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保局劉彩紅
-
2 # 西域長史老白
游擊戰的起源不可考,最大的可能是形成與人類從狩獵獲得中獲取的經驗。中國歷史可考的第一位游擊戰大師當屬--漢初名將彭越。
彭越其人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接著項梁和侄兒項羽在吳起義,劉邦在沛起
義,一時反秦鬥爭的烈火在各地熊熊燃燒。
彭越於公元前208年在鉅野澤率眾起義,他領導的這支義軍軍紀律嚴明,令行禁止,深得人民群眾擁戴,很快發展到數千人。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劉邦、項羽領導的兩支義軍成為反秦主力。在他們揮軍西去攻取咸陽時,彭越以鉅野澤為依託,活動於定陶、鄲城一帶,使義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
在秦王朝被推翻之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封劉邦為漢
王,此後就形成了楚漢相爭的局面。劉邦看彭越領導的義軍很有實力,英勇善戰,且靠近彭城,處於項羽的後方,就極力爭取彭越支援。彭越分析形勢後,決定跟隨劉邦打天下,於是就積極配合漢軍進攻楚軍,屢建戰功,並在攻取濟陰(今山東省菏澤一帶)後,率軍正式歸屬漢軍,被劉邦封為魏相國。
漢六年(公元前二O一年),在劉邦大封功臣時,彭越因功績受封為梁王。漢十一年(公元前一九六年,)這個在楚漢戰爭中立下不少戰功的功臣,卻被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被判流放。接著,又以“復謀反”的罪名被殺。
游擊戰績彭越在農民起義階段的戰績歷史記載很模糊,他有明確記載的戰績均在楚漢戰爭時期。
1、一戰諸薛公
劉邦採納韓信的建議,削平三秦,然後率兵出關,聯合了各國五十六萬兵馬,一舉攻克彭城。在齊地苦戰的項羽聞訊後,親自率主力馳援,把劉邦打得落花流水,劉邦只得退守滎陽、成皋一帶。形勢對劉邦十分不利,原來和他聯合打項羽的各國,此時都站在項羽一邊。面對這一局面,劉邦採納張良的建議,制定並實施了三項措施:一是派隨和到九江王英布那裡去遊說,利用他和項羽的矛盾,做分化瓦解工作,使英布站在劉邦一邊,讓項羽後院起火,變後方為前線,減輕滎陽、成皋的壓力;二是派韓信去征討西魏王豹,用武力剪除依附項羽的勢力,並依次征服魏、越、代、齊等國;三是讓彭越干擾項羽的後方,牽制項羽,重要的是“斷其後糧”。
彭越抓住戰機,“南渡睢水,與項聲、薛公戰下邳,彭越大破楚軍”。這是彭越配合滎陽戰場的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戰事深入西楚腹地,離彭城不遠了。彭越打了大勝仗,還殺死薛公,直接威脅彭城的安危。面對腹地兇猛的火勢,項羽不得已,親率主力回救,擊敗彭越。
2、二戰絕糧道
劉邦乘項羽攻擊彭越馳軍成皋。項羽於是回師拿下滎陽,又西進包圍城皋。劉邦和夏侯嬰逃出,詭稱漢使,闖入韓信軍中,收了韓信兵權,然後任命韓信為相國,讓他繼續攻齊。劉邦從韓信那裡帶回一支人馬,在鞏縣一帶設防,準備再和楚軍作戰。
這時,楚漢戰爭局面已發生了變化,韓信攻下齊國,並打敗了項羽派來增援的大將龍
且,完成了對楚國的包圍。彭越乘熱打鐵,“當此時也,彭越居梁地,往來苦楚兵,絕其糧食” ,“使項王患之” 。於是項羽決定親征。但彭越根本不採他,而是“北走谷城”,把城市讓給項羽。項羽撤走後,彭越又南“下昌邑二十餘城,得谷十餘萬斛,以給漢王食。”這使項羽“兵罷食盡”,不得不同劉邦講和,以為緩兵之計。
3、三戰封梁王
張良、陳平看出其中奧妙,建議劉邦撕毀和約,東下追擊項羽。同時,讓彭越、韓信前來助戰。兩人沒來,致使劉邦失利。
劉邦遂又採取張良建議,答應“即勝楚,睢陽以北至谷城,皆與彭相國。從陳以東付海,與齊王信”。結果,兩人均領兵前來,垓下之戰爆發,迫使項王最後自刎烏江。
蓋棺定論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
1、彭越是獨擋一面的大將。
