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三國迷們都知道,張飛是一員虎將,作戰風格兇猛,殺法驍勇,悍不畏死,是三分時代唯一一個能夠與呂布抗衡的猛人。
那麼,張飛的謀略又如何呢?其實,如果我們從《三國演義》原著中的內容來看,就不難發現,張飛這個人非常不簡單,不但陣前單挑廝殺是一把好手,用起計來也是詭譎過人。咱們檢點一下張飛的幾次用計:
一、中心開花,生擒劉岱劉備三兄弟擊敗袁術後,賺城斬車胄,重佔徐州。曹操派王忠、劉岱領大軍前來興師問罪。關羽生擒王忠,嚇得劉岱謹守營寨,拒不出戰。
張飛詐醉,在營中放出風去,說要趁夜劫寨,軍中潛伏的敵軍奸細就將這個訊息彙報給了劉岱。劉岱就“虛扎空寨,伏兵在外”,想將計就計打張飛一個伏擊戰。張飛夜晚果然來了,但卻兵分三路,“中間使三十餘人,劫寨放火”,兩翼重兵包抄,打了劉岱一箇中心開花的反包圍。劉岱倉皇中引殘軍奪路而逃,正撞到張飛,狹路相逢,“交馬只一合”,被張飛生擒活捉。
二、趁敵兵疲,夜襲敵營王忠、劉岱兵敗後,曹操親率大軍前來攻打徐州城。桃園三兄弟商議應敵之策,張飛認為“曹兵遠來,必然睏乏”,應該趁敵軍人馬疲憊之際,主動出擊發動夜襲。劉備認為張飛“今獻此策,亦中兵法”,同意了張飛的計劃,分兵出擊。
但曹操老奸巨猾,早料到有此一招,提前“分兵九隊”,設下了八面埋伏,劉備、張飛夜間殺入,發現是一座空營,伏兵四起,張飛“左衝右突,前遮後當”,手下兵卒散盡,只好突圍逃往芒碭山當了土匪。
三、當陽斷後,故佈疑陣曹操平定北方後,率兵南下,劍指襄陽,劉琮束手投降。劉備攜民南逃,曹操派精銳的騎兵部隊日夜兼程,倍道追擊,終於在當陽長坂一帶追上了劉備,乘夜突襲,將劉備打得落花流水,全軍潰散。
張飛率二十餘騎斷後,他發現橋東樹林茂盛,就命部下二十餘騎將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中來回賓士,“衝起塵土,以為疑兵”。曹損追兵來到,看到張飛橫矛獨立橋頭,林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兵”,勒馬不敢近前。
四、罵城邀戰,激敵出城龐統殞命落鳳坡,劉備屢戰不利,入川計劃受到重挫,無奈向荊州調集強兵猛將增援。諸葛亮與張飛各率一路兵馬,分道而進。張飛大軍來至巴郡城下,巴郡守將嚴顏固守不出,拒不迎戰。
張飛親自已引軍“沿城去罵”,被嚴顏一箭射中了頭盔;張飛又“教馬軍下馬,步軍皆坐,引他出敵”,嚴顏仍不為所動;張飛再令“三五十個軍士,直去城下叫罵,引嚴顏軍出來”,嚴顏卻毫不理會,堅不出戰。
五、調虎離山,伏擒嚴顏張飛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派手下士卒到城外山林中“尋覓路徑,不來搦戰”,假意要在當夜二更時分引軍繞城而過,並將訊息散佈出去。營中的細作將訊息彙報給嚴顏,嚴顏決定率兵出城劫奪張飛排在後面的輜重糧草。
嚴顏親自率兵出城,並領著十數名裨將,下馬藏伏在林中。看到張飛乘夜率前隊從林中小路通過後,嚴顏立即向後隊發起進攻,沒想到背後一聲鑼響,張飛率一彪人馬殺到,將嚴顏圍住,嚴顏倉促應戰,“交馬戰不十合”,被張飛賣個破綻,讓過大刀,搶入懷中生擒活捉。
六、首尾夾擊,擊退張郃曹軍猛將張郃率兵進犯巴郡、巴西,並將俘獲的居民和糧草遷走。張飛奉命領軍至閬中三十里外迎敵。
兩軍陣前,張飛挺矛躍馬,單搦張郃出戰。張郃挺槍來戰,“戰到二十餘合”,張郃後軍亂起,發現山後蜀軍旗幡招展,軍心大亂。張郃不敢戀戰,率兵回撤,張飛乘機從後方率兵掩殺。雷銅又突然引兵殺出。前後夾攻,將張郃殺得大敗。
七、詐作醉酒,誘蛇出洞閬中一敗後,張郃退守宕渠、蕩石、矇頭三寨,固守不戰。張飛屢次挑戰,“使軍人百般穢罵”,但張郃仍然始終龜縮不出。
