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豔豔的vlog

    做一個溫柔而堅定的父母讓孩子犯錯誤時,首先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而不是發生錯誤時一位責怪孩子,讓孩子心裡產生恐懼。當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後,以後再犯錯誤後,他不敢承認錯誤,因為他害怕父母的責怪或者打罵。所以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要正面引導孩子,而不是責怪孩子。

  • 2 # 鄉村雨兒

    孩子犯錯誤,我們應該及時的給他們改正過來,因為很多時候孩子也是不經意間犯的錯誤,但是我們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 3 # 你的瑞瑞

    孩子在成長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很多孩子犯了錯誤卻拒絕承認錯誤。而幼兒時期也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糾正孩子的錯誤,如何正確的對待孩子犯錯呢?其實孩子不願認錯是有原因的,一起來看看看這些原因。一、僥倖心理“如果我不認錯,還有可能逃過一關;如果認錯,就一定會被訓或被罰。”分析:“害怕被家長訓斥,這是很多孩子死不認錯的原因。”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的做法,決定了孩子在下一次犯錯時會選擇採取什麼方式來避免受到“傷害”。當孩子第一次犯錯時,他可能已經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但他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和解決,於是孩子會如實向家長彙報。這個時候,有些家長會認為,應該給孩子一點教訓。如果家長在孩子犯錯時經常這樣做,孩子在又一次犯錯時也許就會考慮:“如果我不承認錯誤,媽媽是不是就不會訓斥我了?”於是孩子開始嘗試說謊或用找替罪羊的方式來避免受到懲罰。對策:當孩子犯錯時,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如果其中一方當時有情緒,就應該先將事情放一放,等到雙方冷靜時再處理問題。趙秋豔指出,家長在發現孩子犯錯時,如果在憤怒之下責難孩子,很容易讓孩子感到害怕,影響親子關係;如果孩子有情緒,家長在沒處理好孩子的情緒之前,採取任何方式教育孩子,都不能達到效果。家長可以採取事後回憶的方式問孩子:“寶貝,你剛才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我希望你能告訴媽媽,雖然這個錯誤是媽媽不希望看到的,但如果你能誠實地承認錯誤,媽媽會很高興的。”這樣的教育方式,效果比訓斥或責罰孩子要好。二、害羞心理“我不想讓那麼多人知道我做錯了。”分析:華人有句古話“堂前訓子,背後教妻”,意思是教育孩子可以在大庭廣眾下進行,而教導妻子則要照顧她的面子。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也需要與成人一樣受到尊重。如果家長當著很多人的面指出孩子的錯誤,或者訓斥孩子,可能會令孩子產生羞辱感和牴觸心理,這時即使孩子知道自己錯了,也不願意承認。此外,家長在外人面前不照顧孩子的自尊心,還會導致孩子出現自卑等心理問題,對策:家長對待孩子應該像對待朋友那樣,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三、倔強心理“我根本沒做錯!”分析:有時孩子不認錯,是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孩子天性好奇,喜歡探索各種新事物,常常把家裡的東西弄得面目全非。這時,家長生氣就在所難免了,但孩子根本不明白,對和錯的界限到底在哪裡。對策:平時在生活中,家長就應明確給孩子定好規矩,和孩子說清楚,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那麼當孩子犯錯時,自然就知道自己錯在哪了。如果出現意外的錯誤,家長應該在冷靜下來之後,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明確地告訴孩子犯這個錯誤的後果和嚴重性,讓孩子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裡,以後應該如何做等。簡單的懲罰或強迫孩子認錯並不能讓孩子真正明白他的錯誤,反而會讓孩子混淆對錯觀,即使要懲罰孩子,也要讓孩子清楚地明白,他到底是因為什麼受到懲罰的。四、效仿心理“爸爸媽媽不也經常不認錯嗎?”分析:一些家長總是居高臨下地教訓孩子,讓孩子服從自己的意願,但他們卻從來不檢討自己的行為,一旦自己犯了錯,也不會主動向孩子認錯。對策:身教重於言教,家長平時怎麼做,孩子自然會學習和模仿。所以家長以身作則非常重要。為了改掉孩子死不認錯的壞毛病,當家長犯錯後,要給孩子認錯。如家長不小心踩壞了孩子的玩具,這時家長應該放下面子,主動告訴孩子玩具是自己不小心踩壞的,真誠地請求孩子原諒。同時,家長還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如果能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積極彌補過錯,就會獲得別人的原諒。專家提醒:當孩子不願認錯時,家長不要急於糾正,要尋找孩子不願認錯的心理。

