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培多分教育

    在能不能逼迫孩子學習學習這件事情上,我們採訪了很多家長與老師。大多數家長和老師的反饋都是逼孩子學習這件事不可行,要慢慢的引導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而剩下的一部分家長也是覺得要因人而異或者是要講究方法。

    那家長和老師應該怎麼樣去引導孩子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不過分嘮叨、督促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沉迷玩耍忘記學習,就會憂心忡忡、焦慮萬分,於是趕緊催著、提醒孩子去學。第一次說或許有點效果,孩子會停下玩耍去學習,可是後來嘮叨越多,孩子變得拖延、懶惰、懈怠。嚴重的會開始覺得厭煩,對學習越來越反感。

    父母的嘮叨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既無法專心學習,也無法安心玩耍。長時間的無法透過完成一件事滿足自身的成就感,孩子會變得暴躁,叛逆。因此,父母生活中一定要減少嘮叨說教,長話短說,引導孩子懂得為自己負責,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不應該是家長天天操心。

    二、合理安排時間、嚴格執行

    孩子是沒有時間觀念的,這需要父母的引導。父母可以規定孩子每天回家後在1小時內寫好作業,只有按時完成才能出去玩;不能按時完成,則需要接受懲罰。

    定好規矩後,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嚴格遵守,這個時候決不能有商有量。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主動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作業。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嚴厲的氣氛並不適宜大腦思考,學習是大腦的活動,大腦如果處於恐懼和驚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現積極狀態的。父母應該儘量包容、寬鬆一點,少拿孩子與別人家孩子作比較,少一點威脅,多一點鼓勵。

    四、設立適當的學習目標

    想讓孩子主動學習,需要讓孩子產生學習上的成就感。一個適宜的目標能夠激勵孩子努力追求知識,主動地學習。家長要多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常常與他探討,協助孩子樹立明確且適宜的學習目標。

    讓孩子透過完成階段性的目標,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覺得自己原來可以這麼棒,從而給孩子一種學習產生愉快、喜悅的感覺,引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五、培養注意力提高學習能力

  • 2 # KDC家庭教育

    當父母的都想要逼著自己的孩子去學習,是因為自己吃過生活中的苦。作為孩子,從小衣食無憂,沒有生活的壓力,自然也不會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只有為人父母才會體會到學習和知識的重要性,可是孩子不知道。所以當父母的總是想著拿自己的人生經驗去教育孩子,希望他們能好好學習。

    逼孩子學習效果甚微,甚至造成不良的後果。

    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如果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孩子還能聽父母話的時候,可能多少會起一點作用,也就是說孩子雖然不願意學,但因為父母與孩子之間情感的作用還是會去學習,這裡發揮作用的是我們說的情感動力,不過,即便如此,作用也不會太大。

    當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他有更多自己主見的時候,父母再逼著他學的話,往往就會事與願違,甚至造成一些不可逆轉的後果。

    如今的大多數孩子可以說是生在蜜罐裡的,一大家子人都圍著他轉,以他為中心,這些孩子沒有受到過多少批評或挫折,這樣的孩子抗挫能力比較差,心理很脆弱,父母一味去逼孩子的話,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更有甚者,孩子可能一衝動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

    但是作為家長,不逼著孩子學習,該怎麼辦呢?

    第一,正確的時期做正確的事情。在關鍵的時期多培養孩子,孩子智力開發第一個關鍵時期是0至3歲,第二個關鍵時期是4至13歲,家長一定要在關鍵時期對孩子做好引領和教育。

    第二,幫孩子制定計劃,並且及時鼓勵。給孩子的目標是一些跳一跳能夠的著的,在實現的過程中,多鼓勵和提醒孩子,讓孩子更加有動力去實現目標。

    第三,身教勝於言傳,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很多家長說不想讓孩子迷戀手機,但是自己卻機不離手,而這個時候對孩子說多少就是如用的,因為孩子在看,在模仿。所以父母要時刻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恪守本分,做好該做的事情,讓孩子健康學習,愛上學習!

  • 3 # 洋蔥學院官方

    最近,家長們就一個話題爭吵不休:到底應不應該“逼迫”孩子學習?