張飛詐作酒醉,“令二小卒於面前相撲為戲”。張郃得知,當夜欲乘張飛酒醉輕敵,防禦空虛之機率兵乘夜偷襲,卻被張飛提前預下空營以待。張郃率兵夜至,發現是空營,情知中計,張飛殺到,挺矛躍馬直取張郃。“兩將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雷銅和魏延乘勢奪了蕩石、矇頭,張郃三寨俱失,倉皇逃走。
八、狹道塞路,火攻破敵張郃領殘部退守瓦口關,張飛又領兵追至。張郃“分兩軍去關口前山僻埋伏”,欲誘張飛輕進,兩路伏兵齊出,截其歸路。
張飛率兵來戰,張郃詐敗,張飛不追。張郃又回馬來戰,“不數合,又敗走”。張飛知道張郃有計,就收軍回寨。次日張郃又引兵來戰,與張飛“戰到十合,郃又詐敗”,張飛卻提前讓魏延率兵將乘滿柴草的車輛引燃,塞住了張郃伏兵的出口。
張飛乘機發動進攻,將張郃大軍在狹窄的山谷中截成了數段,張郃見勢不妙,棄下大軍,只帶著十數名親隨“棄馬上山,尋徑而逃”。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張飛這個人非常不簡單,他戎馬生涯中總共有8次使用計謀,有6次都獲得了成功,而且這些計策都是五花八門,針對性極強。不但在蜀漢五虎上將中張飛用計名列第一,就是在整個三分時代的各個猛將中,張飛也是用計最多的。
更令人恐怖的是,張飛這種狡猾的心機被他粗蠻的外表所掩飾,連大哥劉備都素以其“為一勇夫耳”,關羽也認為張飛“乃黥布、彭越之徒耳”,遠不如他美髯公“絕倫超群也”。而實際上無論戰場用計,還是政治頭腦,張飛都遠在關羽之上。
比如說關羽自矜驕狂,“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與同僚之間關係處理不好,大家都敬而遠之,而張飛則“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得到朝中同僚們的親近,與蜀漢二號人物諸葛亮關係特別好,諸葛亮屢次為他獲取立功的機會,還做媒將他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後主劉禪,可以說是榮寵至極。蜀漢覆滅後,張飛的後代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認真分析起來,透過張飛的所作所為和他的功勞、地位、家族的結局來看:這個“環眼賊”可絕不是個簡單人物。在蜀漢五虎上將中,張飛的腦袋瓜子是最機靈的。
-
3 # 成都維卡斯門窗銷售
在三國裡大家或許都覺得張飛是一個只會喝酒和打架的一個人,沒什麼謀略,或許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四肢比較發達的那種,但是頭腦卻很簡單。並且和那些所謂的書生也是完全是兩類人。如果你們僅僅是看到這些的話那說明還沒有真正的瞭解張飛,其實真實中的張飛並不是那種頭腦簡單之輩,可以這樣說張飛是一個能力極強的一位將領。
這從一些小事中就可以說明張飛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在一次劉備和曹操的對戰中,由於劉備實力太弱完全不是對手,所以此次戰鬥以劉備大敗而告終,並且在混亂的場面下,劉備三兄弟各自都走散了,關羽也成為了曹操的階下囚,當時劉備無奈只好投奔袁紹,而此時張飛在何處呢?說起張飛還真實藝高人的膽子也就大了起來,在和兄長們走散時因為苦於遲遲得不到二位哥哥的訊息於是自己便打敗了一個古城裡的土匪頭子,自己以那古城為地盤成為了一方霸主,並且周圍還不斷有人來投靠他。從這裡可以發現張飛如果沒一點本事怎麼敢獨自挑戰這裡的霸主並且佔山為王呢?這說明張飛的武力是值得別人肯定的,還有也有能力鎮住下面的地痞流氓。
