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時光安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戰場上,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支德國部隊執行作戰任務中,因指揮官違抗命令,擅自行動,導致這支部隊受到了嚴厲處分,被禁止頒發勳章和晉升軍銜。這支部隊就是德軍第46步兵師,違抗命令的是德軍42軍軍長馮•施彭內克中將,第46步兵師正是在42軍編成內遂行作戰行動。

    第46步兵師組建於1938年,參加了德軍在東線幾乎所有的重大作戰行動,是一支頗有戰鬥力的部隊。1941年末到1942年初,根據南方集團軍群的命令,曼施坦因指揮的德軍第11集團軍進攻克裡木半島,第46步兵師在此役中擔負刻赤半島的防禦任務,處於半島的突出部。從戰場態勢看,德軍佔據主動,蘇軍處於守勢,是一場沒有懸念的常規攻防戰。

    可讓人沒有預料到的是,朱可夫調集了6個師的兵力,對刻赤展開反擊。不得不說,朱可夫非常善於把握戰機,選擇了位於刻赤突出部的46師,利用德軍部署的空檔,打了一個時間差。在請示未果(壓根沒等回覆)的情況下,德軍第42軍長馮•施彭內克作了一個令人瞠目的決定:讓46師撤出戰鬥,並隨即拆除了電臺。撤出陣地的46師隨即在友鄰的協同下,對登陸刻赤的蘇軍發起反擊並重創蘇軍。

    發生在刻赤的德軍抗命事件,是德軍歷史上極其罕見的惡性事件,開戰以來,尚未發生過如此高級別軍官的抗命行為。那麼,馮•施彭內克為什麼要違抗命令呢?對於這個問題,第11集團軍和南方集團軍群,乃至當事人馮•施彭內克事後都諱莫如深,史上對此也莫衷一是。據我的分析應該是這樣的:第一,集團軍給46師的任務已經與當時的情況不相符合了,

    必須調整,所以,後撤是正確的。事實也的確如此,當時蘇軍1個集團軍在刻赤半島的費奧多西亞登陸,並突破了德軍在這裡薄弱的防禦,在刻赤半島的德軍第46步兵師面臨著被包圍的危險。此前蘇軍已經在刻赤半島的東面發起了登陸,被德軍暫時封閉在了登陸場內,現在僅靠德軍一個步兵師無法阻止蘇軍兩個集團軍的大規模登陸,繼續死守刻赤半島其必然就是整個第46師被合圍殲滅,這種情況下再去機械地執行命令是不可取的。第二,他命令46師後撤並不是要放棄作戰,而是和蘇軍暫時脫離接觸,重新組織防禦,後撤可以爭取時間。實際上,46師撤出刻赤半島以後,很快便在友軍的協同下,對登陸的蘇軍實施了反擊,重創了登陸的蘇軍4個師,穩定了戰局。第三,恐怕他也沒有意識到向後收縮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他沒有放棄作戰的主觀意圖(而且此戰也確實達到了作戰目標),在戰場態勢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作為指揮官臨時調整作戰計劃不是很正常嗎?集團軍不會蠢到不知變通吧!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馮•施彭內克才敢在沒有收到集團軍回覆的情況下關閉電臺(他應該是認為集團軍肯定會同意),迅速離開。

    希特勒得知事情經過以後十分震怒,將其視為德軍的恥辱,責令南方集團軍群和第11集團軍嚴查。最後第42軍軍長馮•施彭內克被撤職,經軍事法庭審判,判處死刑,後又改為7年徒刑;第46師師長西默因戰死,沒有追究,而46

    師則受到了禁止頒發勳章和晉升軍銜的嚴厲處分!希特勒為什麼會反應這麼激烈呢?我分析,應該是受到了第11集團軍和南方集團軍群的影響。46師擅自撤退,集團軍司令部是非常意外的,他們擔心的是46師的撤退會讓刻赤半島的局勢不可收拾,從而影響整個克里木戰役的程序,估計在希特勒面前肯定沒說好話。但是更重要的,是希特勒對德國國防軍的根本態度。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同出身容克貴族的軍官團之間本身就有隔閡,希特勒不怎麼信任容克貴族出身的軍官,而貴族軍官也不怎麼瞧得起這個來自底層的“奧地利下士”,彼此都看不順眼,同時希特勒也很反感戰場撤退的行為,現在碰到這麼個事,怎麼能輕輕放過?不過,希特勒絕對想不到,1年以後,一個更大的抗命事件出現了:在斯大林格勒,德軍第6集團軍在司令保盧斯元帥的帶領下,不顧希特勒嚴禁投降的命令,向蘇軍投降了!

