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沒有子嗣的結果是令人唏噓的。明世宗繼承了皇位,卻不承認與明武帝的父子關係,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不應該任何事情都對明世宗進行道德綁架,攻擊說他“腹黑” 。萬事皆有因,無因不成果。
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張世系圖
明憲宗有十四個兒子。長子還來不及取名字,只在世十個月便去世了。次子朱祐極也只活了兩年,便夭折了。這樣,三子就成了長子,四子便成了次子,以此類推。
(明憲宗朱見深)
按照中國封建禮法繼承製——嫡長子繼承製,明憲宗死後,三子朱祐堂繼承了皇位,是謂明孝宗。我們再看上面那張圖。明孝宗只有一個兒子朱厚照。所以明孝宗死後,朱厚照就成為了唯一的合法繼承人,是謂明武宗。再看上面那張圖,明武宗無子。這樣,明武帝死後,明王朝就沒有辦法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傳承下去了。
怎麼辦?別急!還有辦法可以補救。那就是“兄終弟及繼承製”。但明武宗又是獨子,只有往父親那一輩去排輩了。那麼,明武帝的父親是憲宗的第三子,就該輪到憲宗的第四子朱祐杬家裡了。這樣,作為“興獻王”朱祐杬的獨子朱厚熜便戴上了CROWN。
明世宗接到繼位的訊息後並沒有 馬上就位,他悶悶不樂。為什麼?因為“兄終弟及繼承製”中所指的“弟”一般是“親弟弟”。而明世宗是明武帝的堂弟,這不合乎“祖訓”。
怎麼辦?朝廷就希望他認明孝宗為父親,這樣,他與明武宗就不是堂兄弟了,而是成了親兄弟了。可明世宗只願繼承皇位,不願認明孝宗為父親。這可不好。明孝宗只有獨子明武帝,而明武宗又無子嗣。如果明世宗不認明孝宗為父,那明武宗豈不是絕了子嗣了嗎?這未免太淒涼。
於是,有些大臣便提議:明孝宗不是有十四個兄弟嗎?可以從明孝宗的其他兄弟去找繼承人啊!朝臣發生了爭執。最後,首輔楊迋和在皇太后張氏的支援下佔了上風。
(明孝宗朱祐堂)
這是因為:明世宗是獨子。而其他皇兄皇弟們家裡都有不少封了藩王。朝廷擔心皇族繁雜龐大,會出現皇族甚至外戚干涉朝政的事情發生,這方面的教訓歷史上很多。所以朱厚熜是最合適的人選。
現在明世宗又遲遲不肯就位。可這事不能就這樣一直耗著呀!國不可一日無君呢!怎麼辦?先讓他就位再說,以後再慢慢“開導開導”。
明世宗即位後,大家還是希望他認孝宗為父,但又不敢逼太急,便非常理性地勸他。大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反正就是苦口婆心唄!
堂兄武宗在位時,荒於朝政,宦官佞幸,大臣之間互相傾扎。世宗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
世宗剛即位,朝中既沒有心腹大臣,也沒有原來任藩王時的隨從前來輔佐。少年天下入京師,不亞於隻身入虎穴。怎麼辦?前途未卜,他不得不心存戒備,以防不測。局勢來穩,根基未牢,他不得不暫時妥協。於是他勉強同意認孝宗為“皇考” 。“考”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那就是“已經死去的父親”。
可這幫老學究越來越過分了,徹底把世宗惹毛了,他乾脆將伯父孝宗的“皇考”號去掉,改為“皇伯考”,從而徹底否定了與孝宗的“父子關係” 。他追尊自己的父親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生母為“本生母章聖皇太皇”。
這又是怎麼啦?原來,按照祖訓,世宗認孝宗為“皇考”,須放棄自己與親生父母的關係。世宗一萬個不如意了:自己當了皇帝,連這個都做不了主?由別人幫自己“指定” 一個親爹,而自己的親爹就當是沒有了?