但僅僅是這些的話還不能說明張飛是否有大智慧,所以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張飛和張郃的衝突。在劉備成為漢中王后就不斷擴張土地,當時魏國方面就派大將張郃前去迎戰,因為當時局面較複雜,蜀軍中沒有大將能夠去迎戰張郃,並且張郃也是大有威名的,不僅熟讀兵書,還有很多實戰經驗在當時也是出了名的將領。
而張飛呢?除了作戰英勇之外在眾人眼中或許就沒有什麼值得傳道的了。當時張飛卻主動提出自己能打敗張郃,在那時可是許多人都不敢讓張飛前去,因為大家都知道張飛嗜酒,一旦喝了酒就胡搞事情,雖然劉備不斷的勸諫他,但是張飛並沒有因此而改變。所以當張飛提出要前去會上一會張郃時大家都大吃一驚,這不是明擺著以卵擊石嗎?而此時張飛的決心可是很堅決的,無奈劉備只好答應,但是和張飛約法三章告誡他不能在軍中飲酒,雖然張飛表面上同意了但私下裡卻打著如意算盤。
在劉備送走張飛時心裡總是憂心忡忡,他還是擔心張飛控制不住自己又開始飲起酒來,結果不出所料張飛又開始喝酒,並且訊息都傳到劉備那裡了,並且還是張飛專門叫人傳給劉備的,這明顯的不是專門氣煞劉備嗎?雖然劉備心裡不斷地埋怨張飛,但表面上卻表現出無事的狀態,當然劉備知道這件事,那麼張郃也肯定知道,說不定當天晚上就準備偷襲張飛。
最終張郃把握住了這次機會,晚上率領大軍前來偷襲,結果誰知進入蜀軍帳中卻無一人,此時天空的箭如雨發般的帶著火光飛了下來,張郃在裡面被圍的不能自由走動,於是自己的軍士幾乎全軍覆沒。
而在這場戰鬥中,張飛就是將自己的缺陷成為了引誘敵人的誘餌,然後在不知不覺中打倒敵人,當然是張郃輕敵了,他以為憑藉張飛的智商是完全想不到這樣的招數,結果還是他大錯特錯,而張飛卻叫人以難以捉摸的方式打敗了看似很強的敵人。這不僅展現了張飛是不容小覷之輩,也凸顯出張飛不一般的能力,打破了人們對張飛的認識。
-
4 # 火木清華
張飛在歷史上是蜀國的主要將領之一,武藝高強,對劉備的蜀漢王朝忠心耿耿。他常年在外征戰,立下了許多戰功。張飛,生卒約166年—221年,字益德(《三國演義》裡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因其勇武過人,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
張飛是公認的粗人,魯莽漢,但使用計謀的一般是心思細密的人做的事,所以,張飛使計謀,就是粗人幹細活了。張飛性格粗魯豪放,說話嗓門又大咋咋呼呼的,性子急躁,五官看起來好像也是凶神惡煞的,給人第一眼印象就是個十足的莽夫!但這樣的人並非完全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連諸葛亮有時候都說張飛很會用計,非常人可比。而且張飛不輕易用計,一旦用起計謀就十分詭詐,虛虛實實變化多端,智力平庸的人根本想不到。他的對手經常是打了敗仗甚至當了俘虜都還糊里糊塗的,不明白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差錯。
史書《三國志.蜀書.張飛傳》曾有記載: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這節記載表現了嚴顏的剛強耿直和張飛的顧惜英雄,但對張飛是怎樣捉住嚴顏的卻沒有交代,對張飛義釋嚴顏的心理變化也寫得十分簡略。
