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付費會計平臺的產生(雲會計)
7
回覆列表
  • 1 # 數通暢聯

    大資料技術正不斷地被引入企業當中,企業想要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必須實現量化分析與管理,從資料中挖掘價值。從財務方面來看,在內部控制、風險管理、非數字化資訊應用、業務經營等方面給企業帶來了許多管理領域的變革。

    1. 財務人員角色變換企業引入大資料後財務人員將更多的扮演企業管理者的角色,核算工作(包括統計、彙算清繳、費用報銷等)在整個財務工作的佔比將越來越小,從繁瑣的機械勞動中脫離出來的財務人員要想不被時代淘汰,就一定要投身新的領域,例如風險管控、投融資管理、內部控制管理、財務分析(偏經營方面)、預算管理等等,從不同視角為企業提供服務

    2. 企業經營預算編制更加準確財務管理活動利用大資料技術充分深入地對財務資料進行收集、分析和整理,拓寬了傳統財務分析工作僅限於以會計賬面資料為基礎的資料分析工作範圍,多維度、多角度的資料分析處理讓企業財務分析和預算編制更加準確、更加接近市場發展趨勢,更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3. 完善財務資訊化建設,財務管理更加細緻科學財務資訊化是將財務資訊管理系統同企業內部控制建設與業務部門的資料管理相結合,透過搭建一個綜合企業資訊管理平臺,重置再造了企業管理流程,協調了不同業務、資金流程和內部管理部門之間的各種關係,真正實現財務業務(財業)一體化,使得企業管理更加的細緻、科學。

    大資料在各行各業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中財務與業務管控也顯得更為重要,如何成功地實現資料治理、資料整合就成為了很多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 2 # 派可資料

    大資料時代的來臨對財務管理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財務管理將不在僅僅侷限於傳統的財務領域範疇,而是向研究開發、銷售策略、人力資源等多個領域延伸和滲透;大資料時代的財務管理與傳統意義的財務管理相比,存在很多明顯的不同,一些原本不屬於傳統財務範疇的工作進入了大資料時代財務管理視野。文章透過三個方面闡述了大資料對財務工作的影響。

    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隨著網際網路及雲計算技術的發展,大資料時代的到來,經濟生活領域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如今基於雲計算模式的資料處理,使得使用者不再需要具體瞭解內部複雜的演算法分析,只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處理資料,就可以最終得到資料探勘的結果,從而直接利用這些資料進行決策,使得決策更加快速和精準。大資料,又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人腦甚至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進行擷取、管理、處理、和整理,最終處理成為能夠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的資訊。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資料時代》中給大資料下的定義是:大資料是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採用所有資料的方法。大資料有4個特點,即4V特點:Volume(資料量大)、Velocity(實時性強)、Variety(資料種類多樣)、Value(商業價值大)。

    大資料時代的財務管理與傳統的財務管理相比,存在很多顯著的不同,一些原本不屬於傳統財務範疇的工作將會進入大資料時代的財務管理視野。大資料處理技術的發展對財務管理工作有著深刻的影響,我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大資料促使企業的財務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型。目前企業的財務工作,仍然把財務核算作為工作的主要內容。財務人員透過對資料的分析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雖然運用傳統的管理會計方法,可以透過計算財務報表的相關比率得到一些資訊,但這些資訊的價值往往也只是基於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為管理者提供的資訊是有限的。例如運用傳統的財務管理方法,基於報表的資料可以計算出一個產品或者企業全部產品的成本利潤率,雖然這個指標可以反映企業投入產出的水平,可以綜合衡量企業生產和銷售產品的經濟成果。但這個比率僅僅反映的是歷史資料,對以後期間的指導效果並不明顯。企業可以透過對大資料的分析及運用,使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績效考核、內部控制更加高效、順利地執行。使得財務會計能夠超越其自身的限制,在企業決策和管理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從而對企業價值最大化發揮更大的作用。其次,大資料會使企業的預算更有針對性。全面預算是關於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各項業務活動、財務表現等方面的總體預測。很多企業都實行了全面預算管理並制定了規範的全面預算管理辦法。但在很多企業裡,全面預算管理的執行效果仍然不盡如人意。

