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數茫茫A

    水是魚類賴以生存的空間,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魚類的生長,甚至是影響我們水產養殖的成敗。因此,把池塘水質調節到,魚類生長所需要的最佳狀態,是每個水產養殖者的必修課。

    當然,調節水質不可能根據我們的心情,或者什麼時候突然想起來了,就對水質進行調節。 這也得講一個科學性,必須要結合池塘水質的真實情況,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判斷。一般來講,我們要求養殖魚類的池塘,水質要保持肥,活,嫩,爽的狀態。這樣的水質浮游生物含量豐富,水中溶氧充足,非常適合魚類的生長,且不容易發病。

    判斷魚池水質是否達到這種條件,通常透過觀察水體的顏色,透明度等來確定。優質魚塘的水質,一般呈淡綠(綠豆湯)色,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那我們如何才能把魚塘的水質,調節到這個狀態呢?

    ①在魚塘如何控"肥″

    控肥就是要使魚塘的水質達到一定的肥度。但是,魚塘水質過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特別是浮游動物的大量繁殖,很容易使水體發生缺氧。而魚塘水瘦了,往往又會使水中的浮游生物,達不到一定的數量,使魚類的天然餌料不足,造成魚類生長困難。

    要使魚塘達到一定的肥度,那麼肯定就要透過施肥才能實現。這種情況在新挖的魚池,以及以養殖濾食性魚類為主的魚塘,更為需要。一般來講,當魚池水體透明度大於50公分以上時,就需要施肥了。施肥應考慮,所施用的肥料營養均衡。當然,施肥能夠以施用腐熟的優質農家肥,效果就更好了。

    而實際的情況中,很多魚塘往往是肥度過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富養化"。這種情況,在常年養魚的老舊魚塘,以及養殖吃食性(非濾食性)魚類的池塘,最為常見。這類水質我們一般不主張採取藥物對其控肥。最好的辦法就是生態防治,如適當增加魚塘中,濾食性魚類的放養比例,在魚塘中種植一些綠色植物等。當然,也可以採取放掉一部分原有池水,加註新水等辦法,來控制魚池的肥度。

    ②如何使水質保持"活"

    魚塘的水要"活",也是對魚塘水質的基本要求。水“活”顧名思義,就是水要流動交換。因為只有流動的水體溶氧才豐富。溶氧豐富,才有利於魚類的生長。那麼要使水體保持活這個狀態,肯定就是要給池塘換水,或者新增新水。當然,在人工輔助增氧設施比較齊備的情況下,只要魚塘水質尚可,肯定沒有必要對魚塘進行換水。只需在魚塘中魚類,發生缺氧時,開啟人工輔助增氧裝置就可以了。

    魚塘水質“嫩”,是指魚塘水體的顏色鮮嫩,即我們常說的綠豆湯色。從表面上看,要達到這種狀況,保持水體的肥度就行了。不過有些時候,魚塘即使保持一定的肥度,但水體卻全出現不“嫩”的狀態。即我們常說的"老水"。

    事實上,老水的肥度是夠的,但是老水裡面的浮游生物,比例不均衡,基本上都是,一些低等的藻類占主導地位,如藍藻門藻類,金藻門藻類等。而這些低等藻類的繁殖,往往對我們的養殖有較大的危害。因此這種情況,可採取使用藥物調節的方法,來調節水質。常用的如,使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殺滅這些藻類。當然,殺滅這些藻類後,往往會使水體回到較為“瘦”的狀態,那麼這時,我們就需要對水體追施有機肥了。

    ④如何使水體保持“爽”

    爽是指水體清爽,水體清爽,常常表現為,水體中有害物質少,致病微生物少等。當然也指能促進魚類生長的天然餌料,溶氧等豐富。魚類生長在這樣的環境裡肯定就好。那麼要達到這樣的水質,最好的辦法就是長期注入大量的新水,然後放掉老水。當然也可以使用藥物進行調節,如,定期對魚塘潑灑生石灰漿等。

    結語,水質調節是水產養殖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調節水質,應該講究科學,特別是在使用藥物調節時,重點要權衡好利弊。並且一定要結合魚塘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 2 # 豐收啦

    水質好壞關乎魚類生長髮育,魚塘水質該如何調節?