但《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小說第63回,在這一史實的基礎上,卻創造出一個生動感人的情節。龐統進攻雒城時中箭身亡,諸葛亮在荊州接到劉備的告急文書後,立即命關羽留鎮荊州,親自統兵入蜀增援,並命張飛分兵從旱路殺往雒城。臨行前,諸葛亮諄諄叮囑張飛:”益州豪傑甚多,不可輕敵。於路戒約三軍,勿得擄掠百姓,以失民心。所到之處,並宜存恤,勿得恣逞鞭撻士卒。“張飛牢記諸葛亮的叮囑,後來真正做到了尊重益州豪傑,愛護百姓,存恤士卒。
張飛出兵後,”所到之處,但降者毫無犯“,因而進展順利,不久就來到巴郡。巴郡太守嚴顏,”乃蜀中名將,年紀雖高,精力未衰,善開硬弓,使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據住城郭,不豎降旗。“於是,張飛和嚴顏的矛盾鬥爭開始了。這一節裡,嚴顏連續三次激怒張飛。第一次,張飛命人前去招降,嚴顏斷然拒絕投降,並把張飛派去的軍士割下耳鼻放回,氣得”張飛大怒,咬牙睜目“。第二次,張飛親自領兵到城下搦戰,”城上眾軍百般痛罵“,卻並不出戰;張飛要想衝過護城河,"又被亂箭射回,”相持到晚,全無結果,張飛只好“憋一肚氣還寨。”第三次,張飛又到城下搦戰,竟被嚴顏一箭射中頭盔,氣得張飛暴跳如雷,指著嚴顏大叫:“若拿住你這老匹夫,我親自食你肉!”儘管每被嚴顏氣一次,張飛的憤怒都要增加一分,但嚴顏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也同時增加了一分,這樣的忠直勇猛之士,正是圖謀建立霸王之業的人所渴求的,這也正是後來張飛義釋嚴顏的原因。
面對嚴顏這個強勁的對手,莽張飛不得不動動腦子。首先,他“教馬軍下馬,步軍皆坐”,企圖造成鬆懈無備的假象,引誘嚴顔出戰;嚴顏抱定深溝高壘,以逸待勞的主意,就是不肯應戰。接著,張飛又改變辦法,“只教三,五十個軍士,直去城下叫罵,”想把嚴顏激出來。但嚴顏胸有成竹,還是不加理睬。要在以往,經過三次被激怒,兩次用計不成,性如烈火的張飛早就會不耐煩了,他或者會終日縱酒藉以澆愁,或者會鞭撻士卒以洩憤。然而,這一回張飛記住了諸葛亮“存恤士卒”的叮囑,不是拿部下出氣,而是沉住氣,進一步思謀用計。經過一番考慮,他“傳令教軍士四散砍打柴草,尋覓路徑,不來搦戰。”嚴顏接連幾天不見張飛動靜,反而感到心中疑惑,便派出十幾個軍士,扮作張飛砍柴的兵卒,出城進行反偵探。他們打聽到張飛的部下已經找到一條小路,可以偷過巴郡,張飛決定連夜行動,並且親自在前面開路,便連忙稟報嚴顏。嚴顏大喜,嘲笑張飛是“無謀匹夫,”決定當晚親自出城劫奪張飛的糧草輜重。
這天夜裡,嚴顏率領全軍出城,埋伏在樹林之中。“約三更後,遙望見張飛親自在前,橫矛縱馬,悄悄引軍前進。”前軍過了三四里,便是糧草輜重迤邐而來。這一切似乎都在嚴顏料之中,他立即下令出擊。萬萬沒想到,正當嚴顏軍在搶奪車仗之時,“背後一聲鑼響,一彪軍掩到”,“為首一員大將,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使丈八矛,騎深烏馬,乃是張飛。”這一意外的變化來得是那麼突然,猶如雷霆轟擊,久經戰陣的嚴顏也不覺得手足無措,只好勉強迎戰,鬥不到十合便被張飛生擒,其部下也“大半棄甲倒戈而降。”張飛乘機揮兵奪取了巴郡城。張飛探路偷越,以假亂真,可謂計中有計,“無謀匹夫”偏偏想出了令人叫絕的妙策;嚴顏老謀深算,穩紮穩打,自以為萬無一失,卻偏偏上了大當,兵敗被擒。張飛用計成功,並沒忘乎所以,而是依然記住諸葛亮的叮囑,大叫“休殺百姓,出榜安民。”莽張飛這下真是不能不讓人刮目相看了。