群臣反而覺得世宗這樣做太過分了,於是便聯合起來紛紛表示反對,更有200多人齊刷刷地跪下大放悲聲。 世宗勸了兩次後,不見有效,惱羞成怒,下令錦衣衛將五品以下官員下獄,四品以下官員停職待罪。
(明世宗朱厚璁)
幾天後,錦衣衛請示如何處理逮捕的大臣,世宗把心一橫,分別將他們處以充軍、奪俸或仗責,有十多個人被當場仗棒而死。
面對世宗的強硬手段,許多大臣並沒有屈服。豈有此理?世宗的父親興獻王朱杬並未做過皇帝,其尊號竟位列於做過皇帝的武宗之上?要知道,尊號位次不同,日後祭禮的級別也就不同。
此後,明迋君臣之間圍繞著世宗的父親興獻王尊號的事情,以及祭禮、封建宗法制、帝系大統等問題進行了長達近20年的大辯論。這就是著名的“大禮議風波”
最後,以張璁為首的迎合皇帝世宗的一派勝出,世宗父親“皇考”的尊號得到了承認,地位上得到了“皇帝”的稱號。而以首輔大臣楊迋和為首的一派宣告失敗。楊迋和多次請求辭職,世宗舒了一口氣,答應了他的辭職。
兩派爭論的焦點就是:楊迋和一派認為:明世宗“腹黑”,他不願認伯父孝宗為父,使得伯父一家斷了子嗣,斷了香火。而世宗卻不認帳,不願割裂與親生父母的關係,讓別人“硬塞”給自己一個父親。
(歷仕四朝、兩朝首輔的楊廷和)
面對這種封建禮法和人情倫理的衝突,明世宗這種做法是否合法、合情、合理?至今仍沒有定論。人們不知道該支援誰,不知道該持何立場。
反正伯父明孝宗若地下有知,心會哇涼哇涼的;反正他的堂兄明武宗若地下有知,心會哇涼哇涼的。
朱厚照死了,沒有子嗣,沒有兄弟,所以就要從堂兄弟找,梳理一下堂兄弟就知道,朱厚熜居長,所以只能是他,而且他爸爸死的早,以為好控制
明武宗沒有子嗣的結果是令人唏噓的。明世宗繼承了皇位,卻不承認與明武帝的父子關係,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不應該任何事情都對明世宗進行道德綁架,攻擊說他“腹黑” 。萬事皆有因,無因不成果。
明世宗:我是第一繼承人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張世系圖
明憲宗有十四個兒子。長子還來不及取名字,只在世十個月便去世了。次子朱祐極也只活了兩年,便夭折了。這樣,三子就成了長子,四子便成了次子,以此類推。
(明憲宗朱見深)
按照中國封建禮法繼承製——嫡長子繼承製,明憲宗死後,三子朱祐堂繼承了皇位,是謂明孝宗。我們再看上面那張圖。明孝宗只有一個兒子朱厚照。所以明孝宗死後,朱厚照就成為了唯一的合法繼承人,是謂明武宗。再看上面那張圖,明武宗無子。這樣,明武帝死後,明王朝就沒有辦法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傳承下去了。
怎麼辦?別急!還有辦法可以補救。那就是“兄終弟及繼承製”。但明武宗又是獨子,只有往父親那一輩去排輩了。那麼,明武帝的父親是憲宗的第三子,就該輪到憲宗的第四子朱祐杬家裡了。這樣,作為“興獻王”朱祐杬的獨子朱厚熜便戴上了CROWN。
明世宗:你們不選我還想選誰?明世宗接到繼位的訊息後並沒有 馬上就位,他悶悶不樂。為什麼?因為“兄終弟及繼承製”中所指的“弟”一般是“親弟弟”。而明世宗是明武帝的堂弟,這不合乎“祖訓”。
怎麼辦?朝廷就希望他認明孝宗為父親,這樣,他與明武宗就不是堂兄弟了,而是成了親兄弟了。可明世宗只願繼承皇位,不願認明孝宗為父親。這可不好。明孝宗只有獨子明武帝,而明武宗又無子嗣。如果明世宗不認明孝宗為父,那明武宗豈不是絕了子嗣了嗎?這未免太淒涼。
於是,有些大臣便提議:明孝宗不是有十四個兄弟嗎?可以從明孝宗的其他兄弟去找繼承人啊!朝臣發生了爭執。最後,首輔楊迋和在皇太后張氏的支援下佔了上風。
(明孝宗朱祐堂)
這是因為:明世宗是獨子。而其他皇兄皇弟們家裡都有不少封了藩王。朝廷擔心皇族繁雜龐大,會出現皇族甚至外戚干涉朝政的事情發生,這方面的教訓歷史上很多。所以朱厚熜是最合適的人選。
現在明世宗又遲遲不肯就位。可這事不能就這樣一直耗著呀!國不可一日無君呢!怎麼辦?先讓他就位再說,以後再慢慢“開導開導”。
明世宗:怎麼還在跟我提認孝宗為父的事?我煩了!明世宗即位後,大家還是希望他認孝宗為父,但又不敢逼太急,便非常理性地勸他。大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反正就是苦口婆心唄!
