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中晴雨
-
2 # 家在蘇州河畔
我認為不好,字面上理解,把人問至愛比作糞土首先是不嚴肅吧,再則,連金錢都是糞土了,那在這世上還追求什麼呢。務實地說這個世界上做什麼事可以離開金錢。功成名就的終結目標是什麼?還不是佔有社會財富的多少嘛。不還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嘛!總不至於用道德來衡量的。
-
3 # 快樂D老年
我認為這樣的心態很不好,主要是因為這種心態它不能準確理解生活,因此,是不適合“過日子”的。
普通百姓,過日子之所以辛苦,不是因為勞動的辛苦,更多的是因為錢不容易掙。對於沒有錢的人來說,錢很貴重,說“錢就是大爺!”一點都不過份的,經常是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目的還不是為了省幾個錢!現在條件相比過去已經好多了,可是,人們依然習慣“粗茶淡飯”,反對鋪張,對於那些不愛惜錢的人,基本都沒有好感的,認為他們為人處世不靠譜,不實際。
即使是富裕人家,也是講究用錢有度的,沒有誰能預料到將來會有哪些變故,“有時須防急時無”,都喜歡“積蓄”,都喜歡“儲備”,仍然是反對浪費的。
所以,我認為“視金錢如糞土”的心態,其實是不懂生活,不理解生活,沒有深入生活,不知道生活的甘苦,對於“過日子”的人來說,它簡直就是災難。
當然,我們有的時候用錢也會很“大方”,但是,那是有限度的,有時候也是必要的,並不是把錢不當錢,這與“視金錢如糞土”是兩碼事,混淆不得的。
社會上許多的“富二代”“官二代”遭到人們普遍的反感,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不重視錢,那錢不當錢,脫離了真實的生活。
“視金錢如糞土”的心態,更多的是體現出一股“傲氣”,一種氣慨,真要是能夠把自己的日子過好,還是需要實實在在的做人與努力的。
-
4 # 叢輝
很難達到這個境界,生活很現實,金錢並不可惡,也不髒,只是如果擁有,如何讓他們產生價值。
今天聽林林姐講一位朋友的可憐境遇,這個人原來在一家著名媒體工作,非正式編制,但攝影,編輯還很在行,後來被媒體解聘,四處打工,沒有辦醫保和社保。
一次偶爾崴了腳,為了省錢沒有去醫院,找了江湖醫生,結果腳壞死,現在只能坐輪椅,困難的想自殺。
聽到他的故事,我們都難過,就是因為沒有錢,所以才會如此境遇。
但是回過頭來仔細想想,他是有責任的,在好的時候為什麼不辦社保,醫保呢,哪怕省吃儉用攢些錢。
我妹妹下崗後沒交社保,我給她交的,結果多虧當時補交了,現在補交都補不上,起碼她退休有份固定收入,所以沒有遠慮必有近憂。
金錢永遠不是糞土。
-
5 # 一杯茶1967
視金錢如糞土的心態,究竟好不好?
我看得分人,達官顯貴們視金錢如糞土,世上就會少了貪官汙吏,顯貴們如果不愛惜錢財,視金錢如糞土。就會達者兼濟天下,使社會更公平,清朗。這豈不是一件好事。
普通老百姓辛苦錢,就不要視金錢如糞土了,而應倍加珍惜。如果恣意揮霍,結果債臺高築,貧困交加,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老百姓的錢只能日積月累,好錢用在刀刃上。
-
6 # 歷史檔案館
別信。
這些話都是沒有吃過苦,沒受過累的人說出來的。
對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公主們,富二代們,官二代們,還有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們。
他們對金錢從來都不是問題,從來不會為錢發愁。他們的心裡跟本就沒有金錢意識,更不會去想錢的事。
這觀點在他們身上是成立的。
自古: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巧婦無錢無米炊。可見錢在他們身上,是多麼重要。
現在時代高速發展,各種壓力各種支出,直逼你眼前。有錢不是萬能,沒錢是萬萬不能。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華人素來喜歡說視金錢如糞土,但又無法掩飾對糞土的需求與追逐。於是我們就只好嘴上說不要,暗地裡卻無比嚮往。
