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12
回覆列表
  • 1 # 紅眼腹黑兔

    首先,蒙古人分為漠北漠西和漠南三大部。自從蒙古人被誅元璋驅逐回到草原後,厲行經濟封鎖,所謂片鐵不得入草原,並且歷朝皇帝最喜歡乾的事兒就是挑撥蒙古人內鬥,然後打一派拉一派,兩百多年下來,蒙古人雖然戰力依舊彪悍,但是裝備早已是破爛貨了。

    這個時候建州叛亂了,繳獲了明軍的兵器鎧甲,鹹魚翻身鳥槍換大炮了,唐太宗說過,吾嘗百戰百勝,無他,甲堅兵利爾。建州人用聯姻將科爾沁蒙古綁在一起來對付最後的蒙古大汗林丹汗,結果如何,努爾哈赤與黃太吉兩代人都沒能征服。而林丹汗也犯了錯,為了削弱貴族,他放任紅教黃教之爭,導致內部進一步分裂,最後還是林丹汗死後,黃太吉收編了林丹汗的老婆們才算兼併了漠南蒙古。

    接下來,整合了關外的滿洲人入關了,漠西準格爾人崛起了,統一了原衛拉特蒙古(瓦剌)全境,打跑了不服的土爾扈特蒙古人,頒佈衛拉特法典,也就相當於正式建國,目光瞄準了漠北愘爾愘蒙古,漠北蒙古人逃往漠南避難,並請求清廷復仇,這時,有整個中原漢地支援的清廷從康熙打到乾隆才算打敗準格爾蒙古,並乘勢統轄漠北蒙古。

    那麼清廷是怎麼做的呢,它對漠北蒙古實行減丁政策,也就是控制人口,每個漠北部落成年男丁人數是一定的,如果超過上限,超過多少處死多少,到現在蒙古國的歷史教科書裡還在控訴清廷的這項政策來進行反華宣傳,中國替滿清背了這個鍋。

    當乾隆憑藉中華之物力幹翻了準格爾人之後,所有超過車輪的男丁全部被殺死,屠殺了七十多萬準格爾蒙古人,這就是所謂身死族滅。至此,蒙古人徹底消停了。

    再多說兩句,一晃三百年,西邊的毛子來了,現毛子境內的原蒙古人成為了韃靼族,1911年,在毛子的幫助下,漠北蒙古也就是外蒙古繳了烏里雅蘇臺清軍的械,並全部驅逐出境,這也算是蒙古人對清軍最後的勝利吧。。。

    再後來,毛子革命了,跟毛子混的外蒙古貴族怕革命革到自己身上,正式請求內附,徐樹錚也就就坡下驢,北洋軍再度入駐烏里雅蘇臺,這也是漢人最後一次踏入漠北了。。。

    話說這個1911年清軍被繳械也不能太算得上跟蒙古最後一戰,因為到了後來二戰的時候,日本跟毛子又掐了一架,哦,這個時候是蘇聯了,起因呢就是倆傀儡政權蒙古國和滿洲國,地點在諾門罕。

    本來內外蒙的邊界是大清在十八世紀的時候劃得的,但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哪來的邊界,加上二百年來倆蒙古就沒少打,大清是完了,可又認了日本人當主子,外蒙人更牛,抱了毛子大粗腿,偽蒙軍和偽滿軍衝突不斷,結果鬧了次大的,先是十幾個偽蒙騎兵越過界河殺了偽滿兵,關鍵是關東軍這時候來了個牛氣沖天的辻政信辻大參謀,玩兒了吧下克上,他奶奶的,內地華人又臭又硬,國民政府敗得那麼慘就是不肯議和,游擊隊此起彼伏,你個蒙古人也敢欺負老子乾兒子!上,不用怕,什麼?後邊有毛子?扯淡,皇軍什麼時候怕過毛子,當年不是打過一次了嗎?

    就這樣,開始仗著蘇軍注意力在歐洲,很是爽了一把,但是後來朱可夫來了,跟日本人狠狠上了一課,最精銳的關東軍第二飛行集團被敲了個精光,直到戰敗都沒恢復元氣,地上大炮就架在日本人射程之外轟,日本人最熱衷的白兵衝鋒被鋼鐵洪流衝得七零八落,外蒙騎兵也狗仗人勢的追的不亦樂乎,打不下去了。

  • 2 # 江暮雲

    蒙古人是生活在草原上的強悍的遊牧民族,民風尚武,可以說比戰鬥民族還戰鬥民族。當年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橫掃歐亞大陸,所向披靡,到處都是蒙古人的馬蹄印。即便在滅亡之後,殘存的瓦剌還在土木堡事變中擄走了明英宗。

