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資料庫

    空軍夜戰其實並不是在二戰開始的,在一戰期間戰機就試圖夜戰,不過危險性相當的高。在二戰前期。有一些戰鬥機是這樣設計的:

    這是一架英國的浩劫式戰鬥機,飛機的機頭很特別。

    轉過來看:

    你會發現這架飛機的頭部硬懟進去了一個探照燈。

    探照燈的亮度是27億坎德拉。什麼概念呢?這盞探照燈可以照亮大約7公里以外的德國轟炸機或者飛艇。

    通常,這種飛機會在地面雷達的引導下飛向德國的轟炸機群,然後開啟探照燈在天空中搜索目標。

    然後就沒然後了。

    因為,這架飛機雖然叫做戰鬥機但是並沒有武裝。

    它的作用是將探照燈搬到天上去,由這架飛行的手電筒照亮敵人轟炸機,再由協行的戰鬥機去開火打擊目標。

    理想很豐滿、現實忒特麼骨感。從1941年這種飛行手電筒裝備到1943年完全退出戰鬥,這個型號的飛機參加的戰鬥中沒有任何資料表明被擊落的德國轟炸機是在飛行手電的幫助下完成的。

    同時,這個27億坎德拉的大手電也嚴重干擾了協行的其他戰鬥機的飛行安全。導致一部分飛行員在強光的照射下迷航墜毀——這和不讓用鐳射筆照客機的道理是一樣的。

    後來在1944年之後這種飛行探照燈有了個改版

    亮度減小到9千萬坎德拉,只不過用途就不是照亮敵方轟炸機了,而是勇於在夜間照射以便發現的高的u型潛艇,咱就不展開說了。

    在探照燈技術的同時,另外一項技術開始蓬勃發展。這就是機載雷達。

    各個國家都將小功率的機載雷達放到了戰鬥機上,但是由於當時的雷達技術還很落後,因此很少使用但引擎戰鬥機攜帶雷達上天,於是就有了重型雙引擎戰機攜帶雷達專門用於夜間作戰的“夜間戰鬥機”。

    在夜間戰鬥機裡面有專門的雷達手,他們負責操作搜尋雷達來發現遠處的敵方戰鬥機。這就解決了“知道敵人方位”的問題。通常這類夜間戰鬥機都可以在地面雷達的引導下進入戰區,然後迅速的用機載雷達發現目標。

    但光看得到還不行,咱還得打啊!黑燈瞎火的情況下怎麼能找到敵人的飛機然後開火呢?

    這就誕生了炮瞄雷達技術。例如美國二戰末期的P-70戰鬥機上的SRR-520雷達。

    能打中目標的原因就是雷達和機炮安裝在了一個相對較近的軸線上而且,這個系統還有自動模式,只要目標進入區域就可以自動開火。能提前知道自己打不打的中目標這件事很牛氣啊!於是後來這種系統不僅僅在夜間使用,在白天也會用起來。

    再後來這個系統又開始改進,加上了加速度感測器和角度感測器,這種雷達就可以隨著飛機的機動做小角度的調整,同時還會計算出炮彈的落點。

    這也就進化成了現代戰機瞄準雷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戰機只需要將抬頭顯示器上的圓圈套住目標那麼就可以確保擊中了,在做大角度機動的時候,還會有一條穿過圓圈的線,這條線是計算出來的炮彈落點線,只要用這條線壓住敵方戰機,不必套入圓圈也可以用很大機率命中目標。

    這還沒完,瞄準雷達還發展了一下應用在這個位置:

    我們在1130炮上會看到一個錐形的雷達。

    這也是當時二戰夜間戰鬥機的遺留產物。

    在近防炮工作的時候由搜尋雷達和光電感測器指示炮口轉向目標,那什麼時候開火呢?這就在於上面錐形的炮瞄雷達作出指示了。當雷達探測到炮口正前方的目標的時候給出開火訊號,這是近炮炮就會自動開火了。從原理上來說是不是和剛才說的P-70是完全一樣的呢?