    1、合理搭配濾食

    把握科學投餵原則,可以有效的避免水質造成汙染。

    一般投餌量應根據天氣、水質及魚類攝食等情況綜合確定。天氣晴好,水質清新,魚類攝食旺盛時可適當多投,反之,則少投或不投。而且餌料也應做到配方合理,營養全面,以促進魚類健康快速生長。

    2、適時注入新水

    一般要求每7~10天加註新鮮水1次,每次加水量為20~30釐米;每15~20天換水1次,可採用邊注邊排的方法,最好將排底層水排出。

    3、合理使用增氧機

    溶解氧是魚類賴以生存的根本,當魚塘溶解氧低於1.5毫克/升時魚就會出現浮頭甚至泛塘。

    一般來說,溶解氧高的水體大多水質好,而增加魚塘溶解氧含量的措施就是延長增氧機的開機時間,合理使用增氧機。建議在魚類主要生長季節,堅持晴天中午天天開,運轉時間可採取半夜開機長,中午開機短的原則。

    4、堅持巡塘

    每天堅持早、中、下午巡塘,注意觀察水質變化。

    當發現池水由濃綠水變為清淡水,發黑、發臭,魚在池四周活動不正常時,及時採取對應的措施,直到魚活動正常為止。

    5、使用新增劑

    如水產養殖專用EM原液具有調節水質和預防藍藻的作用。

  • 3 # 歸耘鄉愁

    水產養殖中優質水有5種,淡綠色、翠綠色、茶綠色、黃綠色、濃綠色,劣質水色有3種,即藍綠色、黑褐色、清澈水,水質不好就養不出好魚既影響收入,又會使魚大量死亡農戶損失慘重。哪麼怎樣才能調控優質水呢?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到“肥、活、嫩、爽、穩”。

    1、淡綠色、翠綠色水質調控,

    特點:這種水色透明度大多在20-30釐米,水質穩定,水中有機和無機懸浮物較少,被叫做“肥而爽”的優質水。這是取得良好養殖效率的水質。

    調控技術:放養前魚塘內先用生石灰消毒,再放發酵後的有機肥。一般生石灰每畝150千克,有機肥100-150千克,視塘裡的肥度而定。如養殖過程中水色變濃變深,注入新水稀釋調節。保證長時間這種水色。

    2、茶褐色、黃綠色水質的調控,

    特點:兩種水中有浮游植物並有部分綠藻,這些藻類呈褐色和茶褐色,是魚蝦養殖中最好的水色。水中溶養豐富,有毒有害物質少,有利於魚的生長髮育,且病害發生較底。這種水在10-15天易變成其它水色。

    調控技術:在養殖旺勝期,適時注入新水,每2到3天注入一次,注入水量保持在總水量的1/10左右。適時追發酵後的有機肥,促進矽藻的生長,可使水體保持較長時間。

    3、濃綠色水質調控,

    特點:水色呈綠色並且濃度大,透明度在15釐米內,水色水體較肥,較穩定,持續時間長,會受天氣的影響而變化不大,但在高溫季節在注意注入新水,由於魚的排洩物增多加重水體的濃度,造成水中溶養減少,水質變壞。引發疾病造成損失。

    調控技術:每日加註新水,減少水體濃度,注入水量是總水量的5-10/%,適時減少投餵量,潑灑生石灰或沸石灰調節水色 ,用量在0.1kg每立方。

    4、藍綠色水質的調控,

    特點:水質混濁濃厚,水錶面有帶狀綠色藻群,好似有一層油膜,水溫有28度,並有氣泡冒出,多發生在7-8月份。易暴發魚病,來勢兇猛,危害極大。

    調控技術:及時排水,在出水口處上方排出表層水,把綠藻連續三四天排完。或利用人工打撈但記得一定要用密網。可用二氧化氯0.1g/m3加沸石灰10g/m3連續1-3天全塘潑灑。削除綠藻。