過去近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浪潮實現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動聽的口號,而這少部分人或光明正大或偷偷摸摸或強取豪奪,都義無反顧踏入這個掏糞時代。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人類對金錢的渴望一旦被釋放,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西方是如此,我們也不例外。短短三十幾年,我們從吃不飽穿不暖到了奢侈品消費獨步天下。舉世驚歎。這是對被壓抑的人性的解放。
可是歷史也告訴我們,但凡變化太快,摧毀與創造被壓縮性地在短時間內被迅速展開,不管時代積累下的經驗再豐富,這種舊秩序的消解與新秩序的構建都會讓人產生迷失。
於是幾千年來固有的道德觀念,和我們爆炸性的時代變化,在我們的思維裡不斷交鋒,讓我們時以為自己糞坑裡爬摸打滾,覺得失去了精神的貞操;時改變我們對金錢觀念,讓我們覺得金錢就是一切。
在這時間段裡,圍繞對金錢的態度,既有許多有趣又耐人尋味的故事,也有許多集結成段子的混沌,也許還會有不少讓未來新新人類覺得不可理喻的東西存在。在這裡,我知道自己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迷途羔羊,但還是想不自量力談談三個讓我覺得不可理喻的大眾狀態。
首先是仇富心態。
在我年紀尚小的時候,有許多富裕起來的人被稱為暴發戶,雖然他們都是順應了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時代。他們或承包工程、以權謀私,或投機倒賣、走私漏稅,當然也有靠著自身才華與能力配合上運氣邁向巔峰。不可否認,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利用了時代交接產生的罅隙成就自我。而每個人的能力際遇不同,這就導致了不是每個人都能掉到糞坑。
於是,當這一批人發家致富之後,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普遍的仇富心態,這些富人成了大眾口誅筆伐的物件。甚至在一些人的心裡,就是這些人對金錢的掠奪,導致了財富的不均,導致了他們的貧困。這種對不公的怨恨,使得金錢都帶有原罪,導致富人成了社會矛盾的發洩出口。
在權力不能被批評的時代,金錢不可避免成為最好的鍋。
其次,我想談的是逼捐。
在唸中學的某段時間裡,我經常看到一些情感強烈卻在邏輯上狗屁不通的文章,其中最難以理解的就有逼捐的。那些寫文章的人,似乎總是站在聖人的角度去審視眾生,特別是有錢的人;然後用賤人的標準去對待自我,從不反思自己為社會做過什麼。
這些文章的一般套路是這樣的——什麼某某人七八十歲冒著風雨撿破爛賺到的錢幾乎全部捐出去給貧困學生,某某公司某某有錢人卻只在天災人禍的時候才捐了多少,並且往往到了文章的最後還要鼓動大家一起要抵制這反對那,似乎人把錢留著自己花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只有給別人花才他媽的高尚。
這和我們某個歷史階段人人都在捨己為人爭先高尚卻不敢談個體尊嚴又有什麼區別?
最後我想談的是“爸爸”成堆。
這些所謂的“馬雲爸爸”、“王健林爸爸”,雖然說是以調侃的口吻出現,但是究竟這裡面有多少的羨慕與嚮往,甚至是埋藏在巨大財富差距下的卑微感,讓人深思後不寒而慄。
而這些所謂的“爸爸”們,在這些附著卑微與無力的聲音中,也終於說出了“我從來沒碰過錢,我對錢沒有興趣”和“一個億小目標”等等笑話,當然這往深一層不過是在迴應他們那些聽話的“兒子”們。
從前我們明裡視金錢如糞土,背地拼命扒糞;現在變成了先有金錢,再視金錢如糞土。從表面上看,我們是進步了,但在深一層次看來,這兩者都是無法正確對待個人財富的表現。也就是即使在這個部分人性被解放時代,我們目前還是不能看清個人追求與自身社會價值的結合點。
當然,在這宏大時代下渺小的個體,想尋找到結合點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了——“沒有過名利,卻談淡泊名利”是矯情;“擁有名利,再談淡泊名利”是虛偽。
於是
我們除了向前
已無路可退
-
7 # 使用者101954271798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普天之下沒有對錢有仇的,掙來的每一分必須是乾淨的,是應得的,如果有人用錢讓你出賣良心,出賣好友,給再多的錢也不要,這樣的錢何止是糞土,對一個正人君子來講,簡直就是殺人的毒藥。
回覆列表
好的好,不好的不好,好的還想好的,不好的也想好的,竟究什麼是好的,好的都是不好的,不好的也都是好的,說來說去都是好的和不好的。誰也沒離開好的和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