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於無聲處

    二戰的法國確實是一戰即潰,僅僅抵抗了38天就投降了。根本原因在於一戰給法華人創傷太大太大了,法華人不想、也沒有勇氣再這麼慘烈地流血了。1

    筆者曾到法國旅遊,去參觀過位於巴黎五區聖雅克路的路易勒格朗中學,那裡一座座教室的外牆上密密麻麻刻滿了人名,我感到費解,一問才知道,那些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的這所學校師生的名字………

    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幾乎都是在法國境內打的,有132.5萬法國軍人死亡或失蹤,20萬平民喪生於戰火,300萬人傷殘,其中100萬人完全殘廢,要知道當時整個法國也不過4000萬人口。

    更嚴重的是,法華人死去的大多是年輕力壯的青年,失去這部分人,對人口、經濟、社會產生極大負面影響。

    損失人口中教師、高中和大學學生、工程師等社會精英佔相當比例。

    在這次戰爭中,法國整整損失了一代人。

    4000萬人死傷近450萬,這個比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各交戰國中是最高的。

    2

    但是,這還不是法蘭西人口損失的全部意義,我們不妨仔細分析一下:300萬人受傷,其中75萬成了殘疾人,12.5萬人被截肢。這個數字對4000萬總人口來說也極為驚人。

    還是強調這樣一句:作為青壯勞力和潛在人口增殖者的年輕人損失慘重。

    按法國學者喬治·杜波的研究,20到45歲(以1914年的年齡計算)的法國男子當中,10人當中有“兩個陣亡,一個成了贍養的物件,三個需要一定時期的恢復”。

    事實上,法國社會的各階層都受到了打擊,農民和自由職業者受損嚴重,知識分子的損失則尤為嚴重:入伍的中學教師有一半在戰爭中陣亡,巴黎高師和綜合工科學校的畢業生死亡率也很高。

    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馬奇諾防線,法華人試圖躲在鋼筋水泥的堡壘裡就可以保衛和平。其實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華人對才過去20年的一戰記憶猶新,戰鬥意志一開始就不高。

    3

    1940年,法國本土是打不下去了,陸軍主力和英國遠征軍一起在佛蘭德斯地區被包圍,後備部隊則根本沒有一戰時的戰鬥熱情,以至於丘吉爾連夜飛到法國用法語問甘末林:什麼地方還有法國士兵?甘末林的回答是:沒有。

    當時的情況就是得靠人命去擋,不組織部隊填到馬恩河,巴黎是守不住的。1914年法華人就是靠著巨大傷亡的白刃戰守住了馬恩河,但1940年,法華人不想為國家再流一遍血了…

    那麼希望何在?為什麼要人民繼續流血?因此貝當投降了。當時法國上下的氛圍和民眾心態,其實已經不允許法國政府繼續打下去了。

  • 2 # 紅雨說歷史

    1939年,德國佔領波蘭,企圖稱霸世界的法西斯希特勒立即制定了“黃色方案”,加緊了推進進攻西歐的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的方略。他在公開的場合高唱和平,讓剛剛完成侵略的軍隊得到休整,麻痺英法,使得英法放鬆警惕。英法一直害怕打仗,他們仗著法德邊境全長數百公里的強大馬其諾防線,幻想著德國入侵波蘭完畢以後,會入侵蘇聯這個剛剛崛起就很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1940年5月,養精蓄銳的德國大舉進攻西歐,主力繞過馬其諾防線,兵分兩路,先後攻佔了法國北部的鄰國荷蘭,比利時。接著他們從法國中部突破,攔腰將法國分成南北兩部分,北部的法國軍隊和前來支援的英軍陷入包圍之中,英法聯軍40萬人被迫推到敦刻爾克地區,有波濤洶湧的大海,後有如狼似虎的追兵,法,英法聯軍狼狽不堪。

