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三萬的三萬裡
-
2 # 火山觀察哨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武裝力量構成。不同於同一時期的中、美、蘇國家武裝力量要麼純粹是黨軍,比如國軍、蘇軍,軍隊效忠政黨;要麼純粹是國防軍,比如美軍,軍隊屬於政府。納粹德國的武裝力量是既有國防軍,也有黨軍(黨衛軍),前者理論上是納粹德國政府的軍隊,代表納粹德國這個國家;而後者可以說是希特勒的私產。二者是完全獨立的兩個體系,沒有隸屬關係,唯一相同之處就是都歸希特勒指揮。
ss黨衛軍納粹德國國防軍陸海空軍種齊備,國防軍(陸、海)軍銜由帝國元帥到士兵共設六等二十級(帥、將、校、尉、士官、兵),其中,帝國元帥不分級(僅納粹空軍司令戈林曾被授予帝國大元帥軍銜);將官設四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設三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設四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士官設四級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兵設四級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空軍略有不同,在尉官四級基礎上增設准尉一級(相當於軍校學員)。
知道了國防軍軍銜和等級,我們再看一下與之對應的指揮建制規模,元帥/兵種、大將/集團軍、上將/軍、中將/師、少將/旅、上校/團、中校/營團、少校/營、上尉/連、中尉少尉/排。
國防軍少校因此,二戰時期德軍上校軍銜與之對應的陸軍指揮建制應為團級,海軍應為支隊長或主力艦艦長,空軍應為聯隊長。
黨衛軍只有陸軍一種,等級設定與國防軍完全不同,比較複雜,從高到低分為8等21級(高階長官、上級長官、中級長官、初級長官、高階士官、初級士官、正式隊員、預備隊員)。
黨衛軍旗隊長其中,高階長官為黨衛軍總指揮/元帥、副總指揮/大將、黨衛軍地區總隊長/上將、副總隊長/中將、支隊長/少將、旗隊長/上校中校、大隊長/少校、中隊長/上尉、小隊長/中尉少尉。由此可見,二戰時期國防軍上校對應的黨衛軍應為旗隊長。
-
3 # 錯過雨林的風
在二戰時,德軍的上校,一般可以擔任什麼職務?
二戰時期軍隊的軍官軍銜制與現代差別不是特別大,主要架構都是將校尉官制的指揮體系,不同國家略有不同,二戰德軍中的上校,是校級軍官的最高職銜,向上就是將官了,德國國防軍陸軍上校,一般是旅團級軍事主官,二戰德軍中的上校是中級軍官,戰鬥部隊的主官。
海軍上校擔任什麼職務?二戰德軍海軍中的上校,是實際權力最大的軍官,一般海軍上校可以擔任中小型艦艇部隊的支隊長,如潛艇支隊長、驅逐艦支隊長,或者魚雷艇支隊長。如果是大型戰艦,海軍上校基本上就是大型主力戰艦的艦長,如“俾斯麥”號、“提爾比茲”號戰列艦的艦長。不僅手下管理官兵上千人,更都是作為大型水面戰艦的指揮官。
德國空軍的上校,一般擔任空軍聯隊長一級的職務,比較出名的空軍上校莫過於漢斯·烏爾裡希·魯德爾。這傢伙是在二戰中唯一一個獲得過德國最高級別的勳章——鑽石金像葉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
在高階指揮部門和情報部門,上校參謀的作用就很大了,尤其是情報部門中的上校,一般擁有很大的權力,甚至包含生殺大權,而他們所掌握的資源也可能決定具體戰役的勝敗。
但上校也可能在某個不出名的軍校裡當個教官,還可能在某個部門檔案室終日整理收拾檔案,也可能在那個設計部門在描繪武器圖紙……
-
4 # 戰爭歷史回憶錄
二戰德軍黨衛軍上校軍銜:區隊長、旗隊長、一級突擊隊大隊長。一般來說上校軍銜很多,一般屬於團級軍官,主要任步兵師的團長,總參謀部參謀等職務!