嚴顏被擒被刀斧手押到張飛面前的時候,昂首而立,不肯下跪。見此情形,張飛不禁怒目咬牙,大聲呵斥:“大將到此,何為不降,而敢拒敵?“面對有猛虎之威的張飛,嚴顏毫不畏懼,也厲聲叫道:”汝等無義,侵我州郡!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如此強硬的態度,使張飛更加怒髮衝冠,喝令將嚴顏推出斬首。在死神降臨之際,嚴顏仍然面不改色,高聲叫道:”賊匹夫!砍頭便砍,何怒也?“嚴顏的錚錚鐵骨,凜然正氣大大地震動了張飛,喚起了他對嚴顏的敬意。只見張飛”回嗔作喜,下階喝退左右,親解其縛,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頭便曰:“適來言語冒瀆,幸勿見責。吾素知老將軍乃豪傑之士也。”威震天下的張飛如此折節下士,敬重英雄,這使嚴顏深受感動。“士為知者死”,對方以義相釋,自己豈能不以義相報?於是,他胸中的敵意頃刻全消,心甘情願地表示願降。由於嚴顏的盡心幫助,張飛軍進展極為順利,沿途“望風歸順,並不曾廝殺一場,”比諸葛亮親率的大軍更快地趕到了雒城。
以上是張飛“義釋嚴顏”的故事,這個故事突出了張飛粗中有細的性格,聞過知改,敬賢愛才的高貴品質,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張飛是有謀略的大將軍,不然張飛在民間也不會這麼出名,張飛、關羽像常常是民間老百姓家過年時的門神畫,可見在老百姓心中他們的地位是多麼地高大上!另張飛“智取瓦口關“和”據水斷橋”的故事也很經典。這些事蹟都說明了張飛是個非常有謀略的將軍,而並非有勇無謀的莽夫!
-
5 # 歷史小羊
張飛到底有沒有謀略呢?今天就聊一聊這個話題。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電視劇《三國演義》裡大家或許都覺得張飛是一個只會喝酒和打架的一個人,沒什麼謀略。如果你們僅僅是看到這些的話,那說明還沒有真正的瞭解張飛,實際上,張飛並不是那種頭腦簡單之輩,而是一位有勇有謀能力極強的一位將領。
下面用事實來說話,舉兩個小例子:
(一)張飛勇武:力戰古城成一方霸主
在一次劉備和曹操的對戰中,劉備大敗而逃,混亂之下,劉關張三兄弟各自走散了。關羽被困屯土山,成為曹操的階下囚。劉備無奈,只好投奔袁紹。而此時張飛在何處呢?大哥遁形,二哥不見蹤影,張飛藝高人膽大,自己打敗了一個古城裡的土匪頭子,並且以古城為地盤成為了一方霸主,四面八方還不斷有人來投靠他。從這則小故事便可以看出張飛如果是無能之輩,怎麼敢獨自挑戰這裡的霸主並且佔山為王呢?明張飛的武力是值得別人肯定的,還也有能力鎮住下面的地痞流氓。
郭嘉、程昱稱關羽、張飛:“萬人敵” ,劉曄稱關羽、張飛:“勇冠三軍”,周瑜稱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傅幹:“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關羽和張飛在當時在後世都成為勇猛善戰的代名詞: 《晉書·劉遐傳》:“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
從以上幾個人的評價中可見一斑,張飛的武力值不容置疑。
(二)張飛使計謀:大敗張郃
劉備成為漢中王后不斷擴張土地,成為魏國心頭大患,於是派大將張郃前去討伐。因時局較複雜,蜀軍中沒有大將能夠去迎戰張郃。而且張郃也是大有威名的,不僅熟讀兵書,而且作戰經驗豐富,罕有敗績。
此時張飛卻主動提出自己能打敗張郃,許多人都不敢讓張飛前去,因為大家都知道張飛嗜酒,一旦喝了酒就胡搞事情。所以當張飛毛遂自薦,願領兵出戰時,眾人大吃一驚,這不是明擺著以卵擊石嗎?然而張飛態度很堅決,無奈劉備只好答應,但是和張飛約法三章,告誡他不能在軍中飲酒,雖然張飛表面滿口答應,實則另有打盤。
這邊劉備送走張飛,憂心忡忡提心吊膽,而張飛在軍中痛飲,放飛自我。而且張飛專門叫人傳信給劉備的,自己整天酒不離口,肆意妄為。這明顯的不是專門氣煞劉備嗎?
