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剛日讀史

    太平天國走的是“雙頭政治格局”,這種格局的下場一定是分裂的,在歷史上有先例可循!

    “雙頭政治”是一種危險的格局,遠一點的是大澤鄉起義、隋末的瓦崗軍,近的也有張國TAO的北上南下之爭。其中,最典型的是隋末瓦崗軍。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東郡史員翟讓跑到了瓦崗起義插旗,部下有萬餘人,號稱瓦崗軍。瓦崗軍武力強悍,他們殲滅了隋王朝的大量軍隊,控制了中原長達數年之久。但一個人的到來,最終破壞了瓦崗軍的內部團結,這個人就是李密。

    李密加入瓦崗軍之後,坐上了第二把交椅,他在中原開倉放糧,極得人心,瓦崗軍也膨脹到了數十萬眾,開始有了問鼎天下的資格。

    (李密和翟讓)

    翟讓極講義氣,他對兄弟們也特別好,但他起義的目的只是為了結寨自保靜待治世來臨而已。而李密本為貴族之後,他有野心、有能力、也有資格來參與這一場爭奪天下的戲碼。

    問題來了,一方面是結寨自保以待治世來臨,一方面卻是要用兄弟們的血肉枯骨來鋪就出自己的一條帝王之路。於是,這兩股理念紛爭形成了內部矛盾。公元617年11月,李密設宴,在宴席上殺死了翟讓,李密用武力手段來解決理念爭(政治問題),最終引發了一系列危機。

    (李密下殺手)

    瓦崗軍人信念崩塌,刀光血水引起了“上下相疑”。既然都殺開了,那也就沒有什麼誠通道義、兄弟情義可講了,你防我、我防你,於是好好的一支軍隊,就這樣沒了向心力。

    太平天國的“永安封王”,也同樣埋下了禍根!

    到了清末,土地與人口問題爆發了矛盾,天災人禍,太平天國興起,但被清軍堵在了永安。為了打穿清軍的包圍圈,他們選擇在永安方向突出包圍圈,這就有了“永安封王制”。

    (永安封王)

    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屬於尷尬人物,他們有一定的宗族軍隊;而天王洪秀全,作為筆桿子,他負責將西方教義寫成相關的一系列書籍來作為理論支撐,因此他當天王,負責教義。

    定都天京之後,“雙頭政治”又形成了必殺之局!

    突出永安之後,馮雲山和蕭朝貴戰死,楊秀清一手撐起了天國,東王府官員們也撐起了整個天國行政的運轉,也就是說,東王府才是真正的執行者和掌權人。

    (天父楊秀清)

    但洪秀全掌握教義,是名義上的頭子,楊秀清掌握實權,卻是一把手!在攻伐的過程中,雙方的實力對比也發生了驚人的變化,“雙頭政治”最終進入了破局的狀態。於是,刀光再起。

    洪秀全又像李密一樣,用了武力手段來解決政治問題,太平軍也跟著信念倒塌。

    歷史上的楊秀清是沒讀過什麼書,但史書記載,這個人聰明得很,他請那些讀書人給他講史,只要講一篇,他就立即領悟到其中的含義,以他的手段,最後竟然輸得一乾二淨,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天京事變)

    總而言之,天京事變諸王互相殘殺,說諸王有錯,並不全面,因為權力架構一旦落成,要改一次就要動一次刀兵,想想陳勝吳廣、李密翟讓也能理解了。其實,後人為了解決這種“雙頭局”,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民主集中、一面旗幟、一個主義!這個也可以拿來做一個參照!

    文——千古

  • 2 # 風雪夢不逝

    太平天國為何自相殘殺,其實歸根結底是農民階級的侷限性所致。太平天國從洪秀全到諸位大王,受過的文化教育實屬一般。這也導致他們沒有科學的指導思想,所謂的《天朝天畝制度》也只是小農階級的設想而已,對太平天國運動起不到實質的幫助。

    革命不是空談,要有理想,信念,精神作為支撐。太平天國從上至下,確實有理想,但就是缺乏精神支撐,從而也就最終喪失了革命者的本色,淹沒在紙醉金迷,聲色犬馬之中。

    而太平天國的等級制度也十分離譜,既不民主,又缺乏集中,這也導致了領導層最終自相殘殺,分崩離析,太平天國運動也就走下坡路了。看看洪秀全,封了不少大王,雖然他用拜上帝教統一了教眾,統一了下屬們思想,但卻將最重要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了楊秀清。

    等到這些人進了城,楊秀清與洪秀全的矛盾激化了。楊秀清屢次利用天父附身,奚落,打擊洪秀全。洪秀全受到了深深的威脅,洪秀全出手了,在其策劃下,韋昌輝殺了楊秀清全家,天京事變就此爆發,天京城血流成河,韋昌輝後來雖被處置,太平天國也由盛而衰了。

    洪秀全的這一套大肆封王,沒有集中權力,反而將農民階級的缺點徹底誘發了。他們不止爭權奪利,面對南京城的聲色名利,亭臺樓閣,他們哪裡把持的住。身為領袖的洪秀全都淪陷了,娶了88位妻妾,更別提其他人了。所以,太平天國的權利格局也是有很大問題的,沒有封建社會的集中,也缺乏現代的民主,搞成了四不像,這樣的制度下,怎樣的革命都無法成功的。

