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言勸
-
2 # 王南得
豆腐,我們日常餐桌上比較常見的一款美食。它的“適配性”極強,比如,它可以和肉或者素材一起蒸煮炒等,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喜歡這一味道,已經大過於它的營養價值了。
眾所周知,豆腐是以黃豆、青豆、黑豆為主要原料,經後期加工製作而成的食物。有人認為它具有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不過,就算是集聚了很多價值的豆腐,還有人是不能吃太多或者是乾脆不能吃的。
三類人需要注意1、動脈硬化患者
這是因為在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蛋氨酸,這種物質會在酶的作用下發生轉化,形成半胱氨酸,還會對動脈血管壁上的內皮細胞產生諸多不利的損傷,從而容易使得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在動脈壁上堆積,這也是導致動脈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2、腸胃不好
豆腐是由大豆製作而成,在這些豆製品中含有大量的嘌呤成分,而這種物質能促進胃液的分泌,對於一些胃部有潰瘍的人來說,胃液大量分泌則會對潰瘍面造成嚴重的損傷,加重病情的發展。所以,經常吃豆腐就會變得很危險;
3、腎臟方面疾病患者
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質,這些物質被人體攝入之後在體內會進行代謝,從而轉化成含氮化合物,隨後經過腎臟而排出體外;
4、對易腹瀉、腹脹脾虛者,不能多吃豆腐;
5、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應慎食豆腐;6、在服用四環素類藥物時,也不能吃豆腐,因為用豆腐製作的食品中含有較多的鈣,用鹽滷做的石膏中含有較多的鎂,四環素遇到鈣、鎂會發生反應,降低殺菌效果。
每天吃多少豆腐合適呢?豆腐含有多種營養成分,主要包括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鈣、氨基酸等。它的脂肪,有78%是不飽和脂肪酸。豆腐雖然不是肉類,卻具有肉類一樣的效用(飽腹),因而具有“植物肉”的美稱。且,每日吃兩小塊豆腐,就能滿足人一天所需的鈣量。
-
3 # 文史大世界
豆腐這種食物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幾乎天天在吃豆腐。豆腐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1,b2,b3,另外還有鐵和鈣,等微量元素。如果一個人貧血或者是缺鈣的話,多吃一點豆腐,對身體是有非常大的好處。據說豆腐在中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所以說這種食物價格又便宜,營養價值又非常高,可以說是我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這種食物雖然好,但是並不是說所有的人都適合吃。比如說一些脾胃虛弱的人,或者是一些痛風患者,就儘量的不要吃豆腐。
豆腐有很多種做法,在這裡給大家分享幾種我自己經常用的方法。既簡單又能做出美味的豆腐。第一種做法就是素炒豆腐,首先是將一塊豆腐切成小方塊,記得切的時候一定不能太厚,稍微薄一點,這樣炒豆腐才能夠入味。醬油鍋坐到火上,在油半熱的時候就把蔥花放進去,儘量多切一點蔥花,攪拌兩下,就把豆腐倒入鍋裡。記住這個時候不要用鍋鏟子翻豆腐,因為一攪拌豆腐就容易碎了,豆腐一旦碎了,從外觀上非常的不好看,也就沒有食慾了。最好是拿著鍋把,上下翻豆腐。這樣翻3到4下即可,在豆腐上均勻地灑下半勺鹽即可,這個時候入鍋的豆腐基本上在四分鐘就可以出鍋了。這是一種常見的素炒豆腐的方法。既簡單,又好吃。
第二種做法就是涼拌油炸豆腐絲。這道菜的做法比較複雜,但是非常的好吃。首先是把豆腐切成豆腐塊兒,然後將豆腐塊放入油鍋裡開始炸,當豆腐變成金黃色的時候就每次炸政府大每次炸豆腐時候可以二斤左右。基本上能吃2到3天吧。將炸好的豆腐晾乾,再用花椒水把豆腐煮一下,這個時候的花椒水是怎麼配製呢?就是先把水燒開,然後放入一小把花椒,再放入2到3勺子鹽,煮大約15分鐘左右就可以關火。這個時候的豆腐基本上已經能夠入味。這個時候將豆腐撈出來,放案板上,切成細絲兒。再放入香油醋,如果喜歡吃香菜,最好是放一點香菜,切點兒蔥絲。攪拌均勻之後,一盤香噴噴的油炸豆腐絲兒就做好了。