    對馮•施彭內克的抗命行為,一直都有議論。有的認為這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戰場指揮官應當有臨機專斷之權,保護部隊也是指揮官的責任。我認為,對42軍軍長馮•施彭內克的處置是正當的。此戰的後果暫且不論,可是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戰過程中,違抗命令擅自行動,將可能會給整個戰局帶來致命的影響,這種惡劣的行為必須予以遏止。但是對46師的處分就顯得有些不公,因為當時下達撤退命令的是該師的直接長官,46師師長西默以及以下各級是奉命行事,不應苛求。況且該師在撤出陣地以後及時瓦解了蘇軍的攻勢,導致蘇軍沒有達成作戰目的,故不應當承擔責任。實際上,一個月後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就撤銷了對46師的處分。我想,南方集團軍群對其中的是非曲直應該心中有數,當初對該師的處分大約是為了平息希特勒的怒火而採取的權宜之計吧。

    而42軍軍長馮•施彭內克的結局頗令人唏噓。德國軍官大多出自容克貴族,非常看重榮譽,視榮譽為生命。能死在戰場上,就是是軍人的最高榮譽,46師師長西默可以說死得其所,而馮•施彭內克卻身陷囹圄,以如此屈辱的方式結束軍隊生涯,不知是否心有不甘?而幾年後德國投降,在獄中的他又該是怎樣的一種心境?

    第46師此後一直轉戰在東線戰場,其命運也像其他德軍一樣,不斷損兵折將,又不斷補充調整,直到戰爭結束在駐守的匈牙利和斯諾伐克防線向蘇軍投降。

  • 2 # 戰略論

    事件發生在1941年末到1942年初東線南翼的克里木戰場,當時曼施坦因指揮的德軍第11集團軍正在進攻克裡木半島,第46步兵師便在其中,隸屬於第42軍,正在執行刻赤半島的防禦任務。

    當時蘇軍在刻赤半島的兩側發起登陸,投入了兩個集團軍的強大兵力,當時情況非常緊急,集團軍司令部對指揮該師的第42軍下達的命令是堅守刻赤半島,阻止蘇軍站穩跟腳,從圍攻塞瓦斯托波爾的部隊中抽調兵力趕往增援,將蘇軍趕下大海。

    但是第42軍軍長施彭內克將軍沒有執行集團軍司令部的命令,而是下令第46步兵師撤出了刻赤半島,進入半島後方的地峽,然後再進攻刻赤半島的蘇軍。這個決定主要是出於避免被蘇軍合圍的威脅,只有一萬餘人的第46步兵師抵抗兩個集團軍的蘇軍,下場可想而知。

    由於情況緊急,第42軍軍部在向集團軍司令部發出撤退的報告後便關閉了電臺開始轉進,沒能收到集團軍回覆的不同意撤退的命令,這是一次典型的前線指揮官不服從上級命令的事件,集團軍司令部隨即解除了施彭內克將軍的軍長一職。最高統帥部對其進行了軍事法庭審判,被判處了死刑,後來希特勒將死刑改為7年監禁。

    除了對軍長進行了審判外,對第46步兵師也進行了嚴厲的處分,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發來如下電報:“由於對蘇軍登陸刻赤半島的疲軟應付,及從半島倉促後撤,特此宣佈,第46師已失去其軍人的榮譽。本命令撤銷前,勳章頒發和軍銜提升暫時擱置”。此時第46步兵師仍舊在地峽一線進行著艱苦的防禦作戰,儘管他們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最終在一個月後集團軍群司令部撤銷了之前的命令,恢復了該師的名譽。

  • 3 # 軍武最前哨

    1941年6月22號,希特勒正式下令入侵蘇聯!彼時,德軍兵分三路:北方集團軍群經波羅的海方向朝列寧格勒抵近;中央集團軍群沿佈列斯特要塞朝明斯克方向抵近;南方集團軍群則貫穿烏克蘭及黑海一線;而第46步兵師就隸屬於南方集團軍群。

    戰爭初期,德軍幾乎是以摧枯拉朽之勢長驅直入;但在三路德軍中也有一路推進較為吃力,那就是被要求貫穿烏克蘭一線的南方集團軍群。因為蘇聯在該條戰線上部署了蘇軍實力最強的一支部隊:西南方面軍。

    雖然推進速度相較北方和中央集團軍群緩慢,但德軍憑藉更為出色的軍事素養還是推進至第聶伯河一帶,距離控制黑海、刻赤海峽以及克里米亞半島近在咫尺。到當年9月,德軍開始集結重兵攻打莫斯科......