  • 3 # 1027永力貨架裝置

    政教合一的政權,理論上是天王洪秀全最大,東王楊秀清次之。東王以下諸王受東王節制。但楊秀清有天父附體神功。蕭朝貴有天兄附體神功,蕭朝貴又是天王的妹夫,楊秀清的好友。本來以神功對神功,再+上洪秀全的世俗力量,太平天國內部權力還不致於失去平衡。可蕭朝貴在長沙城下,孤軍冒進,被炮子早早打死了,楊秀清的天父附體神功再也無人能敵。因此楊秀清驕橫跋扈,喜怒無常,目中無人,找藉口打壓北王,翼王,燕王,動不動就是杖責,視諸王如奴僕,天父附體,視天王如傀儡。終於激化矛盾,天京事變暴發,王殺王,太平天國邪教組織徹底完蛋。

  • 4 # 牽機553

    謝邀!太平天國以宗教起家,但大家都是凡夫俗子,宗教的傳播必須要依靠具有非凡的才幹和組織能力的人才行,才能把教眾的力量集合起來,南王馮雲山就是這樣的人,這個人很有政治頭腦,組織能力極強,而且意志堅強,做事非常幹練,尤其注重策略的運用,如果沒有馮雲山,洪教主大概只能在家裡做做夢而已。後來馮雲山被抓,洪教主逃跑,楊秀清靠著天父下凡的把戲贏得了教中的權威地位,但這個楊秀清也確實是厲害,太平軍前期軍事勝利都來自他的指揮,然後他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全軍主帥(太平軍叫“軍師”),並節制諸王,這個軍師的位置本來是馮雲山為自己留的,後來由於楊秀清傑出的行政、軍事才能,全軍信服,而且楊秀清又成了天父代言人,軍師的位子自然就成了楊秀清的,太平天國從建立到滅亡的十幾年間,都是處在緊張和殘酷的戰爭環境,洪秀全沒什麼軍事才能,也貪圖安逸,有楊秀清替他在前面頂著,何樂而不為?洪教主基本上就成了一座供在廟裡的神像,起不到什麼實際作用,以至於清廷都懷疑根本沒有洪秀全這個人,不幸的是,地位僅次於楊秀清的馮雲山、蕭朝貴先後戰死,東王地位已無可動搖,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一個是手握生殺大權的東王,一個是精神領袖天王,如果二人和衷共濟,自然是好,二人相爭必然禍起蕭牆。

    他倆首先是政見不同,在一些社會問題上、管理問題上意見也大相徑庭,隨著太平軍在西征戰場上的勝利,楊秀清的威望達到了頂峰,然後他就鬱悶了,我在前面衝鋒陷陣,辛苦打天下,洪秀全卻啥也不幹,我幹嘛要為他打工?但是楊秀清十分清楚,洪秀全動不得,一動他,天父天兄那套把戲就穿幫了,這個政教合一的政權一旦神話破滅,那就會人心盡喪徹底完蛋,所以洪秀全不能殺,最好就是楊秀清前臺掌權,洪秀全後宮享樂,所以楊秀清就不斷的向洪秀全示威,不斷地威脅羞辱洪秀全,告訴洪秀全,自己隨時有辦法收拾他,聰明的就趕快封我為萬歲,多次羞辱洪秀全之後,楊秀清又給自己加封號,“聖神風”、“贖病主”、“勸慰師”,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中,他佔去兩個。不但如此,楊秀清還奪走洪秀全僅存的兩個權力:對教徒宣判教刑的仲裁權和《聖經》的解釋權,這實際上是一點點剝奪洪秀全在宗教上的地位,被逼得無路可走的洪秀全只能跟楊秀清決裂。後來天京事變爆發也就不奇怪了。

    一山難容二虎,玄武門之變不也是如此嗎?李世民能征慣戰,立功無數,在征戰過程中,身邊聚集了一批有才能的文臣武將,一時間威望如日中天,無人能比,成為大唐帝國的繼承者可以說是眾望所歸,那真正的太子李建成怎麼辦?任憑事態發展下去,必定是自己先被廢后被殺,就算李世民沒這個心思,他手底下那一班猛人,為了自己的安全也絕不答應,因為,一旦李建成成為皇帝,李世民和他手底下的人就是個絕大的威脅,任何皇帝只要不是白痴,絕不會留著他們,歷史上功高蓋主之人基本沒啥好下場,如果你功高蓋主,又是能角逐最高權力寶座的皇族,那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這個衝突是無法和平化解的,最後的結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是專制政體權力排他性的一種必然結局,也是人性的必然結局。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今天比較有閒,和大家聊聊太平天國。

    這是咱們漢族民眾搞的一次大規模起義,想要“驅逐達魯、恢復中華”,這樣的口號在清朝初期也提過,倡導者就是吳三桂。

    吳三桂沒搞成,而太平天國幹得怎麼樣呢?大家其實心裡很清楚,再嘴硬也沒用。幹得實在是糟透了,幸虧洪秀全沒成功,這廝要是成功了,整個中華民族可就要倒大黴了。

    太平天國走向衰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權利的爭奪。咱們來看看,太平天國的權力結構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主要有幾個階段:

    一、馮雲山時期

    這是在起義以前。洪秀全和馮雲山都是讀書人,洪秀全的學習成績不怎麼樣,現在流傳下來他的一些詩作,充滿了濃郁的鄉村氣息:好詩!

