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啥秦朝叫秦,隋朝叫隋?宋叫宋呢?
2
回覆列表
  • 1 # 百家拾遺

    古代中國分分合合,經歷了許多的朝代。為記憶的方便起見,有人編寫了這樣的歌謠:黃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國古代朝代的名稱大多數由地名或其君主在稱帝前的官職名稱沿襲而來,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由開國皇帝以前所在之地名沿襲而來的

    例如殷商,商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人的祖先傳說是高辛氏的後裔。很早以來這個部落就定居在孟諸澤畔的商丘、虞城以北到山東曹單一帶。堯舜之際,商的首領契是當時的重要軍事首領人物之一,後來商人把他尊奉為始興之祖。到了上甲微再傳六代到湯。經過近500年的發展,商已成為東方地區強大的方國。

    當時,夏王朝的統治力量大為衰落,在這樣的形勢下,商湯便積極準備滅夏的工作。湯先在商丘舊邑的基礎上擴建成為亳邑,作為新的都城。商湯在控制了廣大東方地區後,便興兵伐夏。商湯滅夏後,回師毫邑,眾多的諸侯前來朝會表示臣服,正式建立商王朝。正因為商王朝的前期曾建都於商丘,所以史稱商朝到盤庚繼位時,決定把都城由商丘遷到殷(現在的河南安陽),因此,商朝也叫殷朝。

    還有秦朝,也是得號於地名。秦人,是中國古代古老的民族之一。西周孝王時,他們居往在 犬丘(今甘肅省天水地區),其首領名叫非子,善養馬,被周孝王召至“汧渭之間”,負責給周王室牧放馬群。由於非子的精心飼養,“馬大藩息”,深得孝王賞識。 《史記·秦本紀》記雲:”周孝王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蠃氏祀,號曰秦贏。”“邑之秦”的“秦”,顯然是個地名。《集解》引徐廣曰:“今天水隴西縣秦亭也。”也就是現在甘肅省清水縣的秦亭附近

    現代人們最熱衷研究的宋朝,也是源於地名。其開國者趙匡胤之所以取得天下後,“定有天下之號曰宋”是與他曾擔任歸德軍節度使有關。歸德軍,領宋州,治宋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一帶。這裡還是西周至戰國時期的宋國故地。所以趙匡胤稱帝后,就取國號為宋。而在“宋”前面加一“北”的方位詞,是因為趙匡胤建都在開封,和後來建都在杭州的南宋,在地理上是呈一北一南,所以有了南、北宋之別。

    二、以官職、爵位、封號為朝代名稱的

    例如漢朝,漢朝為在秦末農民戰爭中起家的劉邦所建。另一個在秦末農民戰爭中起家的項羽自稱為西楚霸王,都於彭城(江蘇徐州)。他封劉邦為漢王,居巴蜀漢中,又三分關中,即封秦降將章邯等三人為王,以牽制劉邦。項羽的分封引起了一些握有重兵的將領的不滿,並懷恨在心。項羽分封不久,握有重兵而未得封王的田榮,首先在齊地起兵反抗項羽,接著劉邦乘機進兵關中。 從此,劉邦與項羽為了爭當皇帝,展開了近四年的楚漢戰爭,戰爭以劉邦勝利,重新統一天下而告結束。因為劉邦在奪取皇位的鬥爭中曾一度被封為漢王,所以,劉邦建立的封建王朝就稱為漢朝。可見,漢朝由“漢王”這一封號沿襲而來。由於定都在長安,相對於後來的劉秀定都於洛陽的東漢朝而言,故史稱西漢。

    隋朝也是源於爵位名。隋的建立人楊堅,小名那羅延。原籍弘農華陰,後徙居武川鎮。其父楊忠曾仕於北魏,並隨孝武帝元修入關。不久,幫助宇文覺建立政權,成為北周的開國元勳,為“十二大將軍”之一,官至“柱國大司空”,賜姓普六茹氏。據《周書·明帝紀》所說,周明帝為表彰楊忠的功績封楊忠為隋國公。