秦末崛起於鉅野澤中,雖四面受敵,但面對一個個軍事集團,始終能在昌邑站穩腳跟,不斷擴大隊伍,並能保持相對獨立,這是和他“智略絕人”的頭腦和遠大的戰略眼光分不開的。故而深為劉邦所倚重,把破壞敵人運輸線,斷其糧食,牽制項羽的重任交給他。他在項羽後方的有效活動,引起項羽的憂慮,不得不從滎陽戰場撤出主力部隊,親自解圍。因此,分散了力量,減輕了劉邦在滎陽、成皋的壓力。彭越的軍事行動為漢軍重新佔領滎陽、成皋,控制敖倉,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貫徹了劉邦斷敵糧道的戰略。
昌邑地處項羽由彭城到滎陽的運輸線附近,彭越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演出了他的拿手戲,“往來苦楚兵,斷其糧食”。他是劉邦飢餓政策的有力執行者,是楚“兵罷食盡”的主要製造者,他把繳獲來的糧食“給漢王食”。彭越此舉和使劉邦不絕糧道的蕭何有異曲同工之妙。
3、靈活的游擊戰術。
在戰略戰術上,彭越靈活機動。彭越在北起谷城,南至睢陽,西至燕郭,東至下邳的廣袤數千裡的土地上,將運動戰和陣地戰靈活結合,打得贏則打。漢元年秋(前206年),他秉從田榮的意圖,攻下濟陰,“楚命肖公角擊越,越大破楚軍”。漢三年,為了配合滎陽戰場,他主動出擊下邳,打敗楚軍,並殺死薛公。相反,打不贏時,則主動撤走,保持實力,不與敵人死打硬拚。如漢四年,彭越不斷燒燬楚國糧草,激怒了項羽。項羽率主力找他決戰,彭越則避實擊虛,“北走谷城” ,把外黃等二十餘座城市讓給項羽,待項羽撤軍,他立即揮兵收復失地。這足以說明他是一個出色的遊擊專家。
4、彭越參加垓下決戰,成為劉邦戰勝項羽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看一下欒布和劉邦的對話,就能說明問題。欒布是彭越同鄉,被賣到燕地為奴,為藏荼所收,任命為將。藏荼謀反,漢軍在平叛過程中,俘虜了欒布。彭越知道後,用財物把欒布贖出,並任命他為梁大夫。後欒布出使齊國,回來後得知彭越被劉邦以謀反罪處死。欒布不顧劉邦“有敢收屍者,輒捕之”的禁令,在彭越頭下,一邊彙報出使齊國的事,一邊哭祭。
劉邦要烹了他,“欒布曰:‘願一言而死’ ,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於彭城,敗滎陽、成皋間,項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梁王居梁地,與漢王合縱苦楚兵也。當此之時,彭王一顧,與楚則漢破,與漢則楚破。且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欒布說的中肯,劉邦沒有殺他,還提拔他當了中尉。
劉邦曾總結他戰勝項羽的原因,說:“夫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於行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扶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兵百萬,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老白認為,在這後面,應加上“往來苦楚兵,斷其糧食,吾不如彭越”。的確,彭越是改變楚漢戰爭局面,為劉邦最終打敗項羽,建立西漢王朝的一個重要歷史人物。
-
3 # 雅文愛歷史
游擊戰,在對於華人來說,在解放戰爭時期,可以說是打游擊戰是最多的。
記得當時看抗日劇的時候,就各種打游擊戰,把日軍打的是落花流水。
所以說到游擊戰,我們肯定不會陌生,並且相當的熟悉,在抗日戰爭的時期,當時的優秀軍事家,就用游擊戰,打的敵人落花流水。
要說游擊戰最早的是什麼時候呢?就要說到楚漢戰爭中的的彭越了。瞭解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項羽這個人剛愎自用。這是個人性格,最終氣走了范增。
在氣走范增之前,也因為自己的性格,失去了很多的人才。
比如說:打游擊戰的鼻祖彭越。兵仙韓信,陳平,等等。
