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星一號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不斷髮出光和熱滋養著地球萬物,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生命都離不開太陽能量。簡單來說,太陽源源不斷的能量來自於它核心的核聚變,並且太陽終將有一天會耗盡核聚變的燃料。

    太陽在46億年前誕生於一片星雲之中,星雲的主要成分為氫(約佔75%)和氦(約佔25%)。星雲透過引力坍縮形成了太陽,由於其質量足夠大,核心的溫度和壓力足夠高,於是啟動了核聚變反應,併發出了大量的光和熱。

    具體而言,透過質子-質子鏈反應,四個氫原子聚變成一個氦原子,同時虧損掉一小部分質量。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這一小部分質量可以轉化為巨大的能量,使得太陽中心的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據估計,在太陽核心中,每秒大約有6億噸的氫原子發生核聚變,在此過程中虧損了426萬噸的質量,並釋放出了大約3.85×10^26 J的能量。相比之下,全人類一年消耗的總能量大約為2×10^20 J,還不足太陽在百萬分之一秒內釋放出的能量。因此,太陽透過核聚變反應釋放出的能量相當巨大,這也是為什麼人類製造的氫彈具有如此強大的破壞力。

    此外,太陽還會透過碳氮氧迴圈把氫聚變成氦。由於太陽的質量較小,該過程產生的能量只佔太陽總能量的0.8%。不過,這個比例可能會隨著太陽的老去而逐漸增大。

    由於太陽所含的氫原子數量有限,大約在50億年後,太陽將耗盡氫原子。然後核心發生坍縮,啟動了氦核聚變,不久後將膨脹成紅巨星。最終外層被剝離,中心則坍縮成白矮星,不再進行核聚變。

  • 2 # 木木西里

    肯定回答:1、太陽能量會被耗盡;2、太陽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太陽是太陽系的主星,唯一恆星,時刻發生著核聚變反應,給地球帶來了光和熱,才孕育出今天的生命,地球今天的生機勃勃,太陽實在是居功至偉,功不可沒。

    太陽會不會能量耗盡?

    太陽是有著生命週期的,其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大約為45.7億歲。

    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能量就會耗盡,化身紅巨星,最後化身白矮星,最後冷卻。因為太陽在恆星家族來說屬於小個子,不能夠化身超新星,也沒有機會演化成為黑洞。

    它的能量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太陽是恆星質量和體積巨大,太陽質量佔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大約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所以感覺太陽總也燒不完的樣子。

    太陽能量來自於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但是終究有耗盡的那一天。

    簡單回答,祝好!

  • 3 # 地理愛好者

    肯定回答:1、太陽能量會被耗盡;2、太陽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太陽是太陽系的主星,唯一恆星,時刻發生著核聚變反應,給地球帶來了光和熱,才孕育出今天的生命,地球今天的生機勃勃,太陽實在是居功至偉,功不可沒。

    太陽會不會能量耗盡?

    太陽是有著生命週期的,其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大約為45.7億歲。

    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能量就會耗盡,化身紅巨星,最後化身白矮星,最後冷卻。因為太陽在恆星家族來說屬於小個子,不能夠化身超新星,也沒有機會演化成為黑洞。

    它的能量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太陽是恆星質量和體積巨大,太陽質量佔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大約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所以感覺太陽總也燒不完的樣子。

    太陽能量來自於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但是終究有耗盡的那一天。

    簡單回答,祝好!

  • 4 # 一點科技工作室

    1、燃燒說。

    我們都知道煤炭燃燒產生熱量,所以有人就認為,太陽是靠類似煤炭這樣的物質燃燒釋放能量。然而,儘管煤炭燃燒會產生熱量,但是燃燒過後煤炭質量會相應減少,如果太陽真的靠這個維持能源輻射,那太陽的質量得比現在大得多。所以,這個假說一點也不靠譜。

    2、流星說。

    兩個物體之間相互撞擊,必定有能量溢位,只不過是溢位能量的大小罷了。所以有人猜測,在太陽周邊存在很多流星,數不勝數的流星圍繞太陽撞擊,流星撞擊產生熱量輻射。這麼多的流星撞擊太陽,造成太陽發光發熱。按照這個假設,流星的數量那得多嚇人!所以這個說法更加不靠譜!

    3、核燃燒說。

    來到近代,科學技術的大發展,人類在科學理論上和探測技術的大躍進,特別是微觀粒子能量體系知識的建立,使人們知道了核能源的存在。由此,科學家認為,太陽之所以能夠發光發熱、而且持續這麼長時間,內部肯定存在核燃料的物質。現在普遍認同的是,太陽內部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產生核聚變反應,每4個氫原子核結合成一個氦原子核。 在這個核聚變過程中,太陽要損耗一些質量而釋放出大量的能。使太陽發光的就是這種能量。

  • 5 # 寶樹白石

    每一個物質都有一個狀態,比如將月球,它是一個表面石頭的球體,再表面就是灰塵。

    石頭在這個狀態下表現為固體。

    地球也是這樣,表面是岩石和泥土,因為有水還有生物雲彩等。

    但是地球的內部就不是這樣,而是幾千度的高溫,岩石在這樣情況下變成液體,也就是熔岩,我們看到熔岩透過地球石頭縫隙跑出來形成火山爆發。

    那麼地球的熔岩會不會冷卻了,億萬年來沒有冷卻,還是哪個樣子。

    地球在宇宙大爆炸時是一個火球,炸到這個位置後被太陽俘獲,而圍繞著太陽轉。

    極冷的太空透過熔岩傳遞過來,注意是透過熔岩傳遞的,我們知道能量只能透過物質傳遞,而不能透過虛空傳遞。

    冷也是一種能量。

    至因為這個傳遞使地球表面固化,成為岩石。

    那麼能不能使整個地球成為一個岩石星球呢?

