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於際敬身心健康專家
-
2 # 國學漢字文化
“魔”(麻+鬼)字指邪惡之神,佛教傳入後初音譯作“磨”,後梁武帝改“石”為“鬼”,磨和魔兩個字的區別在於石(無情)和鬼(有情)。只有心如牆壁,不再分別,超越頭腦,超越感情,在生活中磨去自己的毛病習氣,才會發現原來自性一如,萬物不二,生死不二,佛就是磨(魔)。
當我們看到別人做任何不如法的事時,我們要做到不僅不是評判或指責別人,而是自己首先升起懺悔心,發自心底懺悔別人的過錯,因為那不是別人的錯誤,那是自我的另一個真是反映,發生錯誤的不是別人,恰恰正是自己啊。
-
3 # 青音約
負性情緒怎樣產生的?欲求和現實的差距比較大,現實狀況不如自己的期待和所願。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比較恰當的欲求,是自己墊著腳夠得著的這樣的欲求,而不是自己使勁跳,都夠不著的欲求。
比如在朋友圈看到誰誰誰又去歐洲旅遊了,心理嫉妒得不行,為什麼別人能去我不能去?看到別人的孩子比賽得獎了,自己的孩子沒有,又失落得不行,為什麼我的孩子就那麼差?看到有朋友換大房子了,更是嫉妒得不行,氣憤得不行,氣憤自己老公沒有人家老公本事大。這樣比來比去,情緒怎麼可能平和呢?情緒一天到晚波濤洶湧。
說說幾種常見的負性情緒。
嫉妒:嫉妒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在遠古時期,甚至是一個關乎生存危機的大事。別人能捕獲獵物,你不能捕獲,你就不能填飽肚子,你就會飢餓,可能會餓死。適度的嫉妒可能成為一種前進的動力,拿出實際行動趕上別人,但在現實生活中各種因素的牽制,就是有人比你富有比你有地位,平和的心態是他有的你沒有,可你有的他也沒有,他雖然富有,但他神經繃得很緊,操心事很多,雖然你不富有,但你悠閒,生活過得去就可以了,睡覺只要半張床就夠了。
憤怒 :一個內在力量強大的人,是氣定神閒的,可左可右,可前可後,可上可下。張牙舞爪是外強中乾,假借外在的強大掩蓋內在的弱小。因為他們的力量不足以掌控這個外部世界,所以只能按他們的刻板規則行事,不能有變通和彈性,否則他們就會有失控感。不讓自己動不動就憤怒,是要讓自己的處事和看法更有彈性,更靈活,接受事態的各種可能性和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循規蹈矩。
委屈 :期望對方怎樣對待自己,但對方沒有如己所願地對待,就覺得很委屈。不要將自己的人生假手於他人,期許他人不如期許自己,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如果你自己都不可靠,也就別寄望於他人了。
回覆列表
曾經做過一個個案,來訪者是個20出頭的女生,生活工作都比較順利,但令她煩惱的是,自己的情緒總是不受控制,並且讓自己生氣的點很低。比如,和朋友在飯店吃飯,服務員上菜的時候黑著臉,態度不是很好,她就會生氣,還會問朋友:剛才服務員是對咱們黑著臉嗎?而朋友卻沒有太多的感觸,會說,還好吧。結果好好地氣氛被她破壞了。
事後,她也反思,就一件小事,怎麼會讓自己這麼生氣?
為什麼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都生活在一種“自動駕駛”的模式中,當我們沒有為一件事情付出能量時,就會用慣性的思維和行為來處理事件。
比如,你注意到今天早晨你吃的東西是什麼顏色、味道以及你在咀嚼它們時的感覺嗎?很多時候我們一邊看手機,一邊吃早餐,腦子裡還想著昨天沒有做完的工作。
“自動駕駛”模式可以讓我們的大腦同時處理多項工作,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但這樣會讓我們不能察覺到自己當下的情緒,會成為情緒的奴隸而不是主人。
記錄你的情緒規律,做情緒的主人提高對當下情緒的覺知力,可以透過對情緒的記錄和跟蹤來完成。
1、設定一個時間單位,比如每小時,每半天或者每一天,然後在這個單位時間裡記錄下你的情緒變化,並且尋找它們的規律。
2、兩週之後,可以看清自己的情緒規律,並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什麼事情或者什麼場景會讓你有比較激烈的情緒反應?
什麼樣的人或者事情會讓你精力充沛?或者疲憊不堪?
當你有強烈情緒時,自己是如何應對的?
這幾個問題,足以讓你找到看到自己的情緒變化,找到正確的應對情緒的方式,更加專注的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