    5、黑褐色水質的調控,

    特點:呈黑褐色、紅褐色、深黃褐色,原因是投飼後的殘餌、排洩物過多,塘底有機物腐敗分解,水質惡化,毒物積累過多,在毒性的作用下最易暴發病害,以至中毒死亡。

    調控技術:立即減少或停喂,馬上注入清水。增氧降低毒素濃度。用金菌生物製劑3-5天有效清除不良水體。

  • 4 # 踏火逍遙說魚

    水質好壞關乎魚類生長髮育,魚塘水質該如何調節?

    做水產的朋友都知道養魚先養水這個道理,可以說水質的好與差直接影響到養魚能否成功,從此也看出了水對於魚業的重要性,那麼對於普通養殖者來說,在養魚的過程中,魚塘水質如何來調節好呢?踏火的經驗是:

    乾塘清汙:這正是萬事開頭難,對於水產養殖者來說,想要有個好的開始,在放苗前的清塘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為了之後的水質穩定在放苗前一定要將塘中過多的汙泥清走,如果時間充足的話還可以儘量將塘多曬幾天,這樣可讓泥中的有機質加速分解,有利於減少之後水體中的機質。

  • 5 # 神魔量合

    簡單的總結一下!

    1.前期,清淤,曬塘。消毒。

    2.養水。調養新水。肥水,培養浮游生物,培養EM菌,溶解微量元素,礦物質,水呈現清爽嫩綠色。即可!

    3.養殖中期的水質調節。定期增氧,消毒,排汙。培養浮游生物和水中有機質。

    4.後期,的池塘保養。

  • 6 # 春種夏耕秋收冬藏

    水產養殖本就會有投入品,況且,池塘水體流動性不如河流等水體,處於半封閉的小空間裡,水質受池塘環境影響較大。調節水質就要注意有可能影響池塘環境的各個因素。下面列舉幾條措施,供參考使用。

    一、加強換水管理

    換水是最簡單、成本最低的水質調節方式。這就好比一塘死水,只有讓裡面的水能出能進,池塘水才不會發黑發臭。換水可以每10~15天一次,每次換去1/3。高溫時期可以加大頻次。當然,這要保證源頭水是乾淨清新無汙染的。

    二、按量投餵飼料

    忽略其他因素,飼料是最多的池塘外來投入品,是造成水體汙染物富集的重要原因。過量的飼料沒有被採食完,會在水中腐敗變質,會沉積在底泥中,長期影響水質質量。要控制投入品,就要按量投餵。常規魚類一般每天投餵3次,全天的投餵量大約是魚體重的5%~10%。水溫好、水質好時多喂,水質差、連續陰雨天天氣少喂或不喂,魚體健壯時多喂,疾病時少喂。

    三、控制養殖密度

    養殖密度大,投餵的飼料就多,魚類的排洩物就多,水體自淨壓力就變大。從魚種到成魚,應該經過3~5次分級篩選,這既有利於各種規格魚的成長,也不會給池塘帶來過大的投入品負載。

    四、使用生物淨水

    一是使用微生態製劑,透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消耗、減少多餘有機物。二是混養魚類,採用不同水體層、不同食性魚類混養的方法,消耗多餘餌料和營養物質,達到養魚淨水的目的。

  • 7 # 潯味江南情

    很多養殖水產的養殖戶都知道的一個道理!