  • 2 # 兔哥哨位

    謝謝邀請!兔哥回答:人們只所以對二戰時期的戰鬥機的夜間戰鬥感興趣,是和雷達有關係。現在的戰鬥機和二戰時期時期的戰鬥機的最大不同就是具備夜間作戰能力,而讓戰鬥機具備這個能力的是雷達。二戰時期有雷達,但用在戰鬥機上的並不多,同時,二戰時期的雷達效能也不先進,雷達用在戰鬥機上正是從二戰開始的,而真正走向成熟卻是二戰以後的事情了。那麼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又是如何進行夜間戰鬥的呢?下面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要從實戰角度解答這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理解當時的情況。二戰時期的夜間戰鬥機戰鬥機會很少,原因就是缺少支援夜間作戰的技術,這是一個前提。二戰時期只所以成為雷達用於戰鬥機空中作戰的發展期,是轟炸機給帶動起來的。轟炸機有Navigator,而且轟炸機都是有固定的轟炸目標,利用無線電導航儀,或者是羅盤解算就能夠飛到目標上空並返回,而且地面燈光也是一個很好的導航參照物。為了能夠攔截轟炸機的轟炸,戰鬥機開始探索夜間如何打轟炸機,其中雷達上機就是二戰後期的一個摸索的結果。戰鬥機夜間作戰有幾個階段,我們說說這個問題。夜間戰鬥機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以專門的夜間戰鬥機模式出現的,導航為人眼導航,也就是全靠飛行員瞪大眼睛去發現目標。因此,夜間戰鬥機通常都是兩個人以上,並且戰鬥的效能要求主要追求留空時間長,火力持續效能好,火力要猛,對於航速、機動能力要求不高,這個傳統被繼承下來。二戰時期有了雷達,但主要是地面雷達站,同時探照燈成為主要的探測空中轟炸機的裝置,因此,二戰時期的夜間防空和夜間空中作戰都是由地面雷達引導+探照燈+高炮,或者是+戰鬥機這樣的做戰模式。

    地面雷達透過搜尋探測,找到來襲目標大概的位置,當然的地面雷達很落後,只能提供目標資訊,而且是人工作業解算分析,效率低,精準度差,不能提供詳細資訊,只能是大概的目標方位,並且訊號雜波也大,出現虛警的情況很多。地面雷達發現目標後,透過無線電把戰鬥機引導到目標空域,也就到位了,因為地面雷達無法區別誰是誰,剩下的就交給戰鬥機了。此時夜間戰鬥機就開始肉眼導航模式,看誰眼睛尖了。如果來襲轟炸機地區有己方探照燈部隊,就引導探照燈照射來襲轟炸機,己方戰鬥機衝上去把轟炸機打下來。但這種方式受限很大,當時的雷達探測距離近,無法滿足需要,於是就探索戰鬥機獨立空戰能力,想了很多方法,把探照燈安裝到飛機上,發射照明彈等等,但都不理想,於是雷達開始被安裝到了戰鬥機上。說明一下,二戰時期的夜間戰鬥機還是以專用夜戰形式存在的,夜間戰鬥機都是雙發的大型戰鬥機,乘員最少兩人以上,有專門的雷達操控員。二戰時期最著名的夜間戰鬥機是納粹德國的He.219“夜梟”夜間戰鬥機,也是世界第一款安裝彈射座椅的夜間專用戰鬥機。而攜帶有雷達的夜間戰鬥機是納粹德國Bf110F-4夜間戰鬥機,1941年8月被研製出來,戰場上的優秀使用表現受到了各國的關注。此款機型中的改進版本Bf110G-4G4無疑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夜間戰鬥機,配置了多種雷達,從1943年2月投入生產直到戰爭結束共建造了2191架。