    但如此才華想賣於帝王家,肯定是不被認可的,那就必須另尋出路。洪秀全就接觸到了天主教。

    洪秀全和馮雲山把這天主教的聖經改動了,適應了當時華人的生活習慣和思想理念,創立了拜上帝教。

    太平天國的這個上帝和西方的不同,太平天國的上帝有長長的白鬍子,穿著黑色的鬥蓬,背後揹著兩把龍泉寶劍。

    上帝家裡有一大群老婆,長子就是耶穌,洪秀全則是上帝的另一個兒子,受上帝之託,成為其在人間的代言人。

    耶穌也有妻妾,洪秀全和嫂子的關係處得也不錯。

    教會創立,廣收門徒,傳播教義。馮雲山這個人性格比較內斂,洪秀全成為了教主。

    這時候的洪秀全並不掌權,只是個精神領袖,類似於現在海灣國家的那個霍煤泥。實際上他很少管理教務,他處理事情的能力很一般,都是馮雲山替他上下打點。馮雲山組織和宣傳能力很強,拜上帝教在廣西一帶的迅速傳播和發展壯大,馮雲山是功居首位。

    二、馮雲山、楊秀清時期

    1847年底,發生了意外。馮雲山在傳教的過程中被當地官府給抓起來了,下了獄。這導致拜上帝會群龍無首,人心惶惶,混亂不堪,而洪秀全又遠在廣東,他也沒有能力和好的解決辦法。而教會中的基層幹部楊秀清在此危急關頭展露頭角,力挽狂瀾。

    楊秀清用降童巫術,搞了個“天父下凡”,穩定了局面,鞏固了教眾的信心,也抬高自己的地位。

    等到馮雲山從獄中出來,木已成舟,就只好默認了這個事實。楊秀清在教會中就異軍突起,驟然上升,成為了教會中的二把手,威望僅次於洪秀全。隨後的時間,楊秀清和馮雲山就共同主持教務。

    而後來,蕭朝貴也使用了這一招,獲得了代天兄傳旨的特權,位居馮雲山之上。

    永安建制,分封諸王,楊秀清成為東王,蕭朝貴成為西王,馮雲山受封南王,位居楊秀清和蕭朝貴之下。太平天國進入了多頭領導的時代。

    三、楊秀清時代

    金田起義後,洪秀全自稱天王,楊秀清受封為東王,軍師,“稱九千歲,節制諸王”,而太平天國的軍制是軍師負責制,洪秀全“臨朝不理政”,實際的軍政大權就掌握在了楊秀清手中。

    西王蕭朝貴和南王馮雲山在與清軍的作戰中不幸戰死,楊秀清就再沒有人能夠牽制了,軍政大權由他一人獨攬,他通向巔峰的路上只剩下一塊絆腳石了――洪秀全。

    楊秀清還是相當有才能的,軍事能力和政務能力都很強,他掌握執掌軍政大權的這段時間裡,太平天國走向了鼎盛。在太平天國年輕基層將領的心目中,楊秀清的威望是很高的。

    後來李秀成回憶起這段時間,對楊秀清給予高度評價:“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

    四、韋昌輝時代。

    權力之爭,使洪秀全和楊秀清的矛盾走向不可調和,爆發了尖銳衝突。

    但洪秀全有天然的優勢:他無論幹什麼都可以向教眾解釋,包括幹掉楊秀清。但楊秀清可是有忌憚的,你總不能把上帝的兒子給幹掉了吧?所以,楊秀清最好的方式是讓洪秀全當傀儡,但洪秀全是代上帝行事,就沒有什麼可忌諱的。

    天京事變中,洪秀全利用北王韋昌輝的兵力,發動突襲,楊秀清被殺。

    北王韋昌輝立下大功,就出任了軍師,總攬大權。但嚐到權力滋味的韋昌輝比楊秀清更加有野心,他是什麼都敢幹,甚至想謀反。感到威脅的洪秀全立即捕殺了他,召翼王石達開受命入朝輔政。

    韋昌輝時代比較短暫。

    五、洪秀全獨裁時代

    石達開輔政,但洪秀全吸取教訓,再也不願意讓大權旁落,他並沒有按慣例封石達開為軍師,而是封石達開為“通軍主將”,洪秀全自任為軍師。

    手中並沒有掌握實權的石達開處處受到掣肘,非常不滿,憤怒之下,率領能征善戰的部下出走了。

    從此,洪秀全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權,但他的能力確實很有限,雖然獨攬了大權,但軍事成就和各方面的政績實在乏善可陳,比起楊秀清來差得很遠。太平天國從此元氣大傷,走向了下坡路。

    六、眾王時代

    為了挽救太平天國江河日下的局面,洪秀全也曾經提拔和任用過一些青年將領,比如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等,這些年輕人才華出眾,敢打敢戰,使太平天國後期又再現生機,屢次擊破江北、江南大營,形勢有所好轉。但是,洪秀全為防止天京事變重演,緊握大權不放,他缺乏軍政才能,又對青年將領們並不信任,不敢放心任用,而是處處提防猜忌,多方掣肘。為了制約這些年輕將領,洪秀全開始給他那些無能的親戚們濫封王爵,以牽制將領們。但這樣就使天平天國的權力組織結構遭到了破壞,軍事指揮排程失靈,應變緩慢,毫無效率,導致太平軍屢戰屢敗。

    1864年6月1日,窮途末路的洪秀全撒手人闤。

    7月19日,天京城被攻破,天國夢就此破裂。

    總結:太平天國起義的本質是宗教團體利用社會矛盾發起的以農民教眾為主體的起義運動,並沒有嚴整而有效的方針政策,也解決不了實際情況,領導階層又由於權力之爭破壞了正常的軍政結構,最終走向了覆滅。

    太平天國比清朝更仁慈?比清朝更善待百姓?還是比清朝更擅長生產建設?

