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色正傑
-
2 # 皇帝贊
是由於金日成在斯大林的支援下要統一北韓半島並且已經攻戰了南北韓的首都漢城,美國在南北韓的請求下在聯合國聯合西方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了聯合國宣告並組建了由幾十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進入北韓半島,將金日成的北北韓軍從漢城一路追趕的打到了接近中國邊境,北北韓軍一路潰敗。金日成緊急求援中國出兵,在此緊急情況下毛澤東與眾多國家領導人反覆研究權衡最後決定出兵北韓並迅速成立了抗美援朝自願軍進軍北韓,自始由中國軍隊為主及部分蘇聯兵為輔的北韓戰爭全部暴發。
-
3 # 王義君
謝謝!北韓戰爭即北韓祖國解放戰爭也就是北韓人民反對美國侵略,爭取祖國統一和獨立的戰爭。1950年6月25日,美國指使南北韓李承晚偽軍越過三八線,對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發動進攻。7月7日美國盜用‘’聯合國軍‘’旗號正式參戰並以武力霸佔中國領土臺灣。北韓人民在金日成同志的領導下奮起自衛,到8月中旬,把美偽軍驅至釜山。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悍然北犯,並不斷轟炸掃射中國東北,將戰火直接燒到中國邊境。10月25日華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與北韓人民軍並肩作戰。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5月,朝中人民部隊進行了五次攻勢,殲滅大量敵軍。把美偽軍逐回三八線附近,迫使美帝國主義停戰談判。謝謝!
-
4 # 霧中悟
北韓戰爭的所有問題都要歸結到戰爭起源和戰爭性質的本質上來。北韓戰爭的關鍵是,在雅爾塔協定和莫斯科協定蘇美各自分工受降託管南韓和北北韓的情況下,北北韓首先發動了吞併南韓的戰爭,這種戰爭應該如何定性?如果是純粹的民族戰爭,聯合國是不能軍事介入的。如果北北韓違反雅爾塔和莫斯科協定、違反國際規則發動的戰爭是侵略戰爭,聯合國的介入就是應該的,而且,打過三八線也屬於對侵略者的懲罰,正如美國把日本打到本土,蘇聯攻克柏林。因此,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對北韓發動吞併南韓戰爭的定性。這個問題直接關係到戰爭的正義性,關係到與北韓戰爭有關的所有問題...
-
5 # 沉舟側畔196
北韓戰爭,是斯大林為蘇聯利益犧牲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利益而挑起的戰爭。從此,社會主義陣營出現裂痕,為華約解體埋下伏筆。
-
6 # 桑梓268
拿起一本中學歷史教科書,答案就有了:南北韓偽政權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援下,悍然向新生的北韓民主主義共和國發起了進攻……
-
7 # 依奔道
北韓戰爭的起因,其根源是二戰末期美、蘇、英簽訂的<<雅爾塔協議>>,其中有一條是將北韓半島以三八線為界一分為二,分屬美蘇的勢力範圍。二戰結束後,在他們分別支援下,半島成立了兩個政權,這就為日後的紛爭埋下了隱患。
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是金日成首先發動的所謂"統一戰",即吃掉南北韓,統一半島。
回頭來看,這場戰爭得利最大的是蘇聯,其次是中國,北北韓得不償失,最終又回到原點。當然最丟臉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其實,金日成本應有更好的選擇,要麼維持現狀,仿效東西德的模式,等待國際形勢的變化,而後實現和平統一。
要麼死磕,就像越南那樣打上10年,最終北越實現了越南的統一。
當然這得看金日成的本事,是否有能力說服背後的支持者願意幫助他打下去。從結局來看他這一願望未能實現。
此外,縱觀整個北韓戰爭,感覺當時的蘇聯還是不厚道的。美國為了他的勢力範圍和他的小弟不惜直接出兵參戰;而蘇聯除了向志願軍和人民軍提供一些戰爭物資,空軍充其量在鴨綠江南岸參加一些戰鬥外,地面部隊和海軍無一兵一卒。
斯大林這算盤打得精,用代理人與他的對手直接作戰,他在背後運籌帷幄,實在是高人。
-
8 # 雅閣居士閒逸雅居
北韓戰爭是由北北韓引發的,北北韓想武力統一南北韓,若北北韓統一了南北韓,當然對中俄都有利,事實上北北韓發動對南北韓的統一戰爭,中蘇是默許的。