    二戰時期日本的愛知 S1A “電光” 夜間戰鬥機,這是日本海軍二戰期間研製的唯一的一款夜間戰鬥機,設計理念很先進,內藏式的雷達天線,紅外感應器,雷達波束測向器(相當於今天的雷達告警器)等。不過時間太晚,1945年6月原型機才搞出來,沒來得及試飛,美軍就把工廠給炸了。其實二戰時期日本陸軍有夜間戰鬥機Ki-145夜間戰鬥機,不過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和海軍有仇,相互拆臺。P-61黑寡婦夜間戰鬥機,這是二戰時期美國研製的夜間戰鬥機,也是美軍第一個夜間戰鬥機,個頭有中型轟炸機那麼大,四名乘員,內藏式機頭雷達,黑寡婦是二戰時期一款不錯的夜間戰鬥機。英國的DH98“蚊”式夜間戰鬥機/轟炸機,這是一架全木質的戰鬥機,從1939年~1945年時間內,當時的雙方戰鬥機行列中用途最廣泛的戰鬥力。

    透過上述能夠看出來,二戰時期有雷達的戰鬥機數量並不多,機型也不多,而且都是專用型,採用雙方佈局,兩人以上的乘員。除了這些有雷達的夜間戰鬥機,其它的都是地面雷達引導,探照燈、夜光彈,肉眼搜尋的夜間模式,不過非夜間戰鬥機夜間作戰的經歷並不多。而專業的夜間戰鬥機也多是以打擊轟炸機為主。雷達真正走向成熟是二戰結束以後逐步發展起來的。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路。

  • 3 # 薺菜糰子

    瞄準?和晝間戰鬥機一樣,都是透過瞄準具用眼睛瞄準唄!不過夜間不總是月朗星稀,也有天氣晦暗視線不良的時候,此時難的首先不是瞄準,而是找到目標。所以二戰夜間戰鬥機使用探照燈和雷達來搜尋目標並輔助瞄準。首先依賴地面雷達或防空警戒哨、聽音器,提供大致的目標方位,把戰鬥機引導到目標空域,然後戰鬥機就要靠自己了。圖一是圖賓燈,用來照射目標,但這東西就好像夜間打著手電找人,很可能你沒看見別人,別人倒先看見你了。所以雷達發明以後取代探照燈成為夜間攔截作戰的主力裝備。圖二圖三機首的天線就是當時的雷達。圖四圖五是德國FUG200雷達的天線和顯示器。可以看出,當時的雷達大多並不能像現代機載雷達一樣左右擺動或俯仰掃描。只能探測前方狹窄角度內的目標。如果要搜尋得靠飛機轉向來掃描。但相對於探照燈或目視搜尋,這在當時已經是了不得的科技了。雷達發現目標後,也只是在小小示波器螢幕上顯示出一個小波峰,表示正前方某距離內有飛機。然後飛行員要努力判斷目標航向並保持追蹤,努力接近到目視距離內識別敵我並開火。還有部分戰鬥機雷達探照燈並用,用雷達發現目標後再開啟探照燈照射,就可以避免過早被敵人發現。

  • 4 # 血色黃昏的黃昏

    夜間戰鬥機(又稱全天候戰鬥機或全天候截擊機)指專門在夜間執行戰鬥任務的飛機。

    在雷達技術成熟前,夜間戰鬥機主要依靠肉眼、探照燈、照明彈三者結合來消滅敵方飛機。第一架夜間戰鬥機是英國於1915年改裝的BE2c,它用來攔截和摧毀德國飛艇。BE2c上裝備的劉易斯機槍能發射特殊的“白金漢燃燒彈”。BE2c夜間戰鬥機主要是盡力摧毀那些在夜間潛伏在英國夜空上的德國齊柏林飛艇。