張郃探查到軍情,晚上率大軍前來偷襲,攻入蜀軍帳中卻無一人。張郃大叫一聲“不好,吾中計也”。此時天空的箭如雨發,的帶著火光飛了下來,張郃被圍裡面不能突圍,幾乎全軍覆沒。
在這場戰鬥中,張飛將自己的缺陷作為引誘敵人的誘餌,略施小計大敗張郃。張郃輕敵在先,又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他以為憑藉張飛的智商是完全想不到這樣的招數,結果一敗塗地。而張飛卻叫人以難以捉摸的方式打敗了看似很強的敵人。這不僅展現了張飛是不容小覷之輩,也凸顯出張飛不一般的能力,打破了人們對張飛的偏見。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張飛,真有勇有謀也!
-
6 # 不沉的經遠
在《三國演義》裡,張飛性格耿直粗狂,雖然也用過幾次計謀,但是一般讓人覺得他比較莽撞,做事不大動腦子,或者說手比腦子快。但是實際在正史裡,張飛除了以勇武出名,還很善於動腦子,也是公認的名將。
張飛和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兩個人素以萬人敵著稱,勇冠三軍,周瑜也稱讚兩人是熊虎之將,到了兩晉南北朝,當時的人就喜歡以“關張之勇”來形容猛將,可見關羽和張飛兩人的武勇。
不過作為大將光靠武勇可不夠,實際上關羽和張飛在統兵上也很有一套,是當時的名將之一。張飛的能力,從宕渠之戰就可以看出來。
宕渠之戰發生在曹操奪取漢中以後,漢中是益州的門戶,漢中失守,益州也是岌岌可危,因此當時益州人心惶惶,“一日數十驚”。張郃此時率軍來攻,如果戰事不利,可想而知會造成什麼影響。但是張飛不僅擊退了張郃,而且還取得了全勝,從而穩定了益州局勢,可謂意義重大。
而在這一戰中,張飛也表現出了很高的軍事素養。根據《三國志》記載,張郃率軍攻打巴西,到宕渠、矇頭、蕩石以後遇到張飛,兩軍對峙五十多天。張飛親率精兵萬餘,從小道猛攻張郃軍,將張郃擊敗。
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矇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從《三國志》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兩軍對峙難以正面擊敗對方的情況下,張飛主動尋找小路繞過魏軍的防線,而且選擇了一個最佳切入點,魏軍不僅前後無法救援,而且退路被截斷,張郃只能棄馬率十餘人逃跑翻山而逃,被殺了一個全軍覆沒。
能把張郃這樣的名將殺的這麼慘,可不是光靠武勇能完成的,可見張飛善於用兵,因此後世將他和張遼、關羽、陸遜、鄧艾等人並列,供奉在武廟之內。
回覆列表
張飛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很有謀略的!!
人人皆言猛張飛勇猛過度,粗人一個,張飛其實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比起二哥關羽和大哥劉備,張飛的謀略往往被人忽略,張飛被冠一個有勇無謀的粗人形象,我覺得這是對張飛的一種誤讀。
張飛的出場是在涿郡的市場上面,張飛本是一個屠夫,殺豬賣肉,但是張飛這個人除了會殺豬心志也是很高的,很喜歡結交天下英雄豪傑,且看張飛如何吸引天下豪傑:將豬肉系掛深井,上面壓一大磨盤,放出話來,誰能取得井中肉肉便歸誰,每日在街市走動,檢視最新情況,這一招叫投餌誘魚,別說還真好使,沒幾天關羽這個解良武夫便上鉤了,真是不打不相識,張飛的這個局直接促成了劉關張的結盟。換句話說,張飛是劉關張公司的發起者,而且還出全資建設了劉關張這個集團,如果按照現在的企業經營來講,張飛才應該是這個集團的董事長,而不是劉備。至此,桃園結義,打開了劉關張命運的新篇章。
張飛怒鞭督郵,體現了張飛的敏銳的把握和勇於革新的思路。本來劉關張本意是要建功立業為大漢王朝效力,要在大漢王朝裡面施展抱負,無賴官場黑暗,實在是沒辦法混下去,劉備本來還要仗著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的噱頭,但是很快發現不對,首先社會朝綱不振,社會動亂,官府腐敗,名不聊生,漢王朝已經由於經營不善,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於是要變革。這個時候劉備是有顧慮的,因為如果一旦變革,剛豎起的招牌“帝室之胄”就要收起來,關羽一時還沒摸清大哥的意圖,保持沉默,唯有張飛這個時候不幹了,跳起來搞暴動,張飛是不可多得的業務性人才。