-
5 # 度度狼gg
1944年7月20日中午,用炸彈暗殺希特勒差點改變二戰程序的那位德國軍人,就是施道芬貝格上校,時任職務是國防軍“國內駐防軍參謀長”。然而施道芬貝格卻不是一個普通的陸軍上校,這與他的伯爵貴族身份無關,否則一個普通的國防軍上校軍官,通常情況下是沒有資格、甚至也沒有機會去到東普魯士的“狼穴”,直接向希特勒彙報工作的。
(肩章是泛紅色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國防軍的陸軍軍銜有六等20級,陸軍元帥以下的將軍軍銜有四級,分別是一級上將(也有譯為大將)、兵種上將、中將和少將,而校官則比較簡單的分為上校、中校和少校三檔。在通常情況下,陸軍上校的適配職務跟其他國家軍隊一樣,是野戰部隊的團長,包括步兵團、摩托化團、裝甲擲彈兵(機械化)團等常規部隊。
比如1943年庫爾斯克會戰中,隸屬於德軍第258步兵師的第478裝甲擲彈兵團,其團長就是阿斯曼上校,而同時投入戰鬥的武裝黨衛軍"“大德意志師”燧發槍手團的團長,則是黨衛軍中校阿爾布雷希特,由此也可以看出,國防軍的職銜對應比較標準,武裝黨衛軍略高一些,畢竟他們野戰部隊軍官的最高軍銜才是黨衛軍上將。
(領章沒有什麼特殊)
施道芬貝格為什麼特殊呢?這與他的職務和軍銜有關,首先說軍銜,德國陸軍在標準的軍銜體系外,還存在著二等四級專門為“總參勤務軍官”設定的軍銜,分別是總參勤務上校、總參勤務中校、總參勤務少校和總參勤務上尉,意即代表德軍的指揮中樞“總參謀部”行使作戰指揮權。按照德軍規定,一名總參勤務上校甚至可以參與“集團軍群”級司令部的作戰指揮,頗有些總參謀部“欽差”的味道。
關於施道芬貝格的軍銜晉升歷史,某百科上的介紹基本是鬼扯,居然寫成“去非洲指揮一個裝甲師”,弄得這個1907年出生的年輕伯爵好像是裝甲師長一樣。實際上直到1943年初他仍然是一名陸軍少校,被派往突尼西亞擔任第10裝甲師的作戰參謀,補個知識點,二戰德國陸軍沒有“師參謀長”的職務,作戰參謀代替了這個角色,估計就是這麼以訛傳訛的。
1943年4月,施道芬貝格在作戰中身負重傷,送回國內治療,他失去了左眼、整個右手、左手的兩根手指,這都屬於一等殘疾軍人了,但仍然在當年9月晉升中校,擔任陸軍辦公廳主任奧爾布里希特將軍的參謀長,可見德國的人力資源在戰爭後期有多麼匱乏,1944年6月,施道芬貝格才晉升陸軍上校。
不久以後他出任國內駐防軍(後備軍)參謀長,既然是作戰部隊的參謀長,是以改授了“總參勤務上校”的軍銜,由於德軍在前線損失慘重,經常需要補充兵員,因此希特勒每週至少兩次要召見國內駐防軍司令、或者是司令的代表前往大本營,詢問有關後備兵員的問題。施道芬貝格職務和軍銜的升遷,終於使他有機會接近希特勒並實施爆炸。
(紅領章是將軍軍銜)
送個小貼士,在觀察二戰期間德軍軍官的肩章時,要特別注意他們的“少將、少校、少尉”是光板的,因此上校肩章其實才二顆豆,這與我們傳統的認知有所區別,包括武裝黨衛軍的軍銜標誌也是如此,黨衛軍上校(旗隊長)的領章是一片橡樹葉,而肩牌也是兩顆豆。
而施道芬貝格被授予的“總參勤務軍銜”,雖然肩章也是兩顆豆,但德軍為此單獨設定了“繪有花紋的權杖、洋紅色底”的肩章,以區別於其他陸軍軍官。
(中校到少尉的兩套系統肩章)
-
6 # 國平軍史
德國,是個比較傳統且尚崇權威的國家,二戰時期,國防軍、黨衛軍、警察、鐵道、郵政等都制服筆挺,特別是軍官軍銜花樣比較繁雜,既有軍兵種元帥,還有高於軍兵種元帥的所謂帝國元帥,僅授予空軍元帥戈林一人耳。
將級軍官有大將,有時稱呼為一級上將,兵種上將僅陸軍就分為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裝甲擲彈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訊兵等兵種;中將和少將,海軍比較特殊有準將,此外,武裝黨衛隊也有準將;校級軍官為上校、中校和少校;尉級軍官為上尉、中尉和少尉。
士官有一級上士、二級上士、中士;軍士一級下士、二級下士;士兵有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上等列兵、列兵,海軍海勤士兵冠以“水兵”等。
至於德軍上校軍銜,軍中一般都是團長職務,當然,也有中校團長的,但不是特別多,上校的基準軍銜對應軍隊當中的團長職務。
戰時,德軍能授予上校軍銜的,並不僅僅只是國防軍、黨衛軍等軍隊的團職軍官,其中,也包括在帝國戰爭部或國防軍局以及此後的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工作的、從事參謀勤務的軍官中,設定有總參勤務上校、總參勤務中校、總參勤務少校、總參勤務上尉等。