這些人原本都是跟在項羽的手下,但因項羽個人性格原因失去了。韓信不說,今天來說說彭越。
為什麼說彭越是游擊戰的鼻祖呢?游擊戰,講究的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
當時在楚漢戰爭的時候,彭越就用這種方法,打的項羽頭疼,可以說是吃進了苦頭。
也為後來劉邦奪得天下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這場游擊戰就是發生上圖當中。著名的游擊戰的鼻祖彭越。
當時的項羽也是因為彭城一直遭受後方自立為王的齊王的騷擾,不得不回去,就這樣疲於奔命,導致自己的兵力太累。
在彭城和打劉邦的路上,來回走。
也正是因為彭越的游擊戰,打的項羽是難受,從而也讓戰無不勝的項羽嘗過了敗仗。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游擊戰的精髓。
為什麼抗日戰爭的時候用的多呢?最主要的也是因為游擊戰適合用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
正因為這樣,游擊戰並不能消滅敵人,但在這樣打游擊的情況下,可以牽制敵人,騷擾,也消耗敵人的體力。
而且主要是以襲擊為主的進攻,最終敵人會在來回奔跑,被受牽制的過程當中被我方打敗。
說到這,也敬佩起,曾經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們!
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偉大的貢獻,感謝他們!
(完)
-
4 # 說客先生dys123
其實,歷史上真正打游擊戰的鼻祖不是彭越,說是他,是因為他配合劉邦的戰略原則是游擊戰略。要說游擊戰鼻祖,真正使用者是一些被統治者一直剿滅的土匪之類,他們的戰法就是遊擊形勢。來剿滅時打不過就跑,平常去搶劫老百姓,偷襲統治者的轄區。雖然大小層面比較小,但單從游擊戰策略來講還就是土匪大多經常這樣做的……
-
5 # 聰明的小龍女
中國歷史上游擊戰的開山鼻祖是西漢開國功臣之一、名列漢初三傑第二位的謀臣張良。西漢三位開國大將之一的彭越只是傳承並靈活運用了游擊戰,也將此戰發揮出了極大威力,但他並不是游擊戰的開山鼻祖,只是游擊戰優秀繼承人之一。
回覆列表
“兵者,詭道也”。大家知道游擊戰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法寶。那麼你知道中國歷史上誰是“游擊戰”的開山鼻祖嗎?
這個人是戰國後期南韓人,名叫張良。
當時還沒有槍支彈藥,張良又是如何開展游擊戰的呢?
據說我們的先人爭鬥,誰力氣大誰就是勝者。一直到了戰國時期,人們為了取勝才開始不擇手段。所以人的小思想開始變得複雜,什麼陣地戰、運動戰、偷襲戰、埋伏戰等等應運而生。具體的游擊戰的產生,還得從秦滅六國說起。
大秦帝國建立了大一統的帝國後,那些被滅的國家想復國啊,比如南韓,張良是南韓貴族的後裔,是南韓的愛國英雄,時時想著要報仇。
公元前218年,張良買通一個大力士刺殺秦始皇,雖然運籌威武但是終究沒有成功。
在秦始皇大搜捕中,張良逃之夭夭。
就在張良快要絕望的時候,陳勝、吳廣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揮起了造反的大旗。一時間群雄並起。張良便投奔了另外一個造反首領劉邦。
張良帶兵費盡周折攻下了幾個城池,可是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這種情況一直在交錯進行。張良的小部隊是禁不住秦軍的正規軍的打擊的。
但是張良不甘心,他根據敵強我弱的特點在南韓堅持作戰,《史記》中說張良 “往來遊兵潁川”,也就是說張良採取的是靈活機動的戰術,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也就是典型的游擊戰。張良的復國計劃雖然最終沒能實現,但是他開創了中國戰爭史上游擊戰的先河,從而成為“游擊戰”的開山鼻祖。
張良是不是很有智慧的一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