    5月27日到6月4日,英法動用了軍軍艦甚至木船等800多艘船艦冒著狂轟濫炸的德國飛機,經過九個晝夜的苦戰,把30萬軍隊撤到了英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後來德國由北向南向法國發動了總攻。一百多萬的法軍潰不成軍。民族危亡,失魂落魄的法國政府卻投降了。6月22日,法國貝當政府簽署了投降書,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擁有300多萬大軍,號稱歐洲頭號陸軍強國的法國由於統治集團的軟弱無能,40多天淪亡。

  • 3 # WarOH協虎

    “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推行綏靖政策,貪婪地享受和平的生活後又被“閃電伯爵”物色上最終一戰即潰。

    二戰前的法國在歐洲其實是一個相對有實力的國家,因為一戰的損失,工農業受到破壞,法國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重視重工業的發展。後期有效恢復國民經濟,無論從經濟方面還是工業和其他領域的發展,同時也提高軍事實力了,甚至那會還號稱是“歐洲第一陸軍強國”。

    法國在此軍事實力下還迅速戰敗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方面是忽視了德國的迅速發展,德國在一戰後總結經驗加強軍事實力,也在英法的綏靖政策推行的同時積累了大量的軍備和為戰爭準備的財富,戰將們更在希特勒的鼓動下戰鬥力高漲。二戰期間,當英、法的軍人們還在高談闊論的時候,德國“裝甲怪傑”的古德里安已經開始對裝甲作戰進行了深入研究。另有進軍神速的“沙漠之狐”的隆美爾。三大名將之中的“閃電伯爵”曼施坦因,又精通“閃電戰”,真正讓他揚名天下的也是因為在德法戰爭中把“閃電戰”發揮到極致,德軍六週內擊潰英法盟軍,侵佔荷蘭、比利時,征服了號稱“Continental第一軍事強國”的法國。

    法國戰後短暫的繁榮,讓他們忽視了戰後的德國迅速發展,就連對德國的侵略也是一種消極牴觸的心理。連德國使用“閃電戰”進擊波蘭,他們也沒有分析戰況汲取經驗。

    另一方面,法國的軍事戰略思想還是比較保守,讓他們放鬆警惕。在政治上放縱法西斯主義推行“綏靖政策”,即是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法國盲目的安全感,貪婪地享受和平的生活,放鬆了對敵人的警惕。法國仍然使用一戰那會的戰略指導思想,用堡壘陣地和步兵火器相結合。所以才有了後期的“馬奇諾防線”,甚至把全部主要兵力放在馬奇諾防線上,過於依賴馬奇諾防線。這時的德國戰爭裝備早已配置坦克,古德里安也提出“在狹窄正面上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實施高速突貫”的理論,並且他還用汽車代替坦克積極演練裝甲叢集戰術。德國戰略理念比較領先,訓練士兵有道,這也是法國慘敗的原因之一。

    在1929年的經濟危機無疑也給法國重重的一擊,令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下崗職工增加,致使工業生產下降,綜合國力倒退,沒有充足的經濟支撐也是第三個原因。

    但是法國過分依賴馬奇諾防線,盲目地嚮往和平生活,絲毫不提高戰爭的警惕性。馬奇諾防線佔用了大量軍費,更嚴重影響了坦克等裝甲機動兵團的建設。這種虛假的安全感,也忽視了對士兵的訓練,法軍總覺得進攻者必然會在這個馬奇諾防線上撞得頭破血流。

    德國的“閃電伯爵”的曼施坦因卻給他們來了一個震驚各界驚喜,德軍表面進攻比利時,卻是暗中派真正的主力——裝甲部隊穿過防禦鬆懈的阿登山區,進入盟軍的後方,形成包圍圈,切斷比利時的盟軍補給和通訊,史稱“黃色行動”。差不多一個月後,又從馬奇諾防線的左右兩邊進攻,奪取了不少的土地,兩次把法國的馬奇諾防線變成無用的鋼筋混凝土,法國在二戰中不足一個月就潰散了。

