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朵朵佬爺
-
2 # 58度烈酒愛歷史
喜歡的比較多,三國時代的人物是最有特色的,沒有哪個朝代有這麼豐滿的。雖然短暫的幾十年,每個人都是名載史冊,尤其是前三國,也就是魏蜀吳創業前期那段時光,光輝璀璨。喜歡的人太多了,劉關張,曹操孫權,諸葛亮周公瑾,郭嘉等都是人物,但是要說最喜歡的我個人觀點還是龐統,法正和姜伯約。個人覺得最遺憾的還是龐統龐士元,外號鳳雛。開始周瑜魯肅還是很欣賞他的才華的,推薦給孫權,可孫權看他長得醜脾氣古怪不用他,只能去投奔劉備,劉備開始也有這樣的心思,讓他去當個縣令,他倒好天天吃了睡睡了吃啥事不幹,張飛去視察看到他這樣一屁股的火,結果龐統立馬辦公,很短的時間內把積壓的案件全部處理好了,還沒有誤判的,這可讓張三爺激動壞了,這龐統簡直就是奇才,立馬以先生之禮拉著就去找劉備了,一番交談劉備也看出來了先生是個人物。果不其然攻打劉璋的時候,龐統給劉備三個計謀,結果劉備用了下策,那時候關羽張飛趙雲全部不在身邊,劉備和龐統一人帶一支隊伍,結果龐統就戰死了,才三十六歲。後面劉備按照他的計謀奪取益州,英年早逝遺憾的很。劉備的兩個頂級謀士都是謀國的,另一個法正,法正謀漢中,全都走得早,不然也不會夷陵慘敗。也許打益州的時候劉備身邊抽不出人了,也許龐統立功心切,這樣一個一出計謀就謀國的謀士就這樣沒了。雖然諸葛亮也是人物,但他是蕭何那樣的,做事謹慎後勤保障得力,政治方面厲害,不像龐統法正是純粹的謀士,而且性格跟劉備合得來,就是郭嘉跟曹操一樣。要不然後面劉備堅決伐吳夷陵之戰後諸葛亮也不會感嘆要是法孝直在絕對能阻止劉備,就算不能也不至於慘敗,我想說要是龐士元在也不至於。可惜沒有如果,龐統和法正走的早也是一大遺憾。
-
3 # 灬幸運草50214833
最喜歡曹操,不拘一格,我行我素,其次趙雲,忠義與能力和智慧與顏值並存,完美人物,還有劉備,靠實力從底層到獨霸一方,主要的是四十多還一事無成,屢戰屢敗還永不放棄!曹操符合現代人對人性的追求,趙雲符合做人完美標準的楷模,劉備是一個人艱苦奮鬥的精神領袖!
-
4 # 東方不套
三國演義是一本偉大的小說。沒有之一。在一本書裡塑造了幾百個形象鮮明性格沒有重複的人物。特別是曹操劉備諸葛亮關公張飛趙雲等每一個角色都極具個人魅力。一定要從裡面選一個最喜歡的,那麼我選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28歲出山跟隨劉備打天下,一路從顛沛流離到坐鎮荊州,再入西川穩定政局,治理經濟民生,使蜀漢百姓安居樂業。劉備白帝城託之後,諸葛亮經過幾年運作,已經是黨政軍集權於一身,成為德高望重的“相父”。
雖位高權重,卻對年輕的國君劉禪保持君臣之禮,從未有過怠慢。即使是在北伐時面對極為有利的進攻條件,但因劉禪中離間計下旨調軍回師,諸葛亮雖極為痛惜失去這建功揚名的大好機會,但仍然聽命班師回朝。手下一眾將領盡皆不忿,勸諸葛亮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來推託,諸葛亮堅決不肯。僅從此事可見諸葛亮對劉禪的態度和對自己的定位。君是君,臣是臣。
諸葛亮盡了一個忠臣的本份,明知劉禪昏庸無能,但仍嘔心瀝血的貢獻出自己最大的能力,不負先主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白帝城的託孤之情。可謂忠義兩全。有人質疑為什麼諸葛亮不殺宦官黃皓,那是後主力保的寵臣啊,如果諸葛亮強行誅殺,就成了欺主。一直克盡職守保持人臣本份的諸葛亮,對此事也只能是一聲長嘆。
對待朋友,也盡了一個義字。諸葛亮與馬謖經常聊天,私人感情極好。在失街亭之後被執行軍法,但諸葛亮答應了照顧他的家人“你之子即我之子”,在其死後收馬謖之子為義子,實踐了對朋友的諾言。對於劉備留下來的老臣,諸葛亮也是極為尊重,特別是對趙雲,更倚為左膀右臂,當趙雲病死家中的噩耗傳來之時,諸葛亮心疼的幾乎吐血。即使對性格孤傲不合群的魏延,諸葛亮也是極力容忍,最大限度的調和他與同僚之間的矛盾,盡力發揮出他的才能。
對於日常工作更是不必說,兢兢業業,事必躬親,最終勞累過度僅54歲星隕落五丈原。集絕對權力於一身卻一生清廉,幾乎沒留下什麼遺產給家人,收入都來自朝廷俸祿。其高風亮節,令人仰慕。
對於百姓,諸葛亮六出祁山,每一次出山之前都要休養生息好幾年,待到國庫充盈糧草充足才外出進攻魏國,以求發展。不為戰而戰,時刻體恤普通百姓的生活。可謂是真正將人民放在心中的好總理,而不是為了自己個人名聲而強去建功立業。
無論是作為一名政治家,還是作為一個普通人,諸葛亮都是一個完美的人生楷模。
回覆列表
趙雲,武力值僅次於呂布,與關羽不相上下。更難能可貴的是,武德第一。沒見趙雲有什麼不良性格,有鶴立雞群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