    有什麼意義呢?馬克思說的好:

    誰又有錯呢?錯的是永無止境的權力,永不魘足的人性。

  • 6 # 小行讀史

    太平天國是清朝中後期由秀才洪秀全和教書先生馮雲山以及貧下中農楊秀清利用和歪曲西方基督教建立的政權。

    太平天國的權力結構

    太平天國的最高領導人洪秀全,並不是像歷代封建王朝那些皇帝那樣有絕對的話語權,而是由馮雲山和楊秀清控制大部分權力。

    在太平天國運動初期,洪秀全的拜上帝會還處於發展階段,並沒有多大的勢力,後來起義後與清軍一直是流動作戰,處境艱難。在一次作戰中,洪秀全被捕,會內人心惶惶,為了穩定軍心,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這樣才穩定局面。但卻為以後權力集團內訌埋下了禍根太平天國攻佔南京後,洪秀全自稱為天王,然後再大封功臣為王,封王之數堪稱歷史最多。洪秀全大封王的原因是想限制楊秀清、蕭朝貴等重臣的權力。

    太平天國諸王自相殘殺的原因定都南京後,楊秀清居功自傲、專橫跋扈,每次與相左時,便以天父下凡迫使洪秀全就範,更甚者以天父下凡越過洪秀全下達各項工作。乃至於不把蕭朝貴、韋昌輝和石達開等開國功臣放在眼裡。後來,東王楊秀清竟然要求洪秀清封自己為萬歲,想徹底與洪秀全平起平坐。洪秀全不願“臥榻之側,與他人酣睡”,便與韋昌輝和石達開除掉楊秀清,並夷其九族,大肆屠殺與東王府有關的兩萬多人。

    3. 石達開不贊成趕盡殺絕,韋昌輝為了獨攬朝綱,逼迫洪秀全下令將石達開滿門抄斬,並懸賞誅殺。而後石達開起兵討韋,內訌進一步升級。後來洪秀全不滿韋昌輝專斷朝綱,密令石達開率兵進京除韋。

    除掉韋昌輝後,洪秀清擔心石達開會像楊、韋那樣獨攬朝政,又準備除掉石達開。石達開知道後,帶精銳部隊出走。至此洪秀全終於掌握了大權,但此次內訌卻造成日後被清軍迅速攻佔南京埋下了伏筆。

    諸王自相殘殺是因為太平天國初期形成二元權力架構,最高權力沒有掌握在洪秀全手中,這種權力格局在初期能夠團結內部。但在太平天國佔領南京建國後,洪秀全想獨掌大權,不願受制於人,便挑起功臣之間的矛盾,讓諸王互相殘殺。歸根到底還是,太平天國沒有擺脫封建王朝的束縛,才導致了太平天國後期的內訌。

  • 7 # 逛一逛3

    太平天國運動是從1851年廣西桂平金田起義揭開序幕的。此後,武宣東鄉洪秀全稱天王,沿著長江向東發展……

    1851年在江西永安建制,分封諸王,初步建立農民政權,其領導核心形成,權力格局也大體形成……

    太平天國創立的拜上帝教,利用西方基督教組織發動會眾,帶有宗教神權色彩,天王洪秀全統領一切,是宗教領袖……

    永安建制分封五王,即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

    東王節制其它各王,負責軍事指揮,掌握實權……楊秀清由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地位僅次於天王洪秀全……後又被封為正軍師,成為事實上的最高指揮者……

    在進軍途中,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犧牲,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時,五王僅剩三王……

    從1851年永安建制,分封諸王到1853年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天京變亂前……

    太平天國的權力格局,基本上是天王洪秀全是最高宗教領袖,東王楊秀清節制各王,掌控軍事指揮權,成為事實上的最高指揮者……

    天王洪秀全非常信賴重用楊秀清……承認楊秀清“天父代言人”的特殊身份(第一次代天父言是1848年),把指揮權交給楊秀清……

    楊秀清也極力擁戴輔佐天王,得到信任,雖然軍政命令在形式上由軍師東王奏請天王降旨,實際上楊秀清的決定,天王從未否決過……

    正軍師東王楊秀清極其富有軍事指揮才能和組織才幹,一路攻城略地,到定都天京,再進行北伐西征,打破江南、江北大營,鞏固天京等,都離不開東王楊秀清正確的戰略戰術指揮……

    但是,定都天京以後,天王洪秀全與將士們的關係,由兄弟姊妹關係演變成君臣關係,大興土木,修建天王府、東王府等,推行等級森嚴的等級制度……

    洪秀全、楊秀清又在軍中,大搞“禁慾主義”,雖夫妻同宿也被問斬,而自己卻大搞多妻制,生活極度腐化,個人私慾膨脹,領導核心集團的內部矛盾衝突和爭權奪利的鬥爭日漸顯露並公開化、白熱化,最終釀成一場空前慘烈的內亂,即天京變亂……

    1856年,天京變亂後,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被殺,翼王石達開負氣出走,天王洪秀全成為孤家寡人,領導核心遭到破壞,太平軍力量遭到巨大損失,給清軍以喘息機會,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

    天京變亂後,太平天國的權力格局,由幹王洪仁玕總理朝政,青年將領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等負責外圍軍事鬥爭……天王洪秀全大肆封王授爵,太平天國大勢已去……

    太平天國諸王自相殘殺究竟誰之錯?!歸根結底是由於歷史條件的制約和小農經濟政治地位(個體小生產者的侷限性)的制約……

    當時的中國尚未出現新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新的(資產)階級力量,小農階級又不是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無法解決自己內部的矛盾,這是根本原因……