  • 4 # 孤鷹展翅1

    孩子小,得需要引導,慢慢的來別過急,每天給他講道理,如果他表現的好一點,就給他一點小好處鼓勵,慢慢會改變的

  • 5 # Theonare的小秘密

    冷處理,然後等他冷靜下來,再仔細詢問,讓他說出自己哪裡不對,你在和他說出事情的嚴重性,如果孩子還小,教育完要給他一個擁抱,讓他知道你還是愛他的

  • 6 # 大山愛小河

    孩子不肯承認錯誤,還頂嘴,這多少都有點叛逆的跡象了。遇到這種情況,做父母的第一反應肯定很生氣、焦慮、著急、煩躁,總之各種不好的情緒都有。在這種情緒下,對事情的處理往往會過激,比如一氣之下就會大聲呵斥孩子,罵孩子,翻舊賬,或者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甚至動手打孩子。家長的怒氣是發洩了,但是教育的目的一點沒達到,孩子接收到的都是怨氣,消極的負面情緒,反而心理更加逆反了。這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兒子的脾氣也很犟,還特別的淘氣。在他快滿四歲的時候,一次我去幼兒園接他放學,有個小朋友跟他說再見,他不理人家,只顧往外面跑。那個小朋友追著他跟他說再見,他還是不理,我反覆提醒他要有禮貌,要跟同學說再見,跟老師說再見,他就像沒長耳朵一樣,當時那個小朋友的家長就在後面,當時的場面一度很尷尬。我追到車裡問他為啥不說再見,這樣很沒有禮貌,他低頭不吭聲,問了好幾遍,最後說不知道。回家的路上,我想想最近孩子的表現,是有點反常(之前總體上算是聽話的),加上今天這個事,我斷定是有點小叛逆了。到家後,我給他講我們要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見到老師和同學主動打招呼問好,放學時,要跟老師說再見,跟同學說再見,同學如果跟你打招呼,記得要回應,不能不理人家,沒禮貌的小朋友,沒有人會喜歡的。問他記住了嗎?回答記住了。第二天放學,我再去接他時,提醒他說再見,他好像全忘了,還是不說。出了校門,我問今天為什麼還不跟老師說再見,他還是低頭不吭聲,軟抵抗。我決定讓他也體驗一下不理人的感受,一路上我不再說話,不管他怎麼叫爸爸,我也不迴應,回到家他叫媽媽,他媽媽也不迴應(我提前發信息商量好了),意在讓他體驗的更深刻一些,最後他去找奶奶,問奶奶,媽媽怎麼不理我。這時候奶奶就跟他解釋為啥(跟奶奶也商量好了),給個臺階下,然後奶奶拉著他,來到我跟他媽媽這裡認個錯,最後我看差不多了,就趁機問他剛才你叫爸爸媽媽,我們不答應,不理你,心裡舒服嗎?是不是很不舒服,此時他連連點頭,承認了錯誤,說下次不這樣了。然後我們也明確地告訴孩子,原諒他了,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依然是好孩子。從那以後,在禮貌這方面表現越來越好。如果孩子是第一次犯錯,或者是第一次發現他犯錯,先不要責怪,因為孩子或許就是不知道他做的是對還是錯,小孩子還沒有成型的三觀。我們先囑咐,提醒,教育為主,如若還犯錯,那就需要採取措施管教了。不然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期,就會越發難以管教。脾氣犟的孩子,就像一個彈簧,你壓的越緊,反彈的越厲害,這樣的性格往往是吃軟不吃硬的。直接來硬的,效果反而不好,不妨先冷靜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想辦法讓他認識到錯誤,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同意改雙休為單休,增加小長假的天數的改變嗎?