    在預算編制環節,目前大部分企業的很多資料仍然是閉門造車想出來的,管理層對於資料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很難做出判斷。很少有企業能夠真正實現合理的預算以及預算調整,更不要談對企業執行的滾動預測了。在預算控制環節,由於缺乏有效的資料共享平臺,缺乏完整的控制體系,企業不清楚在哪個環節實現控制較為合理,沒有資訊化控制手段,預算管理的各個環節都是透過手工編制和人工傳遞資訊,單純依靠管理人員事後檢查。導致不能及時進行預算控制,造成預算與實際情況發生較大偏差,嚴重影響全面預算實施效果。在預算分析環節,大部分企業仍只進行一些簡單的比率分析,無法從不同的管理角度出發對財務資料進行分析。而且作為分析的這些資料都是歷史資料,都是已經發生的事實,即使經過分析整理,也只是對預算執行情況的事後描述,無法準確地用於未來預算的管理和經營決策。企業當前的預算分析模式仍然是以“事後分析來做事前的預測。”藉助大資料技術,能夠對各種財務和非財務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控制和考核,實現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的全面預算。透過大資料的運用和分析,可以很好的解決全面預算管理中的三個核心問題,即如何制定合理的預算,如何對預算進行有效控制以及如何對預算進行分析。此外,大資料透過幫助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經營目標,調節配置各部門作業活動,還能夠有效的監督控制企業的日常經濟活動,考核業績完成情況。

    在預算編制階段,大資料以歷史資料為基礎,透過對實時獲取的各種資訊資料進行分析,制定企業合理的經營目標。再根據企業經營目標,透過預測銷量、生產量、成本等因素,制定科學的成本定額,制定更加準確的作業指標。從而制定企業未來某一特定時期內的各項生產活動計劃。透過對大資料的分析和利用,可以儘可能地從企業具體情況出發,並且充分考慮市場的變化等各種複雜的因素,從而使得預算的結果更具合理性、專業性和權威性。在預算的控制階段,透過建立企業的預算管理資訊系統,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進行嚴格控制。同時,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由於國家政策法規、外部市場環境、企業經營條件等發生變化,導致預算執行結果與預算產生重大偏差的,在符合企業發展戰略和年度經營目標的前提下,可以編制預算調整方案,審批後調整的預算資料將自動在雲端修改和儲存,從而對預算進行有效的控制。

    大資料對預算資料的分析可以實現對未來某些方面的預計。當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發生時,透過對資料的錄入,各項發生額會實時、自動彙集於雲端,並和儲存在雲端的企業的預算數進行比較,及時計算出預算數與實際數的差額,並與企業歷史同期、上期以及行業相同、規模相似的企業相比較,自動形成預算分析報告,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事前的預測,使預算分析更為科學、更具使用性。例如利用大資料技術對預計利潤表中的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等進行分析,得到不同產品類別、不同銷售方式、不同時期等不同分類標準的明細資料,透過企業的實際資料和預算資料的對比,可以為企業未來的生產經營和管理設計出一套最優方案,以此實現企業資源的最佳配置,使得企業可以在未來經營管理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第三,大資料將打破傳統財務部門人力資源格局。大資料時代,企業的財務崗位將會被重新定位和設定,一些崗位可能會被撤銷或合併,一些崗位會被新設。公司將設定與資料收集和處理相關的崗位。財務人員的職責分工可能不再以核算為依據,而是以資料和資訊收集處理作為依據。發生轉變的還有財務人員的績效考核方式,對財務人員的考核可能將站在企業的角度而不僅僅侷限於部門的角度進行考核。因此,大資料對於所有財務人員是一次考驗,對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應該對企業的生產、銷售、管理等各個環節都有充分的瞭解,而且還應該具有系統性和管理性思維,能夠充分理解企業的戰略目標,能夠清晰解讀大資料背後對企業有價值的資訊。

    大資料對財務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擴大了財務人員的視野。風險管理、信用管理、作業成本管理等都將進入財務視野。比如,要判斷某個客戶的經營狀況,光看其財務報表是不夠的,還需要多渠道收集資訊,此時,財務不僅僅侷限於所在部門,更需要與業務部門打交道,獲取多方資料後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大資料時代,企業的財務部門在企業中將是個綜合性很強的部門。