當然了,還可以涼拌豆腐。一般來說,豆腐是熱炒的比較多,也可以燉豆腐,涼拌的吃的比較少。具體怎麼吃,還要依據個人的口味而定。豆腐基本上是適合大眾吃,但是如果說血脂稠,或者是血粘度高的話,最好是少吃豆腐。
-
4 # 品牌網官方
1.老年人
無論是豆腐還是其他的豆製品,其中都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質,這些物質經過人體的代謝變化後會稱為含氮廢物,並且最後由腎臟排出體外。但進入老年後我們腎臟的排洩廢物的能力開始下降,這個時候如果不注意飲食仍然大量的攝取豆製品的話,就會導植物性蛋白質攝入過量,從而導致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
一旦含氮廢物增加,就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從而導致腎功能的進一步衰退,這些都非常不利於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因此專家建議,進入老年人應該儘量的減少豆製品的攝入量,以此來保證腎臟的正常功能。
2.消化性潰瘍患者
患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應該儘量的少吃豆製品,特別一些情況比較嚴重的消化性潰瘍病人,對豆製品更應該禁忌食用。這是由於在豆製品中含有大量的嘌呤,這種物質具有醋雞胃液分泌的作用,如果胃液大量分泌的話就會刺激胃黏膜從而導致潰瘍的加重。
3.胃炎患者
患有胃炎的患者禁忌吃豆腐,特別是一些患有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人,在日常的飲食中除了不能吃豆類食物之外,同時像豆漿、豆腐等豆製品同樣不能食用。一旦食用就會刺激胃酸分泌,並且還會引起胃腸脹氣的情況。
4.腎臟疾病患者
患有腎炎、腎衰竭和腎臟透析的病人要注意,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儘量的採取低蛋白的飲食,這樣才不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同時為了保證身體的基本需要,患者還應該在限量範圍內選用適量含必需氨基酸豐富而含非必需氨基酸較低的食品。
5.痛風患者
患有痛風病症的患者同樣不能吃豆腐,因為痛風的發病機理是嘌呤的代謝紊亂,同時還有高尿酸血癥為重要特徵。也就是說含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都是痛風患者需要禁止食用的,因此在痛風的急性期,對於豆製品一定要禁止食用。
-
5 # 裕河茶農
不宜吃豆製品的人群:老人、痛風病人、急性胰腺病人、腎病病人、糖尿病人、胃病病人。
1、老人。老年人的腎臟功能相對較弱,如果大量食用豆製品,勢必攝入過量的植物性蛋白質,導致體內產生更多的含氮廢物,加重腎臟負擔,導致腎功能衰退。
2、痛風病人。痛風病的發病機理是嘌呤代謝紊亂,而豆製品含有較多的嘌呤,會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痛風病人應少食或者不食豆製品。
3、急性胰腺病人。急性胰腺病發作時,忌食用能刺激腸胃和胰腺分泌的豆製品。
-
6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豆腐內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並且優質蛋白質含量非常的高,素有“植物肉”的美稱,豆腐的消化吸收率在95%以上,並且食用起來非常的方便,因此很受大家的喜愛。
豆腐中含有大豆異黃酮,它具有抗氧化、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擴張血管並且能夠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次,豆腐中含有的大豆卵磷脂,具有血管清道夫的作用,能夠抑制膽固醇在血管壁沉澱並且清除沉澱物,從而起到降低膽固醇、降低血液稠度等作用,最終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並且,豆腐中含有大豆低聚糖,能夠促進雙歧桿菌在腸道內的大量增殖,有利於排便和維護腸道健康,並且增加機體的免疫力,預防結直腸癌和糖尿病等。
對於所有人來說,沒有人絕對不能吃豆腐,對於一些特異體質的人群來講,可能需要適當的減少豆腐的攝入量。
對於吃豆類(豆腐)有哪些好處,近幾年一些大型臨床研究也進行了證實,我們先來看一下吃豆腐有哪些好處?