    大蕭條期間,由於用在發展夜間戰鬥機的資金很少,因此,直到二戰爆發前夜間戰鬥技術沒有什麼進步。在雷達廣泛運用前,人們一直使用無源聲波定位技術來偵察敵機位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1939年9月1日二戰爆發時,英國空軍在當時來說已經相當先進了,並且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可操作的機載攔截雷達Mark IV(或AI Mk)。AI Mk能利用拋物線形移動天線搜尋目標並精確跟蹤目標。最初這種機載攔截裝置太笨重,透過不斷改進完善,到1941年年底該技術才逐漸成熟。1941年11月,原版“Mk VII”開始裝備在Bristol Beaufighter(英俊戰士轟炸機)上。這種機載攔截雷達能夠使皇家空軍在夜間發現德國飛機。

    在這方面,德國的機載攔截雷達工作落後於英國約兩年。1940年7月,德國空軍將軍約瑟夫·卡姆休伯(Josef Kammhuber)建立了名為Kammhuber系統的防禦網絡。該系統由一系列配備雷達和探照燈的控制部門以及夜間戰鬥機組成。每個部門利用地面雷達將戰鬥機引導到視覺可見範圍內或自己的雷達範圍內,然後利用探照燈照亮並消滅敵機。

    Kammhuber系統線路的第一個版本由一系列雷達站組成,覆蓋範圍相互重疊,從丹麥到法國中部深達三層,每層覆蓋約32公里長(南北)和20公里寬(東西向)的區域。每個控制中心稱為“Himmelbett”(四柱床)區域,該區域由射程約100公里的Freya雷達指引的“主探照燈”以及遍佈該單元的許多手動導向探照燈組成。

    一旦飛往德國或法國的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越過警戒線,這時Freya雷達操作員指示主探照燈照亮飛機,其他手動控制的探照燈也將照亮。此時,德國空軍的夜間戰鬥機起飛攔截那些被照亮的英國轟炸機。

    1940年9月,澳洲的發明家西德尼·科頓(Sidney Cotton)提出了為夜間戰鬥機裝備空中探照燈的想法,他將其稱為“空中目標照明”(ATI),後來稱為“Turbinlite”(渦輪燈),如“道格拉斯A-20浩劫”夜間戰鬥機就裝有這種探照燈。

    Turbinlite探照燈由重型鉛酸電池提供光源,道格拉斯A-20浩劫由地面雷達以及自己攜帶的雷達引導到敵機,然後探照燈照亮敵機並將其擊落。

    二戰期間,各國空軍不斷訓練自己飛行員夜間作戰的能力。日本海軍長期以來一直在篩選視力最好的新兵,為日軍提供具有出色夜視能力的飛行員。

    1942年7月,美國陸軍航空兵(USAAF或AAF)在奧蘭多AAF應用戰術學院戰鬥機指揮學校開始夜間訓練。培訓分為兩個階段;夜間飛行和夜間戰鬥。內容包括儀器,機載雷達,夜間導航,氣象學,飛機識別,探照燈協調和地面控制雷達協調等。夜間戰鬥機機組人員必須在模擬教練機上訓練90個小時。

    另外,美軍還採用排氣火焰模式識別法目標飛機。據一份《火焰模式識別技術訓練》報告稱,德國飛機的火焰抑制器從來沒有將飛機尾氣熄滅過,美軍飛行員以此來識別德軍飛機。

    還有就是,美軍夜間戰鬥機飛行員按照R/O的指示飛行到可視距離內,通常是750英尺(228.6米)或更近範圍內。如果飛行員不能憑視覺觀察到目標,那麼就盲目地開炮,誘使敵機開火從而讓對方暴露。這種做法固然有風險,但有時候卻證明很有效。

    美國陸軍航空兵針對夜間飛行作戰總結了以下經驗:

    避免強光照射;

    保持擋風玻璃一塵不染,不刮花;

    關閉座艙燈;