三國演義第42回,張翼德大鬧長坂坡,劉豫州敗走漢津口,這一回講到劉備為了逃避曹操的追殺一路南逃,在長坂坡被曹操追上,劉備大敗,幸虧趙雲大戰長坂坡,為劉備的潰逃贏取了寶貴的時間,但是張飛在這一節裡面的表現也著實可圈可點,張飛帶領一對人馬前來接應趙雲,但是區區數人無法抵擋曹操的百萬大軍,這時的張飛來了個無中生有之計,讓十幾軍卒馬尾續上樹枝,在後面的樹林裡面來回奔走,擂鼓吶喊,自己一矛一馬立於橋頭,曹阿滿一看這形勢呆了,看不懂,害怕有伏兵,又聽聞張飛與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嚇得連連後退,這時張飛一聲怒吼竟將曹將夏侯傑嚇死馬上。何等的英雄氣概,就算諸葛孔明也未必能在那種危難時刻想出這出計策,也只有張飛這樣的沉著冷靜威風凌凌的架勢才能起到虛張聲勢無中生有的效果。
張飛外形粗放,生的張牙舞爪,加上性格豪爽,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有勇無謀的村夫形象,張飛也非常善於運用這一點來迷惑競爭對手,瞞天過海之計運用的可謂爐火純青,張飛擒劉岱、戰張頜、劫嚴顏都是用這一策略。大略都是叫陣不出,喝悶酒,鞭打士卒,散漫軍形,待敵人出寨時,趁勢殺出。如果把張飛放在現時代的談判桌上,張飛一定是一個高手,示弱誘敵,迷惑對手,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對手摁死在得意洋洋之中。
張飛義釋嚴顏,還體現張飛以和為貴的大局觀。因為老將嚴顏的投降,西川45處關隘皆不費一兵一卒,和平解放。這一點關羽和諸葛亮都比不上,在對待人才的問題上,關羽是蔑視,諸葛亮對關羽的評價是“剛而自矜”,關羽體恤士卒,對有才華的人確實容納不下,因為他生怕自己天下第一的位置不保。諸葛亮是個控制慾望很強的人,在諸葛亮的評估體系裡面,人才不講能力高低,只講執行力,而且諸葛亮的私心很重,為了在劉關張建立的企業裡面站穩腳,首先給劉備來個了三顧茅廬,故意抬高自己的身價,也是讓劉備知道,我臥龍先生不是一般的主,你既然要用我,就得尊我,順我。緊接著在赤壁之戰中,擺關羽一道,明明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而且必須放走曹操,還讓關羽立下軍令狀,明擺著要殺殺關羽的囂張氣焰。
張飛這個人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原則性很強,凡事公事公辦,有這樣的三件事情足以說明,一件就是古城相會,張飛懷疑二哥關羽投曹,關羽千里尋兄,張飛送來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一場大戰,直到關羽斬了曹將,張飛才釋疑。另外一件就是趙雲大戰長坂坡,救出甘夫人送至長坂誠,張飛橫矛立馬與橋上,大喝一聲:“子龍,你如何反我哥哥!”凡是從敵人陣營出來的人,張飛都抱有懷疑態度,這種理智和原則是關羽和劉備做不到的。第三件就是耒陽縣視察鳳雛理事,龐統投奔劉備卻只得了一個小小縣令,心中自然不滿,張飛前來視察,聽了流言蜚語,心中有些懊惱,但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張飛還要龐統辦理一下公事看看,是否真的荒於政事,一看龐統辦事效率極高,做縣令有些屈才,急忙帶龐統回見劉備大力推薦。我也著實為龐統捏了把汗,如果張飛一時興起,把鳳雛砍兩段,他也就此無施展才華。關於張飛的原則性,毛澤東在讀到古城相會時也做了這樣個感慨!
儘管張飛的缺點也不少,因為吃酒誤事和脾氣自暴,也惹下了不少的麻煩,也決定了張飛在劉關張集團中的從屬地位,但是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張飛確實是一個有勇有謀、沉著冷靜、敢於擔當、知錯就改、富有原則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