    直接因素是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等又無法克服自身的慾望……天國內部的權力爭鬥,釀成悲劇……

    因此,諸王自相殘殺根本的在於時代的侷限性和階級的侷限性,最終難逃“歷史的魔咒”!!!……

  • 8 # 楚狂接與

    太平天國前期高層領導是親密的結義兄弟關係,定都天京後變流寇為有穩定根據地的反清政權,各項政治體制日益完善,這個時候高層領導間的關係就不不可避免的轉變為君臣關係。這樣洪秀全要維持並加強天王的權威不可避免的會與其他諸王(特別是東王楊秀清)產生矛盾,按歷代普遍規律這個矛盾一般會在定鼎天下後才爆發出來。比如漢朝呂后誅殺功臣、明朝朱元璋的三大案等等無不是皇帝為了加強集權、剪除勳貴集團的勢力而為之。

    而太平天國為何在只有江南一隅之地時就開始了慘烈的內部傾軋呢?

    第一點, 神權與政權分離埋下政權分裂的的隱患。

    太平天國起事之初靠的是信徒對“拜上帝教”的迷信,走得是官逼民反的起義路線。洪秀全是“宗教象徵”,也是教主,而總理太平天國軍政事務的正軍師卻是楊秀清。

    在金田起義到後來的攻克武昌,楊秀清在各類戰役中的優秀表現確立他一人以下,萬人之上的領導地位,擁有節制諸王、群臣入朝不跪的特權。而後來楊秀清在太平天國宗教體系中也獲得了極大權威,那就是代天父傳言的資格,而這個資格也是得到洪秀全承認的,而後更是被賜封“勸慰師”、“禾乃師”、“贖病主”等一系列神聖頭銜。

    洪秀全則一直希望憑藉太平天國繁複的禮節、教義和傳統尊君觀念來維護自己的至尊地位,而楊秀清的存在確是對他權威的最大挑戰。因為當天父下凡時即便是洪秀全也要匍匐在楊秀清的腳下聆聽教誨,這個時候楊秀清說的“天父聖旨”,太平天國任何人都要執行。

    比如有一次1855年8月25日(太平天國乙榮五年七月十九日)半夜三更,楊秀清突然宣傳天父下凡要去洪秀全的天王宮殿。結果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等眾朝官軍裝隨行護衛,到了天王宮殿又命令典天鑼、放聖炮。洪秀全門開的稍晚了一點,就被訓斥“久還不開朝門,真是該打!”洪秀全下跪奏請赦罪,之後楊秀清宣佈了兩個人的處分後又單獨召見了洪秀全的正宮賴氏。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第二點,楊秀清拙劣的政治素養

    楊秀清也懼怕洪秀全利用宗教領袖的身份誅殺自己,所以迫不及待要爭取更大的權威,這就是在1856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楊秀清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的事件。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楊秀清這樣的舉動已經是逼著洪秀全對自己下毒手了,而他本人卻以為高枕無憂,只能說作為一個燒炭工出身的東王對於高層次政治鬥爭缺乏基本的洞察力。

    在此之前楊對諸王也十分跋扈,特別是韋昌輝既嫉妒楊秀清的權勢,也因為其兄長因為楊秀清而處死一事與之結怨。所以洪秀全是密詔韋昌輝除去楊秀清,1856年9月2日凌晨,韋昌輝帶親兵攻入東王府誅殺楊秀清及其家眷,其府中服役的500女子就被處死。天亮後楊秀清首級被呈送給了洪秀全,洪秀全宣佈其“竊據神器,妄稱萬歲”的罪狀,並全城追殺楊秀清黨羽,三天內共有兩萬餘人被捕,隨後便發生了大屠殺,後續被牽連和反抗而死的人又有兩萬。

    韋昌輝在除去了楊秀清後急於取代其地位,開始獨斷專行,並想挾制石達開。韋昌輝的行為讓石達開獲得太平天國上下的同情和協助,當石達開的大軍討韋時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只打了兩天便結束了。後來石達開在洪秀全的默許下處死了韋昌輝和秦日綱等人。天京事變結束

  • 9 # 師明禮

    太平天國在建都天京到天京事變之前的權力結構如下圖。

    (紅色為高層,綠色為中層,其餘為底層)