    但攻佔莫斯科並沒有希特勒想象的那麼順利,蘇軍在11月的時候又得到了人員和武裝的補充並舉行了規模宏大的紅場閱兵。到了11月底,德軍進攻莫斯科的計劃已經漸顯疲態,而此時蘇聯也開始醞釀冬季反攻。

    11月29日晚間,斯大林授意朱可夫實施全面反擊!起初,希特勒和德軍最高統帥部對於蘇聯的反攻命令並不以為然,因為他們自信的認為此時的蘇聯根本沒有能力組織起大規模的反攻行動。

    但事實卻給了希特勒一個狠狠的下馬威:盤踞在莫斯科周圍的德軍被擊潰、羅家切沃、伊斯拉特、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克林、加里寧以及沃洛科拉姆斯克相繼被蘇軍解放......

    與此同時,蘇聯第四十四集團軍集結了6個師的兵力越過刻赤海峽,並從克里米亞半島登陸直撲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而第46步兵師恰好就是守衛克里米亞半島的德軍之一。面對蘇軍的大舉反攻,希特勒曾對所有在蘇聯作戰的德軍將士下令:堅決守衛,不許撤退。

    蘇軍從克里米亞登陸後與德軍展開了激烈的交戰,期間,德軍第42軍指揮官斯彭內克曾下令阻擊蘇軍登陸的第46步兵師撤退。也正是因為斯彭內克的這一命令惹怒了時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的馮-賴歇瑙(他在11月接替龍德施泰特)。

    馮-賴歇瑙隨即根據希特勒的指示,撤銷了馮-斯彭內克的軍職,並且將第46步兵師的榮譽一併剝奪。但由於馮-賴歇瑙在不久後(1942年1月12號)因心臟病去世,希特勒便任命馮-博克接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一職;其上任後又恢復了該師的一切榮譽,但並沒有再度啟用斯彭內克。

  • 4 # 薩沙

    德軍第46步兵師是德軍的主力部隊,從1938年苦戰到1945年。

    1939年該師參加波蘭戰役,1940年參加了法蘭西戰役,1941年進入南斯拉夫作戰,7月又開赴蘇德戰場。但是,在克里米亞戰役中,德軍第46步兵師一度被希特勒罵為是懦夫、德軍的恥辱,取消了所有勳章和晉升軍銜。

    為啥?

    德軍第46步兵師進入慘烈的蘇德戰場以後,被編入南方集團軍群,參加了對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的爭奪戰。