    而在明末清初,卻也興起了一股少數民族勢力—女真人。女真人也是一個極其強悍的民族,我曾多次提到過:“女真不滿萬,滿萬無人敵。”女真人和蒙古人可謂是棋逢對手,本來兩支強悍的民族少不了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女真人全方位吊打蒙古人,蒙古人在女真人面前不堪一擊。這究竟是為何?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 蒙古人內部長期分裂,不團結

    一個軍隊只有團結一致、形成一個核心才能有強大的戰鬥力,而蒙古雖人口眾多,但長期處於分裂狀態,各部落打來打去,卻始終沒有實現統一。整個蒙古軍隊就是一盤散沙,缺乏向心力與凝聚力。而滿清早已形成了穩固統一的政權,一個統一、一致對外的軍隊戰鬥力是十分強大的,對蒙古各個擊破或隔岸觀火使其自相殘殺,都能使蒙古滅亡。

    二、 蒙古人戰鬥力有一定的退化

    我之前也提過,女真人全民皆兵,長期遊獵,戰鬥素質十分強大。他們“俗勇悍,喜戰鬥,耐飢渴苦辛,騎馬上崖壁如飛,濟江河不用舟楫,浮馬而渡。”而蒙古人“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日子已經成為過去,他們安逸的生活使他們的戰鬥力急劇退化,在女真人面前不堪一擊也是情理之中。

    三、 蒙古人漢化程度低

    “漢化程度低”,是蒙古政權短命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蒙古人沒有很好的團結漢族勢力,卻一味的貶低漢人。而女真人卻吸取教訓,及時漢化,團結漢族勢力,不像蒙古人一樣只做光桿司令。同時還學習漢族文化為己所用,如火器就已經應用到了戰鬥中。在絕對的火器面前,蒙古人凡胎肉身肯定是抵擋不了的。

    所以,蒙古人遇上清兵,也就是相當於螳臂當車。

  • 3 # 銳度何老師

    成吉思汗時期,是蒙古人的巔峰。那時候的蒙古人憑什麼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靠的是騎兵?靠的是蒙古弓?靠的是每個人5匹馬......

    很多人對蒙古崛起時的殺戮不滿,但你仔細看看歷史,這也曾是個長期被欺凌迫害的一群人。就說金朝的減丁政策,他定期的派部隊去草原,看見那裡的男子就殺掉。不是因為你犯了罪,不是因為你不好,就是對你的種族進行有計劃的滅絕,防止你威脅我。

    漢匈之戰、南北朝的戰爭、宋遼之戰、宋金之戰......一直到明清之戰,都是你的族群強大了,統一了,然後來搶我的地盤和人口,這才打起來的。但像蒙古人這樣,自己依然處於落後的部落時代,還零散的過著放牧的生活,並沒有威脅到任何人,就遭到了有組織的屠殺,這在中國的歷史上還是很罕見的。

    我惹你了,你打我,這我能理解。就因為我活著,我就是罪,你就派部隊來屠殺我,那我怎麼想你?蒙古人對金能不是刻骨的仇恨嗎?

    那個時候的蒙古人只能像牲畜一樣任人宰割。然後,問題就來了:那時候的蒙古人不擅長騎馬嗎?那時候的蒙古人不擅長射箭嗎?那時候的蒙古人不也是一個人五匹馬嗎?

    實際上任人宰割時期的蒙古人,他的武器、裝備、後勤、戰術和成吉思汗時期,縱橫天下的蒙古人並沒有區別。

    蒙古人的戰鬥力並不是來自於馬和弓箭,而是:統一。

    雲彩聚到一起,就要下雨。蒙古人聚到一起,就要打仗。

    統一了,天下無敵,分裂了,任人宰割。就是這道理。

    成吉思汗的偉大就在於他把草原上的人民統一到了自己的陣營,從而才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成吉思汗就是蒙古人的秦始皇。

    商、西周、春秋、戰國,華人是在分封的體制下生活了一千多年,大家也都習慣了把天下分成N個國家。是秦始皇給華人帶來了嶄新的概念:統一。但是,由於大家已經習慣了分封制,秦始皇的理念過於超前,所以,秦亡以後,項羽又重新把天下分成幾塊。直到漢朝,華人才體會到統一的好處。而從那以後,統一,這個概念就徹底刻在了華人的DNA裡。再底層的小老百姓他也接受不了分裂。要說分裂國家,華人都得瘋,是不是。任何一個搞政治的,都不敢碰這個東西。不管天下亂成啥樣,但凡有點理想的政治家,都會以統一為終極夢想。