譬如,著名的“七二零狼穴爆炸案”的主謀施陶芬貝格,在任後備軍參謀長時就被改授總參勤務上校軍銜,作為一名德國中級軍官,施陶芬貝格在策劃暗殺阿道夫·希特勒的行動中是一個重要人物,他將一個內裝定時炸彈的皮箱置於希特勒身旁桌腳的地面。
炸彈準時爆炸,與會者中有4人當場死亡,但希特勒正趴到桌面上看地圖,聽陸軍副參謀總長兼作戰處長豪辛格將軍的彙報,厚重的橡木桌子擋住了炸彈,讓希特勒逃過了這一劫。
此外,德軍的上校軍銜,還授予以下軍官,包括戰地憲兵上校、國防軍教長(神職人員)、醫護兵中的最高醫師、獸醫兵中的最高獸醫、司法人員中的最高法官、行政人員中最高管理員等。
因此,想用所謂的元帥、將、校、尉官來簡單地來區分二戰時期德國的軍銜,本身想法就太過簡單了,繼承了普魯士傳統的德軍在軍銜體系上,與其他國家的軍隊不對等,尤其是低階軍銜非常紛繁,校官包括尉官,還相對比較簡單。
在陸軍將官中,德軍曾經增設了“陸軍元帥銜大將”軍銜,高於大將半格,低於陸軍元帥半格,計劃授予擔任國防軍總參謀長、集團軍群總司令、陸軍參謀長等高階職務的大將,但1940年此軍銜被取消了。
-
7 # 牧馬人1720
說說我的看法。德國陸軍及裝甲部隊的團一級指揮官大都為中校,並不是通常的上校軍銜(當然也有個別上校)。如德國陸軍所屬的步兵師和黨衛軍裝甲師的指揮官大都為上校。而軍級以上的部隊編制為將軍。中校和上校軍階指揮官在德軍中較為常見,而將軍軍銜在德軍中屬高階指揮官。這與蘇軍的官階有所不同,蘇軍的團級指揮官軍銜為中校和上校,而師級為大校和少將。所以,在二戰時期對德軍的作戰中,如果俘虜了一名德軍上校,你千萬不可認為對方是一個團長,真實情況很可能是一名師級指揮官。
回覆列表
這個範圍太大了,軍銜只是標明這個軍官的級別,一般來說,各國軍隊裡上校軍銜,都差不多是正團級這個級別,但簡單的認為這個級別就是擔任團長這個職務,就大錯特錯了,軍隊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體系,其中由上校擔任的職務何其之多。二戰時期的德國,在一線作戰部隊,上校大多擔負師一級的部隊指揮,團一級的部隊大多由中校指揮。師級部隊作戰,就不能像李雲龍一樣,一拍腦袋就開始佈置指揮了。德軍師長不會是上校擔任,但師裡面作戰指揮肯定由一班上校參謀指揮,基本陣地怎麼構築守禦、進攻怎麼組織集結、輕重武器怎麼佈置、裝甲部隊怎麼配置,步兵怎麼配合,火炮怎麼攻守支援,後勤怎麼保障、友軍部隊怎麼協調,等等等等,這些工作不是沒辦法一個人處理,一個人來解決的話,顯然就會變得粗放疏陋,上校參謀團體這時就要分工合作,有專業的情報、火力、通訊、後勤、指揮各方面的參謀各自做好專業參謀工作,然後參謀長來整合好,形成作戰方案,然後開打,打起來還要根據戰場反饋做變化指揮。這麼一個師作戰時負責各方向的頭頭,基本就都是上校。不過上校最多的地方,還是在後方各軍隊機關部門裡,德國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發展成參謀制度軍隊的國家,後面龐大的參謀總部要有多少人?裡面要多少上校軍官?其它同樣還有複雜的各種軍種機關,軍事機關。上校這個級別,當參謀從師級一直到國家級的參謀工作裡都會出現,當副官從一個最蹩腳的少將副官到希特勒的副官也都會出現,可能在情報部門決定國家生死,也可能在某個不出名的軍校當個教官,還可能在某個部門檔案室終日整理收拾檔案,也可能在那個設計部門在描繪武器圖紙……甚至都有跑狼穴裡去炸希特勒的上校。總之在一個軍國主義國家裡,上校軍銜幾乎會出現在各個層面的職務上,因為從社會分工看,這個級別正是負責具體操作的最高職務級別,再往上就開始務虛負責抓方向了。但是一個社會一旦設定上升通道,總會產生預料不到的冗餘,軍國主義國家在戰時,上校這個級別,無論是積累資歷還是積累功勳,都是普通民眾只要努力就可以有很大機率得到級別,德國在二戰前期,打得順風順水,將軍元帥都論批的出,只要軍校畢業的,沒在戰場上被打死,打個法國就要成千論萬的出現,我們覺得沒那麼多,正是因為我們習慣只盯著一線作戰部隊,實際升職大頭還是在後方機關裡面。而大多數人可以很勤奮努力,積累功勳資歷達到上校級別,然而並不會因此就具備相應的獨立承擔抓總工作,機關中很多做做文案秘書工作的,混到這個級別,但真要說拿的出手的能力,說不定也就打字非常厲害,難道因為升了上校,就派出去指揮部隊?所以原本幹什麼現在還幹什麼,有上校銜,不擔任具體職務的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