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無止境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這天是改變李世民一生的一天,他在玄武門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變發生不久後,唐高祖李淵禪位,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

    上面就是唐朝官方史書記載的這起事件全過程,可史官官們似乎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當玄武門激戰時,李淵在幹嘛?真的如同史書記載了那樣,李淵正在和大臣們在太極宮裡“泛舟海池”?

    李淵在事變發生時如此“怡然自得”,千百年來受到史學家們的強烈質疑。確實,這個疑點實在是太多了,都殺到皇宮門口了,李淵還有心情遊玩?我們不妨來做一個假設: 當李淵獲悉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在玄武門生死相搏時,他會做什麼?肯定不會繼續泛舟遊玩。李淵會立即做出以下幾個決定:立即離開海池,躲入太極宮內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立即下詔,讓京城所有進軍趕到太極宮護駕;立即命令太監去玄武門宣佈聖旨,嚴防事件惡化。

    歷史告訴我,以上這三個決定,一個都沒發生。一些人可能看出來了,就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這件決定自己生死的事件上,他刻意隱瞞了一個重大真相,就是太極宮裡也一定發生了什麼。 上世紀初人們在敦煌藏經洞裡發現了唐代殘卷《唐太宗入冥記》,裡面就提出了一令人驚悚的細節,就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時,“囚慈父於後宮”。恐怕這才是李世民的後手,雙保險,讓他最終奪取了帝王。 儘管這個真相一直被唐朝官方所掩蓋,但是根據一些史料,我們還是找到了一些線索來證明我們的推測。在《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中,有這樣一句話,“俄而東宮及齊府精兵二千人結陣馳攻玄武門,守門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戰,流矢及於內殿。” 箭都射到了太極宮裡面,裡面一點反映都沒有?傻子才相信。也許我們再也不能獲知那天早晨太極宮裡究竟發生了什麼,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身經百戰的李世民,絕對還留有後手。

    總之,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後世對他的評價也頗高。“昌、發啟國,一門三聖。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誅,成、康道正。貞觀之風,到今歌詠。”

  • 2 # 亢龍有悔44

    他總要為自己找理由吧,不然就是明明白白的陰謀家,人都是要臉面的,雖然對皇位的渴望能壓倒一切,但不影響對這些陰謀活動進行包裝。

  • 3 # 坦蕩人生MTR

    勝者為王敗者寇,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李世民射死了元吉,尉遲恭打死了建成,秦瓊挾持了李淵,逼迫老李做了太上皇,自己登基做了皇上,還美其名曰為了大唐江山。不過他的政績也是可以肯定的,親民愛臣,追封24忠臣,文成公主入藏,保了西邊數百年的安居樂業,重用賢臣開闢了屬於他的太平盛世——貞觀之治後期的老李又有點老糊塗了,娶了個小老婆,養了個狼兒子,兒娘一合計,整死了老頭子。

    天命所歸

    武周當興

    至徳配天

    化及草木

    陳嫡感佑

    玄滌昭告

    皇天上帝

    后土神祗

    天上地下

    為朕獨尊

  • 4 # 蹤跡無痕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勝利者擁有書寫的特權。

    李淵稱帝后,必然會把當年弒兄奪權上位的事實所掩蓋

  • 5 # 琪樂無窮0418

    眾所周知,公元626年,發生在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最後以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所以各種史書在記載這一事件時都是站在李世民的角度,使得後人大多認為“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出於自保不得不反擊的。然而,歷史真相果真如此麼?

    其實不盡然,史書記載唐太宗在位期間曾多次要求檢視記載自己的《起居注》,就是為了確保史書記載他的時候是正義的,光彩的。這就導致我們看到的唐史中有很大的水分和前後矛盾。

    李建成是李淵的長子,根據“禮法”立長不立賢的規矩,理應李建成為太子,再者,李建成也不是無用之輩,從李唐起兵起就協助李淵管理朝政,並且成功抵禦了北方突厥。“玄武門之變”之所以失敗,其實是自己實力比李世民弱小,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戰,身後追隨了一大批手握重兵的將領,所代表的是武將集團,而李建成大多是在後方處理朝政,所代表的是文官集團。正值帝國初創,手握槍桿子當然比筆桿子更有話語權。其實從李建成的部下就能看出他也不是泛泛之輩,王珪為唐初名相,魏徵更是進駐凌煙閣,薛萬徹征討突厥、吐谷渾、高句麗,馮立以少勝多力保長安,李世民為馬三寶的死而停朝以示哀悼,他們哪一個不是名臣勇將。