    當時的蒙古也是這樣,大家也都分裂的生活了幾千年,都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是鐵木真想把蒙古人都統一到一起。但這在當時也遭到了很多蒙古貴族的反對,最著名的就是扎木合。

    扎木合這些人的意見就是不要統一,大家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生活的,你鐵木真為什麼要這麼多事,非得要大家聚到一起?這跟當年的六國貴族不理解嬴政是一回事。

    事實也證明,成吉思汗的統一思想是正確的。把軟弱的蒙古人變成了無敵的蒙古人。

    蒙古人的戰鬥力來自於統一。其實全世界任何民族的戰鬥力也都來自於統一。這就是我為啥這麼煩明粉黃漢這幫玩意的原因。都2019年了,都人工智慧的時代了,跟美國有貿易爭端,日本沒事在沿海噁心咱們一把,然後這些屌絲天天在網上反清復明,滿族人欺負他了,蒙古族欺負他了,跟少數民族血海深仇了,低人一等了......天天搞這些玩意,淨研究內鬥,我就一直懷疑這幫玩意是不是精神不好?這些人就是祖祖輩輩內鬥的行家,把自己家搞的雞飛狗跳,然後外族一打進來,他頭剃的比誰都快。大清朝倒臺了,他該出來冒充抗清烈士家屬了,賊煩人。實際上坑死大明朝的就是這些明粉的祖宗,內鬥啊,行家啊,罵呀。崇禎活著的時候忠義千秋,八旗軍一來,趕緊剃頭。明粉的祖宗要是抗清了,能傳下來他們嗎?對不對?裝。

    *我上面說了,在中國,即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都崇尚統一。明粉黃漢這些不能算哈,他們是智力低下,精神有問題。不能算數。這不是我說的不嚴謹。

    咱們還回到話題哈,蒙古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實現統一,橫掃歐亞。但是,成吉思汗去世以後,我們都知道,蒙古人陷入了分裂。戰鬥力也就急劇下降了。

    元朝時期,蒙古分裂成幾個汗國。明朝時期,分裂成瓦剌、韃靼。分裂可不是10除以2等於5的問題。蒙古人的戰鬥力是10,分裂成2個部分。一部分的戰鬥力是7,另一部分的戰鬥力是3。然後這兩部分互相敵視,7的這個部分想制服3的部分,其實他得拿出5-6的力量去對付3。這時候7的力量實際上就只剩下了1-2。原來蒙古10的力量就剩下1-2。這還不包括被別人利用的因素。

    明末的蒙古人,分裂的已經非常嚴重。明軍的隊伍裡,清軍的隊伍裡,都有蒙古騎兵。然後蒙古人自己還是一派呢。蒙古人作為整體的戰鬥力已經被互相抵消了。

    而女真人不滿萬,滿萬則無敵。這個滿萬,換成現在話也是:統一。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人的征戰,核心問題就是把當地的各個部族統一到了一起,從而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

    蒙古人走向分裂,女真人走向統一,力量此消彼長。最後導致蒙古人打不過清軍。所以這個問題嚴謹點應該這樣說:蒙古的部分人沒打過滿、蒙、漢的三部聯軍。

  • 4 # 深度工場

    到了明末清初的蒙古軍隊,已經四分五裂,沒有統一的領導,土默特,察哈爾等等各自為政。當然結果也就是被清軍各個擊破。

    從武力上來說,這個時期的蒙古騎兵都是輕騎兵,缺乏盔甲,更加缺乏重騎兵,沒有衝擊力。在肉搏戰當中處於絕對下風,只能進行騎射戰。而八旗騎兵包括很多重騎兵,真正打硬仗的時候,蒙古輕騎兵難以對抗。

    蒙古弓射箭距離雖然遠,但是多輕箭,八旗軍射箭距離近,但是多重箭。也就是說蒙古軍射擊披甲八旗軍,威力並不大。但是,八旗軍以重箭射擊,無甲的蒙古軍卻具有極大的威力。

    這也是清軍可以輕易擊敗內外蒙古的原因,準噶爾蒙古則是另外一種情況,具有統一指揮,具有一定數量的鎧甲,也有來自西方和中亞技術的火器。才能與清軍激戰到乾隆時期。

    最後就是,蒙古戰馬比如八旗軍,蒙古戰馬多是吃草,而清軍戰馬飼料30%以上是黑豆為主的精飼料。清軍戰馬更加肥壯,耐力,體力是超過蒙古輕騎兵戰馬的。所以,清軍騎兵可以一路追擊蒙古大汗林丹汗,從東北追到青海,跨越幾千裡。