    綜上所述,法國的迅速潰敗就有以上原因。

    參考資料

    《中國學術界關於 1940 年法國敗降原因研究綜述》趙文亮 彭訓厚

  • 4 # Ranger遊騎兵前哨

    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高盧雄雞,卻在德國閃電戰中顯的那麼弱小。

    在西歐作戰中,在法國的英法聯軍和德國軍力之比是這樣的:英法聯軍147個師,3700輛坦克,3800架作戰飛機,14500門火炮;德軍有141個師,2445輛坦克,3100架飛機,還有7558門火炮。從陸軍作戰師來講,英法聯軍有優勢,但並不大。然而,如果加進了進攻與防禦的兵力比,法軍的優勢就大了,不是多6個師的問題了。因為按照作戰理論,如果是進攻一方的話,必須兵力要大於防禦方三倍,就是3∶1的比例,你是防禦,我進攻,你一個人要頂我三個人,這樣一算,那英法聯軍的優勢就更大了,理論上可以頂德軍幾百個師。分析出以下原因:

    1,是軍隊的質量太差。法國雖然有300萬軍隊,但大多是平民組成的新兵,不僅缺乏訓練,連最基本的武器都裝備不齊。

    再看德國,不僅人強馬壯,而且在大力發展軍工產業後,裝備的武器都是世界最先進的,標配齊全威力大,打法國不費吹灰之力。

    2,準備不充分。在當時的大多數法華人眼中,並沒有將崛起的德國當回事,他們認為自己不招惹德軍,德軍就不會打過來,幾乎沒有個像樣的防禦計劃。

    那時候他們能指望的,就只有所謂防禦力最強的馬奇諾防線。本想著這個防線上數量眾多的防禦工事能擋住德軍的步伐。

    但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德國打法國是早就謀劃好的戰略計劃,早早就將法國的情況摸了個門清,一統炮火過去,法國很快就崩潰了。

    僅僅用了38天,法國就淪陷在了德國戰車之下。法國政府無奈簽了投降書,法華人民就此遭難,這些德國兵可沒多麼善良。

    即便是戰後,法國也沒敢對德軍之後的行為說些什麼,不少法國少女成了德軍的玩物,還有不少都剩下了法德的混血兒。

    看來意味的自負,不能看清形勢,對於哪個國家來說,都不是件好事

  • 5 # 優己

    法國與德國交戰時間短,但是並不代表法國真的那麼不堪。以德軍對比英法軍隊的戰前戰後的資料來看,當時進攻法國的德軍有300萬人,2800輛坦克,3300多架戰機,7600門火炮;英法聯軍330萬人,5800輛坦克,2200多架戰機,14000門火炮。

    打完仗,盟軍共傷亡350000人,其中陣亡15萬人,1900000人被俘。德意盟軍共傷亡155000人,其中陣亡45000人,受傷110000人。乍看似法華人窩囊不堪一擊。可是對比一下雙方的重武器剩餘,法國方面,坦克僅剩450輛,火炮1300門,戰機450架。所以呢,法軍投降的190萬人實際上是彈盡糧絕的190萬人,他們也是戰鬥到最後一刻的,只是沒有像日本蘇聯那麼瘋狂而已;德軍戰後坦克僅剩600輛,火炮1800門,戰機2200多架。從主要資料來看,德軍損失人不多,但是主要裝備也被打得差不多了,真正讓德軍取勝的重點是空軍,由於空軍的強大徹底壓制了英國法國。這也是敦刻爾克大撤退能夠成功的主因,因為德軍也是被重創的,急需休整補充裝備。

  • 6 # 銳度何老師

    法國不是一戰即潰,而是未戰已潰。

    眾所周知,二戰初期是德國用閃擊戰擊敗了法國。而談起閃擊戰大家往往都把注意力放在他的坦克、裝甲車以及戰術運用這些硬體上面,很多人都忽略了閃擊戰的另一個非常典型特徵:製造恐懼。