堂兄武宗在位時,荒於朝政,宦官佞幸,大臣之間互相傾扎。世宗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
世宗剛即位,朝中既沒有心腹大臣,也沒有原來任藩王時的隨從前來輔佐。少年天下入京師,不亞於隻身入虎穴。怎麼辦?前途未卜,他不得不心存戒備,以防不測。局勢來穩,根基未牢,他不得不暫時妥協。於是他勉強同意認孝宗為“皇考” 。“考”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那就是“已經死去的父親”。
可這幫老學究越來越過分了,徹底把世宗惹毛了,他乾脆將伯父孝宗的“皇考”號去掉,改為“皇伯考”,從而徹底否定了與孝宗的“父子關係” 。他追尊自己的父親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生母為“本生母章聖皇太皇”。
這又是怎麼啦?原來,按照祖訓,世宗認孝宗為“皇考”,須放棄自己與親生父母的關係。世宗一萬個不如意了:自己當了皇帝,連這個都做不了主?由別人幫自己“指定” 一個親爹,而自己的親爹就當是沒有了?
群臣反而覺得世宗這樣做太過分了,於是便聯合起來紛紛表示反對,更有200多人齊刷刷地跪下大放悲聲。 世宗勸了兩次後,不見有效,惱羞成怒,下令錦衣衛將五品以下官員下獄,四品以下官員停職待罪。
(明世宗朱厚璁)
幾天後,錦衣衛請示如何處理逮捕的大臣,世宗把心一橫,分別將他們處以充軍、奪俸或仗責,有十多個人被當場仗棒而死。
明世宗:我的決定讓世人去評說面對世宗的強硬手段,許多大臣並沒有屈服。豈有此理?世宗的父親興獻王朱杬並未做過皇帝,其尊號竟位列於做過皇帝的武宗之上?要知道,尊號位次不同,日後祭禮的級別也就不同。
此後,明迋君臣之間圍繞著世宗的父親興獻王尊號的事情,以及祭禮、封建宗法制、帝系大統等問題進行了長達近20年的大辯論。這就是著名的“大禮議風波”
最後,以張璁為首的迎合皇帝世宗的一派勝出,世宗父親“皇考”的尊號得到了承認,地位上得到了“皇帝”的稱號。而以首輔大臣楊迋和為首的一派宣告失敗。楊迋和多次請求辭職,世宗舒了一口氣,答應了他的辭職。
兩派爭論的焦點就是:楊迋和一派認為:明世宗“腹黑”,他不願認伯父孝宗為父,使得伯父一家斷了子嗣,斷了香火。而世宗卻不認帳,不願割裂與親生父母的關係,讓別人“硬塞”給自己一個父親。
(歷仕四朝、兩朝首輔的楊廷和)
面對這種封建禮法和人情倫理的衝突,明世宗這種做法是否合法、合情、合理?至今仍沒有定論。人們不知道該支援誰,不知道該持何立場。
反正伯父明孝宗若地下有知,心會哇涼哇涼的;反正他的堂兄明武宗若地下有知,心會哇涼哇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