    然後那個時期,蒙古缺乏優秀將領,而清朝正好那幾十年名將輩出。就是在戰場指揮上,蒙古也是絕對的劣勢。

  • 5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蒙古人為什麼打不過清兵?這個問題當年的蒙古人和明朝人都想不明白——曾幾何時蒙古鐵蹄踏遍亞歐大陸,所過之處西遼、花剌子模、西夏、金、斡羅斯、阿拉伯、吐蕃、大理、南宋等國無不臣服。明王朝是在驅逐了蒙古人之後而得到天下的,整個有明一代絕大多數時候都將蒙古作為第一大外患,蒙古瓦剌部甚至在1449年俘獲了明英宗朱祁鎮並一度包圍北京城,1550年蒙古俺答汗再次兵圍北京城。然而明朝和蒙古這對鬥了兩百餘年的老對手都沒料到崛起於東北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卻後來居上,以致於最終直接把明朝和蒙古這對鬥了兩百餘年的老對手來了個一鍋燴,明朝和蒙古兩百餘年持續交鋒到頭來卻是為女真人做嫁衣。

    說起來女真人也是一個驍勇彪悍的民族——歷史上女真人的祖先建立的金國與蒙古也曾是世仇,然而金國其實已是一個相當漢化的政權了,蒙古滅金後定居中原的女真人大多漢化,因此被視為漢人的一部分,只有留在東北山海關外的女真部族還較多保持著射獵傳統。1387年納哈出降明後明王朝的版圖就覆蓋到遼東地區。明永樂九年(141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0餘年中女真族出身的宦官亦失哈奉明王朝之命巡視黑龍江下游,明朝在東北女真族聚居地設有遼東都司和奴兒干都司兩大行政管轄機構。明朝治下的女真部族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等幾大分支,同明朝和蒙古比起來女真各部的實力實在有限,甚至連李氏北韓也不斷向北蠶食女真人的土地,西部的蒙古勢力最強盛的時期也曾一度向東完全控制了整個女真地區。

    其實女真人的剽悍善戰絲毫不弱於蒙古人,只是由於部落太小無法形成合力而已。然而明朝和蒙古持續兩百多年的對立給女真人帶來了機會: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利用明朝和蒙古對立無暇顧及自己的時機悄然統一女真諸部。直到這時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還給努爾哈赤去書聲稱:“四十萬蒙古國之主巴圖魯成吉思汗致書水濱三萬女真之主”,然而說出這番大話的林丹汗似乎忘了他並沒真正統一蒙古各部:這時的蒙古人早已不是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人了,這時的蒙古已分化為喀爾喀、卡爾梅克、布里亞特、韃靼、圖瓦、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準噶爾、科爾沁、敖漢、察哈爾、茂明安、土默特等諸多部族。當努爾哈赤的後金大軍對察哈爾部開戰後不願再受察哈爾統治的東蒙古各部紛紛倒向後金。

    經過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兩代的改革已使後金(清)政權由剛開始的原始漁獵部族的聯盟形態逐漸過渡成為較為成熟的國家體系,相比蒙古人單純的遊牧文明而言:這種兼具遊牧漁獵民族的驍勇彪悍和強大高效的統一協調排程能力的政權其實更加強大。事實上後期的後金(清)政權已不單純只是由建州女真後裔組成的了,不僅成功統一了女真諸部,還組建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也就是說清軍之中其實大量充斥著蒙古人和漢人。相比之下蒙古各部本就不統一,以致於在明軍、清軍中都活躍著相當數量的蒙古人,還要防備南方的明王朝,在組織協調能力上又不及清軍,清軍甚至還掌握了更為先進的火器技術,可以說蒙古人再怎麼驍勇善戰也抵擋不了這樣的對手。

  • 6 # 關東俠客

    蒙古騎兵和女真軍隊都是驍勇善戰的少數民族部隊,蒙古騎兵有過征服東亞,兵進俄羅斯草原,馬踏地中海岸邊的輝煌歷史。那麼蒙古騎兵為什麼打不過八旗軍隊呢?因為此時,八旗軍隊正處於上升階段,戰力強悍。而蒙古騎兵己成昨日黃花變成一盤散沙。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時,組建八旗軍隊,軍民合一任務明確戰力強悍。八旗將領能征慣戰,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父子是東亞大陸上鼎級的軍事家。而蒙古草原上則是一盤散沙,科爾泌,察哈爾,韃靼,瓦刺四分五裂,各部落之間為了草場和人口經常發生內訌,容易被各個擊破。再說蒙古人中自成吉思汗父子之後,少有大師級的人材出現。再次,“女真不滿萬,滿萬則無敵”女真人生活在東北苦寒之地,有著更堅韌的性格,更強的戰鬥力。而且,此時八旗軍裝備著先進的火器部隊才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如果認為女真人靠騎射得天下是大錯特錯。綜上所述,天才的指揮,嚴密的組織,堅強的戰士,加上先進的火器部隊是八旗軍隊打敗蒙古騎兵的關健所在,八旗軍隊人數雖少,戰力強悍。