    這是一場極其慘烈的大戰。

    德軍第46步兵師的任務是駐守克里米亞半島。

    然而,11月莫斯科戰役德軍疲憊不堪,陷入頹勢。

    與此同時,12月,朱可夫出人意料的在克里米亞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擊戰。

    蘇聯44集團軍的6個主力師,突然越過刻赤海峽,猛攻第46步兵師。

    第46步兵師措手不及,以1個師對抗蘇軍多個師的輪流攻擊。

    當時德軍回憶:蘇軍如潮水一般,先撲後繼,根本不怕死。我們的機槍猛烈掃射,幾根槍管都被打得通紅,將射手的手掌燙傷。

    1個師對抗敵人幾個師,肯定是擋不住的。

    當時第46步兵師的長官,也就是德軍第42軍指揮官馮.斯彭內克緊急調動部隊增援。

    但附近可以調動的,僅有羅馬尼亞2個山地旅,起不到什麼作用。

    馮.斯彭內克向希特勒請求暫時撤退,以避免第46步兵師被蘇軍優勢兵力合圍。

    此時,蘇軍已經開始準備強行登陸德軍側後的費奧多西亞。一旦蘇軍登陸成功,第46步兵師就會被6個蘇軍師合圍在克里米亞半島靠近刻赤海峽的狹小地帶,必然全軍覆沒。

    然而,希特勒惱怒的表示:堅決防禦陣地,不許撤退一步。

    以德軍的傳統,長官的命令是不容違抗的。

    但是,馮.斯彭內克已經預計到希特勒可能會不允許撤退,為了保證部下的生命,他果斷提前拆除無線電,隨後下令撤退。

    第46步兵師放棄現有陣地,撤退到費奧多西亞,和2個羅馬尼亞山地旅建立了聯絡。

    果然,蘇軍4個師隨後在這裡登陸,第46步兵師在羅馬尼亞人的幫助下,將4個師的蘇軍重創,擊潰。

    戰鬥極其慘烈,第46步兵師師長西默中將戰死。

    希特勒知道第46步兵師不服從命令,擅自撤退,勃然大怒。

    他本來要槍決西默,但發現西默已經戰死,只能算了。

    但他將第42軍指揮官馮.斯彭內克解職,判處7年徒刑,之後再也沒用重用。

    同時,希特勒下令取消第46步兵師一切榮譽和晉升。

    對於德軍來說,這是極大的羞辱。

    第46步兵師官兵不服,派參謀向希特勒解釋,並且展示了戰場慘烈的情況。

    希特勒知道原因以後,寬恕了第46步兵師,在2周後恢復了該師的榮譽和晉升。

    該師官兵認為馮.斯彭內克是真正的軍人,冒著被槍決的危險 最大程度保護了下屬,應該予以復職,但希特勒沒有理會。

    第46步兵師繼續在蘇德戰場轉戰,曾經幾次被重創,到庫爾斯克戰役時該師兵力所剩無幾,完全失去戰鬥力。

    隨後,實際上僅為強加團的該師,駐守匈牙利和斯諾伐克防線,在1945年向蘇軍投降。

  • 5 # 嘚兒吧秦小賤

    莫斯科戰役面對蘇軍的大反攻,希特勒曾對所有在蘇聯作戰的德軍將士下令,堅決守衛,不得撤退。蘇軍從克里米亞登陸後與德軍展開激烈的交戰,期間德軍第42軍指揮官斯彭內克曾下令阻止蘇軍登陸的第46師撤退,也正是這個命令讓當時認南方集團軍總司令馮-賴歇瑙,之後馮-賴歇瑙根據希特勒的指示,撤銷斯彭內克的軍職,剝奪了第46步兵師的榮譽。

  • 6 # ta是狗子

    戰爭初期,德軍幾乎是以摧枯拉朽之勢長驅直入;但在三路德軍中也有一路推進較為吃力,那就是被要求貫穿烏克蘭一線的南方集團軍群。因為蘇聯在該條戰線上部署了蘇軍實力最強的一支部隊:西南方面軍。

    雖然推進速度相較北方和中央集團軍群緩慢,但德軍憑藉更為出色的軍事素養還是推進至第聶伯河一帶,距離控制黑海、刻赤海峽以及克里米亞半島近在咫尺。到當年9月,德軍開始集結重兵攻打莫斯科......

    但攻佔莫斯科並沒有希特勒想象的那麼順利,蘇軍在11月的時候又得到了人員和武裝的補充並舉行了規模宏大的紅場閱兵。到了11月底,德軍進攻莫斯科的計劃已經漸顯疲態,而此時蘇聯也開始醞釀冬季反攻。

    11月29日晚間,斯大林授意朱可夫實施全面反擊!起初,希特勒和德軍最高統帥部對於蘇聯的反攻命令並不以為然,因為他們自信的認為此時的蘇聯根本沒有能力組織起大規模的反攻行動。

    但事實卻給了希特勒一個狠狠的下馬威:盤踞在莫斯科周圍的德軍被擊潰、羅家切沃、伊斯拉特、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克林、加里寧以及沃洛科拉姆斯克相繼被蘇軍解放......

