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土疙瘩LR
-
2 # 阿泉收藏
第一看字型:筆劃纖細,間隔有距,點橫撇捺,橫直豎立,書寫規矩有力,整體書相合體端莊。無需細表,端詳文字,官爐嫡出,無需存疑。而由此清晰端美之書相亦還可識別,其正是當時官爐所鑄並頒發各地的部頒式樣錢。
第二看尺寸:比同局的錢尺寸偏大厚重。
第三看鑄造工藝:方圓廓正,平坦地章,穿輪乾乾淨淨。再可見其字廓深竣,錢文筆劃纖細清晰,鼓凸自然有度,輪邊修整略有倒圓,整體鑄相十分精整,故以此而斷,非官爐樣錢莫屬,正是入譜所載的該式錢部頒之式
回答問題之前,先解決部頒式的定義和發展脈絡的問題,請耐心一點。
部頒式的定義:
由工部、戶部統一頒發到各省鑄局的標準錢幣制式。
部頒式大致發展脈絡:
①部頒式最早源於清朝。
②順治、康熙、雍正時期,各省鑄局的部頒式,形制均按部頒標準鑄造,辨識度最高,參照泉局、源局鑄幣即可辨認。
④咸豐時期,部頒式已流於形式,清政府對於各省鑄幣已失去控制力,加之由於太平天國起義,虛值錢的大量出現,錢幣從形制上已發生很大改變,參照泉局、源局鑄幣,有一種"啼笑皆非,面目全無“的感覺。
⑤同治、光緒、宣統時期,由於機制幣的出現,清政府實行銀、銅平行本位幣制(銀元、銅元的使用),清廷對鑄造幣到了放任自流的境地,地方鑄幣已不再執行部頒標準,錢幣減重、直徑變小、錢文走樣已成常態,更有戶部、工部也不按之前自己頒佈的標準鑄錢了。問:怎麼區分咸豐通寶的部頒式?
答:由於咸豐年間,為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咸豐各省鑄局均處於停頓狀態,既使開鑄,都是偷工減料,因而造成咸豐通寶精良者少,劣質而輕少錢多,鐵錢、鉛錢多。
咸豐二年,咸豐通寶錢被迫停鑄改鑄大錢,所以符合部頒式標準的咸豐通寶較少,沒有統一標準。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如有遺漏、缺失、不足的地方,請指正。
下圖為咸豐通寶泉局、蘇局、直局對比:
圖①咸豐通寶泉局
圖②咸豐通寶蘇區域性頒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