  • 7 # 火器工坊

    大原因有這麼兩個:

    蒙古人四分五裂,極度不團結發揮不出超強的戰鬥力。

    清軍的裝備明顯比蒙古人的要好,而且生產力更加發達。

    明朝末年的蒙古,可以說早已不是當年氣勢磅礴的蒙古汗國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都處於一個四分五裂的狀態。像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只是控制著察哈爾蒙古一地,察哈爾西南方向有土默特部和鄂爾多斯部。北邊有科爾沁諸部。漠北蒙古有喀爾喀、韃靼、瓦剌。西部有和碩特蒙古部。

    由於長期的分裂,蒙古部落之間並不團結,即使你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也是不頂用。就像察哈爾的最後一任大汗林丹汗,雖然頂著黃金家族的血脈,但是科爾沁、土默特和韃靼都不認你的帳。到頭來和皇太極決戰的時候,反倒是對方的陣營裡又不少蒙古部落。

    分裂的蒙古人並不可怕,因為他們的生產力本身就十分低下,武器裝備落後,士兵幾乎無甲或者輕甲,其他東西都要靠貿易和搶,如果在不能組織起數量龐大的人力,那麼就是對明帝國而言也不是個特別大的威脅。相比之下,後金已經進入了初級農耕社會像一些生活必需品已經可以自行生產。此外八旗軍計程車兵都是身披重甲,使用精緻的武器,而且在軍事組織形式上又比當時的蒙古和大明都要先進有效。換言之,八旗軍的爆發力,要遠大於蒙古。

    另外,清軍對蒙古除了武力征服,還有聯姻和挑撥等政治外交手段。像努爾哈赤征服了科爾沁之後,皇太極便和科爾沁的公主聯姻,也就是後來的孝莊皇太后。就這樣,清廷憑藉拉一個打一個的方略,到最後成功的征服了整個漠南蒙古,得到了大元玉璽,家裡了大清國,同時也成為了蒙古的大汗。

    清朝一統之後,清軍又展開了同準格爾蒙古的戰爭。雖然中間有些失敗的小曲折,但是最後憑藉泱泱中華的強大物力,還是吞併了準格爾蒙古,建立了新疆行省。

  • 8 # 滄海拾遺錄

    蒙古人和女真人都是北方遊牧民族出身,而遊牧民族的興衰在歷史上都是司空見慣之事。當某一遊牧民族正處於四分五裂或沉迷於享樂的低潮期時,恰好遭遇到另外一個正在處於上升期的遊牧民族時,往往是後者在較短的時間內打垮甚至徹底消滅了前者。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滅掉了契丹人建立的遼朝如此,統一後的蒙古大軍滅掉了金朝也是如此。

    但是事物有其發展規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橫掃歐亞大陸無敵的蒙古大軍在成吉思汗死後開始走向分裂。雖然蒙古大軍力量仍然強勁,甚至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但是,不過八九十年,朱元璋就迫使元朝宗室退回了大漠草原,並一再打敗了北元殘餘勢力,最終使得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喪失了蒙古的統治權,由此,蒙古開始大分裂,分為漠北、漠南和漠西三大部分,整體勢力開始下降。儘管在明朝時期,蒙古人長期是明朝重點防禦的目標,瓦剌部太師也先甚至在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打敗明軍生俘明英宗,並兵臨北京城下。但是,到了明朝末年,蒙古各部落大多處於四分五裂狀態,明朝的防禦重點已經轉向了新興的女真部落。在明末清初時期,蒙古騎兵依然驍勇善戰,但是卻打不過清朝軍隊,即使是裝備大量火器的準格爾部落也最終敗於清軍之手,只留下準格爾盆地這樣的稱謂依稀見證當年準格爾部落的強大。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

    一是力量此消彼長,勝利的天平早已傾向於清朝。在明末清初,蒙古各部落仍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各部落之間不斷互相攻伐,沒有統一對外的目標,這就給了明朝和清朝政權進行分化挑唆的機會。反觀清朝,原本女真人也是處於分裂狀態,可以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分。建州女真部落出身的努爾哈赤憑藉十三副盔甲起家,利用明朝朝廷和邊將李成梁的支援,逐步統一了建州女真,進而透過數十年的戰爭,基本上統一了女真人部落,努爾哈赤在女真歷史上的地位就猶如成吉思汗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般,在這樣統一強悍的遊牧民族面前,即使是當年威震歐亞大陸的蒙古軍隊,在四分五裂的狀態下,也無力與清朝政權抗衡。