    與此同時,蘇聯第四十四集團軍集結了6個師的兵力越過刻赤海峽,並從克里米亞半島登陸直撲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而第46步兵師恰好就是守衛克里米亞半島的德軍之一。面對蘇軍的大舉反攻,希特勒曾對所有在蘇聯作戰的德軍將士下令:堅決守衛,不許撤退。

    蘇軍從克里米亞登陸後與德軍展開了激烈的交戰,期間,德軍第42軍指揮官斯彭內克曾下令阻擊蘇軍登陸的第46步兵師撤退。也正是因為斯彭內克的這一命令惹怒了時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的馮-賴歇瑙(他在11月接替龍德施泰特)。

    馮-賴歇瑙隨即根據希特勒的指示,撤銷了馮-斯彭內克的軍職,並且將第46步兵師的榮譽一併剝奪。但由於馮-賴歇瑙在不久後(1942年1月12號)因心臟病去世,希特勒便任命馮-博克接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一職;其上任後又恢復了該師的一切榮譽,但並沒有再度啟用斯彭內克。

  • 7 # 大秦鐵鷹劍士

    1941年~1942年,德國南方集團軍奉元首之命攻佔克里米亞地區,蘇軍重兵反攻德軍!在戰爭中德軍第46步兵師奉軍長之命撤退,違背了元首希特勒的“不準後撤”指令,於是全師官兵被希特勒取消了榮譽,不得頒發勳章和晉升軍銜。後來46師官兵向元首請命,講述了後撤的必要性以及戰役的慘烈性,最終又恢復了46師的榮譽,取消到恢復前後只有一週的時間。

    德軍第46步兵師成立於1938年,是德國的第一批次組建一線野戰師。該師在1939年參加了波蘭戰役,1940年參加法國戰役,幾乎德國的所有戰役都有該師影子。1941年7月第46師參加防禦蘇聯的克里木戰役,此戰中46師違反了元首必須堅守的命令,主動向後撤退,成功避免了被蘇軍第51集團軍圍殲的命運。之後第46師在羅馬尼亞軍隊的協助下找到戰機,一舉擊滅蘇軍4個步兵師,第46師一戰成名,成為德軍的王牌勁旅。因為主動後撤被希特勒取消了榮譽,因為擊滅蘇軍4個師,又恢復了榮譽。

    1944年4月蘇聯發動了收復克里米亞地區的戰役,德軍為了保住該地區與蘇軍進行一場酷烈的爭奪戰。此戰蘇軍的組成為:烏克蘭第4方面軍、獨立濱海集團軍、黑海艦隊、亞速海區艦隊,軍隊總人數約為47萬。德軍的組成為17集團軍(包含5個德國師、7個羅馬尼亞師)約19.5萬人。此戰德國第17集團軍幾乎全軍覆沒,戰死10萬餘人,被俘6萬餘人,戰備裝備被蘇軍搶走大部分。克里米亞地區德軍用250天的時間佔領,蘇軍用了5天時間收復了。

    德軍第46師的最後一次輝煌戰鬥發生於1944年10月的德布勒森戰役中,此戰中第46師幾乎全軍覆沒,但也給蘇軍沉重一擊。德軍第76師和46師兩師對抗蘇聯4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共六個師。當時第46步兵師麾下有:第42步兵團,第72步兵團,第97步兵團,第115炮兵團,第52摩托化反坦克炮營,第46偵察營,第46預備營,第46通訊營,第88工兵營,全師官兵約1.2萬人。此戰蘇軍憑藉數量優勢以及火炮優勢擊敗了德軍,但自身也傷亡慘重。戰後46師官兵得到了希特勒頒發的榮譽勳章。

  • 8 # 世界歷史唯物觀

    德軍的第46步兵師是一支戰功卓越的部隊,從1938年進攻波蘭開始,這支部隊就幾乎參與了所有重大戰役,包括進攻法國、苦戰南斯拉夫。

    1941年這支納粹旗下的“英雄”部隊,開始進入蘇聯作戰,這支部隊靠著頑強的作戰意志,硬是取得了以一個師擊潰四個蘇軍師的戰績,成為了希特勒的眼中的榮譽之師。

    然而在後來的克里米亞作戰中,這支“榮譽之師”卻違反了希特勒的命令。

    為此希特勒取消了這個師所有的勳章和榮譽,並且將指揮官收押,希特勒會這樣做,是因為這支軍隊擅自撤退,沒有聽從希特勒的死守命令。

    當年第46師被編入了納粹的南方集團軍,也就是閃擊蘇聯的邊路軍,在羅馬尼亞軍隊的佩服下攻擊烏克蘭地區,但是這路軍是進展緩慢且關鍵的。

    在克里米亞半島的爭奪戰中,德軍為了實現其控制油田和突入蘇聯腹地的戰略目的,硬是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率先發起了進攻。