1.多吃豆腐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20萬人的臨床試驗證明,增加異黃酮豐富的食物(比如豆腐)的攝入量,可以降低冠心病發生的風險。與男性相比,食用豆腐與冠心病之間的關係,在女性群體中,尤其是絕經前的年輕女性和未使用激素的絕經後的女性中,效果更加的明顯!
2.多吃豆腐可能降低乳腺癌的風險:豆腐中含有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與雌激素分子的結構相類似,因此在女性體內雌激素不足的情況下,可以表現為弱雌激素活性,可以用於預防和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徵。
納入6235例乳腺癌患者中,研究發現豆類食品(豆腐)的攝入量與死亡成反比的關係,並且,雌激素受體陰性/孕激素受體陰性及未接受雌激素治療的女性患者中,全因死亡的風險減少,與黃體酮的高攝入量顯著相關。
豆腐的營養物質豐富,所有人都可以吃豆腐,但是對於一些特殊體質的患者或者有特定疾病的患者,需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減少豆腐的攝入量。
1.痛風的患者要少吃:豆腐中含有嘌呤,對於痛風急性發作的患者,要少吃甚至不吃,避免痛風病情的進一步加重。對於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患者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也要少吃豆腐,避免痛風的發作。
2、缺碘的患者要少吃:製作豆腐的大豆中含有一種叫做皂角苷的物質,不僅能夠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並且會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洩。對於正常人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於本身缺碘的患者來講,長期大量食用豆腐,可能導致缺碘症狀的進一步加重,因此缺碘的病人建議少吃。
3.腸胃不好的人要少吃:豆腐的性質屬於偏寒涼的,如果平常腸胃不好,吃豆腐之後可能會出現胃脹、胃酸或者反胃的現象,因此要少吃,並且如果脾胃虛寒,經常腹瀉、腹脹的話,也不建議吃太多的豆腐。
4.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少吃: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腎臟的排洩能力下降,如果吃過多的豆腐,可能會導致體內生成過多的含氮廢物,造成腎臟的負擔過大,導致腎功能的進一步衰退。
-
7 # 南開孫藥師
豆腐是大豆磨碎、熬漿、凝固成型後得到的,在豆腐家族中有南豆腐、北豆腐和內酯豆腐之分,它們的原料都是大豆,不同在於凝固劑,北豆腐用滷水作為凝固劑,凝固出來的豆腐質地粗糙,硬度大,含鈣量高,南豆腐用石膏做凝固劑,凝固出來的豆腐含水量比北豆腐高,含鈣量不及北豆腐,但質地柔軟,口感軟嫩,內酯豆腐用葡萄糖酸內酯做凝固劑,在三種豆腐中含水量最高,含鈣量最低,質地最柔軟,口感最嫩滑。
豆腐起源於中國,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不僅美味,而且營養健康,富含優質植物蛋白、膳食纖維、鈣、鉀、鎂、鋅等礦物質以及大豆異黃酮等保健成分,熱量低、飽和脂肪酸含量低,是名副其實的優質食品,非常適合免疫力較差的人、肥胖人群、老年人以及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食用。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要吃30~50克豆製品,換算為豆腐大約200克。哪些人不能吃豆腐?今天孫藥師為大家一一介紹:
絕經後婦女: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更年期婦女吃豆腐、喝豆漿會引發乳腺癌、乳腺增生、子宮內膜癌、子宮肌瘤等病症,這種觀點源於豆腐等豆製品中含有大豆異黃酮,這種成分具有雌激素樣作用,但是事實上,大豆異黃酮並非真正雌激素,雖然它的化學結構與雌激素相似,但是作用只有雄激素的1/100-1/1000,相反它還有調節雌激素的作用,有研究顯示,食用豆腐等豆製品不僅不會導致乳腺癌,還對預防乳腺癌有積極的作用。腎結石患者:大豆中含有嘌呤、草酸和鈣等成分,過多攝入這些成分確實會促進腎結石的發生和發展,但是在製作豆腐的過程中,嘌呤和草酸會大量溶解在水中,最終被洗去,所以豆腐中嘌呤和草酸含量很低。豆腐中的鈣質本身不會增加結石的風險,需要與草酸結合形成草酸鈣,才能引起結石,但是豆腐中草酸含量很低,鈣質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對於健康人,沒有必要擔心吃豆腐會引發結石,腎結石患者適量吃豆腐也是可以的。慢性腎病:慢性腎病患者應強調低蛋白飲食,對於已出現大量蛋白尿的患者,高蛋白質會增加腎臟負擔,所以應控制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攝入的蛋白質應以優質的動物性蛋白質為主,愛吃豆腐朋友應該限量食用,攝入量減半(約100克),而且還要注意定期到醫院檢查腎功能和尿蛋白。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幹大豆中確實含有大量的嘌呤,屬於高嘌呤食物,但是沒有人會吃幹大豆,將大豆製成豆腐,大量的嘌呤溶解在水中被洗去,嘌呤含量大大減少,因此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也可以限量吃豆腐,建議每天吃100克豆腐,吃豆腐時減少一些肉類的攝入。總之,豆腐美味又營養,分為北豆腐、南豆腐和內酯豆腐,有各自特點,每天適量吃豆腐有益於身體健康,是中國膳食指南推薦的優質食物。絕經期婦女、腎結石患者都能吃豆腐,不會導致癌症,也不會加速病情發展,慢性腎病和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吃豆腐時應該限量,以免影響病情穩定。
-
8 # 克拉營養研究院
首先,發物這個概念是流傳於民間的說法,它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人們之所以會以為某種食物是“發物”,可能的原因如下:
1、該食物蛋白質含量高,攝入過多的非優質蛋白對腎臟不好;
2、該食物熱量高,吃多了不利於體重控制,也可能導致血糖升高;
3、該食物味道刺激,比如羊肉,很多人都說這是發物;
4、該食物可能攜帶寄生蟲,吃完之後引發不適;
5、不良的烹飪方式,比如燒烤、油炸等,對一些特殊人群而言吃完後也會引起一些不適。
由此可見,只要是他們認為吃完了,可能會讓身體感到不適的食物,在那個年代就會被說成是“發物”,所以說,豆腐不能說是“發物”,那既如此,哪些人不能吃豆腐呢?
哪些人不能吃豆腐?1、對蛋白質過敏的人不能吃豆腐
過敏可大可小,如果是對蛋白質過敏,那這類人是不可以吃豆腐的,吃一點可能會引起面板瘙癢、起紅疹等症狀,吃多了的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2、患腎病患者要少吃
一兩北豆腐中的蛋白質大概有6g,一兩南豆腐中的蛋白質大概有3g,對於腎病患者來說,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不得超過48g,因此每天只能吃1-2兩的豆腐,不要吃太多。
此外,我知道有人多人認為痛風患者或是尿酸代謝失常的人不能吃豆腐,這是對豆腐的誤解,這一誤解可能源自於製作豆腐的原料,黃豆,黃豆是含有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尿酸代謝失常的患者確實不宜食用,但是豆腐經過層層加工,嘌呤含量已經減少了許多,因此,高尿酸人群也可以適當吃一些豆腐,畢竟豆腐除了嘌呤,還有蛋白質、鈣、鎂、磷、鐵等其他的營養物質,並且熱量也很低。
反觀豆漿,同為豆製品,嘌呤含量就比豆腐要高,痛風患者應該少喝或者不喝。
哪些豆製品不能多吃?說起豆腐,那不得不提到它的一些“近親”,豆腐雖好,但不代表它的“親戚們”就好,有一些豆製品它就不適合多吃。
1、油炸類豆製品
像油豆腐、腐竹這些都是透過油炸才能做成的食物,油脂含量更高,腎病患者、三高患者等都不宜過多食用。
2、調味類豆製品
比如腐乳、豆豉等這些用來調味的豆製品,大多含有過量的鹽和油脂,屬於重油重鹽的食物,高血壓、高血脂人群最好能不吃就不吃,一定要控制好鹽和油脂的攝入量。