    二是清朝軍事制度更加嚴密,軍事基礎更加完善。清朝創立了八旗軍事制度,將女真人編為八旗,大大加強了自己的軍事力量,提升了兵士的軍事素質,與此同時,清朝還將歸附自己的東部科爾沁等蒙古部落編為蒙古八旗,將俘獲或歸附自己的漢人編為漢人八旗,大大擴充套件了自己的軍事潛力和兵源。而蒙古部落恪守遊牧傳統,軍事組織體系相對鬆散,往往遇到戰事再召集部落男丁參戰,再加上蒙古大軍都是蒙古人出身,兵源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是清朝對蒙古採取拉攏分化打壓相結合的戰略,並取得了良好效果。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並逐漸向內蒙古草原進行擴張。蒙古察哈爾林丹汗也有重新統一蒙古的雄心。位於後金和察哈爾部之間的科爾沁六部和喀爾喀五部,成為雙方爭奪的重要物件,清朝採取聯姻、勸誘、征討一系列軟硬兼施的策略,最終爭取到上述部落的支援。在後金軍的優勢武力打擊下,漠南蒙古各部逐漸瓦解,林丹汗也是一敗再敗,被迫於1634年逃至甘肅一帶並在當地去世,次年,林丹汗之子額哲歸降皇太極,並獻上傳國玉璽。漠南蒙古遂被併入後金版圖。

    四是清朝軍隊裝備更加精良,遠勝蒙古輕騎兵。在遼東與明朝軍隊的作戰中,清朝政權逐漸學習到了許多先進軍事技術,如重弓、火器和紅衣大炮,再加上遼東一帶盛產鑌鐵,後金精銳軍隊多身披鑌鐵盔甲,防護力大大增強,這一點在後金八旗軍隊進攻寧遠城時,寧遠守軍印象十分深刻。反觀蒙古軍隊,仍停留在成吉思汗時代賴以成名的輕騎兵威名中,與軍隊裝備更加精良的八旗軍隊對抗無疑是要處於下風。

  • 9 # 歷史哨聲

    林丹汗為什麼被擊敗 原因有三個:明朝薩爾滸之戰後實行的被動防守策略、蒙古諸部的背叛、滿蒙和親結盟

    表面上看是蒙古兵被滿洲八旗擊敗了,但實際上是蒙古人自己調轉槍頭和滿洲八旗共同攻打林丹汗,而明朝在袖手旁觀。

    在薩爾滸之戰前,蒙古兵和滿洲八旗的作戰至於勝利從無失敗;薩爾滸之戰後,由於明軍戰略性撤退,把大批土地讓給了滿洲,大大壯大了滿洲的實力。

    林丹汗擊敗努爾哈赤的戰爭記錄

    1608年,努爾哈赤長子諸英率軍攻打烏拉部,林丹汗下令科爾沁奧巴父子率軍和烏拉部共同擊敗諸英;隨後,林丹汗有下令科爾沁軍支援葉赫部,擊敗努爾哈赤軍,斬殺布揚古。

    之後蒙古和滿洲的幾次交戰,都是以蒙古勝利結束。努爾哈赤因為和明朝作戰,不敢過於招惹蒙古,於是只能和蒙古和親。

    滿洲大力和蒙古和親 組建滿蒙聯盟

    努爾哈赤就娶了葉赫部2個、烏拉部、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2個、哈達部等,親自和親;

    努爾哈赤兒子們的和親:

    1、諸英,情形不明,但作為潛在的太子,自然少不了和親;

    2、代善,兩個繼福晉都是葉赫部;

    3、莽古爾泰,娶的是哈達部;

    4、皇太極,娶了5個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可見對科爾沁部的極端重視,烏拉部、葉赫部、察哈爾部等都有娶。

    不僅僅是在滿清入關前滿洲極力和蒙古和親,即便入關後,滿洲和蒙古的和親也非常頻繁:

    從天命年初到乾隆末年,滿洲嫁到蒙古的就有70多人。在嘉慶、道光年間僅僅科爾沁、敖漢、巴林三部就有姻親3000多人。

    林丹汗的失敗

    1618年,林丹改信西藏紅教,拋棄蒙古傳統的西藏黃教,引起蒙古部落的不滿。

    即位的皇太極對蒙古各部採取聯姻、勸誘、征討等軟硬兼施,來瓦解蒙古部落。

    在外有皇太極的威逼利誘,內有林丹汗的信仰危機下,蒙古部落在短短3年間,滿清附近的蒙古部落基本上都投靠了滿清。皇太極還試圖勸說林丹汗投降,但被林丹汗拒絕。

    1628到1632年四年,內蒙古大部分蒙古部落投靠滿清。1632年皇太極率領滿清和蒙古各部合計10萬人,擊敗了林丹汗。林丹汗在被喀爾喀蒙古拒絕接納後,逃亡鄂爾多斯,途中病死。