    據《隋書·高祖紀》記述:北周武帝天和三年楊忠死,楊堅襲爵隋國公,出任大司馬、大後丞等要職。同時,他的女兒麗華為宣帝宇文資的皇后。因此,楊堅地位顯赫。周宣帝大成元年,宣帝死,由楊堅的外孫年僅八歲的宇文闡繼位。他入宮輔政,總攬軍政大權,號稱“假黃鉞左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成了未戴CROWN的皇帝。次年(大象二年),宇文闡“進公爵為王。以隋州之崇業······郢州之漢東二十郡為隋國。”公元581年,楊堅授意其外孫讓位。於是,宇文闡禪位於隋,楊堅做了皇帝。

    這裡的“隋公”、“隋王”和“隋州”之“隋”,本應作“隨”。作為國號,原為周初所封的姬姓諸侯國的國稱。《左傳》桓公六年說,漢東之國隨為大。其地在今湖北省隨州市。隨在春秋時為楚國附庸,後楚滅其國為縣。秦漢時屬南陽郡,晉時屬義陽郡,後又置隨郡,梁曰隨州,後歸入西魏。

    隨郡之入西魏,是楊忠所為。《周書·文帝紀》記載,魏大統十五年冬十一月,宇文泰遣府楊忠率兵與行臺僕射長孫儉討之,攻克隨郡。

    楊忠攻佔隨郡,至是北周代西魏後,便有了“隨國公”這一由地名演成的封爵號。楊堅襲其爵,並以“隨”作為代“周”的國號。

    如此說來,楊堅以爵號名其國應該叫“隨”,那為何又作“隋”呢?那是因為“隨”字,有出走、順從之意。楊堅認為這個字有順著前朝走的意思,不太吉利,於是就去了走之底,其本意是“惡隨字帶走”,故“去走為隋”,幻想“隋”之楊氏天下永存。而歷史的發展,又恰恰與楊堅願望相反,隋朝僅僅存在了38年,就被推翻,反而走得更快了。

    還有唐朝,也是得號於爵位名。唐的開國之君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人(現在的甘肅地區)。李淵的祖父李虎是北周的開國功臣,“八柱國”之一。據《舊唐書·高祖紀》記載,李虎死後,被追封“唐國公”,並由李淵父李昞承襲其爵。隋文帝開皇二年,昞死,又由李淵承襲“唐國公”之位,後歷任隋朝的刺史、郡守、衛尉少卿等職。

    隋末農民起義後,李淵於隋煬帝大業十二年出任太原留守,負責鎮壓山西一帶的起義軍。由於當時隋在義軍的打擊下,行將滅亡,各地豪強紛紛起兵稱王割據。李淵、李世民父子也感到隋的大勢已去,遂於大業十三年夏,打起反隋旗幟,並於同年十一月進入長安。為防止樹敵寡助,取得政治上的號召力,他奉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傀儡皇帝,並授意楊侑封自己為“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

    公元618年,隋煬帝死在揚州,隋恭帝禪位於唐。李淵正式稱帝,年號武德,定都長安,以唐為國號,開啟了李氏王朝統治中國的歷史。而“唐”之國號,正是來自於李虎被追封“唐國公”的爵位名。

    三、取有深刻寓意,或暗合五行之說的字而為朝代名稱的

    例如元朝,元朝為蒙古族忽必烈所建。忽必烈是在漢族地主階級和一部分蒙古貴族的支援下,於1264年取得最高統治權的。他深知,在當時情況下,必須先坐穩中原的皇帝才能保持住蒙古大汗的地位。他改變了蒙古傳統的選汗制度,採用漢人預立皇太子的辦法確定帝位繼承人,並於1264年建都燕京,改年號為至元。又依照中原的傳統,採用《易經》“大哉乾元”的說法,於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以表示自己的無比強大,這與蒙古政權的建立者鐵木真被尊稱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原意為四海,有強大的寓意)的內涵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元朝的稱號則由取意於“大哉乾元”而來。

    又如明朝,明朝為朱元璋所建。在元朝末年,爆發了韓山童、劉福通等領導的紅巾軍大起義。1355年,為了有利於反元鬥爭,劉福通將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迎至亳州稱帝,國號大宋,改元龍鳳,又利用“明王出世”的宣傳效果稱韓林兒為“小明王”。在劉福通發動農民起義的第二年,即1352年,佃農出身的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後來,郭子興死去,朱元璋成為這支起義軍的領導,接受小明王韓林兒的官職。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改名為應天府,在那裡建立了政權。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皇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朝就是取意於“明王出世”的宣傳。