    這注定是一場慘烈的戰鬥。

    因為此時德國的主力在莫斯科鏖戰,整個德軍處於一種強弩之末的狀態,莫斯科戰役的勝利與否,決定了戰爭的走向,不得已克里米亞這場戰鬥必須早點結束,以馳援莫斯科戰役。

    這場戰鬥中,第46師面對的是整整8個蘇軍師,而且是在準備充分的條件下。

    蘇軍構建了三道防線,配備有當時撤退下來的大量火炮,而且此時蘇軍士氣已經恢復。

    戰鬥就這樣打響,在羅馬尼亞軍隊的配合之下,德軍擊潰了蘇軍第一道防線。

    巨大的傷亡讓德軍指揮官動搖了,不得不請示希特勒,因為此時他們已經處於即將被包圍的狀態。

    但是希特勒下令不許撤退,只能進攻,務必保證後續部隊的到來。

    在西默師長戰死之後,接任的指揮官繼承了他的最後命令,帶著剩下計程車兵撤退。此舉失去了所有的榮耀,但是卻保住了士兵們的生命!

  • 9 # 名言都是外國網翻譯的

    我有個很簡短的回答 但是也沒有那麼多的歷史細節 希特勒閣下只喜歡把功勳頒發給最厲害的將軍 只要他立下戰功咒罵希特勒都可以 但是沒有立下戰功又邀功的人待遇就很不一樣了 直接公開說:你這樣的無能將軍不配得到我德意志國的獎賞

  • 10 # 戰情解碼

    此事涉及一起嚴重的“戰場抗命”事件,同第46步兵師一道受罰的人還有他們的軍長施彭內克伯爵。這起事件發生於克里木戰役期間,當時第46步兵師正駐守在刻赤半島,負責掩護第11集團軍的左翼,防止蘇軍在側翼實施登陸。此時此刻,第11集團軍在曼施坦因的指揮下,正在為攻克島上最後一個蘇軍據點做著不懈的努力,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曼施坦因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發生了——蘇軍在刻赤半島成功實施登陸。

    在刻赤半島,德軍的守衛力量主要是第46步兵師,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羅馬尼亞部隊。羅馬尼亞友軍根本不能指望,而德軍的剩餘兵力又都已經投入到了塞瓦斯托波爾的爭奪中,曼施坦因一時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番深思熟慮後,曼施坦因決定還是先拿下塞瓦斯托波爾,然後再調兵回援,於是他命令第46步兵師就地堅守等待援軍。然而施彭內克並未執行曼施坦因的命令,而是命令第46步兵師撤離撤離刻赤半島,向帕爾帕奇地峽轉移。那麼施彭內克為何要下達撤退的命令呢?

    蘇軍在刻赤半島登陸後,施彭內克也對當前形勢進行了細緻的分析。蘇軍除了在半島東部取得突破外,還成功佔領了費奧多西亞,這就將第46步兵師夾在了中間。而且從蘇軍的部署看,他們的最終目標必然是帕爾帕奇地峽,因為佔領帕爾帕奇地峽就可以切斷第11集團軍的補給線。在施彭內克看來,單憑第46步兵師根本不可能完成同時堅守刻赤半島和帕爾帕奇地峽的任務,那麼與其堅守沒有太大意義的刻赤半島,還不如選擇將兵力撤往帕爾帕奇地峽,扼住蘇軍西進的咽喉。施彭內克認為,無論是從對部下的生命負責的角度出發,還是從軍事角度出發,他都是覺得自己有充分的理由違背曼施坦因的命令。儘管這意味著自己是在拿性命冒險,但施彭內克沒有迴避。

    在帕爾帕奇地峽,第46步兵師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成功阻止敵人突入克里木。但當他們千辛萬苦完成這一切的時候,他們所得到的並不是獎勵,而是軍長被免職以及取消所有榮譽和晉升的羞辱,這是一種非常不公平的待遇!從事情的發展來看,施彭內克的預判完全正確,如果沒有他的“抗命”,第11集團軍極有可能會面臨更加嚴重的後果,或許也是出於這一點,希特勒在兩週後便恢復了46步兵師的榮譽和晉升。儘管施彭內克沒有被處以極刑,但他也沒有獲得希特勒的赦免,或許是因為手下將軍的“抗命”多少會讓這位元首的心理有些不舒服吧。