    大明薩爾滸之戰後戰略撤退

    薩爾滸戰敗後,接管遼東的熊廷弼採取堅守漸逼策略,在滿洲士氣高、明軍士氣低的情形下,是適合的,也是發揮明軍善於守城而不善於攻城的特點。

    但袁應泰接管後,出於急於擊敗滿洲心理,主動出擊,反而喪失了遼陽和瀋陽。重新接管的熊廷弼構建廣寧防守線。但巡撫王化貞反對,在經撫不和下,廣寧失守了,明軍一退就退到了山海關。

    若非孫承宗接手後,大力構建寧錦防線,明朝和滿清早就以山海關為界了。

    步步退守的明朝,因為本身就財政困難,自然也沒有支援林丹汗和滿清的戰爭。

    遼陽、瀋陽、廣寧等的敗退,明朝丟了不少土地給滿清。

    綜述

    滿清在入關前能夠征服內蒙,原因不在於滿洲八旗的強大,而是因為:

    1、明朝步步退守,基本上上把遼東都丟給了滿清,給了滿清對抗蒙古的實力;明朝因為自身的財政危機,也沒有支援和滿清對抗的蒙古,結為盟友;

    2、努爾哈赤在幾次和蒙古作戰失敗後,為了避免二線作戰,大力鼓勵滿洲和蒙古的和親,拉攏蒙古部落投靠滿清。

    此後,滿蒙和親成為整個大清歷史的主題曲。大清入關到1910年宣統退位,蒙古騎兵的作用不可或缺,至少有50%的功勞。

    不是滿洲擊敗了蒙古,而是滿洲和蒙古結盟了。

    3、1618年林丹汗改信藏轉紅教,促使蒙古部落發生信仰危機而背叛。

  • 10 # 無筆

    之所以會有驍勇的蒙古人打不過清朝士兵的觀念完全是因為對清朝控制蒙古的手段不完全清楚,提到滿清入關,很多人都如數家珍,可卻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麼一個問題,之前和明朝相愛相殺幾乎兩百多年的蒙古勢力,怎麼就莫名其妙的投靠了滿清勢力呢?

    要知道蒙古人的驍勇那大家都很清楚啊,再加上蒙古這種遊牧民族勢力,怎麼會心甘情願的服從滿清那種漁獵民族呢,其實完全是因為女真人控制的蒙古的手段並沒有大家所刻板想象中的血腥和殘酷,滿清控制蒙古是一種軟刀子割肉的方式,慢慢的從全方面的控制。

    一開始,因為蒙古草原上的各種部族紛紛處在半個割據的狀態,這種狀態自然是一盤散沙,各個汗王誰也不服誰,而南方的大明王朝卻很狡猾,經常拉一把打一把,一會兒給個福利允許你進貢了,一會兒又在其他部落面前造你的謠,一句話,總是挑起蒙古草原各部族的矛盾,就不能讓蒙古草原安分,對於明朝來說,一個沒有鐵木真的蒙古才是好蒙古。

    清朝的思路其實也是一樣,早在後金時代,女真統治者就非常熱衷與蒙古各路汗王聯姻,迎娶這些汗王的子女可以聯絡之間的情感,有了血脈聯絡之後,後金不再是一個純粹的外人,很快就因此可以約一些蒙古部落一同消滅彼此之間的矛盾,然後一起侵襲南方的明朝。

    再之後由於聯姻的次數越來越多,蒙古王公們和清朝皇室們的聯絡越來越深,甚至達到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情況,這個時候也根本不怎麼需要什麼武力蕩平,清朝皇帝虎軀一震,蒙古王公也就納頭便拜了——康熙年間的避暑山莊就是明證。

    再說說其他方面,清朝的武力威懾雖說不起關鍵作用,但是也有很大的意義,畢竟聯姻聯姻,說到底,要是缺乏必要的勢力,那和入贅也差不了多少,蒙古牧民確實很驍勇,但是大清軍卒難道就不驍勇了嗎?當初還是後金的女真人,在皇太極帶領下,在草原上,那可是硬生生的擊潰了當時的蒙古名義大汗林丹汗的,皇太極麾下的八旗軍的武功擺在那呢,蒙古牧民雖然驍勇,但是內部又不統一,外部敵人也不弱於自己的驍勇,自然不是對手。