    (1)天王洪秀全。

    最高精神領袖,虛職,無實權。

    (2)東王楊秀清。

    最高實權領袖,第二精神領袖,但是擁有天父的身份,一旦下凡可以懲罰洪秀全在內的任何人。

    (3)韋昌輝,石達開。

    韋昌輝本來是僅次於洪秀全和楊秀清的第三號人物,但是由於楊秀清對他猜忌,後來又大力重用石達開,分韋昌輝的權。

    當時,太平天國的政治決策流程是:重大事情經過韋昌輝和石達開審批,再呈報給楊秀清拍板,最後送到洪秀全那裡畫圈。

    高層核心: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有最高決策權。

    中層核心:秦日綱,陳承瑢,胡以晃,丞相。無決策權,但是秦日綱和陳承瑢資格老,地位高,在太平天國影響力並不小。

    下層:檢點以下的官員。

    天京事變要說誰是直接原因,還是要歸之於楊秀清。

    從金田起義到建都天京,洪秀全一直並不管理具體事務,要說他為了這個和楊秀清爭權,理由不充分。

    洪秀全更喜歡做一些精神建設性的工作,有個虛職,不管事務,他可以忍受,但是楊秀清步步緊逼,眼看著要逼他下臺,洪秀全連一個虛名都保不住,這挑戰了他的底線。

    楊秀清和韋昌輝形如水火,兩個人要火併,竟然連當時負責間諜事務的清軍一方都能準確的預測,可見二人不和已經到了何等地步了。

    楊秀清因為其族叔的一件小事,把韋昌輝,石達開,石達開的岳父,陳承瑢,秦日綱所有的中高層領導得罪了,而且是死命的打他們的臉,簡直是活膩了。

    洪秀全要殺楊秀清,韋昌輝要殺楊秀清,而沒有參加誅楊行動的石達開回到天京後,和韋昌輝起了衝突,不是怪他殺了楊秀清,而是怪他殺了其他的老兄弟,可見石達開在誅楊一事上和洪秀全韋昌輝是態度一致的。三比一,楊秀清人緣也太差了。

    要說根本原因,是洪秀全的君權和楊秀清的相權顛倒失衡了,楊秀清無人制約,洪楊之間沒有權力緩衝帶,以至於一定要死一個活一個,是權力不平衡的悲劇,在中國歷史上這種情況幾乎每朝每代都在上演。

  • 10 # 捍衛中華魂

    太平天國最近被汙衊的很慘。在入關前,努爾哈赤一面吹噓他優待“尼勘”,一面卻對漢人實施民族壓迫,稍有反抗,便大肆屠殺,殘殺了100多萬遼東漢人。僅濟南一地,就留下13萬具漢人的屍體!後金軍撤退時,還將被掠走的漢族婦女載在馬上,施以濃妝豔抹,一路吹拉彈唱!

    清軍入關後,明朝政權早已被李自成推翻,南京朝廷也很快覆滅。但清軍依然不改其殘忍本性,一路姦淫燒殺:從揚州十日到嘉定三屠,南昌、廣州大、大同、金華。由南至北,獸性累累。雖然經過了滿清文字獄的摧殘,但這些暴行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真實記錄:廣州大屠殺有西方傳教士目擊紀錄,大同大屠殺,甚至在第一歷史檔案館都可以找到資料。

    在四川,清軍於1647年公開發佈告示,宣稱:全城盡屠,或屠男而留女。把四川人殺光了以後,就把罪惡全部推給也殺了一點人的張獻忠,還編造出張獻忠殺人6個億的歷史第一大謊言!根據近年曆史學者的研究,四川被害者不下300萬,而被張獻忠殺害的至多隻有14萬人,連同張獻忠統制地區其它非正常死亡,最多隻有30-40萬人。更重要的是,在清軍開始長達十幾年的四川大屠殺前,張獻忠已經死了。

    滿清控制全國後,為了封鎖鄭成功義軍,下達禁海令,對沿海人民大肆屠殺,不願意遷走的斬殺無赦,並乘機掠奪婦女財物。

    讓我們從微觀角度來看待這些大屠殺:

    明朝都督章欽臣的妻子金氏,一個弱女子,被用1000刀刮死。此事,系清代著名學者全祖望,冒著殺頭危險記載下來的。而像金氏這樣的婦女,又何止少數?

    在南昌,八旗軍把掠來的婦女分給各營,晝夜不停的輪姦(“各旗分取之,同營者迭嬲無晝夜”)。這些女性“除所殺及道死、水死、自經死,而在營者亦十餘萬。”這些事情記載在《江變紀略》裡,此書是滿清查禁的重點,在乾隆44年被明令銷燬,靠著手抄本流傳下來。而在清軍陷城前,一些出來投降的漢人,也遭到了“男子分殺之,女子分留之”的命運。

    根據一些地方史志的記載,八旗軍不僅對反抗者大肆殺戮,甚至連投靠滿清的一些小官吏都不能倖免,妻子老母都被掠去充當性奴隸,然後拿到市場販賣!

    清軍實施大同大屠殺後,全城只剩下5個重案犯。滿清派來的大同知府,上書順治,稱既然沒有了苦主,就可以釋放這5個人了。這份奏摺,至今儲存在第一歷史檔案館!

    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這樣描述廣州大屠殺:

    大屠殺從11月24日一直進行到12月5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殘酷地殺死,他們不說別的,只說:殺!殺死這些反叛的蠻子。

    荷蘭使臣約翰·紐霍夫(JohnNieuhoff)在其《在聯合省的東印度公司出師中國韃靼大汗皇帝朝廷》一書中亦記述到:“韃靼全軍入城之後,全城頓時是一片悽慘景象,每個士兵開始破壞,搶走—切可以到手的東西;婦女、兒童和老人哭聲震天;從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處街道所聽到的,全是拷打、殺戮反叛蠻子的聲音;全城到處是哀號、屠殺、劫掠”。

    親眼目睹了這次屠殺的王鳴雷,描繪人頭堆積的像山丘和寶塔一樣高!清軍文書的陳殿桂也承認:家家燕子巢空林,(家燕逃到髁擲?伏屍如山莽充斥。(莽,野草)....死者無頭生被擄,(生者都被俘虜,婦女為主)有頭還與無頭伍。(婦女最後還是要被凌辱逼死)血泚焦土掩紅顏,(紅顏,婦女)孤孩尚探娘懷乳。

    廣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廣州市志--宗教志》記載:“清順治七年(1650),清軍攻廣州,死難70萬人。在東郊烏龍岡,真修和尚僱人收拾屍骸,‘聚而殮之,埋其餘燼’,合葬立碑。”西方人魏斐德寫道:“屍體在東門外焚燒了好幾天。.....直至19世紀,仍可看見一座積結成塊的骨灰堆。”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蘇州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江陰之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濟南之屠、金華之屠、廈門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涇縣之屠、大同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澤州等等等。

    這些慘絕人寰的屠殺,模式基本一致:

    根據清軍頭子釋出的屠城令,實施的殘忍的集體殺戮,和無恥的集體強姦。而屠殺後,不僅人頭被堆積成“京觀”,甚至還將女性的敏感部位割下,作為論功行賞的憑據!“取陰肉或割乳頭,驗功之所,積成丘阜”。

    而根據滿文老檔,甚至順治本人都是這種屠殺的參與者。大量屠殺中被掠奪來的漢族婦女,被送上這位“少年天子”的龍床!