由於北北韓發動了武力對南北韓的統一戰爭,打破了二戰後的國際持序,所以美歐國家才以聯合國的名義,武力介入了北韓戰爭,其目的就是藉機滅了北北韓,由南北韓統一北韓半島,美就可陳兵中蘇邊界,造成陸上直接對中蘇的國防安全威脅。所以毛主席透過深思熟慮,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為了國家長遠的戰略安全,中國必出兵保北北韓政權的穩定,所以才有了抗美援朝。
-
9 # 千年蘭亭
北韓戰爭的突然爆發,一下子打亂了咱們老一輩領導人對新中國建設的安排。而戰爭的起因,初看是北韓謀求南北半島的統一,實則包含蘇聯的很多私心。
一、北韓半島的現狀拜蘇聯、美國所賜。話說當年,美蘇英勝局已定,於是三位大佬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齊聚雅爾塔,私下開了個小會,但談的可都是瓜分天下的大事。
其中之一就是北韓半島,美蘇商定以北緯38度線為界,雙方各支援一方,將半島一分為二。
於是,1948年8月15日,南韓成立;1948年9月9日,北韓成立。從此,曾經的北韓國變成了兩個國家。
而彼時的北韓,工業要比南韓發達得多,老金同志於是動了心思,想要一統江山,而這正好符合蘇聯當時的戰略。
二、“禍水東引”,拖美國參戰可減輕蘇聯在歐洲的壓力。二戰之後,曾經的大佬大不列顛已被打殘,全球就剩下蘇聯和美國兩個霸主,而蘇聯被戰爭消耗太大,美國則是後期參戰的生力軍。雙方在歐洲的爭奪中,蘇聯深感壓力太大,漸有力不從心之感。
恰在此時,老金同志想要揮兵南下,劍指南韓,初聽到訊息的斯大林,心中估計也是一陣狂喜。於是在他的默許下,1950年6月25日,北韓打響了統一的第一槍。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說是蘇聯為了“禍水東引”,故意慫恿北韓出兵南韓。
三、北韓半島的天然良港,對蘇聯有著無限的吸引力。港口,對於一個國傢俱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其實,前蘇聯在西南北三個方向都有港口,但是,西面波羅的海出海口和南面黑海出海口均受制於人,被美國盟友所監視,而北面廣闊的北冰洋,出海口受季節影響較大。
所以,在雅爾塔三位大佬密謀時,蘇聯出兵的條件就是:佔領日本的北方四島,得到中國的旅順港。這樣,蘇聯在東方就有了重要的出海口。
可是,他的胃口還很大,除了北方四島的港口和旅順港(斯大林明白旅順終究是要還給咱們的),蘇聯還將眼光瞄準了北韓半島的天然良港。一旦老金真的統一了半島,大林同志肯定就要開口要了。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斯大林想將咱們拖進去,畢竟,在他看來,咱們是一個不太聽他話的小兄弟。
現在,由於北韓和俄羅斯方面關於北韓戰爭的很多資料還未解密,我們不清楚當時主匯出兵的,到底是北韓還是蘇聯,但不管以誰為主,一定是“瞌睡遇到枕頭”,雙方一拍即合。
回覆列表
情況比較複雜。當時,二戰結束後,北韓半島一分為二,北北韓由社會主義國家控制,南北韓由西方控制,形成了南北割據局面。到了五十年代初,中國準備好了要解放祖國寶島臺灣,毛澤東請求蘇聯提供空軍幫助,爭取臺灣海峽制空權。就在斯大林猶豫之際,金日成橫著插了一槓子,說他也要統一北韓半島。他也向斯大林提出了請求,要求斯大林和中國做後盾,他每月給蘇聯提供數十噸鉛,那可是蘇聯的緊缺戰略物資,因為蘇聯境內沒有鉛礦資源。在此誘惑下,斯大林決定支援金日成,進行南北大統一。當時,金日成的部隊在蘇聯支援下,裝備還是很精良的,部隊戰鬥力也比南北韓強一些。不久,金日成的部隊就把南北韓軍壓縮到了海島東南角,面臨覆滅的危險。此舉引起了美國的憤怒,就成立了聯合國軍,並迅速北上,把金日成的軍隊推到了三八線以北。
美國此時胃口大開,就想把北北韓軍隊徹底消滅,然後在鴨綠江邊耀武揚威,聲稱要打過鴨綠江。金日成請求中蘇出兵,抗美援朝。
到了這裡,蘇聯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們知道,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不會唯蘇聯的馬首是瞻,就想利用美國,在鴨綠江邊行程對峙,讓中國離不開蘇聯,他好控制中國。
毛澤東深知,如果形成這個局面,未來的中國將國無寧日。最後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蘇聯看到了毛澤東的決心,也答應了中國的要求,在空中,在武器領域給予了大力支援。
經過拼死搏鬥,中美簽訂了停戰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