    總之,大資料來了,它正從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好準備,迎接大資料時代對我們的挑戰。

  • 3 # 智慧城市研究

    1.會計不是財務部門的重點。這是財務人員的發展方向。資訊科技正在取代傳統的會計和更多的會計職能。透過網路技術,代理記賬公司的會計師可以為150到300家公司行事,這意味著150到300個會計職位已經消失。這比機器人取代工業工人要快!這是技術進步的動力!有些人可能會說會計也具有監督的功能。代理簿記公司不可能履行這些職能,因此大中型公司仍然需要會計。這隻能說現在是正確的,很難說在不久的將來是不是正確的。

    2.集中管理是未來的趨勢

    我經常聽到公司領導說財務是核心!能真的做到,我還沒見過一個!因為事實是不可能的,所以公司想賺錢,誰能賺錢,誰是核心!財務核心是不可能的,但財務人員不能自我封閉。在資訊時代,最大的特點之一是資訊爆炸,資訊來自很多,而且很快就會出現。過去,會計人員不得不坐在辦公室和其他檔案中,檔案是在可以計算之前簽發的。當會計師說得最多時發生了什麼:業務不可用,我怎麼知道!現在不同,資訊科技為金融人士提供了一個強大的資料庫。我們可以隨時聯絡業務的前端,實時分析,實時挖掘有用的資訊。以前,權力下放的原因是管理水平很高,效率低下。現在它是一個全面的業務共享,全面的資訊共享和分散化,不利於標準化和標準化。因此,集中管理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財務人員需要接觸業務的前端,分析資料和挖掘資訊,主要是挖掘有用的業務資訊並提供集中的管理和控制服務。

    3.財務資訊和商業資訊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在綜合財務資訊時代,業務流程,財務流程和管理流程將有機地整合,財務資料和業務資料將被整合。在過去和現在,財務部門提供財務資料,業務部門提供業務資訊,資訊是獨立的。該公司希望向外界釋出報告。不同部門提供的資料可能不正確,資訊正確。在未來(事實上,許多大公司已經意識到)財務資訊不僅僅是一些指標,而且財務人員將挖掘非財務資訊,如商業資訊,市場資訊等,因為財務資訊是派生的從商業資訊,同樣的業務。資訊也意味著很多財務資訊,兩者之間的界限將變得模糊。在不久的將來,僅分析三款主要手錶是不夠的。財務分析將側重於業務分析,財務分析報告將變得更加貼心。

  • 4 # ArbiterPt

    1、 製作報表方面,一些報表系統、BI系統正取代繁瑣重複性的手工報表製作,以高效和智慧取代。比如報表系統finereport高效率開發資料報表,根據企業的收集與企業經營資訊有關的一切非財務資料,進行整合然後做專項經營情況分析;德勤財務機器人能夠自動化處理財務流程,電子財務記賬系統…可以說資訊化技術正在取代傳統的會計核算。

    2、 更加註重財務經營分析。這兩年,大資料把“資料分析”炒火了。現在很多公司都開始重視並著手資料分析,並視為資訊化建設的下一個大目標。對於大中小企業,財務相比於其他業務,資料相對齊全,業務也最貼近經營,也是最容易產生效益和價值的地方。大多數企業做資料分析都拿財務開刀。所以對於個人來講,未來財務資料分析崗相比於普通會計崗,會更吃香。

    3、 財務資訊和業務資訊的界限變的模糊,真正實現財務業務(財業)一體化。資訊化時代,業務流程、財務流程、管理流程將有機融合,財務資料和業務資料將融為一體。過去和現在,財務部門提供財務資料,業務部門提供業務資訊,資訊獨立。公司要對外發佈一個報告,不同部門提供的資料可能都對不上,那個資訊是對的都不知道。將來(其實很多大公司已經實現了)財務資訊將不僅僅是幾個乾巴巴的指標,財務人員會挖掘出非財務資訊,比如業務資訊、市場資訊等,因為財務資訊源於業務資訊,同樣業務資訊也會隱含著大量的財務資訊,兩者的界限會變的模糊。不遠的將來,僅僅分析三張主表是遠遠不夠的,財務分析會以業務分析為主,財務分析報告也會變的更加親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談一談孔孟荀哲學主張上各自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