    甚至連鄭成功的母親,都成為清軍強姦的物件。

    根據漢奸劊子手洪承疇的命令,在江南大量的反清知識份子被殺害,他們的妻女,則被獻給八旗軍人。

    根據山東地方歷史資料,甚至在平定三番時,從山東過境的八旗軍,還經常對整村的漢族婦女施暴。

    地方誌對清人大屠殺的一些記載

    滿清大規模的屠殺中,僅僅揚州一地就屠殺80萬,其殘暴程度遠遠超過日本的南京大屠殺和蒙古在中亞的屠城。

    滿清侵略使人口從明末的15,165.5459人下降到1,063.3326。這樣的屠殺程度是空前罕見的。最近幾年湧現出一批東北偽滿日奸後人,抹黑抗日英雄,妄圖篡改歷史,警惕!

  • 11 # 折緣

    太平天國的悲劇,其實從一開始就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太平天國是藉助神權而起的。這也是君臣等級觀念森嚴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號召農民造反的的慣用手法,畢竟對抗凌駕於世俗君權之上的也只有“神權”了。

    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跟歷史上的王朝末年大規模農民起義雖然看來似乎一樣,但其實又有很大區別。首先,太平天國一開始是從宗教開始的。十年不中舉人的洪秀全,不想做一輩子的種地農民,於是結合基督教的教義,搗鼓出了“拜上帝教”這樣一個高仿版的宗教體系。相信洪秀全一開始搞宗教,並非是為了造反,或多或少只是想成為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

    真正決定走上造反道路,還是隨著後來在廣西傳教的深入,越來越多被清廷官府壓迫的農民們只能把精神和人生希望寄託於宗教後,因“勢”的原因走上了反清之路。

    所以對比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是不一樣的。哪怕與嘉慶時的川陝白蓮教起義,也有著極大的不同,畢竟白蓮教雖然也是宗教,但實質上它更像是一個江湖組織加上一些神神叨叨的東西,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要比白蓮教更加完善一些,而且白蓮教在川陝地區傳教的目的,就是造反。

    所以太平天國從一開始就披上了神的外衣,也是以建立“神”的人間天國為目的發動的起義。而更重要的是,洪秀全在廣西傳教過程中,撰寫了相當於教義的《原道覺世訓》和《太平天日》這種宗教性的宣傳小冊子,讓自己化身為“天父上帝的次子”,由此給這場運動打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

    太平天國運動自金田起義之後到永安封王,就開始完善起了一整套的神權地位體系:天父(上帝)第二子(洪秀全)在太平天國領袖中居第二位;處於教主地位;馮雲山為天賦第三子居第二位;楊秀清為天父第四子居第三位,蕭朝貴為天父女婿居第四位。

    這樣看起來,作為上帝的二兒子,人間行走,天國的最高領袖洪秀全理應成為最有實權的人,天王之下都應該服從他,但遺憾的是,洪秀全空有宗教權威,卻沒有世俗裡的權威,說到底,那就是他本人的能力和對天國的貢獻真的沒有那麼大,一句話說就是能力不怎麼配得上地位。

    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建立的,教義也是他寫的,但傳教事業出力最多貢獻最大的是馮雲山,只是早死了,而造反之後的軍事領袖,帶領教徒建立“人間天國”的是“上帝四兒子”楊秀清。至於洪秀全本人,在永安建制成為天王后,他就提前過上了“驕奢淫逸”的帝王生活,對於太平天國的實際事務,他幾乎都不怎麼插手。

    如此一來,就造成了這樣一個局面,神權第一人天王洪秀全不管事,而管事的第四人楊秀清始終被洪秀全的神權地位壓制著。洪楊之間的矛盾隨著太平天國的不斷壯大,也越發激烈起來。

    楊秀清就好像創業公司的總經理,一路披荊斬棘終於讓公司上市,而公司的董事長只是技術入股佔了大部分股份,實際上再公司的發展上貢獻很少。這樣狀況下的總經理和董事長之間必然存在著無可調和的矛盾。

    當然,或許洪秀全安於做一個不怎麼利用“神權”代“天父”言的天王,而楊秀清也安於現在的地位,或許天平天國還能湊合的過下去,但遺憾的是,時不時瞎管一下的洪秀全讓楊秀清越來越膈應,而楊秀清也想更進一步,取代洪秀全的“神權”的地位。

    於是,後來就出現了楊秀清代天父、天兄傳言的權力,蕭朝貴後來也搞了這麼一手,導致了洪秀全只能在神權地位中排第三。實施上,從楊秀清開始“天父傳言”之後,他已經掌握了天國最高的權力,當然他本人應該是沒有馬上幹掉洪秀全的意思,只是楊秀清這個人,實在太過霸道和殘酷了,他對東王系自己人動輒得咎,打罵不止,對其他系的人,更加殘酷無情,導致整個天國上下,對他怨聲載道,特別是蕭朝貴,被打過欺負過好多次,早就懷恨在心。