    法軍,不是被打敗的,是被嚇敗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士氣、一鼓作氣......這些都是戰爭中的決定性因素,簡單的說就是人心、人性和人的情緒。這是探討戰爭問題必須要重點考慮的,但也是最容易被遺漏的。

    前天我擼聯盟,在下路打ad,對面的打野的下來抓,我沒跑,而是追著他點,最後我倆都死了。然後我告訴輔助:咱們必須搞死他,這樣他就不會再來了。這就是人心,這就是兵法,心理戰。我就是寧可死了,寧可換了,也要讓對面明白,我不是好惹的,然後他就不敢輕易來抓我了。

    不考慮人心,連遊戲你都玩不明白。遊戲中你必須時時刻刻在盤算對方想幹啥,他能幹啥,隊友能幹啥,想幹啥......而沒有這意識,工作你也幹不好。同事的情緒、老闆的心意、客戶的意圖你是必須要考慮的。

    戰爭,亦復如是!

    閃擊戰的精髓並不是消滅多少人,坦克裝甲車的優勢也不是裝甲和火炮,而是發動機。它就是找到突破口,然後整個裝甲集團利用機動優勢向敵人的縱深腹地穿插。把敵方的大批部隊甩到身後。剩下的事就是等敵人自己亂套,再回過頭去吃掉它。

    一戰以後,法國對德國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並在邊境修築了馬奇諾防線。那裡都是巨大的鋼筋水泥工事,有大口徑火炮和機槍陣地。法國在馬奇諾防線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法國上上下下對這個防線是有一定信心的。思維還停留在一戰的狀態,以為能擋住德華人的進攻。

    當時德軍的套路是以C集團在馬奇諾防線正面牽制吸引法軍注意力,以B集團軍攻擊荷蘭,調動英法軍隊。然後以主力A集團軍繞過馬奇諾防線,從阿登山口打進去,向法國內地進攻。

    英法軍隊只盯著了德軍的B、C兩個集團,完全沒料到A集團能從山間小路過來。當他們發現德軍的裝甲部隊繞過了防線,並撲向了自己內地沒有防備的地區,瞬間魔鬼被釋放了出來:恐懼!

    馬奇諾防線的機槍、大炮都是向著德國,工事掩體也都對著德國,可德軍突然已經跑到了他們的身後,身後是敞開的,沒有防禦掩體。一線集團的法軍相當於把最薄弱的部位暴露在德軍面前,處境變得極其危險。

    當這個危險出現的時候,他們害怕了,亂套了,而德軍要的就是這效果。

    德軍繞到馬奇諾防線背後,法華人面臨三個難題,第一就是前線的法軍有被德軍抄後路包圍消滅的可能,第二就是首都巴黎怎麼辦?第三,內地的各路守軍準備不充分,根本不是德軍A集團的對手。

    如果法國有一個希特勒、斯大林式的強硬人物,命令馬奇諾防線的法軍原地堅守,各路軍隊向首都靠攏,死守巴黎,勝負還是未可知。但法華人上上下下都害怕了,從統帥部到一線部隊,全亂套了。這要是把斯大林和朱可夫那些人請來......

    實際上德軍穿過色當防線以後沒打過什麼硬仗,就是一路趕鴨子向海邊推,連抓俘虜的時間都沒有。當德軍回頭殺向巴黎的時候,法華人也就宣佈了城市不設防,而德軍的C集團也順勢殺過了馬奇諾防線。

    德軍穿插到法軍背後,引發他們的恐懼,造成混亂,這不是意外收穫。這是重點!這是閃擊戰還是理論階段就設定好了。這些閃擊戰專家就是算定了這麼打,你必然會恐懼,然後亂套。所以閃擊戰打法國這種感情豐富的國家,簡直是神器。可一旦遇到了有鋼鐵意志的俄羅斯人的時候,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蘇聯人就是原地防禦,消耗你,拖延你,最後把你前期的突襲優勢拼乾淨。

    其實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告訴大家:

    玩遊戲別光研究咋出裝備。

    工作,別隻盯著電腦。

    軍事,也別隻看武器引數。

    那都太初級。

    人心,才是王道!

