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鑫知

    它之所以時隔20多年魅力不衰,我想是與其精心寫實的人物刻畫、回味無窮的文化幽默、觀照現實的內在意蘊分不開的。

    一、精心寫實的人物刻畫

    康輝曾在其《平均分》裡提到,他也是《我愛我家》的忠實粉絲,時常使用聽書的方式反覆回味。能透過“聽”來感受一部劇,足見它對主要人物的刻畫已經達到了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的地步。《我愛我家》圍繞傅明老人一家的生活故事,塑造了6位主要人物並串聯起與之相關的當代社會形形色色的眾生相:拿腔拿調但滑稽可愛的老幹部傅明、內向小氣卻不失風趣的機關幹部賈志國、響快熱心不離世俗煙火的曲藝演員和平、圓滑散漫好交三教九流的賈志新、古靈精怪恍如鄰家女孩的賈圓圓、勤快本真而金句迭出的小張小桂,以及鄭千里、胡學範、和平母親、於大媽等一大批經典人物。這些人物都代表了中國90年代初普通市民的典型面貌,每個人都能從劇中人身上批判他人、看到自己。只要看過這部劇的人,提著這些名字,想必都會忍不住記起那滿屋子滑稽、一肚子開心。

    二、回味無窮的文化幽默

    現代不少家庭情景喜劇,也是絞盡腦汁製造笑點。雖然也有不少令人捧腹大笑,但也有一些事後琢磨起來卻索然無味,原因就在於這些所謂“笑料”流於表面、缺乏內涵。《我愛我家》運用幽默具有不惡俗、不刻意、不生搬的特點,而是透過化用典故、調侃“正經”等辦法取得回味悠長的“笑果”。

    化用典故方面,就是將一些歷史事件、人物事蹟進行化用,凸顯與現實的反差,從而讓人捧腹大笑。最典型的要數傅明與和平母親展開的一段一頭熱絡、一頭尬聊的對話:

    和母:這報紙上有什麼好訊息?您給我講講,讓我也高興高興!

    傅明:也沒什麼。

    和母:哎老局長!高棉大選結果該出來了吧?咱努克到底選上沒有哇?怪讓人惦記的。

    傅明:國際版我還沒看呢,要不您先看?·

    和母:我自個兒不愛看報,費腦瓜子,就愛聽人講。哎老局長!這國內形勢怎麼樣啊?黨的十四大以後一片大好吧,那京九鐵路一期工程完工了沒有哇?

    一個是離休幹部,一個是曲藝演員,雖然兩人聊不到一塊,但他們的對話卻笑點頻出:舊藝人出身的老和同志居然張嘴閉嘴憂國憂民,而作為老革命、老局長的傅明老人卻對此興味索然,不得不說這種“反差萌”的戲劇效果運用得相當到位。然而這種帶有文史知識、時政背景的臺詞,也是需要具備一定文化層次的觀眾才能懂得並欣賞的。

    調侃“正經”方面,是《我愛我家》使用比較頻繁的幽默方式。作為一部地道的北京戲,它將北京人愛好戲謔、解構莊重的幽默特點移植進了《我愛我家》。許多看似應該由“正經”途徑獲得的榮譽,如老傅老鄭為爭奪全區“健康老人”,使盡渾身解數克服吸菸喝酒的壞習慣,最後雙雙失去資格,卻被居委會於大媽輕輕鬆鬆“竊取”了勝利果實;許多看似光鮮的“成功人士”,如傅明美國歸來的表姐看似生活得富貴幸福,引得全家合演一出滑稽戲碼來挽回面子,哪知大洋彼岸的表姐真實境況還多有不如,使諸般掩飾淪為笑柄……這些融合了北京人“小樂子”的“大架構”,是中國幽默理念與西方喜劇理論的結合,體現了中西合璧的文化高度。

    三、觀照現實的內在意蘊

    電視藝術只有反映現實、服務現實,才能獲得更強的生命力。問世於90年代初期的《我愛我家》沒有脫離現實,而是努力記錄、呈現那個時代,其中還有許多情節甚至具有“預言性”,對今天仍有討論的價值。比如賈志國夫婦兌換獎券時,承兌商先是百般推諉,而後又附加無數苛刻條件,迫使兩口子知難而退,聯想到今天某些社會想象,指向是很明顯的;又如和平走穴收入激增而開始對家人頤指氣使,傅明抱怨說:你走穴一天相當於我一月的工資!這是不是今天“天價片酬“的初級階段呢?還有小區流傳拆遷的風聲,竟然神奇預言了“要買房,奔大興,進城只要一刻鐘”;再如傅明當初的情人上門要批文、家裡支上小黑板記錄動態但最終流於瑣碎等等,都給人思考現實的餘地,使得《我愛我家》具有了文藝作品觀照現實的深度。

  • 2 # 張漠顏

    我是一個標準的90後,從小有記憶時,看的就是《我愛我家》!可以說是家庭情景喜劇的龍頭老大!

    我認為這部情景喜劇20多年也沒有人能夠超越。以詼諧幽默的方式給我們帶去快樂,現如今,我們喜歡它,愛看它,是因為那是一個時代,一種回憶,一種溫暖!每每想起來都會笑一笑,都會感嘆一下,匆匆過的這些年!

    它的位置沒人能夠取代,因為那個時代有我們特別的風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的繼父都對你們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