    “明”有光明之意,在八卦來講是“離”卦,代表的是太陽、光明、君臨天下之意。故而“明”朝國號的確定,既承襲了明王的名號,又符合以火克水,以明消暗,以陽除陰的五行陰陽學說,是朱元璋很有智慧的一個選擇。

    清朝則是為滿族人皇太極所建。滿洲是由東北地區的女真族發展起來的。清王朝是繼明王朝之後的一個封建王朝。按照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說,“朱明王朝”有“火”的意思,用“水”則可以滅“火”,為防範明王朝的復辟,以確保清王朝的永存,滿洲貴族所建立的清王朝因而名“清”。清朝的名稱是取意於“水”字。所以,代表清朝的“滿、洲、清”三字皆為水字旁。

  • 2 # 傅斯鴻

    中國古朝代名字其實不是選的,是以原來舊有的名字作為朝代名字。在秦始皇之前,一般是以部落的名稱來作為朝代的名字,例如夏部落即為夏朝,商滅夏,商部落即為商朝,周滅商,周部落即為周朝。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由於他倆都是楚華人,所以建立的政權叫張楚,意為張大楚國。項羽後來自稱西楚霸王也是這個原因,他們本來是要建立楚國,但他卻在咸陽即位,咸陽在楚國的西面因此稱西楚。劉邦則被封為漢王,領巴蜀之地,因此,後來劉邦建立的王朝叫做漢朝。到了王莽,這個穿越者不走尋常路,認為自己什麼都要重新來過,就把建立的王朝命名為新朝,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獨一份的了。

    三國時期,曹操為魏王,曹丕後來襲爵,建立的王朝即是魏。劉備認為他是漢室後裔,建立的王朝仍然是漢。孫權為吳王,建立的王朝也就是吳。後來司馬昭封晉公,司馬炎襲爵,建立的也就是晉朝。匈奴人劉淵起兵,因為漢朝賜姓劉,所以自稱漢王,並遙尊劉禪為帝,國號自然為漢。後來劉聰覺得不妥,認為他們從河東發端,應該是趙國,又改國號為趙。石勒沿用,分為前後趙。

    鮮卑慕容起於遼東,屬古燕國之地,因此定國號為燕。蒲洪佔領關中為古秦國之地,因此定國號為秦。此後,姚萇自稱萬年秦王,分為前後秦。劉裕在晉朝被封宋公,建立的國家為宋,蕭道成,蕭衍也以爵位名為國號。當然,歷史到了這裡有出現了奇葩,這就是陳霸先,以自己的姓氏為國號,建立陳朝。

    北朝則基本沿用了爵位名定國名的傳統,楊堅為北周隨國公,因不喜走而改以隋建立隋朝。李淵為隋朝唐國公,登基之後建立唐朝。朱溫為梁王,建立後梁。李存勖本為晉王,但被唐朝皇帝賜姓李,認為自己恢復了李唐江山,所以建立後唐。石敬瑭則恢復了晉的國號,建立後晉,劉知遠認為自己姓劉的都建立的是漢朝政權,因此建立後漢。只有郭威與武則天一樣,得姓於周朝,因此建立的朝代也稱周。

    趙匡胤是後周的宋州節度使,以龍興之地建國,稱為宋朝。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原,取了《易經》上的“大哉乾元”中的兩個字,叫做大元。明朝朱元璋本為吳王,由於吳只是一個割據政權,為了統一的合法性,他聲稱自己繼承的是韓山童,韓林兒父子的大小明王,因此建國號為大明。清朝本為後金,但金朝此前已有過,對於漢人而言,金朝與之是仇讎之國,皇太極為了向中原表示友好,改金為清,在滿語裡其實是一個音,寫成漢字則是兩個字。於是有了大清王朝。