    正是因為這種“神權”與“君權”衝突,名義上的領袖無德無才,實際上的領袖有才無德的情形,造成了後來天京事變,諸王內訌,勢如中天的天平天國快速墜落。

  • 12 # 四沐的地鐵筆記

    太平天國諸王自相殘殺的爭端深究,其實起始於馮雲山之死。

    在整個太平天國史上,大家一直都覺得,是洪秀全透過創立“拜上帝教”,聚集教眾,開始造反。但是太平天國真正的核心人物是馮雲山。馮雲山家境殷實,自小熟讀百家。相較於洪秀全,他的傳教能力才是“拜上帝教”能夠組建的關鍵。

    洪秀全在整個“拜上帝教”成立過程中,真正起的作用就是做了那個夢,他把夢見上帝這個事告訴了馮雲山還有自己的堂弟洪仁玕。馮一聽,覺得利用這個故事進行傳教,發展教眾,也許是能組織起一波人馬,進行反清革命。

    後來洪秀全和馮雲山來到廣西之後,洪秀全的收穫不大,就回了花縣老家,倒是馮雲山留在廣西,遇到了一個叫張永繡的人,知道了桂平紫荊山這個地方。紫荊山屬大瑤山系,山裡交通閉塞,山脈交錯,地形發雜,且山區人主要以燒炭為生,都是貧苦農民,目不識丁,容易教化,所以馮雲山就選了這裡為傳教點。

    馮雲山熟讀四書五經,跟旁人攀談時,別人都很信服他的學識,就留在了紫荊山區教書。利用教書先生的身份,在紫荊山秘密傳教。在傳教的時候,尊洪秀全為天王。不要說是清朝末期,就算是現在去到中國農村的一些貧苦山區,只要你是讀過書的人,都會得到山區人民的敬佩,從而掌握話語權。所以可想而知,在那個時代,貧農們是多容易被忽悠。在那遙遠的廣東,有一個洪天王,他是上帝的小兒子,耶穌是他的大哥,清廷是妖孽,他是上帝派來帶你們斬妖除魔的。燒炭工人一聽,這麼新鮮,這麼有道理,就全都忽悠進去信了教。

    短短三年時間,馮雲山就在紫荊山組織起了將近2000人的教會。而且這些教眾身材素質都不一般,常年在山裡燒炭,做著各種苦活重活,個個一身精壯。還有一個大家可能因遠觀歷史而存在的誤區。其實“拜上帝教”主力基本都是十幾、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整個太平天國,就洪秀全和馮雲山,年紀比較大,我們來看剩下幾個王的年齡,剛參加起義的時候都是二十出頭,翼王石達開才17歲。

    上面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表達,早期的太平天國其實核心人物是馮雲山,如果把太平天國比作一家公司,洪秀全是位居董事會的董事長,下面真幹事的CEO是馮雲山。

    在紫荊山區,兩個重要的人物入夥了,就是後來的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楊秀清是一個非常精明,且權力慾望極大的人。因為後來馮雲山被抓,眼看著紫荊山區教眾群龍無首,他就想到了一招假扮“天父”“天兄”下凡,也就是上帝和耶穌降臨在他們身上傳話。透過這個手段,他們的地位在教內,儼然是僅此於洪秀全了。如果“天父”“天兄”降臨,作為弟弟,洪秀全都得跪下聽旨,而且這個手段幾乎無法反駁。

    等到馮雲山出來,教內的權力結構已經變了。為了奪取起義領導權,楊、蕭兩個人用下凡方式控制了洪秀全、馮雲山,雖然表面上是洪秀全為天王,馮雲山為軍師,統管所有事宜,但是此時的權力都落在了楊、蕭兩人身上。

    太平天國奪取永安後,在永安建制,分封諸王,天王洪秀全、南王馮雲山、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

    這時候的權力幾乎都在楊、蕭二人手裡,此時的洪秀全更像一個吉祥物,類似今天的日本天王。

    接著,徹底改變太平天國權力格局的事件發生了,在突圍桂林府時,“其忠勇才德與智謀器度為太平天國第一人”的馮雲山中炮犧牲。

    洪秀全之下,再也沒有制衡楊、蕭兩人的人物。

    但是,很快蕭朝貴又在湖南長沙進攻時被炮彈擊中,傷重身亡。

    至此,太平天國的權力機構裡,楊秀清變成了絕對的話事人。北王韋昌輝一直都是處於他們幾個人之下,但是別忘了韋昌輝的出身,這裡面最支援革命的是地主韋昌輝。是韋昌輝在革命初期出錢出力,資助了革命。

    楊秀清的權力燻心和韋昌輝的奪權,最後造成了天京事變的慘劇。雙方各死一萬多人,而且很多是“老廣西”。緊接著,洪秀全的疑心病又逼走了石達開,原來的這幫創始人只剩下了洪秀全。

    這時,天國的權力也落到了新一代將領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身上。

    縱觀整個太平天國史,洪秀全真正發力的點,其實就是那個夢,一個夢,忽悠了幾十萬人,為他的傳教引導,走上革命道路。但是十三年裡,從坐上天王寶座開始,洪秀全就一直是居於幕後,進入南京後,就一直深居內宮,縱情淫慾。才導致了楊秀清權侵朝野的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談談自己眼中的公車改革應該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