  • 11 # DDG的老船塢

    別像那幫德國將軍似得把啥事都往希特勒頭上安好麼,1941-1942年刻赤戰役抗命那點破事,除了逮捕施彭內克中將是希特勒親自簽發的命令之外,其他事情都是南方集團軍群自行處理的,46師的事根本不是希特勒的命令。

    46步兵師師徽

    刻赤戰役的問題我在前幾天一個帖子說了,這裡就只簡單講下,曼施坦因率領第11集團軍圍攻塞瓦斯托波爾期間,蘇軍策劃聰刻赤發起反擊,此時防禦克里米亞東側包括刻赤半島的德軍42軍只有一個46師加兩個羅馬尼亞旅和少數岸防單位,蘇軍先在刻赤半島頂端刻赤港南北兩側發起猛烈的登陸反擊,46師幾乎投入全部兵力才打退蘇軍登陸,而就在46師全部投入半島頂部時,蘇軍又在半島根部費奧多西亞港登陸,順利打退了德軍岸防單位並擊退了馳援的羅馬尼亞軍,此時42軍軍長施彭內克中將驚覺46師將被包圍,於是向曼施坦因請示將46師撤出半島,匯同集團軍派來的預備隊封住刻赤半島,但是此時正值希特勒下達了不準後退一步的命令,曼施坦因很可能是不願意承擔下令後退的責任(他在回憶錄對這件事完全是顛倒黑白),拒絕了施彭內克的撤退請求,而要求施彭內克將蘇軍趕下海,耿直的施彭內克發展情況不妙,迅速下令46師晝夜兼程從刻赤半島頂端向根部撤退,終於趕在蘇軍徹底封閉半島之前把46師拉出了半島,與羅馬尼亞軍和曼施坦因派來的預備隊(一個步兵團而已)共同在半島根部組成了一條防線,將蘇軍擋住。

    刻赤港到費奧多西亞港一百幾十公里距離,56步兵師既不是超人也不會分身術,從刻赤強行軍撤出半島都用了將近兩天,怎麼可能有能力同時擊退蘇軍的兩處登陸

    實際上,施彭內克的臨機處置不但拯救了46師,還挽救了克里米亞半島的態勢,(曼施坦因派出的預備隊僅有一個步兵團,加上羅馬尼亞人也不足以封住刻赤半島根部,46師的突圍非常及時的加強了半島根部軸心國兵力)但不幸的是,他違背了希特勒“不許後退一步”的命令,而南方集團軍群司令賴歇瑙元帥是個狂熱的老納粹,在接到曼施坦因彙報後,立即請示希特勒逮捕了施彭內克,而曼不群顯然不會替施彭內克背鍋,所以施彭內克很快就被押解柏林接受審判,而盛怒的賴歇瑙認為自己在元首面前丟了臉,逮捕施彭內克還不夠,同時下令解除了46師師長庫爾特.海默中將的職務,同時下令剝奪46步兵師的一切榮譽(是剝奪榮譽喔),不過,兩週後賴歇瑙在跑步鍛鍊時中風,送回德國療養路上因飛機失事喪生,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接替了他的職務,博克自己就是因為在莫斯科城下抗命要求撤退而辭職的,所以雖然施彭內克是追不回來了,但是博克仍然立即讓海默官復原職(不過海默中將之後在3月26日陣亡,這麼看還是不恢復職務比較好),同時宣佈恢復46師一切榮譽。

    對46師的處置完全是賴歇瑙元帥在洩憤(46師是奉42軍命令撤退的,施彭內克中將一個人把鍋扛了的情況下,希特勒的板子怎麼也打不到46師頭上),賴歇瑙死後,繼任的博克元帥立即撤銷了對46師的一切處分

    順便,這件事對未來產生了很大影響,施彭內克被捕時,保盧斯上將此時剛剛接任第6集團軍司令,顯然他目睹了曼施坦因甩鍋,耿直的施彭內克背鍋的全過程,之後在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力勸保盧斯突圍卻始終拒絕下達書面命令的時候,不知道保盧斯腦海裡是否浮現出了施彭內克的下場……