3、千葉豆腐
千頁豆腐其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豆腐,因為它是用大豆分離蛋白、玉米澱粉、蛋清液製成的,營養成分少,沒什麼營養價值,再加上許多千葉豆腐的烹飪方式也是油鹽比較重的,所以腎病患者最好少吃。
4、日本豆腐
雖然有豆腐二字,但其實根本就不是豆腐,也不是大豆製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水、雞蛋、鹽等,而且它的不飽和脂肪酸要高於普通豆腐,鹽含量也不低,吃火鍋和麻辣燙的時候非常常見,建議也不要多吃哦,適可而止。
豆腐是補益清熱的養生食物,常吃可以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而且豆腐中所含的大豆蛋白,是唯一可以和動物蛋白媲美的優質蛋白,含有8種人體必須氨基酸,且含量平衡,對於高血脂、肥胖等特殊人群,想要補充蛋白質,又怕攝入過多的脂肪,吃一些豆腐,再合適不過。
-
9 # 覓源良食
清明小長假的時候,好友聚會,到了中午時分大家原本打算去吃小炒,因為在我們聚會的地點有一家非常知名的網紅店,屬於地道的蒼蠅館子,雖然環境不咋地,但這家的名氣很大,大家都垂涎已久,但好多事情,永遠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有位同學因為臨時加班,所以將聚會的地點改到了他公司附近,那家垂涎已久的蒼蠅館子,也只能就此作罷,等下次有機會再約;
因為遷就這位同學,中午聚餐的時候,臨時加班的同學請我們吃麻辣燙,去了才知道原來這也是一家網紅店,小店也是人山人海,在吃麻辣燙的過程中,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讓我驚訝萬分,從同學口中得知,原來日本豆腐其實不是“豆腐”;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麻辣燙的小店我們各自拿著餐盤挑選自己喜愛的食物,臨時加班的同學極力推薦這家小店的一款豆腐,因為我有結石,所以委婉的拒絕了;
同學關心的詢問我的病情後同我講,放心吃沒事的,這種豆腐你真的可以吃,當時我就有點不開心,同學笑著說到:你別不高興,這種豆腐雖然叫做豆腐,其實它不是我們理解的豆腐,它的原材料是雞蛋,口感接近蒸雞蛋,因形狀類似豆腐而得名,但本身並不含有大豆成分,這種日本豆腐又叫做雞蛋豆腐或者是玉子豆腐;
聽完同學所講,我真有點不敢相信,經不住誘惑也挑選了一份,吃過之後,果然美味,比我們日常食用的豆腐的口感更加鮮嫩,而且還有雞蛋的清香;
今天看到題主的這道問答題:哪些人不能吃豆腐?讓我想到了前幾天發生的趣事,我是一個美食博主,可能因為自己的身體疾病,對豆腐我天然的遮蔽了,透過好友的介紹,讓我有點臉紅,回到題主的疑問,那我也來給大家說說我的看法:
1、豆腐雖然美味,但我還是很少吃,或者是儘量不吃,原因比較簡單,我有結石,好像是草酸鈣結石,因為豆腐含有豐富的鈣元素,我是真的不敢吃,因為結石發作後的那種疼痛,讓我不敢輕易越雷池半步;
2、同樣也是因為豆腐中含有豐富的鈣,所以,在服用四環素類藥物時,也是不易吃豆腐的,好像是這樣的,四環素類藥物如果遇到鈣和鎂會發生反應,所以,這類人群也會是不能食用豆腐的;
3、我爸媽也不太喜歡吃豆腐,這是上了年紀之後才有的事情,他們年輕那會,家裡隔三差五就會做豆腐,我媽最喜歡做毛豆米炒豆腐,最近幾年他們不吃豆腐了,也不知道是從哪看到的訊息,還是自己親身實踐後的結果,每次問我爸媽為何不喜歡吃豆腐了?他們老這樣回覆我,說是年紀大了,身體的機能衰退了,還是儘量少吃豆腐;
4、我堂哥家的孩子,喜歡喝豆漿、喜歡吃各種豆製品,後來孩子長大了,到了青春期之後,他們家就很少給孩子做豆腐吃,原因好像是大豆或者是豆製品裡有異黃酮,聽說是一種植物學激素,青少年期間的孩子,還是少吃的好,也不知道這種說法是真是假,反正我堂哥家很少給他們家的孩子做各種豆製品;
5、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痛風?我有一同學就有痛風,聽他說好像是因為嘌呤代謝紊亂而產生的疾病,豆製品本身含有比較多的嘌呤,所以如果您有痛風,就需要儘量不要食用豆製品,或者不吃豆腐;
6、另外豆製品中的嘌呤會讓我們的腸胃不舒服,假如有胃病,吃了豆製品之後,可能會分泌大量的胃酸,容易引起胃脹氣,所以當您有胃病的時候,也是最好不要吃豆腐的;