    文章寫到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的幾位明星嘉賓。世界級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從小被父母逼著學小提琴,五歲就登臺表演,後來被中央音樂學院錄取,並獲得了各種國際大獎。

    另一位嘉賓王迅,雖然在相似的年紀同樣學過小提琴,但因為父母沒有逼著他堅持下去,在節目中坐在一旁默默觀看,多次表達了羨慕和遺憾。

    這篇文章藉此表達了一個觀點:“父母的逼迫雖然嚴厲,但卻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但同時也遭到了部分家長的極力反對,他們堅持: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1、爸媽應該逼孩子學習嗎?

    由真實故事改編的勵志電影《摔跤吧,爸爸》,在去年一度爆紅。主角父親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發現自己女兒身上有著驚人的摔跤天賦後,與妻子約定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逼迫”她們苦練摔跤、換掉裙子 、剪掉了長髮。帶她們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在比賽中激發勝負欲,獲得成就感。在父親的這種“逼迫”方式下,孩子們獲得了全國冠軍,逆轉了人生。

    創作了諸多膾炙人口歌曲的周杰倫,也是音樂奇才。在《魯豫有約》接受採訪時,他坦言說,其實自己學琴是被逼的。每當他練琴時,媽媽就拿著棍子站在後面。“她站了5、6年後,我告訴她,我不要學了!她在我後面抓狂,我就被打了!當時我覺得好委屈。”可是在很多年後的今天,周杰倫卻說,要是媽媽當年沒有“逼”著自己學習,就不會有今天的他。

    網友們紛紛表示,儘管這位浙大學霸可能傳承的是自己曾經受到的教育模式,但未必適合他的女兒。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因為閱歷有限,寫作本身需要在閱讀中積累素材,輕鬆的環境有利於想象力和靈感的迸發。然而讓孩子在這種逼迫方式下完成寫作任務,對她顯然是有害無利的。

    說到這裡,洋蔥君想說:逼孩子成才案例的關鍵哪裡是父母的逼迫,明明是孩子對學習的堅持,以及在堅持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從而不斷精進。

    2、成功的秘訣在於興趣和堅持

    其實在那期《嚮往的生活》節目中,還有一個學小提琴的嘉賓——伯克利音樂學院才子劉憲華。他5歲開始學古典小提琴,6歲開始學習鋼琴,11歲開始學芭蕾舞,15歲開始學電子小提琴,曾獲加拿大皇家音樂學院小提琴10級銀獎(最高獎章表彰),小提琴鋼琴都曾獲加拿大安大略省冠軍。

    當被問及“小時候喜歡學習小提琴嗎?”,劉憲華說自己十一二歲的時候並不是很喜歡小提琴,起初確實是被媽媽逼著,但是自從參加了一次比賽並獲獎後,就愛上了小提琴,從而越發努力學琴。

    顯然,興趣和堅持才是劉憲華成才的關鍵,而不是媽媽的逼迫。

    正如洋蔥數學創始人楊臨風所講,優質的教育產品必須解決兩個問題:“有趣”和“能真正被學懂”。有趣引發興趣,學懂才有自我的正向激勵。孩子不是因為有興趣才做的好。而是因為做得好,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才產生了興趣。

    洋蔥君認為,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孩子,發掘孩子的興趣,在過程中積極給予肯定和激勵,鼓勵孩子堅持。這才是培養孩子成才的正確開啟方式。

  • 4 # 拆箱狂阿正

    逼迫孩子學習自然是不好的,會產生不少副作用,不少孩子因為父母的逼迫和學業的繁重而造成心理陰影,叛逆期提前且延長。有的孩子從此開始不信任家長,生出離家出走等不良情緒。

    “孩子的成長,要指導,不要指揮。”家長不能隨自己的心意去栽培孩子,孩子不是物件,是有思想有權利的人。家長應該把選擇都放在孩子的面前,把後果都告訴孩子,讓孩子自己來衡量。有些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就任由他們激發興趣和發揮長處,會比逼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要好得多。而有些孩子,只是單純地不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影響,家長應該跟他解釋說明,告誡他走好人生路,是需要掌握這些技能的。

    如果孩子沒有特別想要學的,就要孩子先顧好主要的學業,成績儘量保持優秀;再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讓孩子學一門課餘愛好,既能緩解課業壓力,又能有一特長。這個時候孩子要是偷懶,家長去教育,其實就不能稱之為逼迫,而是在教育孩子勤奮學習,認真生活,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當孩子學業過重時,家長要隨時留意孩子的心理健康,身心要共同發展,學習才會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想念小時候,你們小時候有玩過彈玻璃球麼?那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現在想來有何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