    好水才能養出好魚來,這是人們都知曉的道理。養魚先養水,如果沒把水事先養好就開始放魚,肯定會出現很大的損失。很多養殖戶急於求成吃了很多的虧。

    水產養殖中優質水但凡有這麼幾種,是用肉眼可以辨別的(情況是在天氣還得時候),淡綠色、翠綠色、茶綠色、黃綠色、濃綠色。劣質水色有,即藍綠色、黑褐色、清澈水,水質不好就養不出好魚,魚也不容易長大,又會使魚大量死亡農戶損失慘重。哪麼怎樣才能調控優質水呢?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到“肥、活、嫩、爽、穩”。

    1、綠色水質調控,

    特點:這種水色透明度大多在30釐米左右,水質穩定,水中有機和無機懸浮物較少,被叫做“肥而爽”的優質水。這是取得良好養殖效率的水質。

    調控技術:放養前魚塘內先用生石灰消毒,再放發酵後的有機肥。一般生石灰每放多少視塘裡的肥度而定。

    2、褐色黃綠色水質的調控,

    特點:這種水中有浮游植物並有部分綠藻,這些藻類呈褐色和茶褐色,是魚蝦養殖中最好的剛好是水與魚建立了生態平衡。水中溶養豐富,有毒有害物質少,有利於魚的生長髮育,且病害發生較底。這種水在一段時間後易變成其它水色。

    調控的把握:在養殖旺勝期,適時注入新水,每隔一段時間適當注入一次,注入水量保持在總水量的20%左右也是魚塘的實際情況而定。適時追發酵後的有機肥,促進矽藻的生長,可使水體保持較長時間。

    3、水質變壞的調控

    特點:水色呈綠色並且濃度大,透明度在很低,水色水體較肥,較穩定,持續時間長,會受天氣的影響而變化不大,但在高溫季節在注意注入新水,由於魚的排洩物增多加重水體的氨氮濃度高,造成水中溶養減少,水質變壞。引發魚的各種疾病的發生。

    調控方式:每日加註新水,減少水體濃度,注入水量不能太多,從而引起魚的過激反應,適時減少投餵量,潑灑生石灰或沸石灰調節水色 。

    4、即將水質變壞的調控

    特點:水質混濁濃厚,水錶面有帶狀綠色藻群,好似有一層油膜,水溫有28度,並有氣泡冒出,多發生在高溫季節。易暴發魚病,危害極大。

    調控技術:及時排水,在出水口處上方排出表層水,把綠藻連續幾天排完。或利用人工打撈。也可用化學藥劑或生物製藥全塘潑灑。除掉綠藻。

    最後,深顏色水質的調控

    特點:黑褐色、紅褐色、深黃褐色,原因是投飼後的殘餌、排洩物過多,塘底有機物腐敗分解,水質惡化,毒物積累過多,在毒性的作用下最易暴發病害,主要是氨氮偏高以至中毒死亡。

    調控技術:立即減少或停喂,馬上換清水。增氧降低氨氮濃度。用化學藥劑和生物藥劑清除不良水體。只注意換水不能馬上全部換水,要逐步分幾次分批次的換水,避免魚的應激反應。

  • 8 # 不止觀賞魚

    我是作觀賞魚養殖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好吧。水塘一般面積比較大,在魚的密度不是太大的情況下,如果合理的投餵,水體有自淨功能,不需要人為干預。 只要定期補水就可以了。 如果養殖密度特別大,就要定期潑灑石灰水來調節酸鹼度和消毒,也可以潑灑em菌來調節水質。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套養,利用不同魚類得進食特性,來自我調節。很高階得是工廠化迴圈養殖,對於投資和電力消耗要有準備。還有一個更的符合環保辦法,魚菜共生。 這個是趨勢,可以提前瞭解一下。 請指正。

  • 9 # 天涯明月186

    我沒有養過魚,但見過,也聽過。鄰居是從江蘇那邊支邊過來的,他養過魚,對此很在行。他說了如下方法:

    改善水質須增加水中氧氣含量。魚要呼吸得靠氧氣。用增氧機給池塘注氧。水潭中,一般氮元素較多,過剩,這個不好,應適度加投磷肥。此外應檢測水的PH值,呈弱酸性,應加點生石灰中和。控制投餵量。必要時注入新水。

  • 10 # 王一英5U5p

    農村的水塘調節水質辦法就是:定期乾塘.用石灰消毒.改良水塘的於泥的質地,另是水要不斷的流動.流水不腐!把水塘裡水盡期放出去,增加活水,氧氣自然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崇禎皇帝身死殉國,那他的兒子呢,都什麼結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