7、還有什麼樣的情況不能吃豆腐?在我看來,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各不相同,比如我非常喜歡吃皮蛋拌豆腐,特別是夏天,但我的身體不行,不能吃豆腐,每次都將這盤涼拌菜中的皮蛋吃個精光,留下小半盤豆腐,我媳婦的性格摳摳搜搜,擔心浪費,所以每次都會勉強自己,將盤中剩下的豆腐吃完,多次之後,我媳婦也頗有怨言,透過這件事情之後,我媳婦也不太喜歡吃豆腐了,她說,涼拌豆腐吃多了,想起了都覺得難受;
寫到最後,還想囉嗦幾句,哪些人不能吃豆腐?透過上文的介紹,對於題主的疑問總結如下:
1、不喜歡吃豆腐,那就儘量不吃,雖然挑食不是一個好習慣,但有些事情確實沒有辦法,比如我,特別不喜歡吃金針菇,我媳婦卻喜歡的不得了,每次都看著她吃;
2、類似我父母這個年紀的老年人,身體機能肯定沒有他們年輕那會強壯,同時多多少少還會有一些基礎疾病,所以,我還是聽從爸媽的想法,儘量不讓他們吃豆製品;
3、豆製品中含有一些嘌呤,每次給我媳婦製作麻婆豆腐的時候,都會給豆腐焯水,希望透過焯水這個過程,儘量減少豆腐中的嘌呤,所以,有痛風或者是胃病的同學,還是需要少吃或者是不吃豆製品;
4、做的不好吃的時候,儘量不要吃,特別是不太新鮮的豆腐也最後不要吃;
-
10 # 旅行者就是我
豆腐好吃,但是製作確有講究,豆漿富含豐富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利於人體吸收,老少皆宜,豆漿凝結成豆腐的過程中必須新增鹽乳或者是石膏粉,新增鹽乳的豆腐味道更香,可惜新增鹽乳製作豆腐與新增石膏粉來比較,用鹽乳的一斤大豆能出三斤豆腐,而用石膏的話則能出四到五斤,而且鹽乳的價格也比石膏貴,所以現在市場上的豆腐大多是新增石膏粉做成的,雖然這是國家食品標準允許的,但是有人擔憂經常吃這樣的豆腐是不是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所以,安全第一豆腐還是不宜多吃常吃。
回覆列表
豆腐最早起源於中國。是大豆加工製品,其價廉物美、營養值高、取材容易,尤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卵磷脂、食物纖維、維他命、礦物質等,對降血壓、降膽固醇及防癌、延緩衰老、保健有一定的功效。但有部分人要慎吃。一、碘缺乏病患者不要長期過量食用。製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會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洩。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發生碘缺乏病。
二、過多食用豆腐會阻礙鐵的吸收。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膨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三、痛風病人和尿酸高的患者不宜多食。豆腐中含有較多的嘌呤,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均應慎阣。
四、老年人多食有害腎功能。老年人,腎臟排洩廢物的能力下降,若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的生成氮廢物增多,會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於身體健康。
五、豆腐性偏寒。感冒者、易腹瀉、腹脹之脾虛者,或者有遺精之腎虧者也不宜多食。
六、動脈硬化的患者要少食。美國醫學專家最近研究指出,大豆製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使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容易沉積於動脈壁上,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綜上所述,豆腐雖好,但也要適量,不宜天天吃、吃多多。老年人、痛風病人、動脈硬化患者要控制食量,特別是痛風病人要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