    要是做啥事你都能上升到考慮別人感受的境界,那你才能成為人才。關注何老師,有好處!

  • 7 # 葉落風無聲

    也不能說法國弱,當時的法國法軍實力仍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只不過他運氣不好,因為當時的德國正處於它整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所謂鋒芒畢露,德國不但是科學文化軍事成指數倍上升,還在心中埋藏著對英法,尤其是法國的憎恨,原因你懂的,一戰還有那戰後榨乾德國的條約,這些都讓當時的德國處於巔峰時期,再加上軍事理念發展的錯誤,讓法軍不怎麼重視裝甲的發展,它只是視裝甲為步兵的支援,而德國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法國的軍事思想完全停留在一戰的陣地戰水平,從他們花費重金修建的馬其諾防線就可以看出來了,他們的思維完全與千年前的華人一樣了,妄圖考這條堅不可摧的防線抵擋住德華人,結果你也知道了,德華人的強項是運動戰,直接從比利時饒了過來,斷了馬奇諾的後勤,然後,就成了戰利品,諷刺的是比利時當時也修建了號稱小馬其諾防線的工事,結果讓德國六架滑翔機,一個連的兵力就給奪走了,可見那個時代的德國軍事思想絕對傲視群雄,外加當時法國的另一邊,弗朗哥的西班牙,又是希特勒的盟友,雖然沒有明地裡的開戰,但是這種天不是地不利人不和,你讓法國怎麼擋得住,所以法國輸了也是很正常的,順便提一句,法國的下面又是義大利,基本就是包圍,所以跑的時候都只能走海路,要不是希特勒太輕敵了讓格林用純空軍消滅英法聯軍最後的那部分,而如果是派陸軍的話,英法聯軍基本不可能跑的掉,那二戰歐洲戰場就基本結束了,哪裡還來的抵抗力量,可惜,天意弄人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們知道,法國在一戰中是戰勝國之一。由於與歐洲另一霸主英國關係交好,而德國又陷入了戰後重整期。因此,戰後的法國,各個領域都進入了高速發展狀態,在當時有“歐洲第一陸軍強國”之稱。

    不過短短二十年後,這個所謂的“陸軍第一”,卻被曾經踩在腳下的德國閃電擊潰,其政府淪為傀儡,國土也盡數淪陷。

    (法國陸軍,圖取其意)

    那麼,明明法國陸軍非常強悍,為什麼卻會在與德軍的作戰中一戰即潰呢?

    實際上,雖然法國戰後進入了高速發展中,但欣欣向榮的景象卻並沒能持續多久。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後,法國大量企業破產,不少銀行也宣告倒閉。經濟的崩潰,隨即就導致了工業生產的癱瘓。一時之間,法國幾年的辛苦發展成果付諸東流,綜合國力反而出現了倒退。

    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德國,卻抓住機會,大力推進軍事發展。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軍將領,開始對裝甲作戰進行研究。德國陸軍在新式作戰理念的衝擊下,全面升級成為了裝甲部隊。而隨後“閃電戰”理論的出現,更是讓德國裝甲部隊如虎添翼。因此,在二戰伊始,德國陸軍便呈現出了所向無敵的勢頭。

    而此時的法國,卻依然沉醉於“歐洲第一陸軍”的空名中。在波蘭遭遇閃電入侵後,法國僅僅是向德國宣戰,卻並沒有採取實際的措施,甚至於他們根本沒有去研究德波軍隊的作戰過程。

    (德國閃電部隊)

    在他們眼中,德國只不過是個囂張的手下敗將,僅僅過了二十年而已,能翻起什麼風浪?而且法國還擁有一條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只要德華人敢攻過來,肯定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說起來,馬克沁機槍配合鐵絲網,確實是一戰中的大殺器。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戰爭早已脫離了以塹壕推進,以血肉衝鋒的單一模式。在德國的裝甲部隊面前,馬奇諾防線的機槍和堡壘,早已經起不到多大的防禦作用了。