    太空冷能量跟地球接受冷的面積成正比,冷能量透過岩石向裡傳遞,地球岩漿的熱能量也透過岩石向地球外面傳遞,在一個極限上兩力均衡,這個均衡又隔絕了互相的傳遞,就形成了今天這種狀態。

    我們生活在地球被冷能量冷卻的岩石上,當然透過億萬年的風化,岩石熱漲冷縮成為微小的顆粒也就是泥土,我們生活在泥土上。

    這種狀態在太空冷條件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永遠是這樣。

    太陽也是物質的一種狀態,內部運動速度極快,高溫。

    太陽也遇到了地球一樣的情況,它面對的是太空極冷的環境,太陽內部的物質向外輻射,也只能透過物質來傳遞,冷熱就在太陽表面交鋒,也達到了均衡,也就是今天這個樣子。

    冷能量和太陽的熱能量均衡體現在太陽表面,太陽表面激烈的運動形成了太陽風暴。

    太陽所面臨的冷能量單位面積和地球面臨的一樣,而太陽本身的熱能量單位面積比地球大,也就是說,每一單位毫米都是地球的N倍。所以太陽表面不能夠形成固體,而只能是翻江倒海的高溫風暴。冷能量不變,太陽永遠不會改變,也就是說太陽永遠是這樣。

    太陽熱的產生是一種形態,也是太陽的性質。它會不會耗盡了,至因為我們今天能夠看到太陽,就證明物質的永恆,如果一個物質會毀滅,那早就毀滅了,而不會輪到我們看到太陽的這天。

    能量的消耗和能量的補充,那太陽的能量哪裡來?我們晚上看見無數的流星劃破夜空,那麼太陽也一定是這樣。這些流星轉換成能量,而能量又在另一種狀態下轉變成物質,來完成能量和物質的迴圈。

    熱是物資的一種狀態,也就是原子核和電子的運動軌道加大,速度加快,在這種情況下能量會增大,如果沒有外界環境的影響,他就是這種狀態不變。當然也一樣,太陽也就不會改變絲毫。

  • 6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太陽能量不會耗盡,但參與釋放能量的反應會趨於持平,也就是說,有地球感覺不到太陽熱量的時候。

    太陽之所以能量不會耗盡,只要太陽存在的那麼它就具有能量,因為能量是物質最基礎的屬性。

    它的能量目前來說,來自它內部的物質激烈整合:據最權威科學資料,太陽的物質有3/4是氫,氫在高溫高壓等條件下容易發生核聚變,輕核物質容易發生核聚變,而重核物質則容易發生核裂變,也就是說,太陽一方面大量的發生輕核物質的核聚變,一旦核聚變成重核物質,就會回頭再核裂變為輕核物質。在核聚變和核裂變進行過程中,向外輻射和拋棄物質進行“減肥”,當把身體質量減少到平衡時候,核聚變就會停止,但核裂變還會繼續進行到下去,不過隨著參與核裂變的物質越來越少,地球會有一天感覺不到太陽的能量。

    但那時太陽的能量會以動能和勢能存在,並繼續發揮太陽和其質量地位相當的能量。

  • 7 # 城南趣事

    太陽能量是會消耗盡的,他的能量來自於核聚變。透過中學學的能量守恆就能知道,他一直不斷的向外輸出能量,自身能量肯定是要減少的。只不過他不會像糖球掉進水裡那樣一點一點兒消耗沒。而是在一個臨界點後發生坍縮之類的變化然後爆炸。

  • 8 # 振光趙

    會的。它的能量來自自然的核聚變。當向外的噴射能量減弱,與太陽引力場失去平衡,所有物質與能量會向內塌陷,形成黑洞。黑洞將周圍的臨近星球吸引進去,連光都不放過。超密度的太陽黑洞,最後爆炸或蒸發,消失與時空之門。

  • 9 # 次維觀世界

    太陽能量是會耗盡的,它的能量來自於內部核聚變釋放的能量,太陽的核聚變是在極端引力場作用下誘發的,等核聚變需要的氫元素耗盡的時候,這個過程大約還需要65億年,到那個時候,太陽將變為紅巨星,並將地球吞噬!由於太陽質量不夠大,所以最後不會塌縮成為黑洞,而是會成為白矮星!那時候,太陽系剩餘倖存的行星將會和太陽一起歸於沉寂!

  • 10 # 艾伯史密斯

    太陽的主要成分是71%的氫和27%的氦,其他元素佔2%(包括鈉、氧、碳、鈣、鐵等等),表面溫度5800K,核心溫度達1500萬度,核心壓力超過3000億大氣壓。

    氫元素和氦元素在這樣的高溫高壓下,會發生聚變反應,其中氕氘氚會聚變為氦-4,氦元素會進一步聚變為氧元素、碳元素等更重的元素,同時發生質量虧損,根據質能方程釋放大量能量。

    目前太陽總質量為1.989×10^27噸,每秒因質能轉化虧損的質量為400萬噸;每年損失質量1.26×10^14噸,約合太陽總質量的600萬億分之一。

    按照這個消耗速度,太陽要花上數萬億年才能消耗掉所有質量,但實際上太陽的壽命還有約50億年的時間。

    那是因為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到鐵元素就終止了,氫元素和氦元素等輕元素消耗殆盡後,就是太陽的末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最美的景色是如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