    等八旗入關之後迅速腐化,這個時候有人可能就覺得蒙古牧民的機會來了,可是確定來了嗎?八旗確實是腐化了,可這會兒已經是大清了,一個擁有之前明朝全部疆土的大清哦,內部分裂的蒙古有機會嗎,當然沒有,除非再出一個鐵木真。

    事實上,就算再出一個鐵木真,由於清朝自身就出自漁獵民族,對遊牧民族那一套太熟悉了,加上清朝入關之後,迅速掌握了爐火純青的統治技術以及各種來自漢族的史料記載,清朝對蒙古的“減丁”、“宗教”等毒辣手段都直接將“鐵木真”誕生的條件一一消滅。

    在清朝將蒙古王公們都捆綁在清朝的利益戰車之上之後,就算出了葛爾丹這樣的強人,照樣可以利用足夠充沛的人口資源以及召之即來的蒙古王公的牧民軍隊,包括策反手段,即使徹底蕩平葛爾丹比較費力,也不過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波折與事故的。

    而不得不承認,清朝這種把控手段確實很有一套,有清一代,蒙古地區一直是無比堅實的清室擁護者,任何妄圖分裂的勢力,都會遭到來自清與蒙古王公們的全力圍剿。

  • 11 # 參習處

    驍勇善戰的蒙古人打不過清兵?不存在的。因為清兵就沒怎麼打。

    蒙古男兒三藝:騎馬、射箭、摔跤。是因為草原上各部落互相爭鬥,仇殺不斷,沒有這些技能就會被淘汰。

    繼而成吉思汗崛起,帶領蒙古男兒如同洪流一般,席捲整個歐亞大陸。

    再看滿族,長白山老林子裡鑽出來的漁獵民族,挖人參、捕魚、打獵,一路上被強族欺凌。兩相對比,誰打不過誰,就顯而易見了。

    所以,根本不存在蒙古人打不過清兵這種事。也有,也沒有,但一點都不重要。以上所說的只能是技戰術層面的。而真正讓一個民族站立於不敗的,是戰略、資源、人數、鬥志、所謂的“驍勇善戰”永遠排在最末位。

    縱觀蒙古歷史,捕魚兒海之戰後,北元皇帝被殺。蒙古再次分裂,各個部落各自為戰,再次回到了最初的狀態。

    而此時,祖上跟著明朝作戰,攻打蒙古人起家的建州女真,在隨意被明朝官老爺們屠戮,人參貂皮被漢人中間商賺走了高額差價之後,不得不用明朝的方式對抗明朝——學會了耍心眼。

    可真要再來一次犁庭,也是力不從心(壬辰倭亂,明軍損失慘重),於是雙方互相耍心眼,但最終是明朝在遼東全面敗下陣來。

    這一套策略玩的爐火純青之後,後金(清)再對付各自為戰的蒙古部落。簡直駕輕就熟。

    何況,努爾哈赤對於蒙古也相當瞭解。本身一直和蒙古打交道,說的蒙語很流利。又透過滿蒙聯姻的方式,與科爾沁蒙古結盟。兩代人下來,打牢了政治基礎。

    剩下的就是一步步蠶食了。這不是本處推論的,而是確有實證。努爾哈赤就曾有過名言,蒙古人就像雲。雲聚集在一起就能下雨。蒙古人聚集在一起就是雄兵。所以,只能等雲散了,在逐個收服他們。

    兩個字——蠶食。而這樣的策略是父子兩代人的共識。

    再看蒙古方面,分裂才是常態。像成吉思汗那樣的人,幾百年也出不了一個。成吉思汗死後,分裂的兆頭就出現了。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長期與元朝征戰。元朝內部,忽必烈坐穩皇位前,也與自家兄弟阿里不哥爭得不可開交。

    元朝好不容易統治中原幾十年,又被打回草原。

    結果瓦剌崛起,黃金家族的後代,大多數被殺死在也先稱霸時期。之後達延汗恢復黃金家族統治,也只能控制東部蒙古。西部蒙古則成為也先的後人衛拉特蒙古的領地。

    達延汗之後,又分成了漠南、漠北。

    林丹汗,公認的最後一任蒙古大汗。也只是得到東部蒙古各部落表面上的承認。 而在林丹汗眾叛親離之際,皇太極已經能夠召集蒙古各部落首領,舉行盟會了。

    等林丹汗一路向西逃的時候,皇太極就一路收復他的部眾。竟也有數萬人。這哪是打?直接就接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姜子牙怎麼打上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