  • 12 # 都市南鄉子

    看來@梁老師說歷史抽的煙太差,以致被燻成了胡說歷史。先隆重推薦國內軍史頭牌之一朱世巍先生的《東線》系列作品!其中的兩部對此問題有詳細說明。分別是《1941年的冬天》和《從烏克蘭到羅馬尼亞》。然後,@梁老師說歷史的謬論與國內二戰史研究中曾經長期存在的問題如出一轍。那就是被曼施坦因忽悠瘸了!分析如下:一是整個事件的主角和起因不是希特勒而恰恰是曼施坦因。一是負責克里木(克里米亞當時的叫法)戰役的前線總指揮就是時任11集團軍司令官的曼施坦因大將,無論46師,還是它的上級42軍都是他的部屬。對它們的任何處置,無論按軍法和邏輯要過的第一道關卡就是曼大將。由此可見,無論什麼獎罰或程度輕重,調查處理的結論都要經曼大將點頭,再經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同意才會到希特勒這裡拍板。事實和程式都如此。二則希特勒再霸道也不是常大隊長。不會也不可能一杆子插到對一個步兵師的處置。再說,當時曼大將是他的寵將,顯然是受其影響,從重處罰了46師。但即便如此,只要曼大將願意為部下申訴反應真實情況,小鬍子肯定會考慮他的意見。但曼大將根本不出聲,這才說明實際上46師當時得罪的其實是曼施坦因!其二,真相是什麼?只有一個。那就是當年只有46師駐守在刻赤地區防禦,11集團軍主力和配屬的羅馬尼亞軍都在曼大將自己指揮下,猛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僵持不下時,蘇軍組織了對刻赤的大反攻,以兩個集團軍和過百輛坦克,超過十萬大軍對46師前後夾擊,還有紅海軍大量艦艇和空中支援。46師官兵在極端劣勢下(一輛坦克沒有)初戰出色,打退了蘇軍的第一波攻勢,並及時請求了支援。但曼大將固執己見,一味想攻下要塞不願分兵救援。一方面,只派了羅馬尼亞的2個步兵旅和機械化叢集北上。這點兒援兵不說羅軍本身戰力差,就是數量也杯水車薪吖;另一方面不顧戰場實際,嚴令該師死守。42軍長斯蓬內克中將見勢不妙,眼見將全軍覆沒就擅自做主,向曼大將彙報軍情危急後就切斷了無線電聯絡帶隊撤出刻赤半島,並收攏殘部建立了一條新防線。曼大將在恢復聯絡後,才得知實情。惱羞成怒下認定軍長夥同46師違抗自己,使他顏面大損。於是,立刻上報南方集團軍群,刻意詆譭部下以寡戰多,節節抵抗的艱苦過程,要求組織軍事法庭審判。於是,根據曼大將的要求,南方集團軍群作出嚴厲判決。懲處斯中將死刑,並對46師主要軍官一併嚴判(沒有對士兵的懲罰!)。但曼大將還嫌不過癮,向希特勒要求加碼。於是,小鬍子考慮到一則要給曼施坦因面子,二是蘇德戰爭中,46師戰場抗命還是首次!有必要殺雞儆猴。因此,親自下令就如提問所說的內容。再三,結果呢?軍法判決一下自然引發46師上下大譁。自發透過自己的途徑向上級抗訴,還派師作戰參謀直接跳過曼大將(他們對其所作所為心知肚明),直接向南方集團軍群和陸軍總部反映真實戰況。由此,上級才得知了事情全貌。最後,出於各種考慮和了把稀泥,修改了判決。一是將斯中將的死刑改為監禁7年。但軍長大人命太苦,關了3年多撞上著名的納粹德軍“7.20兵變”(44年)。希特勒對德軍將領搞政治大清洗,陸軍總部為積極表現,直接把他當作叛變軍官處決了(希特勒不知情)。而對46師官兵的處理,因為之前的直接申訴,僅僅兩個月後就取消了。相當於只是暫停了一段,沒有影響42年以後相關人員的勳賞和晉升。那為啥說是曼施坦因忽悠人呢?那是因戰後希特勒已自殺,曼施坦因在回憶錄中不但隻字不提,還一味甩鍋聲稱是46師咎由自取,是元首的決定云云。而改革開放以後,曼帥的戰爭回憶錄《失去的勝利》是國內第一部引進翻譯並出版的西方國家當事人的作品。當年轟動國內影響挺大的。所以,諸如@梁老師說歷史才會至今還抱殘守缺,拿過時和曼施坦因主觀化作品寫答案。不由得必須澄清史實,以正視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用中央空調怎樣才能選到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