    李世民是李淵的次子,可以說大唐帝國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功勳卓著,以至於封無可封,賞無可賞,李淵不得不特設“天策上將”來彰顯其榮耀。身為天策上將的李世民已然是皇帝李淵、太子李建成之下的唐王朝第三號人物。如果按正常情況的話,李世民想要再進一步成為太子甚至皇帝,幾乎不可能。所以只能透過抹黑,貶低李建成和李元吉來博取後世的理解、同情甚至是讚賞。“玄武門之變”是在李世民和自己的幕僚精心策劃下主動發動的,並不是被逼無奈為了自保而發動的。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消滅東突厥和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打通西域商道,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雖為一代明君,但無法掩飾他殺兄,戮弟,囚父,霸佔弟媳的歷史真相。

  • 6 # 南方鵬

    626年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淵的次子李世民與其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在明爭暗鬥多年後,終於撕破臉皮刀兵相見,李世民先以穢亂後宮為由參了二人一本,引誘二人入宮爭辯,在玄武門埋伏心腹甲士,待建成元吉到來便閉宮門伏兵四起,李世民射殺李建成,尉遲敬德殺死李元吉,餘部潰散,尉遲敬德全副武裝逼宮李淵,李淵就勢下坡,同意封李世民為皇太子,按其意思下詔或捕或赦太子餘黨,至此李唐江山由李世民控制。二個月後李淵退位讓賢。

    後人便據此推敲,認為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事實上已進行過兵變,拘禁了李淵,控制住宮禁,才有玄武門殺兄殺弟順風順水,才能說明李建成和李元吉,為什麼會從並不順路的北門玄武門入宮,也能說明在史書中出力甚大的常何等人為什麼會封賞不多,因他們只是書上的功臣。既然玄武門之變也不諱言,為何要抹去拘禁李淵一段呢?在於華人自古崇尚孝道,殺兄殺弟猶可以饒恕,違逆父意拘禁父親可就難以寬恕了。

  • 7 # 讀史鑑往

      李世民這一生唯一不光彩的估計只有玄武門兵變了,玄武門兵變之中除了李世民弒兄、殺弟、屠侄。對於這件事李世民一直心懷芥蒂,於是想看看史官是怎樣記載這件事的。

      雖然事情過去了十幾年,但是李世民還是像看下史官的筆下當年的自己是什麼樣的。於是他向當時編撰起居注的的褚遂良發起了試探,於是有了下面一段對話:

      遂良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記人君言行,善惡畢書,庶幾人主不為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記耶?”

      遂良曰:“臣聞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何不書之?”黃門侍郎劉洎進曰:“人君有過失,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皆記之矣。”《貞觀政要·卷七》

      可以看出褚遂良還是要良好的職業操守的,面對皇帝也是堅決回絕了。但這之後李世民並不死心於是向房玄齡進行試探,但也是被回絕了。之後李世民不在試探而是直接命令房玄齡拿過來給他看,李世民看的正是玄武門兵變那天的事。看完後李世民很不滿意於是指導房玄齡進行了修改。

      玄武門兵變李世民真的是想隱瞞兄弟和侄子的死亡真相嗎?還是說對於玄武門兵變的真相另外有所隱瞞。在玄武門兵變發生的時候,太子與秦王的人馬廝殺那麼長時間為何李淵一無所知還有心情泛舟湖上?直到滿身是血的尉遲敬德過來告訴李淵太子謀反已經被誅殺。

      那天早晨李淵是召集了眾大臣和三個兒子對質李建成與后妃私通之事的,我想李淵斷沒有什麼閒情雅緻去遊湖。而且那麼長時間等不到三個兒子不應該派人去通報嗎?外面廝殺震天的每一個向李淵彙報情況,尉遲敬德是如何滿身是血帶兵器進入皇宮內院的。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答案只有一個---李世民在此時已經控制了皇宮。

      換句話說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時不僅僅殺了兄弟,更是控制了自己的父親,對於古代以忠孝為人生準則的社會,這就是一件不忠不孝的事情,對於李世民來說這種道德上的壓力更加難以承受。

      這大概就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想真正隱瞞的事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9款rav42.0燒機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