    而且,從實際作戰情況來看,德國壓根就沒有去進攻馬奇諾防線。德國陸軍在佔領法國周邊國家後,繞開了馬奇諾防線,直接插入了法國腹地。法軍的防線被德國的裝甲部隊衝得七零八碎,後勤補給也被完全切斷,整個戰場迅速崩盤。

    當然了,法國也並非沒有和德國一戰之力,只不過戰爭違背了人民的意願。

    (貝當舊照)

    在一戰之後,法國因戰爭的影響,國家負債近250億金法郎,財政幾乎無法運轉。而且在一戰中,法國死亡近300萬人,工業和交通都遭到毀滅性打擊。儘管在之後的幾年中,法國呈現出了高速發展的勢頭,但法華人民在戰爭時期的悲痛際遇,卻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痛恨戰爭。

    在當時的法國政府中,但凡是主張和平的政客,通常都會獲得大量的選票。以貝當為首的主和派,一向主張“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因此,儘管德華人在歐洲已經鬧翻了天,法國卻依然只是派人加固馬奇諾防線準備防禦,卻從來不去考慮阻止德國,維持平衡。

    哪怕後來法國國土已經遭到了德華人明目張膽的入侵,法國國內支援主和談判的呼聲,依然居高不下。由於整個國家根本就沒有戰鬥意志,因此法國的潰敗也屬於情理之中。

    綜上所述,法國軍隊之所以在二戰中迅速潰敗,除了軍隊不如德國外,還有戰術理念保守落後,人民缺乏戰爭意願卻又沒有辦法遏制戰爭發生等各種原因。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 9 # 尚武菌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1940年5月,德軍突襲法國,僅六週之後,法國戰敗投降 向號稱歐洲陸軍強國的法國,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呢?

    首先,從軍事上分析,戰略錯誤、思想保守、技術落後是法國 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可以說,法軍當時實行的是消極防禦的軍事戰略。為防備德國入侵,法國煞費苦心構築了鋼筋混凝土的“馬其諾防線”,防線主體長達數百公里,大部分工事是地下工程,每個工事都是一個相互連通、可互為支援的堡壘群,其規模之大、裝備之精良,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

    在很多人看來,馬其諾防線固若金湯,有了它,法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結果事與願違,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從比利時直插法國腹地。這一事件不是偶然的。法軍在很長的一段時期裡,無論是軍事裝備、組織建制,還是日常的訓練都存在著“被動主義”、消極防禦的致命弱點。在軍事思想和軍事技術上,當時的法軍仍然信奉步兵萬能,忽略了機械化部隊的建設。反觀德國,在納粹統治下成為一個軍事獨裁國家,在積極重整軍備,擴軍備戰中尤其注意建設先進的坦克裝甲部隊,因而在實行快速突擊方面優勢明顯。實際上,法軍在戰爭開始時就失去了主動權。 其次,從國內形勢看,當時的法國社會動盪。進入20世紀後,法國政壇實行“輪流坐莊”制,政局一直不穩定。在1930至1940年十年內,法國先後更換了24屆內閣,平均每五個月一屆。走馬燈式上臺的政府、各自不同的執政理念、多變的時局自然給國防戰略和軍隊建設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最後,從經濟上看,法國雖然是“一戰”的戰勝國,但是受戰爭的破壞極大,作為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其經濟水平已降到美、德、英之後的第四位。工廠的機器裝置異常陳舊,工業產品的價格高而質量低,在國際市場上毫無競爭力。經濟不景氣,軍工業的發展和武器製造能力都跟不上歐洲列強的腳步。

    就是這樣的一個法國,在受到德國突襲後很快敗下陣來。6月22日,法國政府代表被迫向德國簽署了投降書,德華人報復性地將受降地點設在“一戰”結束時德國簽署投降書的貢比涅森林中的那節火車車廂上。法國淪亡 。

    更多精彩,盡在我的問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查詢養殖兔廠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