  • 3 # 林屋公子

    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地名,一類是含義。

    地名裡一類是開國帝王原來的封號,比如說夏商周秦這些都是自古以來的族名,秦始皇稱帝之前是秦王政,秦朝在統一之前就是秦國。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前也是漢王,楊堅是隨國公,李淵是唐國公,等等。這些朝代稱號也是原有的地名,比如劉邦的漢國就是在今天陝西漢中一帶、楊堅的隨國就是今天湖北隨州一帶、李淵的唐國就是今天山西臨汾一帶。趙匡胤做歸德軍節度使,駐所也在宋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

    還有一類是延續了割據地區的舊名,比如說孫權割據在長江中下游一帶,這裡是東周列國吳國的地盤;比如說慕容鮮卑建立五個燕國,和他們發家的東北有關,東北最近的東周列國就是燕國;比如說清又叫後金,用了之前女真建立的金國的名號。

    還有一些有特殊的含義,和地名沒有關係。比如遼的意思是鐵,金的意思是金;元取自《周易》“大哉乾元”;明是朱元璋出身明教;陳則是陳霸先本人的姓氏,這個相當另類了;當然,還有些說不清楚的,比如清到底是什麼意思,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答案。

  • 4 # 平沙趣說歷史

    1、 夏。

    據《史記·夏本紀》記載“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

    顯然司馬遷認為“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后氏"為首,建立政權後就以部落名為國號。

    唐朝張守節則認為"夏"是大禹受封在陽翟為"夏伯"後而得名,是從地名演變為部落名,進而成為國名。

    2 、商。

    五帝帝舜時期,商人的始祖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封於商邑 ,就以"商"來稱其部落,《詩經·商頌·玄鳥》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史記·殷本記》載:"有娀氏之女名簡狄,吞玄鳥之卵而生契 ",都說明商人以玄鳥為圖騰。

    夏朝末年,商的勢力滲透到夏的統治地區,最後商湯滅夏,以"商"作為國號 ,建立商朝。至盤庚時期,商朝結束了長期的頻繁遷都,國都定於殷,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3、周。

    周人的祖先是黃帝的後代棄,即后稷,在夏商兩代,后稷的後人不斷遷移。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他們受戎人侵襲,再次遷徙。

    他們歷盡艱辛,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從此以“周”為部落名。

    周部落不斷髮展,到商朝末期,勢力已然很強,最後周武王滅商以後,周人以“周”為朝代名。

    4、 秦。

    秦朝的國號來自於地名。據《史記》記載,秦之先祖為伯翳(伯益),"嬴"姓。

    西周時期,秦人由於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們的正式族稱。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因為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成為國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秦由諸侯國名變為全中國的王朝稱呼。

    5 、漢。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劉邦擊敗項羽後稱帝,國號仍稱“漢”。劉玄、劉盆子、劉秀、劉備皆以漢朝宗室之名稱帝,國號均為漢,分別稱為玄漢、赤眉漢、東漢和蜀漢,只有東漢被視為漢朝。

    6、 魏。

    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曹丕繼承魏王,代漢稱帝后便以“魏”為國號。

    7、 吳。

    孫權的核心區域為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是吳國區域,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孫權稱帝后以吳為國號,也稱東吳。

    8、 晉。

    司馬昭被曹魏封為“晉公”、晉王,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晉王,自立為帝后,國號“晉”。

    9、隋。

    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繼承此位,稱帝后因隨有走的意思,就改為“隋”。

    10、 唐。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被封為“唐國公”,李淵繼承了這個爵位,稱帝后就以唐為國號。

    11、 遼。

    遼原稱“契丹”,在“遼”和“契丹”名號上多次反覆,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12、宋。

    趙匡胤曾任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稱帝后,國號為“宋”。

    13、 金。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稱帝時曾言:“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一說女真興起於金水,故國號名金。

    14、 元。

    元朝得名於元世祖忽必烈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

    15、明。16、 清。

    清之前的國號是金,因其是女真人所建政權,是為後金,皇太極改為清,寓意清水滅明火。

    綜上所述,其實古代朝代的名號很少是選的,大多都是固有的,要麼是部落名號,要麼是封號,要麼是地名,少數幾個還是形式,真正選的國號,只有元、清等幾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過《解憂雜貨鋪》這本書的人會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