    從地面起飛就開始使用氧氣(戰鬥經驗表明,連續使用氧氣的話,在16000英尺(4876.8米)處飛行員的夜視能力增加40%)。

    二戰結束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今,先進的戰鬥機上已經安裝了平視顯示器(HUD)。這種現代化的飛行輔助儀器,使飛行員不需要低頭檢視儀表就能清晰的掌握所需要的飛行資料。

    更高階的還有增強型飛行視覺系統(EFVS),該機載系統能為飛行員提供比無人視覺更好的影象。也就是說,可以將真實世界的可檢視像疊加到合成器上。

  • 5 # 戰情解碼

    二戰結束後,隨著雷達技術和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戰鬥機開始向全天候戰機方向發展。目前世界上的戰鬥機都是全天候的多用途戰機,而在雷達技術成熟之前,戰鬥機是分為白天型和夜間型的。夜間型戰鬥機的主要任務是攔截敵方的飛機,主要是攔截轟炸機。夜間型戰鬥機最早出現於一戰期間的英國,被用於攔截德軍夜間出動的飛艇。在二戰期間,夜間型戰鬥機的發展達到頂峰,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夜間型戰鬥機。那麼在漆黑的夜晚,這些夜間型戰鬥機是如何發現目標並進行作戰的呢?

    (夜間型戰鬥機是專門攔截夜間出的的敵機)

    實際上,二戰期間的夜間型戰鬥機與白天型戰鬥機存在很大的不同。在作戰時主要採取的是地面雷達粗略引導,戰機在探照燈、照明彈的輔助下,依靠目視或機載簡易雷達搜尋敵機進行戰鬥。由於二戰期間的雷達技術並不成熟,機載雷達的探測距離近,準確度低,所以絕大多數的夜間戰鬥機還是依靠目視來搜尋敵機。可以說要想發現敵機,那就要靠誰家的飛行員肉眼更尖了。

    (二戰期間雷達和探照燈是夜晚主要的探測方式之一)

    同時,二戰期間的夜戰戰鬥機與白天型戰機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白天型戰機講求速度和機動能力,而夜間型戰鬥機更講求火力和續航力,以便可以長時間在天上飛行,一旦發現敵方轟炸機就以強大的火力擊落它們。因此,夜間型戰鬥機更多的是雙發的大型戰鬥機。如德國的Bf-100G-4、美國的P-61和英國的DH-98蚊式夜間戰鬥機。

    (德國Bf-100G-4夜間戰鬥機)

    (美國P-61夜間戰鬥機)

    (英國DH-98蚊式夜間戰鬥機)

    此外,由於早期的雷達效能不佳,在實戰中只能探測敵方轟炸機的大概位置。然後,引導己方的夜間戰鬥機前去攔截。如果是在己方有探照燈或照明彈的區域,夜間戰鬥機的飛行員目視搜尋到敵機的機率還是較大的。但如果沒有探照燈和照明彈的話,那可真就是兩眼一抹黑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國都在絞盡腦汁想辦法。這也催生了將探照燈和雷達搬到飛機上的想法。為此,英國發明瞭名為圖賓燈的機載探照燈,並將其安裝在A-20“浩劫”攻擊機上作為空中探照燈。這種飛機用彈艙安裝探照燈電池,發現德軍飛機後用機載探照燈照射,引導其他戰鬥機進行攻擊。同時,給戰機安裝機載雷達也逐漸成為主流,催生了機載雷達技術的發展。

    (英國發明的圖賓燈型機載探照燈)

    (二戰時期機載雷達開始成為主流)

    總體來看,受限於雷達技術和電子技術的不成熟,二戰期間的夜間型戰鬥機主要還是利用地面雷達引導,地面探照燈和照明彈輔助,依靠飛行員的目視發現敵機。儘管當時部分戰機安裝了機載雷達,但由於雷達效能的不足,更多的還是依靠飛行員的雙眼進行夜間作戰。不過,這也催生了戰機機載雷達的發展,直接影響了二戰後現代化戰機機載雷達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板病怎麼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