢測:漢人基因是世上最純的基因,同時證客家人為中原漢人】
2007年5月,美國權威學術雜誌《human genetic》一文:《Y chromosomes of prehistoric people along Yangtze River》(Hum Genet. 2007 Nov;122(3-4):383-8. Epub 2007 Jul 27.)指出:透過對陶寺文化(距今4500年)古人骨DNA的研究,可以肯定龍山文化的居民,其Y染色體SNP單倍型是O3—M122,並且只含有O3和子型別O3e,無其他型別,和現代漢族的主體完全一致,也就是說:現在漢族其父系遠祖完全是古代中原人,也就是龍山人。單獨看O3,各地漢族中至少60%-70%來自龍山文化,對比2004年的文獻 《evolution and migration history of chinese population inferred from chinese Y-chromosome evidence》(J Hum Genet. 2004;49(7):339-48. Epub 2004 Jun 2.)一文資料,可以肯定今天中國各地的漢族,從東北到廣東,從東南的客家到西北蘭州,其主體和5000年的古代中原人無異。今天的漢族,就是古代中原人的直系後代,在漢族中父系的O3一直佔據絕對的主體地位,5000年一直沒有變化。龍山文化,尤其是廟底溝遺址,帶有漂亮的玫瑰花圖案......(無關主題,略)龍山文化,被認為是漢族人的祖先華夏族部落的文化,而對陶寺遺址的確認,也支援了這種說法。而當代漢族的其他血統,來源於同屬於中國境內的其他文化;比如,長江流域的古代文化對漢族的血統也不少,大溪文化、良渚文化、吳城文化等也是對漢族的血統構成了重要來源,大致在佔了10%-35%比例,平均大致為20%。主要對南部漢族的影響較大,對北方漢族的影響相對要小很多;又比如,北方漢族的其他血統主要來源於紅山文化等北方文化的影響,而南方漢族受這些影響較少。
【古DNA告訴我們,所謂中國文化西來是不可信的,中國的文化就是古華人創造的】
良渚文化的主體為O1,對漢族的影響僅次於中原龍山文化,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其中,良渚文化對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的居民有比較大影響,血統的貢獻比例可能超過20%。良渚文化的文化型別很接近中原,文章作者對良渚文化的新地裡和馬橋兩處遺址古代人類骨骼提取的DNA卻顯示,他們的Y染色體型別不同於中原人,今天的上海、江蘇南部、浙江,其居民的主體是來自中原的,語言(吳方言)也來自中原,但保留了少量當地的部分古代居民成分(O1)。O1曾經被認為是百越的型別,但今天可以講,O1可能至少在西漢時,漢族和百越就已經都存在大量O1了,O1不是百越的,而是漢越共有的,今天台灣山地土著人O1比例為100%,海南黎族為85%左右,南部漢族普遍在15%左右,各地北方漢族大致5-10%之間,在漢族中O1是僅次於O3的型別,或者換一種表達,良渚文化對漢族血統的影響僅次於龍山文化。大溪文化的主體為O3d,這個型別在漢族不太多,但在苗族、畲族、瑤族等民族比較常見,在北方的鄂倫春族也找到過這種型別。吳城文化的O2a,是泰國、壯族、傣族、越南等民族最常見的型別,在今天的泰華人中大致有65%的為這種型別,在中國,在廣府、潮州有一定比例,大致在15-20%,在北方漢族和中部漢族,一般比較少見,比較奇怪的是,東北的達斡爾族有高比例的O2a。在中國古代的五處遺址中,有一定比例其他型別,就是四種SNP外的型別,主要原因是由於文章沒有分析O2*、N*、C3*。這三種類型在漢族比較很高,N*一般為5-10%左右,O2*為5-15%之間,C3*在0-5%,並不是說這三種類型不重要,而是文章並沒有單獨分析它們。N*是漢藏語居民中常見的型別,和通古斯人的N3無關,也和滿族赫哲族中常見的N2無關,最高比例出現在彝族和納西族人中,其中彝族為34%,可以說是漢藏語居民固有的型別。O2*在苗族和漢族中都比較常見,最高比例出現在瑤族畲族中,但漢族中也不少,其他藏緬語居民比較少見。C3*不是阿爾泰人的C3c,漢族人是沒有蒙古人常見的C3c,也就是沒有蒙古人血統的影響,漢族有的是C3*,而C3*在西南很多漢藏語少數民族中相當常見,比如土家族為25%,C3*是古代漢藏語居民固有的而非外來的。可以說,古代中原人(O3)構成了漢族絕對主體,而漢藏語比較常見N*、O2*、O1、O2a、O3d構成了漢族的少部分,漢族就是古代黃河和長江流域農業民族的直系後代。
【法國Louis Pasteur大學 的Elizabet Petkovski調查資料指出】對古匈奴人的SNP進行分析,在蒙古北部Egyin Gol峽谷(額金河1號墓地)的主要Y染色體單倍型是N3、Q*、C*。也就是說,古代匈奴人和現代蒙古人有比較明顯的差異,現代蒙古人最多的三種單倍型為C3c、C3*、O3,其中O3為來自華北地區的血統的影響,也就是在匈奴時期,古代華北人(O3)還沒有大量進入蒙古草原腹地,但現代內蒙和外蒙的蒙古人中卻有20%左右的人其父系祖先來自華北地區,現代蒙古人的主體並不是古代匈奴的後代。而現代漢族中,則古代匈奴人的成分基本找不到,N3在漢族基本沒有,Q*和漢族Q1完全不同,Q1實際是漢族和其他一些緬藏語居民中獨有的小基因型別,可見古代匈奴人對漢族的血統影響可能微乎其微。
附世界各民族基因圖(注:此資料已經入庫世界基因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